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疏导孩子的坏情绪
人都会有情绪,孩子也不例外,只是有些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比较温和,而有的比较强烈。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将那些不好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宣泄方式,不过要记住,不让孩子成为“野蛮孩子”的前提是,自己千万不要先成为“野蛮父母”才行。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支配自我行动的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增加。一开始,因为能力上的限制,孩子的负面情绪会随着注意力的转移而很快消失了;再大一些的时候,情况就会有所改变,随着思维的不断成熟,孩子可能会因为不顺心而发脾气,或者会用摔,敲东西等方式表达内心的愤怒。随着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强,他们会有自己的意见,也就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但由于能力不够,表达的能力也就有限,这个时候,孩子不知如何去处理情绪,所以会通过一些行为来表达他的不满,而且他的反应和表达方式都是比较直接的。
心理专家指出,在成长时期,多数时候人们会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想发展自我但能力不足,又加上表达情绪的能力有限,往往会形成动作比嘴快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孩子用比较“野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的原因。其实父母应该明白,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用一些行为表现出来,是想告诉大人他有事情要说,父母要及时地给予关怀,千万不能对孩子指责和打骂,否则会适得其反。
心理专家以学前儿童为例,告诉家长可以用下面的技巧来面对孩子的坏情绪。
1.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规范,并且要心平气和地制止他
3岁以前的孩子还没有自行分辨对错的能力,所以,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就要制止并且建立一些规范,避免孩子养成坏习惯。比如当孩子想出手打人的时候,父母可以抓住他的手来制止,然后对他说不准。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如果父母每次都能够用肢体或语言果断地表示“不准”,孩子就能够了解“不准”的意思,并且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专家们提醒,父母在做这些示范的时候要心平气和。
2.父母要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
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情绪,家长没必要强迫孩子压抑自己。在要求他“不可以耍脾气”前,父母要先为孩子的情绪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比如给他一个拥抱来平抚心情,然后试着理解他的感受,如“我知道你是想继续玩”或者“你害怕别人来抢玩具,所以才会推开他,是吗?”而不要马上阻止他说“不准哭”,“不准生气”。专家指出,当孩子有坏情绪的时候,父母可以先带孩子离开让他产生负面情绪的环境,然后及时安抚他,而不要急着去处理事情。当孩子有被了解的感觉,他的情绪就很容易稳定下来。如果父母和孩子都很情绪化,亲子之间就难以沟通。
3.父母要教孩子用语言表达愤怒
经研究证明,语言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挫折感会少一些,因为他们懂得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当他们能说出让自己生气和难过的原因时,语言本身就有助于他们情绪的宣泄,也能使他们得到父母的了解和安慰。所以,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把让自己生气的事情说出来,切忌粗暴地影响孩子的情绪。
4.父母要允许孩子表速情绪
如果孩子感到难过和委屈,父母就要鼓励孩子哭出来,孩子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要允许孩子生气,但是,父母在孩子表达坏情绪的同时要告诉孩子,尽量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总之,父母要对孩子尽量包容,当孩子发脾气时,要给予及时的疏导,教会孩子怎样去发泄情绪。这样,亲子关系才能更好,而且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