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要让孩子明白你是为他好
父母在工作中,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知道“难得糊涂”这个词。但是,每当面对孩子的时候,家长都不再糊涂了。孩子遇到什么不会做的事情,或是弄不明白的问题,家长第一反应不是引导孩子将这个事情弄清楚,而是自己动手,帮助孩子把什么事情都做好。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培养了孩子懒惰,依赖性强的坏毛病,而且家长这种做法也不利于孩子改掉身上的缺点和毛病。想要改掉孩子身上的缺点和毛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地装一装糊涂。
4岁的刘刚看见别的小朋友都在楼下玩,他也想去,于是就带着哭腔和妈妈说:“妈妈,我也要出去和小朋友们玩。”
对于刘刚带着哭腔说话,刘刚的爸爸已经不止一次地强调过,一定要改掉孩子这个毛病。在平日里,刘刚不这样说话,但是一有要求的时候,或是在幼儿园里回答老师提问的时候,或是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刘刚就会带着哭腔说话。
刘刚带着哭腔告诉妈妈自己希望到楼下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妈妈却站在那里收拾屋子,无动于衷。刘刚看见妈妈不理自己,于是走近妈妈说:“妈妈,我想要下楼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妈妈看着他,然后问:“你说什么,妈妈没有听清楚啊。”
刘刚的哭腔更浓了,他重申了自己的意思。但是妈妈还是摇着头说:“我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你可以好好和我说嘛,清楚地说,不要带着哭腔说。”
刘晴看了妈妈一会儿,然后说道:“妈妈,我想出去和小朋友玩。”
妈妈看着他微笑着说:“可以说得再清楚一点儿吗?”
这回刘刚一点儿哭腔也没有了,很清楚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妈妈说:“你以后无论和妈妈说什么事情,都能用这么清楚的声音说吗?在幼儿园里回答老师提问的时候,也要用这么清楚的声音说。还有你一定要记住,用清楚的声音表达,别人才能知道你要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满足你的要求,知道吗?”
刘刚对妈妈的话虽然似懂非懂,但是大概已经明白了妈妈的意思。虽然刘刚还不能完全改变自己的习惯,但是妈妈一直督促他,渐渐地他改掉了哭腔,开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孩子用不当方式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父母其实非常清楚孩子要做什么,想要什么。明明知道,却要装糊涂,适当地向孩子提问,引导孩子自己去说,去表达,去完成事情,这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而有些父母没有掌握这些方法,就很可能造成孩子与大人交流和沟通的障碍。
5岁的王涛不喜欢说话,无论有什么要求或愿望,都喜欢用表情,动作或哭声来表达。如果他想要吃饼干,就会指着装饼干的盒子;如果他想要玩积木,就会指着玩积木的盒子。但是有的时候,这样的表达方式往往会被别人误解,此时,王涛就用哭的方式表示别人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
对父母来说,他们已经了解了自己儿子的意思,现在面临的麻烦就是王涛在幼儿园的遭遇。在幼儿园里,王涛也没有改变这个习惯,而是一味地用手指,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他不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而只想自己一个人玩积木的时候,老师如果让他和小朋友一起玩,他就会大哭大闹。老师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是问王涛:“你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你想要做什么啊?”
王涛只是哭,并不说话。他为什么不指积木呢?因为积木不在他的眼前,积木在玩具室里,并不在游戏室里,所以王涛毫无办法。老师将王涛的表现说给他的父母听,这个时候,王涛的父母才发现,他们的儿子已经习惯让别人“揣测”他的意思了。
老师告诉王涛的父母,像王涛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父母假装糊涂,即使知道他的意思,也要假装不明白,让他自己去说,自己去表达。如果一直纵容他这个习惯的话,他和别人的沟通就会存在障碍,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在还没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学习之前,最早接触的人就是父母。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注意,就很可能会使孩子养成诸多的坏习惯。而且,这个时候孩子也需要一定的引导,比如孩子会向父母提问,如果父母根本不考虑,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以后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不会想着自己去找答案。
在孩子求知欲望强烈,什么都要问“为什么”的时候,正是父母装糊涂的好时候。这个时候,父母完全可以说:“我们也不知道,不如你自己想一想吧。”或者也可以说:“这个问题有点难,你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书,然后一起寻找答案,好吗?”装糊涂的父母一定要知道的是,耐心和微笑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父母皱着眉头,一脸不耐烦的样子,很可能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使孩子失去求知的兴趣。
美国人帕金斯的儿子问父亲说:“爸爸,我们总是喜欢把苹果竖着切开。如果横着切开的话,会怎么样呢?”
帕金斯笑着对儿子说:“这个爸爸也不知道,你为什么不自己切一切看看?”
儿子拿起刀将苹果横着切开,其实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而且他们还有了一个美丽的发现,那就是横着切开的苹果中间呈现出漂亮的五角星图案。这个发现让孩子非常惊讶,也非常兴奋。
其实,生活中很多知识都是这样探索出来的。而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家长不要阻止孩子的探索欲望,或者是因为危险就不让孩子去探索,而是自己先尝试,然后把结果告诉孩子。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懂得适当装糊涂的父母,会鼓励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只能给予适当的引导,绝不能代替包办。孩子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问题,就会有成功的愉悦感,而这种感觉也会促使孩子不断地要求进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当然,家长装糊涂也是要有界限的,并不是说要事事装糊涂,有些事情要装糊涂,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但是有些事情就不能装糊涂,因为父母的监护责任是不能推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