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200000059

第59章 论学术的空气

现在还常有人说北方的学术空气浓厚,或者说他喜欢北方的学术的空气。这是继续战前的传统的看法,也牵涉到所谓“京派”和“海派”的分别。战前所谓“京派”大概可以说是抱着为学术而学术的态度,所谓“海派”大概不免多少为名为利而撰作。但是这也只是一个“大概”的分别,如果说到各个人,却尽有例外。一方面就在战前,中央研究院南迁了,北平的旧书铺在南京上海开分店了,学术的空气已经在流动之中。战时大家到了西南,抗战的空气笼罩了学术的空气,然而四川的重庆、李庄和成都,以及桂林和昆明,以及上海,都还能够多少继续着学术的工作。到了战后这两年,起先是忙于复员,接着是逼于战乱,学术的工作倒像是停顿起来。北平各大学去年复员以后,其中有些人在各报上办了不少的学术性的副刊,大概是文史方面的;乍看比战前的学术空气似乎还浓厚些,其实不然。这些副刊里的论文其实应该发表在学报上,因为没有钱出学报,才只好委屈在副刊上,撑撑场面,爱读和能读的人恐怕只是那么些个。这些论文都不免“历史癖与考据癖”,是所谓“京派”的本来面目。这种面目却也出现在南方一些报纸的副刊上。一方面所谓“海派”却扩大了、变质了,趋向为人生而学术,为人民而学术。在青年人的眼中,新的“海派”似乎超过了老的“京派”。但是无论南北,不管“京”“海”,在这漫天战火之下,总有一天会“火烧眉毛,且顾眼前”,将学术丢在脑后的罢?而这个似乎已经是现在一股青年学生的态度。青年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的这种态度,我们不能无视,我们得看看学术的前路。

战前的十年来,我们的学术确在长足的进步。中央研究院和一些大学的研究院的工作都渐渐有了分量。于是没有研究院的大学都纷纷设立研究院,一些独立的研究机构也或多或少的在外国人资助之下办起来了。于是研究的风气盛极一时,学术空气浓厚到无视大学本科教学。笔者曾亲耳听见一位新从外国回来在大学里任教的一位教授说:“我们要集中研究的工作,教书不妨马虎些。”社会贤达在提倡书院制,因为书院里可以自由研究,不必论钟点、算学分。大学生也异口同声要在毕业后进研究院继续读书。那时候教授隐然分为两等,研究教授第一等,大学教授第二等。知识或学术的估价算是到了最高峰。这也未尝不是好现象,结果无论在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都有了新发展。然而理论上似乎总欠健全些。研究得有基础,大学里的训练不切实,研究的风气是不会持久的。再说现代一般的大学教育是大量的教育,要培植各方面的领导人才,不应该也不可能专门培养学者或专家。在仿效美国学制的中国,没有多少专科学校,一般人也不着重专科学校,大学的政策更不该偏到一边儿去。事实上大学毕业生虽然热心进研究院,等到考进了研究院,热心研究的却并不多。他们往往一面注了册,一面就去就业。有些长期不到校,“研究生”只剩了一个幌子。这样半途而废或从未上路的很多,能够在研究院毕业的却很少。北方如此,南方更如此。至于具体的书院制,我们这个工业化的动的现代不需要,也未必能容纳。现代的研究,就是在人文科学方面,也得有个广大而结实的基础,书院是不能负担这个任务的。尤其是就业,青年人在书院里修业告一段落之后,单就资历而论,自然赶不上大学,不用说研究院,在训练方面,一般的说,恐怕也是如此。在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的局面里,找出路一定很难。我们看了过去的和现存的几所仅有的书院的情形,就可明白。

战前的过分浓厚的学术的空气使有些人担忧。他们觉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走上“缓慢而费力”的“窄而深”的路,固然可喜,可是忽略了“全体大用”,也不是正办,特别是人文科学。因此有的人主张大学应该造就的是通才,不是专家,有的人主张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做人。这些主张渐渐的采用到大学的课程和制度之中,然而这时候的青年学生并不注重这些,他们要的是专业的知识,这种知识可以使他们便于就业,或者早些成为专家。便于就业就是急于应用,这显示了一个新方向;外患日深,生活逼得人更紧,研究的憧憬黯淡起来了。于是乎来了抗战。差不多所有的大学和研究机关都迁到了西南,生活的艰难和设备的贫乏使得研究的工作几乎不可能,特别是自然科学。然而大家还多多少少在挣扎着。可是这真到了急于应用的时代,教育部制定了提倡理工的政策,大学生集中在经济学系和工学院,特别是工学院,人数似乎一年比一年多。一方面又有了许多的训练班和专修科出现。这种普遍的注重应用,更冷落了研究工作,稀薄了学术空气。一方面在美国也有人在控诉那学术至上的态度。拜喀尔的“美国教师”一书中有一章“象牙实验室”,批评自然科学研究者只知研究不知其他,颇为恳切。“象牙实验室”是套的“象牙之塔”那个词,指摘人们的逃避现实生活的态度。这是在重行估定知识或学术的价值。这种估价得参照理论与应用,现实与历史,政治与教育等等错综的关系来决定。美国也有人如布里治曼相信该由知识阶级来计划领导这世界。但是那需要什么知识呢?知识阶级是不是有这个力量呢?问题真太多了!

胜利来了,不幸的我们是“惨胜”。一切都“惨”,研究工作不能例外。生活更是越来越艰难,大家仍然只能嚷着调整待遇,不能专心工作。少数的大学和研究机关,设备也许比抗战中好些,但是单单设备好些不成。何况还是设备贫乏的居多数!学生有公费,固然可以勉强维持生活,但是在这动乱的局面里,还是不能安心读书。他们可要领导起人民来创造一个新中国!这和布里治曼说的领导并不相同。那似乎是专家独占的领导,这些青年人却是自己作为一般人民领导着。应该注意的是他们对于知识或学术的态度。他们要的是什么知识呢?他们喜欢不喜欢学术空气呢?如上文提到的,他们大概不喜欢学术的空气;他们要的是行动的知识,而大学教育里却没有。他们热心于救国,觉得大学里给的知识远水不救近火,似乎大部分没用;可是他们是大学生,不学这些又学什么呢?他们就生活在这矛盾里。一方面战争老没个完,他们照着规定的学了,却比抗战前抗战中更看不到出路。这又是一个矛盾。十来年前上海早就有几位提出“学问无用论”,现在的大学生大概多多少少是觉得“学问无用”的。我知道有些高材的大学生最近或者放弃了学术投身到政治的潮流中去,或者彷徨不安,面对着现实的政治,不忍心钻到象牙塔或是象牙实验室中去。这真是我们学术的损失,然而实逼此,他们的心情是可以谅解的。

有些人说过这时代是第二回的战国时代。战国虽然是动乱时代,然而经济发展,有欣欣向荣之势,所以百家争鸣,学术极盛。照现时这“惨胜”的局面看,我们却想到了三国时代。《魏书?王肃传》斐松之注引鱼豢的《魏略》这么说:

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既衰,儒道尤甚。至黄初元年之后,新主乃复始扫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备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太学始开,有弟子数百人。至太和青龙中,中外多事,人怀避就;虽性非解学,多求请太学。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率皆粗疏,无以教弟子;弟子本亦避役,章无能习学,冬来春去,岁岁如是。又虽有精者,而台阁举格太高,加不念统其大义,而问字指墨法点注之间。百人回试,度者未十。是以志学之士遂复陵迟,而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也。……嗟夫!学术沉陨,乃至于是!

这些情形有些也描写了我们的时代,然而不尽同。我们并不至于“人怀苟且”,“竞逐”“浮虚”;那时学术的中心在一些家族,太学这是个避役所,我们的学术中心还在大学,这些社会化的大学还在起着领导作用。即使不幸动乱变成了混乱,大学暂时解体,但是相信和平一恢复,就会快快复员的。因为什么样的局面都需要大量的领导人的,训练班和专修科是不能供给这种领导人才的。像鱼氏描写的“学术沉陨”,我们相信不会到那地步。但是大学也得明白在这时代的地位和任务,不能一味的襞积细微,要能够“统其大义”,也就是“全体大用”。人们不该还是躲在象牙塔或象牙实验室里,得正视现实的人生,在自己的岗位上促进新的发展,而这也才是做。这种新的学术空气虽然一时不能浓厚起来,却是流通的、澄清的,不至于使我们窒息而死于抱残守阙里。

1947年8月30日。

同类推荐
  •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

    这是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述中国南极科考历程及其昆仑站建站始末的纪实文学。《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受到《十月》杂志以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委托和支持,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记录并揭示了中国年纪科考历程及其惊世成就,堪称首部全面反映昆仑站建设始末的纪实文学。作者在亲自采访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后,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严谨而又生动的笔触对南极内陆考察的重大成就——格罗夫山地考察、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以及在冰穹A建立昆仑科考站,进行了客观的全景记录并深入解析。
  • 旗山脚下

    旗山脚下

    本书五十四篇,分《道路篇》《亲水篇》《田园篇》三辑,收入作者专门写路、写水、写田园的系列文章,形象具体地反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抒写了家乡真实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
  • 草根吉庄

    草根吉庄

    本书记录了山西省朔州市吉庄村十五户普通人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命运浮沉、生存状况及精神追求,见证了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底层众生面临的冲击与抉择。
  • 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灵探秘

    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灵探秘

    本书对《水浒传》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包括《从官场到江湖》、《别无选择》、《从教授到军师》、《钱财于我如粪土》、《鱼与熊掌可否得兼》等文。
  • 爱如空气

    爱如空气

    这是一个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新生儿。我热切地期盼我的朋友、我的读者捧出自己那颗真诚、慈爱、友善的心去爱怜她、呵护她、扶持她,让她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生命如烟花般绚烂,生命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财富,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人生古来稀。人生是美好的,但也是公平的。
热门推荐
  • 霸者征途

    霸者征途

    面对家变,易扬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踏上这条不归路开始,哪怕是刀山火海,血色漫天易扬都是义无反顾。走上这条路,易扬只能越走越远,迎着看不见方向的远方。看着远处城墙上方飘扬的旗帜,易扬挥刀呐喊:“谁今日与我生死与共,谁就是我的袍泽。共患难,同富贵。
  • 霍比特人之意外之旅

    霍比特人之意外之旅

    在地底的洞府中住着一个霍比特人。比尔博,一个热爱安逸生活的霍比特人,自得其乐地待在袋底洞他的霍比特洞府里。清晨和煦,睿智巫师甘道夫的到来打破了宁静。“越过冰冷而又雾蒙蒙的大山,在那深深地下洞穴已有千年……”吟着古老的歌谣,十三个矮人将比尔博拽进冒险远行的队伍。在这趟“意外之旅”之中,与世无争的霍比特人比尔博,却孤身一人在暗如永夜的山底洞穴中发现了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小小戒指。
  • 我叫孟楠

    我叫孟楠

    宇宙之中,万物之内,有气名曰灵;万物之上,天地之间,有灵名曰人;人即灵,灵即人,人灵结合曰元这是一个名叫孟楠的男子修仙的故事……
  • 嗜血的复仇:暗狱徘徊

    嗜血的复仇:暗狱徘徊

    折翼的天使变成恶魔后会如何选择,放下仇恨?嗜血复仇?九幽阴灵,诸天神魔,以我血躯,奉为牺牲。三生七世,永堕阎罗,只为情故,虽死不悔。
  • 全民男神

    全民男神

    谢氏家族的全能管家谢铭佑,因为功高盖主而被家族里的少家族妒忌,而谢铭佑为了不与养育了自己一生的家族闹矛盾,谢铭佑选择在一次事故中制造了假死的假象,而后脱离了家族,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城市生活,只不过预想的安逸的生活并没有到来,才平静了没几天,谢铭佑就生活就开始莺莺燕燕了起来,卷入在众多美女的纠纷之中。
  • 梦之孤影

    梦之孤影

    这个故事结构架空,我称之为现时界,其中会出现异能使用者。宋氏小姐,生长环境决定她虽然有能力但也自负好强,一直瞧不起软弱无能的人,及其厌恶没钱瞎得瑟的人。其父亲年轻时手段不干净,留下了把柄和仇家,他们趁机想借此推到宋氏势力。宋琦,她将何去何从。
  • 奴儿娇娇

    奴儿娇娇

    重活一世,柳娇娇的目标很明确:一、虐死前世所有欺负了她的坏人二、自己要把自己宠成一个小公举只不过,早有个老男人在一旁暗暗磨刀:“娇娇,你嫁我,以后我宠你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丫头的妖孽校草

    傻丫头的妖孽校草

    『欢迎大家加入艾霏的读者群,喜欢的可以加哦!新群号:186295009。此文为先甜后虐文,欢迎跳坑。』白初羽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语:“都怪伊芊芊,不早叫醒我!害我第一天入学就迟到,害我被老师罚写检讨,又要打扫这么大的场地……”一边埋怨着好友,一边拿着扫把出气!“啊!”不知道是疼痛地叫了一声。等白初羽清醒过来,才发现手中的扫把不知在何时飞了。听到吃痛的声音,连忙顺着声跑去:“学长,你没事吧!”用双手扶起被自咂到头的男同学,心里害怕他有个好歹。又问:“你……你,你没,没事吧?要不要我送你去校医那里……”突然抬头一看,见他玩魅诡异的笑容,惊呆了…………
  • 腹黑萌妻闷骚帝

    腹黑萌妻闷骚帝

    本书已弃,我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处,我不乞求读者的原谅,看我的书的米娜,对不起。最近个人发生了很多事情,很累,但是我会坚持写书的,这本书因为开头太差、写的时候没有构思完全就动笔、太水等诸多因素,写的不好。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观看、容忍。另外要说的是,我会开新作品,但是不一定用这个号了。真的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观看,虽说只有不过百的收藏,但是谢谢你们,还有抱歉我弃坑了。我原来说我最讨厌弃坑的作者,我也承诺过不会弃坑,但是我错了,我成为了我最不耻的那种人,我知道我说什么都没有用处,大家可以骂我,我有错在先。最后,元宵和易默水终成眷侣,白头偕老最后一句米娜不要因为我这段灰暗的语言就不开心啊!
  • 无极封圣

    无极封圣

    一朝冻成狗,莫名其妙的就拥有了可以修真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