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600000005

第5章 丹江口“五七”干校群英谱(3)

他在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干校期间,有严重腿病,常常包裹着厚厚的毡靴护腿。

徐邦达(1911-),著名古字画鉴定专家,被誉为“华夏辨画第一人”。1911年生于上海。他14岁师从江苏李醉石学画,师从赵时枫学字画鉴定,又被吴湖帆收为关门弟子。年不及三十,即以擅鉴古书画而闻名江南。

徐先生1937年在上海市博物馆办理“上海市文献展览”中古书画的征集、检选、陈列工作,撰写《古字画提要目录》,1949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管会顾问。1950年经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推荐,调至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画鉴定研究工作。1969年至1974年期间,曾在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受国家鉴定委员会之邀,与启功、谢稚柳、刘九庵等先生组成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在全国各地鉴定古书画,先后历时八年。曾多次出访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为国家抢救保护了大批珍贵古字画,达数以万计之多。如唐韩滉《五牛图》、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米芾《苕溪诗》、元赵孟頫《水村图》等等。

徐邦达先生学识渊博,成果颇硕。他集鉴定家、书画家、学者、诗人于一身,著有《古书画鉴定概况》、《古书画伪讹考辨续编》等著作。十年动乱后,他尽心竭力地发现培养书画鉴定界的后备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2年他将其历年来所藏书画捐赠给家乡,浙江海宁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9月建成“徐邦达艺术馆”(由李瑞环题写馆名),把这些宝贵财富留给社会、留给后代。2003年9月30日《光明日报》载署名徐涵鹏的文章说:“当前,徐邦达已是93岁老人,虽略有耳背,但谈及书画,听力也似乎一下子恢复,字字清晰铿锵有力,还在教授弟子。”

顾学颉(19l3-1998),著名古典文学家。九三学社成员。顾复周幼子,出身于贫寒的书香之家。5岁起开始学习生活,以读“经”为主。先后就读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历任国立西北联大、西北师院、湖北师院、南岳师院、民国大学等院校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建国后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高级编辑。1957年因直言犯忌被错划为“右派”。1969年9月下放到咸宁干校劳动,后转丹江口干校。1973年调回北京,1975年退休,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世界文学名著丛书》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学会顾问,北京元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洛阳白居易故居国际白居易研究中心特别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专家。1999年9月26日去世后与夫人黎靖合葬于北京西山福田公墓。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他点校的古典文学作品有《随园诗话(上下)》、《介存斋论词集注》、《复堂词话》、《蒿庵论词》、《醒世恒言》、《今古奇观》等等。据2004年顾先生同事施威荣的儿子施亮在《深圳特区报》发表的文章介绍,施亮“从小随父母赴干校地认识他(指顾学颉)”。从丹江口“五七”干校回京后,他们两家住的较近,施威荣夫妇经常去顾先生家聊天,有次回来后,父亲一脸严肃地对施亮说:“你要向顾先生学古文。”当施亮拜访顾先生时,看到他“慈眉善眼,温文尔雅,说话低声细气”,而学问却广博深奥,使施亮深受教益。

黄翔(1905-1990),著名摄影家。湖北长阳人。1948年师从丁一先生学习摄影,从此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4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香港摄影学会。1956年加入中国摄影学会并担任理事。1979年被选为副主席,是我国著名的老摄影家。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1964年在北京举办个人摄影展,1966年在香港举办个人摄影展,1983年、1984年在日本东京、美国阿克那玛城、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摄影展。所著论文《风景摄影》、《关于摄影作品的感染力》等,在国内外摄影界影响巨大。主要作品有《漓江渔歌》、《黄山雨后》、《十月的螃蟹》、《清明时节忆亲人》、《人民英雄纪念碑》、《梅》、《球》等等。

黄翔在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干校期间多次赞美均县的山水风情。他说,很遗憾,由于运动(指“文化大革命”)不能摄影了,以后有机会要专程带摄影界的同事朋友来拍摄。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差等原因,后来这一愿望未能实现。但是,在均县干校期间,他热情地辅导县文化馆摄影爱好者黄仁义(时任副馆长),后来黄仁义创作了均县第一套幻灯片《武当山》,对武当山的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黄翔先生于199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傅振伦(1906-1999),著名地方志学家。河北新河县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任北京大学助教、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员、北大女子文理学院讲师、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等职。他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能在众多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著名学者之一,是现代方志学创立的重要人物,是第一个在学校开设并讲授方志课程的学者。他的《新河县志》在志书体例与撰修方法上的创新,被公认为近现代新型方志的重要代表作。他的《中国方志学通论》集中体现其方志思想,在中国方志界影响很大,史学界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科学的方志论著。

傅先生学识渊博,著作颇丰。他研究的领域十分宽广,涉及目录学、档案学、方志学、文物考古、科技史、陶瓷史、军事史、民俗史、语言学诸方面。几乎每一方面,他都能发前人所未发,做出开创性的成就。著有《傅振伦方志文存》、《中国史学概要》、《博物馆学概论》、《刘知几之史学》、《中国古陶瓷论丛》等20部著作,论文400多篇,共约370万言,涉及方志、史学、科技史、瓷器、考古、博物馆学、图书馆等诸多方面。

滑田友(1901-1986),著名雕塑家。1901年5月8日出生于江苏,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六师范美术系,回家乡任教。后到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1930年至1932年参加江苏甪直唐塑罗汉的修复工作。1933年考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是我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他的作品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对中国现代雕塑以及现代雕塑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大的深远的影响。

滑田友的作品《深思》获1943年巴黎春季沙龙金奖;《母亲》为巴黎市政府收藏;《轰炸》为法国现代美术馆收藏。1952年他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五四运动》就出自滑田友之手。著名作品还有《女生产队长》、《母与子》等等。2001年5月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雕塑家协会、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六家单位联合举办《大师的道路——雕塑大师滑田友诞辰百年纪念展览》,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向观众全面展示滑田友先生的作品,包括他出国之前的早期作品、在法国期间的作品和回国后的作品。1969年12月至1972年5月,他在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干校劳动。期间,曾指导过丹江口展览馆大型美术展览。

曹安和(1905-2004),著名音乐理论家。江苏无锡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后留校任教。1943年任南京音乐院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顾问。长期从事我国传统音乐研究和琵琶、昆曲的演唱、演奏与教学。著有《时薰室琵琶指径》、《民族器乐独奏曲选》,与杨荫浏合编的有:《瞎子阿炳曲集》、《定县子位村管弦曲集》、《苏南十番鼓曲》、《关汉卿戏曲乐谱》、《西厢记四种乐谱选曲》,与简其华译谱《弦索十三套》,与杨荫浏、文彦整理《单弦牌子曲选集》,与李廷松合编琵琶谱《浔阳夜月》等,以及论文《琵琶柱位定法》、《关于琵琶的问答》、《民族音乐家刘天华》、《我国古代乐谱简介》、《杨荫浏与音律》、《杨荫浏与音乐史》等20余篇。

沈淑羊(1909-?)著名画家。1944年9月25日,陶知行在他画的《武训画像》题词时,深情地写道:“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著有《谈中国画》,1980年9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是民主革命的元老沈钧儒的儿子,1969年至1974年间曾在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干校劳动,在均县居住、生活过。

宋家修(1907-1993),高级编辑、翻译家。他在1981年《读书》第八期上发表《写退稿信勾起的一件往事》文章,回忆过他在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干校的一段生活。著有《二十世纪经济学说》,译作有《论黑格尔哲学》(苏,奥伊泽尔曼著)。

程养之(生卒年不详),现代著名文字学家。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事迹尚未查到,仅查到他的著作有:《中文打字手册》,1956年出版;《汉语拼音方案和过去五种拼音方式音节对照表》、《四角号码查字法》,1959年出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检字:四角号码排列》,1965年出版;《“辞海”四角号码查字表》周小敏编码,程养之、钱子惠校订,1982年出版。

他在丹江口“五七”干校期间,同袁涌进先生一起,对丹江口市图书馆的创立作出了贡献。

同类推荐
  • 王明传

    王明传

    王明,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凭借苏联的扶植,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操控中共最高领导权,可谓中共高层内的“通天教主”。王明,一生瞻左顾右,歧路徘徊。他堪称中共“左”倾第一人,以他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长,危害大,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悖论的是,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著书立说攻击中共和毛泽东。
  •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本书共收录了九篇文章,包括中国第一位现代买办——唐廷枢、清末军医——何守仁、中国第一位周游世界的平民旅行家——潘德明、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家——杨仲子、等。
  • 李明传

    李明传

    本书以平实的笔触,翔实的资料,记述了李明院士在新中国航空工业领域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讲述了李明如何从一名解放军战士,到全军最高学府的大学生,再到航空工业领域的院士的不懈追求与奋斗的一生。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热门推荐
  • 至道无敌系统

    至道无敌系统

    一个宅男突然得到了一个系统,从此他便纵横电影,小说,电视剧,等各种世界。白天浩说:“美女不要总往我这边靠,当心我化身饿狼。”加群:428011363
  • 我遗失的不止是爱情

    我遗失的不止是爱情

    嘿,我们来玩石头剪刀布,好不好。”“石头,剪刀,布……呵呵,我赢了”“再来一局,布……,快出剪子啊……愣啥神呢?”那时候,我们的世界多么的单纯简单,简单的就像石头、剪子、布一样,就是这么个定律,谁都不会违规,多幼稚,多美好。现在呢?我慢慢地变成了自己曾经不懂的人,那些杂糅的成长催化一个这样的我。对不起,是我不听劝阻,执意重走那条熟悉、陌生的记忆之路。我踏着那条路,寻找亲情、邂逅友情、丢失爱情。我现在所站的地方,正轻轻落着太阳雨,但我还是忍不住笑起来,仿佛你们都还在,我在回忆里等你,有一段记忆等的就是花开的声音。
  • 火红人生

    火红人生

    当我从大学毕业踏上山西大地这块热土,就与建材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我看到山西省建材工业协会辑录的《火红人生》——山西建材行业十七位杰出人物的奋斗历程,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想说、想做而未如愿以偿,20多年后的今天终于看到了它,作为曾经在建材战线滚打多年的老兵,我省建材工业的发展艰难历程、件件往事、风云影响人物不断涌现,似乎置身于当年的奋斗的情境中……
  • 双生血魔

    双生血魔

    一个双生的种族,历经万年重铸于世,圣灵一族,双生的时代,血魔的天下。灵魂回归,福祸并兼。
  • 女配拯救男主记

    女配拯救男主记

    炮灰女配逆袭手册:拯救男主记为了回现代复仇,她穿越一本又一本的小说。却不想在穿越中,她爱上了他。但因为她要回现代复仇,却不能和他永远在一起。为了回现代,她还是离开了他。系统说了想和他在一起只能完成它发布的任务就能送她一个心愿,她完成任务后真的能够和他在一起吗?他是否还会记得她?完成任务后她又该何去何从?一切都是末解之谜。
  • 夜巡天下

    夜巡天下

    这是一个万族林立,位面争霸的时代,战征不是唯一的主题但征服却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不过一个菜鸟却喊出了:“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只为梦想而战,佛挡杀佛,神挡杀神”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低级位面之上。等级:武师,大武师,武灵,武尊,武王,武皇,武宗,武圣,武神。神火,神帝,至尊。
  • 我的都市成长记

    我的都市成长记

    讲述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到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的经历和心酸
  • 涅槃重生:独宠异世萌妃

    涅槃重生:独宠异世萌妃

    一朝穿越,成了白家大小姐。父母亲拜金,但是宠她。嫁了个相公,温文尔雅是个公务员。在她以为一切都十分美好的时候,却被卷入了政治斗争之中。幕后的真相慢慢被揭开。她的身世,她的另一半都变得让人捉摸不透。不过幸好,无论发生了什么,她的身边一直有这样一个人陪着。他不善良不温柔,是公认的冷血动物,但唯独在她面前露出自己幼稚孩子气的一面。每天跟个神经病一样放飞自我。但即使这样,他们也坚定地相信,对方都会不离不弃。【一对一宠文~】
  • 心中的回忆与纪念

    心中的回忆与纪念

    散文《心中的回忆与纪念》,记叙的是我十分年青时的一段往事,然而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如能以鲁迅说过的:“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联系,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之言,来读这篇回忆,那么,是可有一番发人深思的感慨。
  • 你的深情,缱绻我的世界

    你的深情,缱绻我的世界

    十年前他是她的初恋,异地恋艰难最终分手。十年中她初心不改,心中仍保留着对他的眷恋以及他对她的伤害。如果再给她重来的机会,结果如何她不知道。十年后她想放手,却留恋那一份蜜糖,她想抓住,却害怕上边沾染的毒药。他们都不是当年的他们,感情是相互的,最后的结果或许已经没有过程那么重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