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500000017

第17章 生与死的对视

张劲一

当雷雨在葬棺洞外低一声、高一声地嚎叫时,我们正在洞内高一脚、低一脚地探路。雷雨越是呼天抢地,我们便越是沉静、肃穆。

先前参观芦笙洞时还是丽日晴空,后来考察葬棺洞时就变成雷雨交加了。生死殊途,阴阳迥别,看来老天爷比人类还深谙其个中三昧。

伴我们同行的是龙里县的两位青年干部——小陈和小吴。小吴在附近的一所乡镇中学当校长,他的祖先就安葬在果里葬棺洞内,汽车路经果里大寨时,他特意下车买了一盘鞭炮带上。小陈是县文联主席,他坚持要带我们先去寨后的芦笙洞探望,他说芦笙洞又叫阳洞、生洞,葬棺洞则叫阴洞、死洞,应该先看近处阳洞,再看远处阴洞,最后从阴洞走出来回到阳光下面,这才符合规矩。于是我们一行人便先去了阳洞。

阳洞果然阳气充足。午后的日光毫无羁畔、肆无忌惮地泼洒在洞内洞外。宽阔、敞亮的洞厅里,大摇大摆地挤满了融融暖意。即便是阳光一时占领不了的地盘,也有干爽的和风,不请自来地在这里嬉戏,盘桓。

据说,过去每至农历正月,周围四乡八寨的苗胞便都聚集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跳芦笙活动。其时,欢声如潮,盛况空前,舞者、歌者、观者,无不喜气洋洋,春风满面。青年男女的爱情,老人、孩子们的亲情,朋辈、乡邻间的友情,追逐着芦笙、鼓乐、银饰、百褶裙旋转。那几天,寨子里熙熙攘攘,家家户户时兴开流水席,走亲串戚的人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动作跳舞,大嗓门唱歌,欢乐的生命在这里打下了一个个鲜亮的结。

如今,阳洞只剩下阳光与洞而看不到芦笙舞了,跳芦笙活动已迁至另外的露天场地进行。但是洞内曾经烟熏火燎过的石头,还保存着那些被欢乐时光涂抹的证据。而且洞前来往的田夫野老、牧童马倌,也还依然保持着津津乐道、向人诉说前尘往事的浓厚兴趣。

站在阳洞门口,可以遥遥望见对面山崖上的阴洞洞沿。阴洞被树木杂草半掩着,像一场似醒却终未醒来的长梦。

两洞间的直线距离不过五六百米。一个人从阳洞躺到阴洞,至少也有五六十年光阴,然而五六十年以上的光阴就换来五六百米的距离。

此岸打成的生命的结,终将在彼岸解脱。芦笙洞里的芦笙,必然会变成葬棺洞里的棺木。空间性的精彩缤纷,最后都会被时间性的悲怆岑寂没收……因而两洞之间的对峙,是真正的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对峙。

由是,果里阴洞的名声也就远远大于阳洞,以至在不少人心目中阳洞只是阴洞的一个陪衬,一个不愿挑明,却是实实在在绕不过去的陪衬。这看法固然过于悲观,应该说没有死就没有生,二者是互为陪衬,但微茫的智性之光,总不能赶走盘踞在多数人心头的死的恐惧的巨大阴影。所以历来参观阳洞者众,考察阴洞者少。

走过一片田野,爬上一座山坡,穿过密密的小树林,便到了阴洞洞沿。

阴洞高10余米,宽20余米,不仅阔大、深邃,而且干燥通风,岩壁虽满脸皱纹,表情却不似想象中的狞厉。有一丛藤蔓,斜斜地挂在洞壁前作悠然状,它悬吊着的是秋千似的清风,而不是想象中的余悸。小吴点燃了带来的鞭炮,我们也各自点燃了自己的一炷心香。小吴随后又唱起了一支古老苗歌,大意是:

尊敬的祖先们啊,后辈又看望你们来了,

我以歌为酒,请接受后辈们的拳拳孝心。

后辈们不会忘记你们的辛劳,你们的恩德,

你们的在天之灵定会保佑我们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浑厚的歌声里满含着虔诚,还夹着圣洁的探询和叩问。洞内凝重的氛围被划开了一条缝。循缝而入,一行人的目光开始屏声静气地、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棺材组成的暗黄色长卷。

只见从洞内几十米处开始,便依次向前有序地摆放着上百具棺木。棺木油漆早已脱落,一个个长方体灰白黄褐,随地形高低而参差排列,纵横成阵。所有棺木都由坚固的木架支撑着,木架离地面约一两尺高,既可以防潮,又能大体保持平稳。支架有4桩和6桩之分,据说4桩为男性死者,6桩为女性死者,女性所以多出2桩,是因为苗族妇女喜爱银饰,亲属担心有人来盗,所以须加固保护。但也有另一种刚好相反的说法,认为4桩乃为女性,6桩才为男性,理由是男性身体沉重,需要多加2桩。

棺木一律都无墓碑,也无墓志铭,甚至还无文字标识。据说,墓碑就树立在后人们的心里,亲属代代口耳相传,脚识眼记,不会遗忘,更不会弄错。先放的棺材离洞口稍近,后放的棺材距洞口稍远,故而越靠近洞口,棺材的年代就越是久远。

苗族古代丧葬主要有悬棺葬、洞棺葬(岩棺葬)、土葬三种葬式。洞棺葬通常是一个家族的公共墓地,外姓死者不得进入。在家族公共墓地中,死者陈放的方向大体都是头东脚西,而且按其生前辈分,由上往下排列,同辈人排在一个横列,弟在右,兄在左,夫妻则按男左女右排列。

进入墓地的死者年龄都在60岁以上,至少也是50岁以上,且都是正常病死者,那些被摔死、溺死、难产死、斗殴死等非正常死亡者,是不能葬入墓地的。从近些年来苗族考古发掘情况看,洞内灵柩从魏晋南北朝起到明末清初止,历朝历代皆有。就黔省而言,以明清两代最多。明代《贵州图经新志》就曾记载:“镇宁部民曰康佐苗者……有丧则举家以杵击臼,更唱叠和,三五日方置尸岩穴间,藏固闭深,人莫知其处。”清乾隆《独山州志》也载:“黑苗衣服尚黑,故曰黑苗……人死亦哭泣、椎牛、敲铜鼓,名曰:‘闹尸’,葬或以棺木置洞中……”

所以置棺木于洞中,苗族认为自己的祖先最初是从黄河流域东迁到长江中下游,再从长江中下游迁徙到黔、滇、桂等地。人死后魂魄仍希望回归故土,故而停棺洞中暂放,且头东脚西,目的是为了记住回家的路,准备随时拔脚启程。此类葬式,今已绝迹。

眼前这处洞棺葬,乃是本地吴姓家族五大支系的公共墓地。葬洞中有两类棺材,一类为平型棺,四平八稳似火柴盒;另一类为高型棺,棺盖之头高高翘起,与今日棺材已无多少差别。平型棺为明代棺木,高头棺为清代棺木。

小吴告诉大家,吴氏家族原从惠水县摆金乡迁来,历时已有16代人,这果里洞葬已有500余年历史。入棺者的年龄、死因以及尸体安置方式,大体和在惠水时一样。洞内存棺,最多时曾达千余具,后因某次失火,被烧毁者不少,如今剩下的已是烈火篡改和时间增删后的残本,以至所存棺木,有的已经变形,有的已经坍塌,有的则只剩下朽木几片,白骨半堆了。

这不,一具头骨正仰卧在积尘之中,怔怔地望着洞外,也怔怔地望着我们。不知道他的性别,更不知道他的身世,只知道他的眼窝骨里深藏着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谜语式地费人猜测。

尽管只是残本,这里仍然称得上是一座历史文化信息宝库。那些摩肩接踵、密密实实的棺木方阵,占地约两千平方米大小,俨然如一支特种部队,浩浩荡荡,又安安静静。

我发现,棺木与棺木之间,支撑架与支撑架之间,彼此的层叠与交错、间离与呼应,都在竭力保持着一定的位置。位置与位置又构成秩序。在鲜为人知的葬棺洞内,在黯然失色的棺材之间,竟然也还保存着某种“秩序”,这多少有些令人讶异。

就在这支棺木队伍之外七八十米处,还有一座矮矮的土墓,静静地立在荒寂里,像一个多余的单词,孤零零地被冷置在长卷的外面。它同样也无墓碑,也无文字介绍。

小吴说里面原埋着一位亦苗亦汉的乡民。那乡民本是汉人,后来落户本地苗寨,遂改了族属。于是他的后人便选择了这样一种葬式和位置,既安埋在同一洞内,又自觉地保持着与其他棺木之间的距离。但这样做,还是违背了吴氏洞葬的严格秩序,所以其棺木最后还是被迫迁出了洞外。这里,剩下的只是一座再无后人过问的空冢,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人最习惯的事是活着。人最陌生的事是死亡。以习惯之身去造访陌生之境,我们的每一跨步都格外谨慎。这既是因为洞内光线微弱,越至深处就越是阴暗,也还因为对古人的那一份敬畏,生怕一不小心就踩痛了亡者的魂灵。

若干魂灵被岁月的厚被覆盖在同一洞穴里,想来当不致寂寞、冻馁,但他们的后辈仍然担心,因而每年拜祭时总不忘带去一罐米酒或数碗饭菜,以至于我们穿行其间,常会遇到破碎陶片前来附足攀谈。

敬以酒食,乃是生者对死者的忆念。说实话,葬棺洞里行走,虽然阴森,我们却不感到有多么畏怕,虽然神秘,却不觉得有什么险恶,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得自于这种忆念。

消逝本是人的宿命,但有了忆念,逝者的价值便被生者挽留。敬畏也是一种忆念,当然也是一种挽留。逝者先是被棺木挽留。棺木接着被葬洞挽留。葬洞再被青山挽留。青山又被后人的忆念和敬畏挽留。最后,挽留对象与挽留者都被时间挽留。挽留绵延无终,前提是不能中断忆念的链条。

我们的考察与造访,正是对于链条的延续与修复——特别是在今天,在商品经济大潮涌来、传统文化遗产遭到冷遇和颠覆、苗寨中青年人纷纷外出打工的今天。小吴说,每年春节期间,外出人员回乡探亲,长辈叮嘱晚辈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一定要进洞祭奠。其祭品也从昔日的土罐土碗,发展到有了塑料玻璃制品和易拉罐了。晚辈们说,这是为给亡者传达一种信息:时代前进了,忆念没有断。没有断裂的记忆里,总该也有时尚元素的加入吧。

阴洞还在向前蜿蜒。洞内有起伏坡度,不大,但棺木区外是乱石区。越往前走,乱石越是嶙峋,道路也越是漆黑难辨,以至要用打火机帮助照明,弄得我们中的两位女士步履维艰。来到一堆人工砌就的石墙前,模糊中只见多重石门、石坎,石室、石圈,那是动乱年代苗民躲避兵祸匪患的地方。在洞内避匪,不但隐蔽,且有祖宗灵魂保佑,所以它比洞外要安全得多。据说洞的前端终点处是悬崖,崖边出口有小路可通山下另一个村寨。

领队的小陈和小吴极力鼓动我们继续前行。但此时洞外已是雷雨大作,隆隆雷声和哗哗雨声前赴后继地奔进洞来,搅扰得我们有些心神不定。还有蓝色电光神秘地探头探脑,映在石壁如即开即谢的巨大白花。惊愕之余,一行人只好从原路返回。好在初夏的阵雨来得突然,去得也很迅速,大家尽管被淋湿了衣服,到得山下时却已是云收雨霁了。

说来也巧。云收雨霁之时,我们恰好赶到两洞交界处的中间地界,看到了一种平时熟视无睹、现在却颇能发人深思的景观。

这中间地界是一片良田沃土。此时,但见黄黄的油菜荚已经渐趋饱满,过不了几日就要成熟待割了,它的这一茬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我相信,它甚至已经听见了镰刀的催促。但它依然迎清风而舞,与田鸟共唱。它旁边紧邻着的是育秧田,田里正秧苗青青。秧苗幼小的生命正在生长、壮大,抢水打田的农民驾牛扶犁,正忙得不亦乐乎。

截然相反的两种命运,就在这同一片田野里演示,并行不悖,而又衔接得如此流畅,自然。这便给人一种启示:生与死原来并非都是壁垒森严,不可调和,它还可以呈示为另一种形态。

此时再来打量两边的阳洞、阴洞,只觉得两洞对视如目光。原本剑拔弩张、相互对立的尖锐两极,由于有了这么一块美丽的中介地带的加入,其结构已由极度紧张,变得有些宽松,有些平和了。生固然可喜,死亦并非一律都是绝望、恐怖、狰狞,它还有可能转化为安详、从容、宁静。

人不能拒绝死亡,却可以改变对死亡的态度。这心事,已被田野一语道破。

因此,当阳光重新照亮大地,雨后的青山格外苍翠。我看见,生洞也好,死洞也罢,两洞洞口都有薄雾泛起,徐徐的,粉粉的,柔柔的。

同类推荐
  •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这是爱的凭证,也是旅途的记忆,千山万水的行走、春花秋月的情愫、沧海桑田的历程是青花上唯美的线条。十指抚过,有岁月的砂砾落下,如晨钟暮鼓撞击心房……生命没有停止,路依然在脚下延伸,躲在背后的繁华和落寞成为风轻云淡后的莞尔一笑。当逝去的身影化为尘泥,文字里的誓约保留着最初的色彩,在记忆的扉页上题写着我们的地久天长。谁是那长发及腰的女子,谁又是天涯外的风雪夜归人?错失的情缘遗忘的片段是不敢触碰的迷离,在爱的深潭里挣扎,用温情补缺、这座爱的城堡从此留下一个永恒的主题!
  • 唐宋作家与文学研究

    唐宋作家与文学研究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曾巩文学思想研究》,中编为《五窦及其诗歌研究》,下编为《苏辙散文理论及其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曾巩文学思想成因探析、曾巩的文学思想、苏辙散文理论的渊源等。
  •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本书选编杜牧诗作167题共185首,大抵以《文集》为主,其馀各集,凡能断定确为杜牧所作者,酌量选人。编选体例分编年与未编年两部分,以《独酌》为界。编年部分按年代排列,未编年部分则按原集顺序排列,先《文集》,后《外集》,再《别集》。入选的作品,一般有题解,具体说明每首诗的作年、写作背景、作品之特色、后人之评价等,但不求面面俱到,视作品的具体情况而定。注释重点是解决字词难点,说明典故含意,有时略作串讲,对于人名地名,尽量注释清楚。注释文字力求简明精当。
  • 天亮散文

    天亮散文

    本书收录了《娘,过年好》、《芹業与小公鸡》、《母亲的石榴花》等散文作品。
热门推荐
  • 一吻忠情

    一吻忠情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那年遇到海云笙,许是青春里的荷尔蒙作祟,却还是那么执着的爱着。出于渴望父爱,单亲家庭的我情不自禁的喜欢上了成熟儒雅的海云笙。月下海棠花院里,海棠娇艳得红遍了满园。海云笙拿着画笔细心的描绘着海棠月。
  • 无上法意

    无上法意

    群星之下的故事无穷无尽,信手拈来一叶与君共赏。
  • 薄情书

    薄情书

    四国建安年间,虽天下昌定,但蝗灾患处,流寇孳生。建安一十四年,天北现赤者如席,长十余丈,或曰赤气,或曰天裂,广三四丈,有声如雷,野雉皆鸣。见妖星祸国,落于东南。在东之南,有古国东麟。日蚀者,月往蔽之。三荒六界,镇魂碑裂,亡灵渊出,妖魔现世。九州列土,风雨欲来。……
  • 武侠之反派的崛起

    武侠之反派的崛起

    冷若冰霜的杀手李莫愁,俏皮活泼的侠女黄蓉,哄来的温柔美人穆念慈,最后捡到个小乞丐......我本以为会活在射雕英雄传,没想到最后却跑到了大话西游。观音说,你无法改变你的命运,我表示不相信。qq群111270473欢迎加入
  • 美人倾城

    美人倾城

    凭借绝世的容颜,人生瞬间逆转。她黄莺再也不是孤苦无依被赌鬼老爹一夜输的连女儿都卖掉,父母死后不得不逃入深山过着野人一无是处的穷丫头,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以为走到绝路了,上天在这时候给你打开了扇窗。她庆幸她遇见了那个改变她命运的神秘主人,不然此刻她说不定一变成深山野人或被不知道什么野兽吃掉。不过现在开心还不是时候,她被假作高玉宰相家失散多年的小女儿玉倾城马上要嫁给那个浪荡三王爷朱奕。为什么她的人生就不能有一刻消停呢!
  • 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

    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

    我后来想了想,我不耽误你,还会有别人来耽误你,我不甘心,还是我来耽误你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绝地而生

    绝地而生

    浴火重生,只为复仇!隐藏身份,窥探逆战计划核心机密!定制武装,重装上阵!一边是复仇火焰,一边是人类未来!一念之间,我该如何抉择!绝地而生,何处是归宿?
  • 密藏开禅师遗稿

    密藏开禅师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范无救

    范无救

    面对僵尸厉鬼,妖魔精怪,甚至是神,他从未畏惧过,但是不管他强大到什么地步,她永远是他致命的弱点。从横人间地府千百年,只有那个人,只有她让他那早已坚如铁石的心融化过,可是这一切真实吗?一切一切,一件件诡异的事情,一次次致命的危险,慢慢地把他卷入了一个早已预谋已久的漩涡之中。他将如何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