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说话的艺术,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家长要明白,在孩子面前不是什么话都能说的。家长在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说话的艺术,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下面提供几种说话的方式,可以让家长与孩子亲切交流的同时,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第一种立场:家长关心孩子的话语请简练说
田妈妈早上送儿子上学,出门前,她边给儿子整理衣服边说:“路上要小心,过马路不要忘了看红绿灯;遇到陌生人跟你说话,你也不要随便搭腔;在学校有什么事情要先找老师说。”孩子不耐烦地说:“知道了,每天都说,耳朵都长茧子了。”
同样是送儿子上学,赵妈妈的做法却不同,出门前她问:“出门前要做什么?”儿子系好鞋带又整理了一下衣服。妈妈又问:“在路上要注意什么?”儿子简练而快乐地答道:“要注意安全。”然后就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赵妈妈的做法不但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提高了他的自主能力。
家长有时候只要做好提问者的角色,你与孩子的沟通就会事半功倍了。
第二种立场:叮嘱孩子请这样说
刘强的妈妈看见儿子穿上了新买的鞋子准备出去,她问儿子:“你要去哪里?”刘强说:“我想出去跟小朋友玩一会儿。”妈妈叮嘱道:“玩的时候注意点,不要把新买的鞋子弄脏了。”刘强点点头出去了。结果因为一直记得妈妈的话,他没有和小朋友痛快地玩耍,心里一点儿也不高兴。
赵明也是穿上了妈妈给买的新鞋子,准备出去和小伙伴玩。妈妈看见了,但是没有说话。赵明穿好鞋,过来和妈妈打招呼说:“妈妈,我要出去玩了,吃饭的时候就回来。”妈妈高兴地说:“穿上了新鞋子,出去记得痛痛快快地玩。”赵明出去果然玩得很愉快,而且他很珍惜鞋子,并没有把鞋子弄得很脏。
第三种立场:鼓励的话语要说出来
吴军今天帮妈妈洗碗了,妈妈很高兴地递给他一个苹果说:“来,吃个苹果吧!”吴军接过苹果,可是妈妈发现儿子的眼睛里似乎还有些期待。
其实妈妈不知道,吴军需要的不是苹果,而是一句鼓励的话。
王敏也同样是帮妈妈洗了碗。事情做完,妈妈也拿给王敏一个苹果,并对他说:“这是奖励,因为小敏的碗洗得又干净又好。”王敏吃着苹果开心地笑起来。
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家长认为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不都会被孩子接受,孩子只接受他们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所以家长在同孩子说话的时候,语气,方式和立场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