登陆注册
5242900000020

第20章 青春华章(3)

两年前,碰到同届学友、现在华师大任教的邱铸昌教授,他说,至今还记得万慕慧扮演朱丽叶的情景。我一下愣住了,扮演朱丽叶?没有的事啊?蓦地,一个场景从记忆深处浮现出来。那不是什么演出,而是我们年级举行的“莎士比亚作品朗诵会”,我班分派朗诵《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片段。由彭祖瑞(已于1981年因病英年早逝。愿他的灵魂安息!)念罗密欧,我念朱丽叶,朗诵的是第二幕第二场“露台相会”。讲台上摆了一把高背椅,我站在椅子上,表明朱丽叶是站在露台上。记得最搞笑的是朱丽叶要有两次发出“嘘”、“嘘”声,可我完全不会吹口哨,彭祖瑞教了半天仍然不会,结果只发出了“丝丝丝”的声音,引得全场哄堂大笑。这次朗诵会我印象深的是6班黎懋雄朗诵的李尔王在暴风雨中的一段独白,十分精彩,至今他雄浑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回响。

文章应该打住了,但还有好多想说的话没有说完。在昙华林度过的大学四年,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我将永远把他珍藏于心底。

附上2004年为纪念大学毕业四十年,我们605班同学聚会时写的一首诗,以表达对昙华林的深情。

寻找青春的脚步——昙华林抒怀

【万慕慧】

记忆的时空,悄悄敞开。

蹒跚着步履,在蜿蜒的曲径上慢慢徘徊。

拂去岁月的尘埃,青春的脚步,隐约还在。

任秋风,驱散人生的老态。

任秋阳,润红两颊的苍白。

趁此刻,焕发当年的风采。

青春的脚步,又在林荫下往来。

这条小路,曾让我们风雨四载。

那扇灯窗,曾伴我们四度冬去春来。

林间草坪,似还洒落着我们的笑语。

树下石桌,似还有我们的书本摊开。

掐下一片绿叶,叶脉依旧,流动着昔日的友爱。

摘下一朵红花,花瓣依旧闪耀着往岁的情怀。

绿叶红花,讲述着清风明月楼台。

捧起一抔池水,池水荡漾,映照出夙昔的舞态。

拨动一根藤萝,藤萝摇曳,弹奏成夙时的歌籁。

池水藤萝,倾诉着晨光夕照云彩。

推开那扇楼门,轻轻响动,似在笑迎主人的到来。

抚摸那面粉墙,默默无语,似想聆听主人的现在。

楼门粉墙,回味着柔情蜜意豪迈。

昙花绽开不过一瞬,昙花成林清芬永在。

虽已是沧海桑田,人生的征途,不也是桑田沧海?

只要在心田长存情谊,谁说我们青春不再?

(万慕慧,1960年入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宿命

【魏立元】

我不迷信,但我要说昙华林文华楼是我的“宿命”。没有一个同学能像我这样,人生的几个重要时刻、重要阶段都和昙华林、文华楼联系在一起。

一九四九年,我家从南京搬到武昌,住在云架桥,云架桥离昙华林华师大门很近,拐个弯就到,从我家到华师就两三百公尺。那时我八岁,伤风感冒、扁桃腺发炎,妈妈就带我去昙华林的三医院看病,来去她偏爱穿过华师校园,从大门进,从礼堂对着的侧门出去(那时侧门是不关的)。妈妈曾就读过教会学校,也许她从华师的校园能重新感受到那特别的氛围,也许是校园的红楼、绿树、幽静的小道正切合了一个漂泊中的知识分子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正一来二去,我对华师校园都比较熟悉了。一年以后,家又搬到了蛇山那边彭刘杨路上的一个胡同(现市三医院所在地),离昙华林可就远了,我在阅马场边的一个小学上学。记得五一年的一个下午,妈妈接我去看演出,去的就是华师的大礼堂,我是第一次进这个礼堂看戏。演的是两个美国家庭在侵朝战争中的遭遇,表现了美国人民的觉醒。剧情中不少场面至今记忆犹新,没有想到,七年以后这个舞台竟是我经常活跃的地方。

小学毕业要中考了。真巧,考场设在文华楼第二教室,就是我后来所住寝室的楼下。我的初中是教院附中(后市九中),在紫阳湖边,张之洞路上,离昙华林就更远了。初中升高中考场在哪里?昙华林十四中。我的高中也是昙华林十四中。十四中的大门隔着窄窄的昙华林正对着文华楼。

我在十四中担任广播站站长,而每天早中晚,和我们几乎同时广播的是华师广播站的播音,文华楼和十四中的办公楼、教学楼刚刚形成了一个共鸣箱,华师广播的宏大声音便在十四中的操场中轰响。没有想到三年以后我进了华师,当了华师广播站的播音组长,我的声音也在这里轰响了。在十四中的三年生活中伴随着我的还有华师钟楼的钟声,那钟声沉稳、厚重、余音悠长,非常古雅,所以我常幻想去探寻一下这钟声的来源。

五八年我高中毕业,那一年大学招生十分特别。五七年反右运动刚刚结束,所以特别强调政治条件,升学实行保送,保送不是少数人,而是大多数人,约占毕业生的80%。首先保送工农子弟,接着是其他劳动人民,直到城市贫民、小商小贩出身的同学。我父亲被划了右派,我就成了右派子女。最后班上只有上十个不被保送的同学参加高考,多数是右派子女。我本想学外语,但到考前其它学校的招生指标都保送满了,文科只有四个地方可以报考:华师中文系、历史系,武师中文系、历史系——“宿命”又一次把我必然地送往华师。接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挤在十四中传达室门口,各人撕开通知书的信封,我的粉红色的通知书上写着“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我抬起头,目光越过昙华林的小路,停留在对面华师文华楼的窗口。进华师后我走到这个窗前,对面是十四中的大门,探头出去,上面正是“文华书院”的匾额。

第二天一早起来洗漱,顺着石板楼梯下楼,沿着文华楼一转弯,靠墙有一个半人高的水龙头,我放下脸盆,抬眼忽然看见,靠近地面,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冈石板镶在墙上,上刻四个数字:“1941”。我很奇怪:这是我的生年,而早已开始风化的文华楼绝不止十七岁呀。我至今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只有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宿命”。

那天,我决计爬到钟楼的顶上面,看一看我久已神往的大钟。三楼以上就没有了正规意义的楼梯,只有很简易的木梯——两边两个旁板,中间安了一个个踏板的窄窄的梯子,当然没有扶手——梯子每到半层楼高,便沿墙转折盘旋而上,状如附墙而建的栈道。钟楼细而高,愈向上愈窄,我弯着腰,手扶旁板(为减少踏板承受的重力),踩着积满灰尘的窄窄的踏板,慢慢向上爬去,刚上到半层楼高我就后悔了——钟楼的顶早已残破,加上四壁有洞开的窗户,梯子被日晒风吹雨淋,踏板早已腐朽,有的从中烂成两截,有的已缺失——我弓着腰,手抓旁板,半趴半站在楼梯上,真是进退两难。好奇心终使我继续攀登,为了怕腐朽的踏板被我踩断,除两手紧抓旁板外,两只脚只敢小心地踩在踏板两端紧靠嵌进旁板的地方,不敢扭头,不敢转身,不敢直腰,扶不是扶,趴不是趴地往上爬,上啊,上啊,小心翼翼,听着楼梯的嘎嘎声,不敢向下面看,从梯子的外面和踏板的间隙往下看,便是远在下面的三楼的楼梯,如果脚下的踏板一断,我就会直接从五楼摔到三楼去……终于我爬到了钟楼的顶端,到了文华楼的最高处,大钟就在我的身边,而我还是弯着腰,战战兢兢地扶着梯子的旁板,不敢直腰,不敢转身,只敢慢慢地扭头看它,向往已久的大钟真实地就在我的身边,它并不大,也没有花纹,没有文字,很朴素,黑灰色,上面还连着横向的轴,装在附件上。这就是从文华书院时期一直敲到现在的钟啊,在它的指挥下,一代代学子完成了大学的学业,走上了社会,他们有的是我的老师,有的是我老师的老师,有的就是我前不久的实习老师……可是我的心里还没有完成这个感概,一件可怕的事情突然发生了——身边敲钟的绳子忽然被拉动了,大钟剧烈地摇动起来,说“摇动”不对,是剧烈地“翻腾”,它的翻腾超过180度,就像电影《巴黎圣母院》里钟楼的钟一样运动,巨大的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在这窄小的空间里,在我的耳边轰响,一切都在轰响,一切在震动,脚下的梯子也在震,我不能捂耳朵,只是弓着身子,双手紧紧抓住梯子的两边,担心着踏板折断,一动不敢动,可是钟只管一个劲儿地翻腾轰响,仿佛永远也不会停下来,我只有痛苦地忍受……很长时间以后,钟终于不敲了,在嗡嗡的余音中,我最后看了它一眼,后退着爬下梯子。当我下到一楼,再心情放松地向上仰望时,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弓着背,在压力下,努力向前的姿势竟然就是我后来这一辈子生活和工作的形象写照,只不过背上多了许多重负罢了。

我们的四年大学生活,不同于别年级的同学,它经历了狂热的政治运动,严酷的劳动锻炼,三年饥荒和对错误的反思,确实是峥嵘岁月,因而我们的收益也是与学兄学妹们不同的。那四年的生活,确定了我们人生观的方向,铸造了我们的灵魂。

我们五八级是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狂热中进入华师的。五八年七月反右运动刚结束,紧接着是大跃进、大办钢铁、人民公社化。我还记得一张《人民日报》的通栏大标题是《共产主义的曙光已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共产主义就要来了,各种令人兴奋的报道每天在报上迷乱人眼:亩产八千斤的水稻很快被亩产一万斤的水稻夺去风头;土地深耕已不用犁,改用炸药了;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吃得多的戴光荣花;不光南瓜长得大,就连公鸡也下蛋了……在令人头脑发昏的火热纷乱中,文华楼里正进行着“教育革命”:“火烧教学”,“拔白旗”,大会、小会批判教授权威;过去的教材被否定,学生自己编教材,我们班上分配的任务就是编“现代文学史”部分,中文系四个年级,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编完了全部教材,放了卫星;接着开展学制大辩论,争论一个月是应该劳动七天还是十天。在辩论的同时又来了新的任务:要在短短的两个星期内突击完成劳卫制二级的达标任务……一切火红而狂热。

辩论还未结束,劳动任务来了——修京广复线。从这里开始,我们的学制不是一个月劳动几天的问题,而是一下子劳动了两年半。张洪同志曾在一次劳动动员会上说:“五八级是中文系劳动的铁拳头。”哪里骨头硬,就由我们去啃,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们修京广复线,汉丹铁路,到本部南湖修水库,到人民公社修水利,到当阳运木头,就是桂子山本部大门的路也要我们去修……时间不是选在赤日炎炎的夏季,就是选在滴水成冰的冬天。不说劳动量的不堪承受(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城市学生),不说红肿破皮结痂还挑担子的肩膀;不说汉丹铁路劳动时我们在严寒中出工,冻得往外溅酸水的胃和一天冻雨中的艰难行军;不说站在结冰的南湖淤泥中龟裂如鱼网的双腿;也不说把牛棚里的牛牵出去铺上稻草就入住还挤得不能翻身的住处;更不说在当阳睡在由弯曲的树枝搭成的凸凹不平的“床”上,承受着破草棚顶流下的如注雨水的无眠之夜……写劳动的太落俗套,太没有趣味性,还是写一点我们参加的一次最浪漫的劳动吧。那是五九年为建本部图书馆到当阳运木头的劳动,那里有山、有水、有原始森林。住在云雾缭绕的山头,排队出工,云雾之中只能隐约看到前面两个人的背影。任务是把又粗又长从原始森林中伐出的大木头翻山越岭投到漳河里去。七月的大太阳晒着,吃掺着大麦粒的米饭,下工后便跳去清粼粼的漳河水中去洗澡……我曾在回来后写过一则劳动片断的追记,现节录两段于下。

……当顶的太阳毫无遮拦、热辣辣、白花花地照着大地,我们在号子声中一起抬起了木头,摇摇晃晃地朝前走,汗一出来,就晒干了,咬紧牙关,忍住肩膀的疼痛,听着格吱格吱骨头磨响声,努力挺直身子。到处是烈日刺眼的白光,看着前面人被压弯的脊梁,眼前是被晒爆了皮的后背,爆了皮的背上凝结的盐花。头上的汗往下流,流到嘴边,已被晒干,舔一舔,是盐的干咸。

喊着号子,打着趔趄,挺直,挺直那直不起来的腰,努力爬上斜坡。腿早已酸软,力早已用尽,号子伴着短促的喘息,脚步整齐而又杂沓,还要鼓劲,还有最后几步……终于上了坡,我们放下木头歇口气,刚把木头放下,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奔向放在小桌子上的开水桶,桶旁还有一大包粗盐,我们大碗喝水,抓起蚕豆大的盐粒撒进嘴里格吱格吱地嚼着。两碗水下肚又上路了,太阳把脊背烤成通红的铁板,我们拼命撑起腰,顶起那压弯的木杠。没有云,没有风,没有知了,只有热、尘土、汗、盐花、走不尽的反射着眩目阳光的山路。前面是陡坡,又有一个喝水的地方,咬紧牙关、忍住疼痛,稳住!坚持!加油!再爬上前面那个陡坡地!

……

想知道我们劳动时的样子吗?六一年春节前我们班结束了在南湖大队的劳动,几十个人排队返校,我们穿着溅满泥点、沾着草屑的破棉袄,有的腰里扎着草绳子,脚上是沾着泥浆的鞋,当我们走到武昌洞附近时,竟被一群小孩错当成是劳改犯的队伍,他们跟在后面,一边有节奏地拍手,一边喊:“劳改的,劳改的!”

大学中两年半的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收获真是太多了。第一是不怕艰苦了。第二是培养了无私和忘我的品质。第三是养成朴实的感情。

紧接着狂热和浮夸,五九年以后,饥荒就来了,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情况是严重的,但我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仍然是积极的,有劳动的任务仍然冲在前头。一次系里联系到了一船萝卜,要从汉阳运回我们食堂,来去步行,我曾有一首诗记了这次搬运,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当时的思想感情,节录如下:

一次通知,萝卜运到急需卸船,全年级学生紧急出动,步行到汉阳去搬。

可以用书包、用裤子、用扁担。

几十斤萝卜架上肩,走在长长的大桥上,辘辘饥肠响声不断,嘴边的萝卜搓搓泥就是美餐。

可是我们知道不吃萝卜是高尚的,高尚的品德经得起考验。

灾荒必将过去,将来,我们要无愧地对子孙后代说:我们不曾动摇,最困难的时候。

我们光荣地和祖国一起受难。

大桥是我们精神的见证,我们坚定的脚印也留在了新中国历史的字里行间。

这件事很典型地反映了我们在饥荒年的思想精神。三年饥馑原因当时并不完全知道,但却磨炼了我们的意志,激发提升了我们爱国的热忱。而经历的狂热和浮夸,特别是亲尝了所致的苦果,使人学会了冷静、思考,也不再容易盲从。

同类推荐
  •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中华国学经典)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微雨中的蝉声

    微雨中的蝉声

    夏日去川南玉屏山森林公园小住,令人感到新奇的是:满山蝉鸣,此起彼伏,自晨至夕,不绝于耳。究其原因,方知遍山所植之树,名日“柳杉”;此类树的特别之处,一是颇利于蝉的繁衍与栖息,二是它的气味能驱蚊灭蚊,所以山中整日蝉声不绝,而蚊蚋则不见踪迹。
  • 点滴人生

    点滴人生

    这是一部日记体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随笔心得和纪事,内容丰富,涉及家庭、生活、人生、情感、立志等内容。每一篇三五十个字,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思想内涵却很深厚,作者以此种形式来抒发对祖国、对生活的爱,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对人有很深的启迪作用。
  • 纸上还乡

    纸上还乡

    30余篇约14万字精美的散文作品,凡是有乡村生活经历和体验的人,都可在其中找到过去的青春记忆和无法消释的故土情怀——以乡村为经,以情感为纬,在喧嚣的现代语境中,以一颗对故乡、亲人、生命的感恩之心,描绘出一个“80后”作家疼痛、细腻、诗意的生活图景,并以此完成了一代人“纸上还乡”的精神历程。
  •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德国现代文学精品、波兰现代文学精品、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精品、奥地利现代文学精品、匈牙利现代文学精品、丹麦现代文学精品和瑞典现代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朝歌如许

    朝歌如许

    【全文免费+不签约】会喜欢上沐朝歌是许亦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她就住进了他的心里...青梅竹马的两人可以说打沫朝歌出生之时就注定了两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缘分。曾经对沐朝歌,许亦琛可以说是百般厌弃,哪怕她帮过自己多次,然而如今......“许亦琛,我饿了。”“你等等,我这就去给你煮东西吃。”“许亦琛,家里存粮没了。”“等着,我现在就出去买。”“许亦琛,我又饿了。”“嘿嘿,我也已经饿了很久了呢...”然后小白兔就这么被饥肠辘辘的大灰狼给...吃掉了...
  • 万劫征仙

    万劫征仙

    签约书《重生之主宰浮沉》已经发布在创世,请大家多多支持!于死境中重生,于微末中崛起,灰暗侵袭天地,身披金甲战星空,一个辉煌的大世掀开了神秘一角……
  • 上古冥猿之最强血脉

    上古冥猿之最强血脉

    冥猿一动,天地灭,冥猿一吼,众神死!上古冥猿作为曾经天地间最强大凶残的神兽,在经过了三四百万年的时间后,转变为了现在的人类,而上古冥猿那强大的血脉力量也在时间的长河中变的稀薄或者消散。一千年前,拥有着完美上古冥猿血脉的少年出生在了神界并引得神界所有强者的追杀。一千年后,完美的冥猿血脉在一个身世迷离的高中少年身上觉醒。在这个强者辈出的年代,他又将如何带着逆天血脉登上实力的巅峰?当一切阴谋浮出水面,他又将如何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强大的敌人。校花,萝莉,御女...众女陪伴,必登众神之巅!
  • 九幽异战纪

    九幽异战纪

    成仙?为魔?不过一念之间!问苍生,谁主浮沉?叹伊人,与卿白首!
  • 血色迷恋

    血色迷恋

    某日白璃〝偶遇〞斗篷大叔:〝咱不熟。〞某男:〝多接触就熟了。〞某日白璃目睹大叔,哦不,美男真容:〝朋友的话还是能做的。〞美男:〝男女朋友。〞某日白璃被美男拐走少女心:〝求负责。〞美男已消失联。三世轮回注定坎坷,千年无法厮守必然心悲,然若有真情则坚石可击。光与暗的结合注定谱写一曲轮回悲歌!但几世轮回千年万年又能如何!
  • 衍星录

    衍星录

    古有魂道三族,一曰辰氏,逆魂乃生灵智;二曰隗氏,封魂以御鬼神;三曰白冥氏,凝魂而化万物。
  • 弑仙崖

    弑仙崖

    那是,弑仙崖。弑仙崖,顾名思义,诛仙,谪仙,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我高高悬在弑仙柱上,嘴角噙着笑意,俯视着下方众仙。冰冷的雪落在脸上,原本滚烫的血液变得冰冷,突然觉得伤口也不再那么疼了。粗糙的缚仙绳绑在身上,碎裂的骨头揉作一团。而长长的缚仙绳另一端,握在那人手里,那个傻子。“挑起神魔大战,扰乱天下,祸害苍生。流苏,你可知罪?”面无表情地吐出冰冷的语调,还是一如既往的冷,可我却知道,他的心,有多痛。还是傻子。“流苏不知。”我轻笑出声,望着他,努力说出声。说完这句话,仿佛用光了我的力气,一股眩晕感涌起。今生,来生,我都累了。那年,那雨,那人。如果,当年我们没有遇见,一切,是否会变得更好?
  • 狐霸天下:妖后异世

    狐霸天下:妖后异世

    她一生孤高;惨遭朋友背叛,魂飞魄散之际有人逆转命格。他一世清冷;罪恶深渊的主宰者,替她承受所有痛苦。她一界女王;生前辉煌,死后依旧要辉煌他一方鬼王;为你整个天下都可以弃之不顾。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天下都是娶你的聘礼!如此一生,安乐便好。天下为聘,许你百年无忧,任你遨游。
  • EXO之你将我俘虏

    EXO之你将我俘虏

    “诗,当你送我第一份生日礼物,夏天时会开车浓郁香气小花的七里香!你说七里香的花语是‘爱的浮虏’,从此我就发现我被你俘虏了,从那一刻我就爱上你了。所以,做我女朋友好吗?”“勋,这是真的吗,你真的要我做你女朋友吗?”世勋伸手将我拉入他的怀抱笑着对我说“傻瓜,当然可以啦”
  • 末世中的英雄联盟

    末世中的英雄联盟

    其他人都是极其七颗龙珠来召唤神龙,而我,就是不一样。当游戏和末世联系在一起,不得了啦,集齐英雄,还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