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100000019

第19章 快乐的人生(2)

我们学佛,要真正想开智慧,要细心去观察佛菩萨的行谊。深深去领会,你发现到那是真乐。真正的大乐是什么?身心自在,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大乐。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这个世间,他的 生活很清苦,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那是福报、快乐达到究竟圆满之相。

我们看了,这日子太苦了,我们不要过。真正的大乐,你不能理解,你不能接受,当然你也不会去学习。凡圣、智愚的差别,就在此地!

──净空法师《净空法语》

所谓解脱,即离缚而得自在之义。“唯识述记”云:“解谓离缚,脱谓自在。”我人现前一念之所以不能解脱自在,无非受贪嗔痴爱等烦恼尘劳之缠缚。我人果能识得人身如朝露,世事等空华,将一念 放下,不受尘劳所萦绕,则当下即得解脱,如是念念放下,即念念得解脱。

工夫至此,便如明镜当台,所谓:“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不来不现。”然而,说来容易,行非易事。笔者于此,敬劝道友,且将一句“阿弥陀佛”不断的持念,日久功深,心念自然放下而得解脱。

——守成法师《法音集——佛教典故》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所作所为只要能利他,就应该尽量放弃自己。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对冒充自己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并且也从不追究。他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本地的老朋友,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 ?”这种发心非常大,要是一般的世间人,肯定要追究版权不可。

汉地也有个故事说,有个教授和一个学生一起散步。他们在小道上看到一双鞋,估计是在附近干活的人的。学生对教授说:“我们把他的鞋藏起来,躲到树丛后面,看他找不到鞋子的感受怎么样?”教 授比较有教养,他说:“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那人的痛苦之上。你可以通过他给自己带来更多快乐——你在每只鞋里放上一枚硬币,然后躲起来观察他的反应。”学生照做了,随后他们躲进了旁 边的树丛。

那个人干完了活儿,回到这里,一边穿衣服,一边把脚伸进鞋里。突然感到鞋里有个硬东西,弯下腰去摸,竟然发现一枚硬币。他的脸上充满着惊讶和欣喜。他继续去穿另一只鞋,又发现了另一枚硬币 。他激动地仰望着蓝天,大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他的话语中谈及了生病和无助的妻子、没有东西吃的孩子……

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了,他的眼中充满了泪花。这时教授说:“你是不是觉得这比恶作剧更有趣呢?”年轻人说:“我感觉到了以前从不曾懂得的一句话——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释·善说海》

佛陀曾说:“一切之法,以施慈为乐。”意思是:法门无量,但是要想得到快乐、欢喜,唯有一种方法,就是要布施“慈”。能时时以慈处事、以悲付出,这是人生一大乐事。佛陀又说,如果能抱持欢 喜心布施,可以得到五种功德——命、色、安、力、辩。

第一是命,假如看到病苦的人,能欢喜地扶助,让病人解脱病苦,得到内心的安稳,如此布施之人可以得长命,也就是得长寿的果报。

第二是色,不论是帮助贫困或病弱的人,在付出的同时,如果能用温柔善顺的脸色,面带微笑、口出善言去安抚,就能得到容颜端正、人见欢喜的回报。

第三是安,若能用欢喜心去布施,则我们所面对的环境都是和乐的顺境;所在的地方,就能平安无事。

第四是力,所要做的事,只要肯发心、肯付出,就能得到一切的力量;没有人能胜过你的力量。

第五是辩,用欢喜心去布施的那分感受、欢喜,能使自己增长智慧,自然得到辩才无碍。

所以,人生不可欠缺的就是以慈施悲,用慈启发悲悯心而付出;付出之后而能心存欢喜,这就是佛陀大慈悲的教育。

──证严法师《心灵之窗》

从前有一位商人,很善于做生意,几年下来,已经赚进了大量金银财宝。然而,财产愈来愈多,也带给他愈来愈多的烦恼。为了保管财宝,商人每日苦思烦恼不已:假如财产埋在地底下,担心会被老鼠 搬走;选择藏在水泽草丛中,又担心被狐狸野兽带走;如果交由兄弟、妻子保管,又害怕不知不觉中被侵占一空。这人左思右想,都想不出好方法,于是,他只好天天亲自携带笨重的财宝,日夜保管, 片刻不离,深怕一不小心遗失。

经过一段时间,这位商人发现,邻近信奉佛教的人们,经常前往佛寺烧香供花,而且回来之后都十分欢喜。忍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他尾随着其中一名佛弟子来到佛塔。佛塔前面,有一个钵,信众在合掌 绕塔之后,都一一将身上的金银财物恭敬地投入钵中。

商人感到疑惑,便请教一旁的法师:“为什么大家都将财宝投入这个大钵里呢?”法师回答:“这是‘布施’,别称叫‘牢固藏’,也就是‘永不腐朽’。”商人一听,心想过去自己为了守着大批的财 宝而终日忧心忡忡,但人终究无法避免死亡,再多的财富也不能恒久拥有。如果能将这些财宝布施供养三宝,利益大众,方能令这些财富生生不息。“这就是我寻觅已久的藏宝处啊。”商人欢喜地说着 ,并且立刻将身上的钱财投入钵中。

法师随即为商人祝愿,并开示说:“布施的功德,洪水巨浪不能淹没,熊熊大火不能烧毁,盗贼冤家无法侵害,时光岁月也无法腐蚀!施主生生世世,将会获得胜过现在千万倍以上的福报,法喜安乐。 ”商人一听完法师慈悲开示,所有烦恼疑惑都顿时消除,信受佛法,心开意解,当下证得初果罗汉!

──《众经撰杂譬喻·卷一》

烦恼如雾起云生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智慧,

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我们所处的世界,都是自己所体验的世界,未必别人也有相同的体验。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各执己见,谁也不肯退让,那就永远相持不下了。许多冲突、纠纷,就是这么来的。我们必 须明了,自我主观的喜好,就是一种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有执着,烦恼就跟着来了。仔细推想,这些烦恼都不是从环境而来,完全是自己招来惹来的。就像云雾雨露都从地面生起,而云层之上的蓝 天,不受地面气候变化所干扰,恒常是湛蓝的;我们的清净智慧慈悲心,就跟蓝天一样,而我们对外在环境现象所产生的分别心、嗔恨心,就像地面生起的云雾一样,蒙蔽了我们本有的清净智慧心。

从一般人的常识来看,好像所有烦恼、不顺利,都是别人造成的。就好像有一个人走在路上,好端端地就被人家开车撞伤了,真倒霉!是不是?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被撞倒了,身体已经受伤了,倘 若还怨天尤人,惹了一堆烦恼来折磨自己,这下连心里都受伤了,那不是更倒霉了吗?所以,佛法教育我们断除烦恼的方法,就是教我们不要受环境变化所影响。无缘无故被撞伤了,赶快去看医生,还 要赶快去报警。报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复,是基于慈悲心;那个人犯了错,应当受法律制裁,不能让他逃走,免得他知错不改,下次还去撞别人,而且他自己早晚也一定会受到伤害。如此处置,虽然 身体受伤了,但是心中没有仇恨怨怼,心里没有受伤,烦恼不起,这个无妄之灾就微不足道了。

很多人都说,我是好人,为什么这还要遭受这么多的苦难?我们要知道,有物质之身就有果报、就有障碍,如同大地山川,就有风雨云雾。大修行者也要受果报的,佛陀曾遭大石块击伤,也曾罹患重玻 但是果报和障碍未必会招来烦恼,大修行者跟凡夫的差异就在于此。很多人跟我报怨,说自己吃素念佛、热心助人,家里还是照样发生不幸的事故,于是就认为吃素、念佛、做善事都没有用。凡夫被自 身的遭遇所苦,信心就会退转;大修行者可以放下自我,不被烦恼所障。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智慧,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佛法很容易,说来说去都是这些道 理,只要老老实实去做就行了。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开示》

烦恼具体的表现为八风,即:“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今天我们具体地讲讲这个八风是怎么引发烦恼的。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想大家比我还要清楚。所以,这里 就不再重复,我们看看八风中大家都认为是好的“称、誉、利、乐”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称、誉、利、乐”可以说大家都喜欢,所以每一个人都想得到。所以,你要那个好的,别人也同样盯着那个地方,结果就发生矛盾了,觉得分配不公,觉得表扬不公,觉得赞誉不公,我吃亏了。处处 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根本就没有考虑他人,这就是烦恼的根本所在。

我们学佛的人,学习了很多的佛法。应该来说心地比较清静,但是在八风面前,很多人照样透不过这一关。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跟我的利益有关;跟我的面子有关;跟我的……或者说跟我的寺院有关 ;跟我的师父有关;跟我的信仰有关;跟我的……

“我”,因为有“我”在,烦恼的根本在这个地方。他不会把“我”当成处理品,把我当成处理品了,那就把我破掉了,如果把我处理掉了,就能证圣果了。或者说跟法有关,认为有一个真理非坚持不 可,事物的发展一定要按照某种模式,离开了这种模式就无法接受。

所以,烦恼不断,或者因为“我”或者可以不要“我”,但是要坚持某种规律或者自认为的真理。我们就是这样放不下这些。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佛弟子还是俗人,我们不只执着于“我”,还执着于“ 法”。结果,给自己套上了一层坚固的枷锁,牢牢地被自己喜欢的这个宝贝烦恼湮灭。

因为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孤岛上,都是生活在人群当中、人际关系当中,每时每刻都有一个自他关系存在,一切的问题都在自他的关系当中表现出来,而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彼此都是我第一,首先 考虑的是我。有的人可能能够舍去我,但是“法”执一样坚固不舍,一定要坚持自己认为的真理或形式。

所以,处理烦恼的第一方法就是要求自己。要怎样要求自己呢?你不要老用眼睛盯着别人,早上一上殿时用眼睛盯着别人,看今天来了多少人;出坡的时候用眼睛盯着别人,看看都有谁在卖力做事情; 过堂的时候用眼睛也是盯着别人,今天怎么只有这几个人吃饭;坐香的时候,用眼睛盯着别人,看看谁来了谁没有、谁坐的稳。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开示》

时时心存善念

一念善,天地间就吉祥;一念恶,天地间就有狂风暴雨。所以每个国家的人民都良善,受持五戒,行十善,这国家就无事了。

──《宣化上人语录》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份很清净的本性,这也是佛陀所说的“佛性”;人人都有佛性,只不过被社会不良环境所污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心念来支配时间。有心利用时间,就会将分分秒秒运用得很踏实;若不用心支配时间,任凭时日空过,就无法精进。因此,“心念”会运转时日,也会使人空过时光。

学佛,就要学得一念“心专”——用心在当下所从事的每一件事上;心若不专,即使整日工作、应酬、从事娱乐休闲活动,看似忙碌,其实都是在空过时日。普贤菩萨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日 子一直消逝,生命也随之日减。减去了寿命的时间,就少了服务人群、成就功德的机会;无法造福,便只能“消福”!

佛说在六道之中,除了人道以外,就没有机缘可造福。譬如天堂时日虽长,却是人人享乐,没有造福的机会。所以,我们应把握时间,投入有意义的工作。

同样是生活,人却有不同的情况与环境:有些人要穿没得穿,肚子饿了没饭吃,为日常所需疲于应付,怎有多余的时间去造福?有些人则是生活不虞匮乏,每日奔忙于各种应酬,却也觉得时间不够用。 但是,更有一些真正知足的人,很踏实地求知、求学,每一分、每一秒都运用得很得当。同样都是人,过日子的心态却不同,这些差别也是由“心”起。

台湾有一大群“爱心”人士——“爱心”就是爱自己的心,把我们自己的心顾好;时时心存善念,即是日日在造福,这就是修行。

有人以为,以东西布施于人就是有爱心;其实,那只是付出行动去帮助人。事实上,应该要感恩让我们帮助的人,因为他让我们学会爱自己的心——使心不起恶念,照顾自己的心,时时发挥善的功能。 所以说,“爱心”不是给人物质,而是经由别人启发出自己的智慧和慈心;若无示现苦相的众生,只看经文、诵些句读,是很难启发人心的大悲、大愿。

慈济有许多志工,不惜付出时间、金钱投入服务的工作,他们感激示现苦相的病患,让他们举手投足都能发挥菩萨愿力。他们做得很欢喜,欢喜心就是菩萨的心、觉悟的心,这都是起自于“爱心”。所 以说,发出爱心就是造福的人,也是为自己修福的智慧者。

有些人付出关怀后,就计较“我是为你而做、为你付出的”,这样心中反而会常起烦恼;不知道“帮助别人,受益的是自己”,这叫做“愚福”。

此外,有所求而发出的爱心,修得的仅是“人天”之福。我们学佛者,要用智慧造福,体会爱心的真义,觉悟“付出爱心”就是在修行;时时刻刻关照爱心,不要因为贪爱、嗔恨、愚痴而起心动念。有 机会付出,要心存感激、不要想收回,这才是智慧明亮的“清净之爱”。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开示》

一日,三僧与弟子共坐论道,谈起结缘一事,弟子各持己见,求师傅开示。

胖和尚道:“世事复杂,因缘各有不同,切不可拘泥。”

瘦和尚道:“心存善念,勤种善因,善缘自来。善果可成。”

小和尚道:“昔有得道之士互相询问,是何因缘得道?”

甲道:“一日我在葡萄园中,见众人前来摘取,十分热闹。转眼之间,叶落藤断,一片狼藉,我感到世事无常,当下得道。”

乙道:“一日我坐在溪边,见众多妇女在水边洗衣,手臂上环佩碰撞叮当作响,忽而悟得美妙之声,来自因缘和合,因此得道。”

丙道:“我在莲花池边观赏,见莲花盛开,十分美丽。时至正午有车十余辆来到池边,人马均下水冲洗,莲花全被摘光,刹时间,眼前一片萧条,我悟及人间一个‘空’字,就此得道。”

小和尚道:“三位得道之士均有求道之心,各具得道之因,即使所遇各不相同,只待有缘相合,便是成道因缘具足之时。”

佛说:“万法因缘生”,世上无论什么事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不具足,强求也无用。尽管不可强求,缘是可以结的。是结善缘,还是结恶缘,离不开起心动念。发心正,存善念,此乃一点善因,结 善缘,日久必有善果。

──禅宗公案

快乐的法门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

追求快乐,是一般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拥有财富、健康,乃至儿女成群、子孙满堂,却独缺快乐,生命将失去意义。所以拥有快乐,可以说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如何拥有快乐?

一、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任何人都有烦恼,但是千万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因为这样只有徒使自己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并不能解决烦恼。白天纵有不满意的人事困扰,到了睡觉的时候,至少要把它 放下,不要带到床上。上了床,就要好好地、安安静静地睡觉,睡眠充足,身体健康,快乐就会随之而来。

二、不要把怨恨留到明天:人和人之间,总会有一些芥蒂、不满意,但不要把今天的仇恨留到明天,甚至牢记在心,耿耿于怀。佛经上说出家人“无隔宿之仇”,也就是说不要留滞任何仇恨在心中。一 个人如果心中充满仇恨,不但交不到好朋友,也感受不到人生的乐趣。

三、不要把爱心纵容邪恶:邪恶是不正当的,如果你用爱心去包容邪恶,那就铸成大错了。

同类推荐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是加措活佛首部作品,也是他首度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大力赞赏,并被谢娜等人列为必读书。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热门推荐
  • 悍女无双

    悍女无双

    她,一朝穿越龙朝帝国里人尽皆知的哑巴、废物,爹爹不管,任由下人欺负,,不行,这里太危险,我要回去啊!可是那该死的姐姐不放她怎么办?靠,当我是软柿子吗?看她怎么逆袭,苏家家主之位,我要了!某个冰山男的武器,她拿了,等等,还是不能惹祸上身,那个冰山面瘫男怎么整天跟着她啊?还有你,要是你是傻子我就把桌子吃了!好啊,那你吃吧。某男贱笑道。
  • 人生心理学

    人生心理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模式的心理认知;健康情绪的心理调适;家庭亲情的心理呵护;恋爱情感的心理自制;友谊情感的心理感知等。
  • 修道旅途

    修道旅途

    想要世界上最高的权利吗?想要世界上最强的力量吗?想要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吗?那么来到这方天堂吧!这是一个起始于东方大陆的故事!这是一个修道者们追寻梦想,踏上旅途的世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民间异闻录

    民间异闻录

    因为和几个美女玩了一个游戏,我的脸上被烙上了人脸地图,这张图是一切恐怖事情的开端……
  • TFBOYS开始喜欢你

    TFBOYS开始喜欢你

    三个帅气的明星少年,有这强大的背景。遇见了她们。王俊凯有时玩世不恭,有时温柔贴心。遇见了一个软硬不吃的黎浅染会发生什么?_?暖男王源喜欢恶搞,但是是个暖男,对谁都一样。可是自从调皮捣蛋的苏绘颜出现,王源只对她一人好了。高冷的易烊千玺,对别人冷不丁。当他遇见和他一样高冷的宫夏铭,会擦出什么呢?
  • 沙上的真理

    沙上的真理

    爱惜每一个来到你生命中的万物尘埃。沉淀下来,像一粒沙子那样沉淀,直至听到海洋的呼吸和咆哮。诗歌一直跟着我,尾随我,我们是尘世间最大的爱和被爱。
  • 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最清晰、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范例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环节都作了切合实际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
  • 修罗之我命由我

    修罗之我命由我

    一路血歌,伏尸百万,笑看天下,我命由我不由天……
  • 做人做事36字诀

    做人做事36字诀

    36个字诀,每个字诀都包含着人生的一个方面,同时每个字诀之间又互为统一,互为照应。相信你每阅读一个字诀,都会有不同的体会,都能帮你找到解惑的答案,每个字诀都可能为你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提供一个向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