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900000018

第18章 青春华章(1)

寻梦录

【周光庆】

昙华林,诗一样的名字,诗一样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度过了诗一样的年华,构筑过诗一样的梦想!虽然五十年过去了,但是我仍然时时感到,在我现在的岁月里,还积淀着在昙华林的年华;在我现在的耕耘中,还飘逸着在昙华林的梦想。所以我时常有一种冲动,想邀集几位同学好友,去昙华林慢慢寻梦。

那是半个世纪以前,1962年9月3日,我露着“饥饿时期”的菜色,穿着一身土棉布的衣服,怀着一腔极深切的向往,用一根竹扁担,挑着一口木箱和一卷衣被,走出武昌曾家巷码头,穿街过巷,来到了华中师范学院分部亦即中文系、历史系所在地昙华林,受到了迎新同学的热情接待。迎新同学告诉我,我们生活学习的处所是“文华楼”。我当即一愣:“文华楼”,多么高雅的名字,这不正是大学生们神往的地方吗?当我经过一座小洋楼,登上文华楼,看到的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三层的楼房:楼上两层,木地板红漆犹在,木栏杆曲折回环,透着雅致与温馨;文华楼中间,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桂花树旁有一口水井,似乎点染上一些乡间别墅的风韵。而文华楼西边楼房的正中处,却又矗立着一座高高的钟楼,尖尖的楼顶直指天空,仿佛要以悠扬的钟声把人们的心灵带到悠远的境界,也使整个“四合院”楼房具有振起之势。这一切,对于我是那样新奇,又是那样亲切!我真想当即就向远在黄冈的父母高喊:我终于来到了昙华林,住进了文华楼!

真正使我领略到昙华林高等学府风貌的,是中文系的大课堂。一百三十多名学生,坐在一间大教室里,没有长课桌,只有柺手椅,真是济济一堂。大教室里透着兴奋,却又显得宁静,钢笔唰唰写字的声音轻盈悦耳。老师们讲课,风格各异,往往都不太注意学生的反应,却又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派头,像是要告诉同学们:我一定要开拓你们的视野,带领你们去攀登人文科学的高峰!而这又正是大多数同学所企盼的。所以,当年老师们的风采,石声淮先生一袭长衫吟唱《离骚》,杨潜斋先生一身西服讲解索绪尔,高庆赐先生在艰难时颇见功力的考证,邢福义先生于细微处颇见精神的分析,欧阳德威先生大气磅礴的唐诗宋词评点,孙子威先生朴实而亲切,在对文艺理论的讲解时引导学生深入文学作品之美的意境中……都使我们终生不忘!

大教室之外,最能使我流连忘返的则是图书馆。昙华林里的文科图书馆,规模并不算大。但在当时的我看来,却已经非常深邃而富有魅力。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国现代文化典籍,世界各国文化典籍,线装本,洋装本,民国本,“内部读物”本,许许多多都是我未曾见过的。我兴奋了,着迷了,只要一有时间,就信步来到这里,在书架中穿行;这本也想看看,那本更想借借,回头一看,刚才翻阅过的线装书又在向我招手,有时还没来由的激动!记得,我当时最为倾倒的,是司马迁、陶渊明、苏东坡的人格与诗文;细细渗入我心田的,是王维的辋川诗,还有屠隆、陈继儒的一些清言,如“临池独照,喜看鱼子跳波;绕径闲行,忽见兰芽出土。亦小有致,时复欣然”等等。正是在图书馆里,我慢慢体味着高等学府的内涵,陶冶着自己的性灵。

中国高校的老一辈人常说,62级的大学生较为特别,值得关注。其实那是因为,中国的1962年,既是走出“饥饿时期”的一年,又是“资本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一年;高考录取名额很少,并且不讲“阶级路线”,只看学生成绩是否优秀。因而62级的大学生,在熬过了“饥饿时期”之后,更加珍惜上大学的机遇,尽管仍然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却大都怀有些学业上的抱负。而我,则时时提醒自己,我是我们家族乃至周围几个村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加之我又百无一能,只爱读书,只会读书。所以,我自诩为昙华林中的读书人,无论什么书,只要是我认为富有文化内涵的,读起来都显得有些贪婪,并且渐渐萌生出一种斑斓而模糊的意识:这里最适合我,我也适合这里,我要在书山深处找到自己作为读书人的人生之路。而本年级里许多同学,则比我更有远大志向,更加刻苦用心。每天早晨,楼道里,小路上,树林中,总是书声琅琅,使得昙华林格外生气勃勃。时常还有这样的一幅幅画面:一些女同学,一手拿着灰黑的大麦馒头,一手端着老旧的文化典籍,倚着栏杆,旁若无人,细细地品味着,是那样的专注,那样的典雅端庄。

回顾人生历程,我有时对自己都感到奇怪:我出身贫农,品行端正,待人诚恳,小时放过牛,打过柴,从不以贫寒为苦,可是在学校里却总也不能“积极”起来,读小学没有加入少先队,读中学没有加入共青团,读大学更是没有想到要“靠拢组织”。尽管物质生活仍然清苦,最大的奢侈,是在饥饿难耐时溜到胭脂路的小餐馆吃一碗八分钱的热干面,而且一星期之内最多只能一次,可是在昙华林,我居然养成了一种透出“夫子气”的生活方式。上课、读书之余,主要就是与一二好友一起,寻访书店,漫步沙湖,登临蛇山,眺望长江,唯以黄鹤已去黄鹤楼亦去为最大的遗憾。书店的清香,沙湖的夕照,蛇山的夜景,长江的归帆,总能牵动我的心灵!我还记得:有一次跟随何常生(念龙)在粮道街找到一家很不起眼的小书店,买到一套缺一本的线装书《昭明文选》,大喜过望;有一次相伴宋士威在中华路古旧书店买到一本乾嘉学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激动不已!还有一次,舒邦新看上了我的一本线装书《吴梦窗集》,坚持要用自己的一套线装书《柳河东集》来交换,我对他说“你亏了”,他却喊道“我乐意”!这些书,与我情谊深厚,跟随我一起穿越了半个世纪的风云,直到今天还在跟我长相厮守。

不过有一次却受到了一点震动:那时,全国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刚刚有所缓和,北京就逆向而行,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喊声和动作。一天傍晚,我和宋士威等人登临蛇山回来,看到全班同学都集中在大寝室里开会,班上主要干部正在高声宣讲“身边阶级斗争的形势”,会场上一片肃杀之气。我们吓了一跳,连忙悄悄找个角落坐下来。这回,我倒是认真地听了他的讲话,可是总也捉摸不到“身边阶级斗争”的影子。于是,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无须理睬,安心读书,走我自己的路!然而不久,团支部却“理睬”我了,派来文小蓉同学找我谈心,说是组织上很关心我,希望我牢记贫下中农的嘱托,读书要注意选择,不能受书本影响太深,要积极靠拢组织。我谦逊地笑了笑,但是心里并没有太在意,还以为我“出身好”,有把伞,可以安然读书,可以走自己的路!

然而我当时没有预料到的是,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气压下,“阶级斗争”的风雨还真的来了,并且越来越严重地损害了昙华林的教学生活、精神生活乃至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我们也不能那么安然读书了。

原来,1962年,全国的政治形势有所松动,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在这种气候下,中文系62级部分同学由于有些才气,有些激情,有些抱负,就按捺不住,纷纷组建诗社、剧社,办墙报,演话剧,发表各自的诗歌、散文,满怀自信地踏上了自己设想的人生之路。连我也参加了我们班吴方柏、韩麒麟(晖)等人发起的“蓓蕾社”。一时之间,各种精美的墙报竞相开放,各种优美的作品争奇斗艳,同学们的激情抒发出来了,才华展露出来了,创造力得到了培育与发展,昙华林也因此而更有朝气、更有诗意、更有高等学府的风华,有的老师还送来了赞扬鼓励之声,多数同学都进入了一种意气风发的状态,只有少数同学似乎有些失落。

这时,6202班的傅生文在他们的《碧桃》上发表了诗作《生活的涟漪》,引得许多同学都去观看。我也认真读了:他那生活的涟漪固然是我所没有的,而那浪漫的诗情,那勃勃的才气,更是我所缺少的。我由衷佩服!不料没过几天,有高年级同学贴出一篇批评文章,指责他表达了灰色的思想意识,代表了一种错误的倾向。这就引起了部分同学的异议,于是形成了自发的争鸣。按说,在大学的中文系,这是难能可贵因而值得珍惜的局面,学生们可以受到多么好的激励与锻炼!可是,由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警笛在长鸣,这件事也被作为“阶级斗争的新动向”,逐级汇报上去,而一种政治压力,又逐级传送下来。于是,墙报纷纷叫停,诗人渐渐无语,傅生文被退学了,同学们刚刚迸发的创造活力也被摧残,有的同学开始在人生道路的起点上徘徊;有的老师在讲课时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变得小心翼翼起来。昙华林内“稳定”下来了——却再也没有了那种勃勃生气和浓浓诗意,高等学府的灵魂萎缩了。而我,却不能甘心,既然不能抒写意气,那就潜斋读书吧!

到了1963年、1964年,昙华林内的师生们,又先后被拉到了黄陂县和孝感县参加“社教”运动和“四清”运动,在当“工作队员”的同时“接受教育”。在孝感县,我又比其他同学多经受了一次“阶级斗争”的风雨。原来,出发之前系里已经明确宣布,任何人都不准私带任何专业书籍。而我却不能理解:仅仅只有四年大学时光,怎么能够离开大学一年;离开大学一年还不能私带任何专业书籍,我们的学业怎么办!于是,我就私带了一本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以为那本书里附有很多诗词作品,却又既小且薄,便于阅读和收藏。更加情不自禁的是,我居然还偷偷写了几首即景生情的小诗,多是“荒烟迷四野,柳陌余一人”之类的句子。对于这些,我自以为小心谨慎,却不料被一位比我年长十岁的党员同学发现,悄悄交给了“组织”。于是,“个别谈话”,书面检讨,小会“帮助”,一定要使我“从思想感情上走出象牙塔,投身到火热的阶级斗争中来”。幸而还有把“出身”的伞挡了挡,“上纲”不高,总算过关了,我还是我,只是在同学当中落下了一个长久的笑柄。没想到,“四清”运动快要结束时,却又要我写入团申请书,并且很快就让我入团了。后来才知道,是北京有个指示精神,要求在运动中大力发展“出身好”的大学生入团。

整整十个月后,“四清”运动结束,回到昙华林里。我默默地四处走了走,跟昙华林、跟我以前经常散步的地方轻轻问了声好。我分明感觉到,她们有些憔悴了,有些黯然了,也在殷切地等待着我们回来。是的,我能理解我们的昙华林,能理解中国所有的高等学府,没有老师和学生的高等学府,没有学术和思想的高等学府,没有竞争和争鸣的高等学府,怎么能算得上是真正富有创造活力的高等学府!她们能不憔悴、能不黯然吗!她们的憔悴,也引发了我的伤感,幸而有众多的典籍相伴,有前方的灯火相招,我还能无声地努力。

然而,1965年初夏的一天,昙华林忽然精神振奋起来!这一天,昙华林钟楼下面,挂出了很多张写满字的白纸,向我们庄严宣告: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研究机构终于开始招收研究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文华楼欢腾了!关于“研究生”,我既是深知的,因为我知道我所景仰的一些前辈学者有的就是研究生出身的;又是陌生的,因为我在小学、在中学、在大学从未听人讲过研究生。我特别兴奋,又有些好奇,跟张玉能他们议论了很久。那时张玉能已经沉静下来,在“啃”甲骨文、钟鼎文了,对我有些感染。慢慢地,一个梦想在我心中悄然构筑起来:明年,我一定要试一试,看看能否由此而重新开垦自己的人生之路!读研究生,细细耕耘中国文学史或文化史的某一片园地,寻找自己的快乐,贡献自己的价值,努力成为一名富有人文关怀的学者,不正是我这些年心灵深处潜在的愿望吗?从此以后,我看书学习的方向性更明确了,自觉性更增强了。

可是,1966年爆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搅乱了全中国,打碎了千万人的理想,也粉碎了我的梦想!全国人民都被愚弄了,都被压制了,看不到前面的路,而且还无处诉说,不能抗议!也就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奉命急匆匆离开了昙华林,来到了华中师范学院本部所在地武昌桂子山,参加“文化大革命”。草草在桂子山上定居下来,我就开始懊悔:我怎么没能像头一年那样,默默地四处走走,跟昙华林,跟蛇山、沙湖等以前经常流连的地方,轻轻告别一下呢?我怎么能忘记,她们也在留恋我们呀!

1967年12月,我们被“过期分配”了,我回到了家乡黄冈,住过“五七干校”,教过小学,教过初中,教过高中。然而,这一懊悔,伴随着那剪不断的留恋,伴随着那理还乱的梦想,一直在我心间时起时伏,萦绕了十二年之久,暗暗地牵引着我,激励着我。直到1978年春,中国开始在重重困境之中筹划改革开放,我们终于有了攻读研究生的初级“人权”。我在陪送一批优秀学生上大学的同时,自己也带着那份懊悔,那份留恋,那个梦想,来到了武昌珞珈山!1981年冬,我又回到了与昙华林遥遥相望的武昌桂子山,开始重温那份梦想,努力想使自己成为一名富有人文关怀的学者。

可是时机易逝,直到2010年,感谢舒邦新大声一呼,我们十几位老同学,终于结伴回到了久久思念的昙华林,进行了几个小时的探访。然而,昙华林完全改变了,文华楼彻底失去了,那棵高大的桂花树也没有留下一点余香!我们很不甘心,总算找到了五十年前的一座办公楼,可是,那本来就不是我们最感亲切的地方呀!我们曾经的梦想啊,我们曾经的年华啊,要到哪里才能寻觅回来?慢慢地,我回过神来,安慰似的对自己轻声说道:五十年前在昙华林织就的梦想,不是经受住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直到今天,还在我不懈的耕耘中飘逸吗!

(周光庆,1962年入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春昙华林

【黄丽璋】

离别昙华林已近半个世纪,昔日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如今已是两鬓飞霜、白发婆娑的老人。岁月的河流载走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残留在脑海里的犹如磨砂玻璃上的影像,似真似幻,我挖掘记忆的宝库,努力地还原往日的生活情景,来和大家分享青春时光的欢乐。

当年,同学们怀着做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理想来到华中师范学院,我们的中文系就设在昙华林里。记忆中的昙华林坐落在一条狭窄小街的深处,远离街市的喧嚣。校园里,没有雕栏画栋,没有湖光山色,但有花有草,有众多的各类树木,甚至百年老树。它自然、朴实、宁静,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的青春就像小鸟一样在昙华林里自由地飞翔。

同类推荐
  •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是由作者阿库乌雾所创作的散文诗集。该作品由《虚构血脉》《解码血族》《献祭血城》三部分构成,共六十五篇散文诗。《混血时代》作者将这个时代命名为“混血时代”。在时代洪流的作用下,作者表现出对文化混血、族群混血的充分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本民族失落的焦虑与挣扎。除此之外,在《混血时代》中,作者还表述了自己乃至世界各地各族人文知识分子所应该关注并予以严肃思考的命题,即关于种族变迁,关于信仰危机,关于人性变异,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等主题。由此,《混血时代》是一部作者对世界万物的观察、解释,也是反映彝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志。
  • 心迹

    心迹

    胡渊的诗歌,也是坦然的。人生天地之间,仰可对天坦然,俯可对地坦然。回顾往昔坦然,向往未来亦可坦然。这是人生一境。“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我想,胡渊的诗笔,不会轻易放下,以他的才智、毅力、韧性和聪明,更有他对诗歌的炽爱和领悟,他会写出更好的诗来,果如是,则人生何愧也。
  • 利比亚战地日记

    利比亚战地日记

    本书讲述的是记者闾丘露薇在当地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方式呈现,每一天遇到不同的人,事态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天也在不断的变化。《利比亚战地日记》透过这些记叙,作者希望向读者呈现,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亚以及中东的变革中,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让读者看到,稳定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如何的重要,战乱,冲突,人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 北大学子美文

    北大学子美文

    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情意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多维多味的心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之感,给人以情的启迪和美的陶冶。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当代高等学府学子的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深层次的人生感悟。作者缘其所好,自由挥笔,或叙事,或阐理,或抒情,坦率地表达了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叙说所见所闻所感,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交相辉映,叙事、抒情和说理相得益彰。
  • 山水诗前史

    山水诗前史

    本书旨在考察朝向山水诗演进中诗类审美经验的变迁。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诗歌文本所呈现的创作者应对外在世界的感性体验方式,从《古诗十九首》到玄言诗审美经验的变迁作为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都生动而细致地演绎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艺术观乃至行为选择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厌离、反动与超越。
热门推荐
  • 安息之候

    安息之候

    我是王风,退伍军人,我以为我退伍后能找份普通工作,继续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但我没想到,我来到……亦或者我回到了这个残缺的世界,它顷刻间撕碎了我的世界观……我们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我们渴望一世自由,却永世难以超生;六道离析,轮回不存,生而不死,岂入轮回?死而不生,怎能安息!我,王风,势要让那些无数个日夜里,煎熬等候安息的亡灵,在我永安大帝身后,永世安宁!【书友群:473261243,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惊天剑十三

    惊天剑十三

    父亲胡忆是一名调酒师,有一天他调出了一款酒,武者喝了此酒竟然能打通些许经脉,从此招来杀身之祸,一夜之间父母葬身火海,那时胡思仅有五岁,还有一个三岁的弟弟,火海中蒙醉拳大师所救,童时记忆散失,十岁得知父母血仇,从此立志习武,终于功成寻仇,末法时代却惊现各路豪强,然某一天得知仇人的女儿与他邂逅初恋,弟弟被仇人养活,不知情下兄弟相杀,最后身心俱疲却惊闻修道成仙的传说…
  • 锁心:契定一生(全本免费)

    锁心:契定一生(全本免费)

    【锦书轩】让你爱上文字的香气[简介]他,韩俊熙,是帅气,大家公认的高傲王子;她,陶莹莹,是集美丽,善良于一身的头牌校花,迷倒众人的可爱mm。五年级开学的前一天,他们因一个用沙子筑成的城堡争吵。第二天,陶莹莹被韩俊熙用水桶砸伤,从此两人便彼此疏远。五年后的他和她,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同一所理想高中——紫风高中。没想到爷爷因两家是世交在临去逝时,提出了让他们订婚的多年愿望,为了让他无遗憾地离开。他们奉命成了未婚夫妻……严雨薇的父亲在与陶家势力较量中身亡,自此她便在心里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为了报仇,她便不惜一切代价与黑帮界的老大之一——承烈羽达成协议。她努力考上了紫风高中,接近陶莹莹…….☆★☆★☆★☆★☆★☆★☆★☆★☆★喜欢偶作品的朋友请加入偶的读者群:52880938雪雪168和这安玉瑶是一个人★☆★☆★☆★☆★☆★☆★☆★☆★☆[推荐偶的其它作品]《繁华散尽终爱你》http://novel.hongxiu.com/a/323320/《恶少的贴心女仆》http://novel.hongxiu.com/a/291608/《梦落倾心追寻你》(完结免费)http://novel.hongxiu.com/a/204907/
  • 午夜冥婚:阎王的心尖宠

    午夜冥婚:阎王的心尖宠

    十八岁冥婚,嫁给了阎王。白天受到恶鬼骚扰,晚上还要被色鬼占尽便宜。色鬼:“娘子,春宵一刻值千金。”我扶着腰,咬着牙怒道:“值你妹!”
  • 九天魂帝

    九天魂帝

    这是一个天才崛起的时代,少年从上古魂石中走出,一怒为红颜,带着前世的一缕残魂苦苦追寻!红尘碎,天地乱,今生无敌只为你!如果有来世,我愿化作一只白鹤,凌驾九霄,与你共度逍遥!
  • 莲莲生术

    莲莲生术

    一个是术的世界,一个是一步一步踏向巅峰的意外天才少年。什么是意外天才!意外天才就是······※※※※求推荐,点击,收藏,说一句狂妄的话:放入书架养肥再杀吧!群1:105634612(三叶书屋)
  • exo之巧遇总裁姐妹

    exo之巧遇总裁姐妹

    世勋,原谅那个最爱你的雨洁她是个口是心非的人……灿烈,雨倩其实很爱你,可是你们中间夹着邓依然.......
  • 灵魂借贷

    灵魂借贷

    原本应该在车祸中死亡的我,却因为一个女孩死而复生,而为了偿还这个代价,我还是以一个侦探的身份却接触那个我从未见过,也从为相信过的玄奇世界!
  • 你的左耳

    你的左耳

    “你很讨厌我吗?”“嗯,很讨厌”,她哭了,他看了她几眼,接着说“我讨厌你假装坚强的样子,讨厌你不懂得保护自己,讨厌你老是给自己受伤,讨厌你哭的样子,因为好丑哦”!她抬起头,眼睛里还存着泪,却笑了,他也跟着笑了!
  • 繁花世界

    繁花世界

    一个是来自湘西的乡野蛮女、打工皇后,一个是来自华尔街的金融世家千金、美国国家高层智库成员,重生之后挑战坏男孩、帮助底层人、寻找真爱神、打拼新世界、创造特区建设的大神话,天通地通,无所不通,可就是人情世故不通,社交文化不通,因此,上去天堂之前,总是先下地狱。这是一个中国式的魔幻现实主义故事,大开大合的故事构架,天马行空的叙述方式,使它既有传统经典的筋骨,又有网文阅读的肌肤,为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变的精彩艺术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