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200000059

第59章 论学术的空气

现在还常有人说北方的学术空气浓厚,或者说他喜欢北方的学术的空气。这是继续战前的传统的看法,也牵涉到所谓“京派”和“海派”的分别。战前所谓“京派”大概可以说是抱着为学术而学术的态度,所谓“海派”大概不免多少为名为利而撰作。但是这也只是一个“大概”的分别,如果说到各个人,却尽有例外。一方面就在战前,中央研究院南迁了,北平的旧书铺在南京上海开分店了,学术的空气已经在流动之中。战时大家到了西南,抗战的空气笼罩了学术的空气,然而四川的重庆、李庄和成都,以及桂林和昆明,以及上海,都还能够多少继续着学术的工作。到了战后这两年,起先是忙于复员,接着是逼于战乱,学术的工作倒像是停顿起来。北平各大学去年复员以后,其中有些人在各报上办了不少的学术性的副刊,大概是文史方面的;乍看比战前的学术空气似乎还浓厚些,其实不然。这些副刊里的论文其实应该发表在学报上,因为没有钱出学报,才只好委屈在副刊上,撑撑场面,爱读和能读的人恐怕只是那么些个。这些论文都不免“历史癖与考据癖”,是所谓“京派”的本来面目。这种面目却也出现在南方一些报纸的副刊上。一方面所谓“海派”却扩大了、变质了,趋向为人生而学术,为人民而学术。在青年人的眼中,新的“海派”似乎超过了老的“京派”。但是无论南北,不管“京”“海”,在这漫天战火之下,总有一天会“火烧眉毛,且顾眼前”,将学术丢在脑后的罢?而这个似乎已经是现在一股青年学生的态度。青年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的这种态度,我们不能无视,我们得看看学术的前路。

战前的十年来,我们的学术确在长足的进步。中央研究院和一些大学的研究院的工作都渐渐有了分量。于是没有研究院的大学都纷纷设立研究院,一些独立的研究机构也或多或少的在外国人资助之下办起来了。于是研究的风气盛极一时,学术空气浓厚到无视大学本科教学。笔者曾亲耳听见一位新从外国回来在大学里任教的一位教授说:“我们要集中研究的工作,教书不妨马虎些。”社会贤达在提倡书院制,因为书院里可以自由研究,不必论钟点、算学分。大学生也异口同声要在毕业后进研究院继续读书。那时候教授隐然分为两等,研究教授第一等,大学教授第二等。知识或学术的估价算是到了最高峰。这也未尝不是好现象,结果无论在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都有了新发展。然而理论上似乎总欠健全些。研究得有基础,大学里的训练不切实,研究的风气是不会持久的。再说现代一般的大学教育是大量的教育,要培植各方面的领导人才,不应该也不可能专门培养学者或专家。在仿效美国学制的中国,没有多少专科学校,一般人也不着重专科学校,大学的政策更不该偏到一边儿去。事实上大学毕业生虽然热心进研究院,等到考进了研究院,热心研究的却并不多。他们往往一面注了册,一面就去就业。有些长期不到校,“研究生”只剩了一个幌子。这样半途而废或从未上路的很多,能够在研究院毕业的却很少。北方如此,南方更如此。至于具体的书院制,我们这个工业化的动的现代不需要,也未必能容纳。现代的研究,就是在人文科学方面,也得有个广大而结实的基础,书院是不能负担这个任务的。尤其是就业,青年人在书院里修业告一段落之后,单就资历而论,自然赶不上大学,不用说研究院,在训练方面,一般的说,恐怕也是如此。在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的局面里,找出路一定很难。我们看了过去的和现存的几所仅有的书院的情形,就可明白。

战前的过分浓厚的学术的空气使有些人担忧。他们觉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走上“缓慢而费力”的“窄而深”的路,固然可喜,可是忽略了“全体大用”,也不是正办,特别是人文科学。因此有的人主张大学应该造就的是通才,不是专家,有的人主张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做人。这些主张渐渐的采用到大学的课程和制度之中,然而这时候的青年学生并不注重这些,他们要的是专业的知识,这种知识可以使他们便于就业,或者早些成为专家。便于就业就是急于应用,这显示了一个新方向;外患日深,生活逼得人更紧,研究的憧憬黯淡起来了。于是乎来了抗战。差不多所有的大学和研究机关都迁到了西南,生活的艰难和设备的贫乏使得研究的工作几乎不可能,特别是自然科学。然而大家还多多少少在挣扎着。可是这真到了急于应用的时代,教育部制定了提倡理工的政策,大学生集中在经济学系和工学院,特别是工学院,人数似乎一年比一年多。一方面又有了许多的训练班和专修科出现。这种普遍的注重应用,更冷落了研究工作,稀薄了学术空气。一方面在美国也有人在控诉那学术至上的态度。拜喀尔的“美国教师”一书中有一章“象牙实验室”,批评自然科学研究者只知研究不知其他,颇为恳切。“象牙实验室”是套的“象牙之塔”那个词,指摘人们的逃避现实生活的态度。这是在重行估定知识或学术的价值。这种估价得参照理论与应用,现实与历史,政治与教育等等错综的关系来决定。美国也有人如布里治曼相信该由知识阶级来计划领导这世界。但是那需要什么知识呢?知识阶级是不是有这个力量呢?问题真太多了!

胜利来了,不幸的我们是“惨胜”。一切都“惨”,研究工作不能例外。生活更是越来越艰难,大家仍然只能嚷着调整待遇,不能专心工作。少数的大学和研究机关,设备也许比抗战中好些,但是单单设备好些不成。何况还是设备贫乏的居多数!学生有公费,固然可以勉强维持生活,但是在这动乱的局面里,还是不能安心读书。他们可要领导起人民来创造一个新中国!这和布里治曼说的领导并不相同。那似乎是专家独占的领导,这些青年人却是自己作为一般人民领导着。应该注意的是他们对于知识或学术的态度。他们要的是什么知识呢?他们喜欢不喜欢学术空气呢?如上文提到的,他们大概不喜欢学术的空气;他们要的是行动的知识,而大学教育里却没有。他们热心于救国,觉得大学里给的知识远水不救近火,似乎大部分没用;可是他们是大学生,不学这些又学什么呢?他们就生活在这矛盾里。一方面战争老没个完,他们照着规定的学了,却比抗战前抗战中更看不到出路。这又是一个矛盾。十来年前上海早就有几位提出“学问无用论”,现在的大学生大概多多少少是觉得“学问无用”的。我知道有些高材的大学生最近或者放弃了学术投身到政治的潮流中去,或者彷徨不安,面对着现实的政治,不忍心钻到象牙塔或是象牙实验室中去。这真是我们学术的损失,然而实逼此,他们的心情是可以谅解的。

有些人说过这时代是第二回的战国时代。战国虽然是动乱时代,然而经济发展,有欣欣向荣之势,所以百家争鸣,学术极盛。照现时这“惨胜”的局面看,我们却想到了三国时代。《魏书?王肃传》斐松之注引鱼豢的《魏略》这么说:

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既衰,儒道尤甚。至黄初元年之后,新主乃复始扫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备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太学始开,有弟子数百人。至太和青龙中,中外多事,人怀避就;虽性非解学,多求请太学。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率皆粗疏,无以教弟子;弟子本亦避役,章无能习学,冬来春去,岁岁如是。又虽有精者,而台阁举格太高,加不念统其大义,而问字指墨法点注之间。百人回试,度者未十。是以志学之士遂复陵迟,而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也。……嗟夫!学术沉陨,乃至于是!

这些情形有些也描写了我们的时代,然而不尽同。我们并不至于“人怀苟且”,“竞逐”“浮虚”;那时学术的中心在一些家族,太学这是个避役所,我们的学术中心还在大学,这些社会化的大学还在起着领导作用。即使不幸动乱变成了混乱,大学暂时解体,但是相信和平一恢复,就会快快复员的。因为什么样的局面都需要大量的领导人的,训练班和专修科是不能供给这种领导人才的。像鱼氏描写的“学术沉陨”,我们相信不会到那地步。但是大学也得明白在这时代的地位和任务,不能一味的襞积细微,要能够“统其大义”,也就是“全体大用”。人们不该还是躲在象牙塔或象牙实验室里,得正视现实的人生,在自己的岗位上促进新的发展,而这也才是做。这种新的学术空气虽然一时不能浓厚起来,却是流通的、澄清的,不至于使我们窒息而死于抱残守阙里。

1947年8月30日。

同类推荐
  • 古城秋实

    古城秋实

    我的家乡福山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的初秋是美丽的,站在青龙山顶极目远眺,红瓦绿树和流光溢彩的屋顶交相辉映下的城区,银光闪烁、蜿蜒而下的内夹河和五彩缤纷、果实累累的田园,起伏逶迤的山丘和碧波荡漾的门楼水库……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
  •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延安女兵(第一卷)

    延安女兵(第一卷)

    本书是一部丰富完美的历史挡案、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蔡畅、邓颖超、帅孟奇、康克清、丁雪松、罗琼、王云等百位风云人物,塑造了一群伟大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一批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
  • 小说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

    这是一本探索小说艺术规律的专著。本书对取材、立意、语言运用、形像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绘、典型细节选择以及小说创作和阅读中必然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剖析。对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中西小说的异同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
  • 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

    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

    本书采用七言诗的形式,把《三国演义》全部重新改编,用简洁、轻快、整齐、优美的七言押韵组诗,把《三国演义》重新呈现出来,是一种全新的创作。
热门推荐
  • 乱世迷情乱世缘

    乱世迷情乱世缘

    南海深处,有一个神秘的岛屿,名为无极岛,无极岛上,有一个美丽的城堡,名叫无极城,无极城里,居住着一群穿着怪异武功怪异的人,而主宰他们命运的,便是城主和八大长老。自无极城在无极岛建立以来,便有个十分严厉的规定,那就是不许与外界通婚,违令者斩,就连主导无极城的领头人物,也不例外。突然有一天,无极城里来了一个神秘的人,偷走了无极城的镇城之宝无极宝典,身为第十任城主的水南玉便有了他第一次出岛的经历,中原的花花世界,草草水水并未吸引水南玉的恋爱心,反倒是中原武林第一大家南宫世家的大小姐南宫凝,吸引了水南玉的眼球。于是,战争开始了,二十年后,当一个满腹仇恨的第十一任无极城主水一清出现在中原大地上,中原大地便乱了起来……
  • 魔神封天

    魔神封天

    世人谁能永恒?看古今,观未来!无人能不死!但,魂不灭,终究永恒!且看无敌战神轮回重生,带着太古的记忆;来到这科技发展的文明,解开洪荒如何破碎之谜,齐天大圣的真正面目!那些古代圣人的去向!那些帝皇的归宿!地球,这个被洪荒遗忘的文明,藏着怎么样的惊天大密呢?或许它存在永恒的真谛!
  • 王源我陪你走过世界

    王源我陪你走过世界

    一个女扮男装的萝莉吃货,一个有着星星眼的正太吃货。两位吃货会有怎么样的火花。
  • 你非我良人怎知我心伤

    你非我良人怎知我心伤

    他曾陪她看尽世间繁华她曾爱他直至天荒地老却因一次意外他失去挚爱而她心已伤,情已死执念让他伤痕累累却因她残暴不堪打击让她遍体鳞伤却因他重获新生
  • 萌宝招亲:傲娇邪王追上门

    萌宝招亲:傲娇邪王追上门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身怀神奇秘籍,她被最信任的人谋害致死。再睁眼,她竟成了两个孩子的娘亲!五年后,两个小包子大张旗鼓的给她相亲:“娘亲,这个人说他是我们的爹爹。”她冷笑:“哪里来的冒牌货?世界有多远,你就滚多远。”他蓦然拥她入怀,欺身而上:“是不是冒牌货,一睡便知!”他是万人之上的邪尊,强势霸道,冷血无情。却唯独对她言听计从,宠溺入骨。
  • 道衍生死

    道衍生死

    长眠苏醒的少年开始,世间之物走向规划的结局。苍茫大地上,修真界中,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医师。他逆苍生,掌生灭,只为寻找自己从何而来的真相。一子落下,一切归始!
  • 太古人王

    太古人王

    一团诡异的神秘本源力量,将他的血脉枷锁彻底打开。茫茫宇宙,浩瀚无边,相比而言,人类却只是秒小到可以疏忽的存在,纵然有能够修炼成翻天覆地的大能人类,但在浩瀚的宇宙之下,依旧渺小无比。这个世界无穷无尽,浩瀚磅礴,诸多宇宙星系,奇妙的串联一起,无尽岁月中,宇宙诞生精淬的星元。使得人类可以吸纳星元,淬炼体魄,从而打开人体诸多桎牿,获得至高力量,逐渐开始了解这个炫彩奇妙的浩瀚世界!
  • 至尊女皇:霸道总裁的追妻路

    至尊女皇:霸道总裁的追妻路

    父母双亡的她,与姐姐钟离妍雪相依为命,自己在姐姐的羽翼下逐渐变得强大,钟离妍霜和姐姐一起幸福的生活。可,这一切,都在钟离妍霜看到自己姐姐的身体一点一点的变冰变的没有温度的时候——破碎了。从此,她开始疯狂的训练,变得更加强大,她,让人不可忽视,让人忌惮。为姐姐报了仇,当上了腹黑又冷酷无情的女总裁。一次意外,她失忆了,没有了冷酷、无情、冰冷。遇见了他,被他的温情环绕,相爱,彼此守护,但当她恢复记忆后,去丧失了和他在一起的记忆。所以,某霸道总裁不得不踏上了艰辛的追妻之路。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那么她与他又将会如何应对!?
  • 替身娘子

    替身娘子

    一个人失忆了,真的可以连性情也改变吗?凤宁醒来之后,扪心自问。别人嘴里说出的那个叫凤宁的人,阴险狡诈、自私自利,甚至给自家相公戴了一顶硕大的绿帽子。而现在的她大方有礼,待人真诚,把从前没得到的夫君的心,牢牢地系在了手心。生活仍泥泞,我辈复前行。凤宁坦然接受生活对她施加的各种苦难,既然前尘往事不可追回,那么就按自己的步调开始新生活吧!可是为什么有一天,她眼前出现了个女人,跟自己长着一张一模一样的脸不说,还要灭她的口?
  • 我家后院连着三国

    我家后院连着三国

    祖宅地下连通异界时空,落魄孤儿混迹三国,至此三国多了无数的热销产品。面包、火腿、方便面,成了军中三宝,行军打仗必不可少。你有精兵十万,能否敌哥三千特种兵。你有谋略将士无数,哥一平板电脑装着一个世界的智慧,虐你如狗没商量……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时空,看主角如何争霸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