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悄悄规劝的方式,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别看孩子年纪小,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也要面子。如果一味地当面或当众批评,会让他们觉得难堪,同时也会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很大的伤害,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有些孩子甚至会因此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批评孩子时讲究一下方法,看见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能多考虑到时间,地点,条件,孩子的心理等诸多因素,用悄悄规劝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张老师在新学期的时候被调到4年级5班做班主任。这一天,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起,教室里依然吵声不断。为了能尽快让学生安静下来,张老师快步来到4年级5班的教室门口,用眼睛扫视了整个教室。这一动作果然管用,几乎所有学生都闭上了嘴,迅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等着张老师进来上课。
但是,张老师却没有进教室,因为她看到一个叫做孙亮的学生还在和坐在自己后面的同学起劲地说话,他好像已经忘记这是上课时间了。孙亮的同桌看见了张老师严肃的面孔,就轻轻地对他说:“别讲话,上课了,老师来了。”可是孙亮却对他的同桌说:“谁要你管啊?”后排同学也连忙说:“快别说了,张老师来了。”孙亮说:“骗谁呢。张老师来了有什么可怕的,我才不怕呢。”
此时,同学们都静静地看着张老师,不知道她要怎样处罚孙亮。而孙亮也从紧张而沉闷的气氛中觉察到情况不妙,他快速转过身子,眼睛正好和张老师的眼神相遇,他看见了张老师的眼里充满了愤怒。此时的孙亮已完全没有了刚才的那副起劲样,他有点心虚,慌张地低下了头。张老师明白,此时的孙亮内心一定很害怕,一定在等着自己批评他。
张老师却只是走进教室,大声地说:“上课。”学生们的脸上都出现了惊诧的表情,但又很快地回过神来,投入到课堂中来。孙亮低着头,缩着脖子,本来是想接受一顿“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但是,老师却没有批评他,而是马上开始上课了。
一连几天,张老师只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下课也没找孙亮谈话。张老师暗暗地观察这个学生,看见孙亮在以后的几天里都是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样子。终于有一天,在快下课的时候,张老师走到孙亮的座位旁边,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你下课能到老师的办公室来解释一下那天上课时发生的事情吗?”下课以后,孙亮果然主动找到张老师承认错误,他说:“张老师,那天上课是我错了,您批评我吧。”听了这话,张老师很高兴地说:“老师也知道你是个知错能改的孩子,下次不要这样做就行了。”孩子听了这话,哭了起来,他边哭边说:“张老师,我以后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了。”后来,孙亮上课时比以前更加认真了。
批评的话不妨“偷偷”地说,张老师给出这张小纸条的做法虽然简单,却很有效。她既提醒了犯错误的孩子,又保护了孩子的尊严,让孩子注意自我约束的同时又提高了积极性。有些家长喜欢在亲戚朋友面前说孩子的缺点,以为孩子会因为顾忌自己的面子,下次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恰恰是错的,在很多人的面前批评孩子不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批评的效果不但没有收到,还影响了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其实,批评完全是可以偷偷进行的。
小雷是个初中生,因为很喜欢长刘海,剪头发的时候总是不让理发师碰自己前面的刘海。他妈妈看见他这个样子很生气,就大声教训他:“你看看你的刘海都多长了,留这么长的刘海遮着眼睛,你还怎么看书学习啊?快让理发师给你剪掉。”但是,小雷就是不愿意,他妈妈气愤地站起来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跟你说话你当耳边风啊!师傅别管他,把他的刘海给剪掉。”理发店里的很多人都看着这对母子。小雷觉得实在难堪,他哭着跑出了理发店。结果,小雷不但没剪掉自己的长刘海,而且一个星期里都没有跟妈妈说话。
有人说:“批评有时需要闪电雷鸣,有时需要和风细雨,有时需要凝重委婉,有时也需要默默无声。”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批评”是一种艺术,需要审时度势地选择适当的方式,才能让批评打动孩子的心灵,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