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3100000024

第24章 麻城孝感乡考辨—凌礼潮(8)

黄州城门紧闭,数名兵丁把守。府衙内,于成龙从容饮酒,捋须端坐,倾听属官的谋议。属官皆认为起义军拥众十万,而黄州官兵二三百人很难力挽狂澜。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如及早退向麻城。于成龙正色而言:“黄州为湖北七郡门户,我师屯荆岳者数十万,水陆转运取道于此,且濒江而城,控制阻险,前倚兴宁庐阜,后压天堂金刚诸寨,虽只一郡,实为东南之关键。释此不守,则荆岳有狼顾之虞,七郡成瓦解之势,所系非仅一城已也。吾誓死不去此。”

众僚属见于成龙誓死不离黄州,纷纷喋血盟誓,愿与于成龙同舟共济,死守黄州。于成龙话锋一转:“然吾坐困以待毙,不若相机进剿,犹可侥幸。”

“彼众我寡,以一抵百,此自投水火是也。”众僚纷纷说道。

于成龙笑道:“贼势虽众,并不足十万,且众贼尚未云集,善征战者寥寥无几,各路贼兵皆以士荣为核,若先破士荣,余可不战而下,吾意已决矣。”

于是,于成龙遣门下诸生征集各区乡勇,分守山隘,令逃兵不得入与贼兵合,余众皆随他征剿。十一月二日,于成龙派飞骑禀告张朝珍,要求派兵驻防府城,并帮助剿抚第二次东山之乱,然后带领马步官兵二十二名向东山进发,黄州沦为空城。

于成龙表面从容自若,但实则忧心如焚。他在给张朝珍的信中说:“时事多艰,忧心如焚……府城空虚,人心汹汹,中怀忧虑。又恐一入山中,外寇难于照应,一身进退维谷,再四筹度,出其不意而临之,迅雷不及,事或可济。平黄兼以平麻安危之势,在此一举耳。”

四日,于成龙轻骑潜行,孤军深入,到达贾家店,离起义军十五里。五日,黄协千总李茂升,把总罗登云、吴之兰率所部五十余人投见。各区长接到于成龙的檄文后也纷纷率领乡勇投见,一日之间征剿队伍增至两千余人。然后于成龙召开誓师大会,鼓舞士气。恰好谍报何士荣已到黄土坳,即派遣罗登云和张尚圣带领侦察小分队绕小径至黄土坳,探知何士荣动向,自己则率领大队人马进发。

七日,侦察小分队与何士荣相遇。何士荣大为惊诧,没想到于成龙自作主张,擅离府城,数日之间,即兵进东山。虽然遇上小股部队,但不知于成龙到底带有多少兵马,所以不敢恋战,退入深山密林。于成龙飞骑至张尚圣营地,众乡民见于成龙至,皆欢噪请赏,于成龙两手空空,只有抚一抚他们的耳朵和鼻子,拍一拍他们的脖子和肩臂,以平易仁慈的仪容和落落有度的举手投足来安慰乡勇。乡勇们士气倍增,队伍迅速扩大至五千余人。大军驻于泊金寨。

八日黎明,何士荣和鲍世荣、陈恢恢和李公茂率领起义军数万人自牧马崖分东西两路夹攻于成龙。起义军手舞杂色旗帜,呐喊着似潮水一般向于成龙攻来。于成龙匹马仗剑,挡住营门,见东路起义军势弱,便当机立断,命令罗登云率领千名乡勇抵御;自己率大军挡其西路,命尚圣攻右,之兰攻左,自己居中。罗登云一路和起义军展开白刃战,起义军一个个舍生忘死,罗登云节节败退。于成龙刚刚冲出营门,吴之兰就被起义军一箭射于马下,登时毙命。整个部队乱了阵脚。起义军斗志冲天,鸟枪连放,保护于成龙的官兵纷纷倒地,处境十分危险,左右劝说于成龙暂避一下,于成龙呵叱道:“今日吾死日也,敢言退者斩!”说完一马当先,冲入起义军中,左右砍杀。

旭日东升,黄土坳上喊杀阵阵,刀戈“叮当”,鲜血喷溅,泊金寨百姓见乡勇势寡难支,纷纷鼓掌喧哗,为起义军呐喊助威。

于成龙情知事急,便吩咐左右传令士民,一齐呼喊“于糠粥在此,交械者免罪,胁从者无罪”。起义军闻听“于糠粥”三字,斗志大减。于成龙乘机对千总李茂升说:“我死可归报张公。”说完鞭马直前。李茂升被于成龙一激,勇气倍增,且恐怕于成龙有失,便对士兵振臂而呼:“岂有文官死而武官独生之理!”说完手持硬弓,发一箭,射倒起义军的大旗,起义军阵脚顿乱。激战中,李茂升坐骑被起义军刺死,他弃马步战,盔丢甲破,又挽马进战,短兵相接。起义军将他重重包围,让他顾于成龙不上了。正在这时,张尚圣西路军自右山绕出,起义军腹背受敌。何士荣命令起义军撤退,自己手执长矛断后。他的左臂已经断为两截,仍然坚持战斗,掩护起义军撤退,不幸陷入泥潭,不能自拔而被俘。是日,何士荣被押送至武昌处斩。

鲍世荣、周铁爪率领起义军败退至白水石陂等地,于成龙乘胜追击十几里。李茂升传令埋锅造饭,少歇再战。于成龙对李茂升说:“白水石陂诸贼,本以士荣为盟主,今士荣既擒,诸贼胆落卷甲,急趋将自崩解,所谓破竹之势不可失也。若纵贼缓息,贼备更深,据险死敌,将何以为之?”这时,各营刚开午饭,于成龙命令将半生不熟的饭全部倒掉,然后向白水石陂开进。黄土坳一役,双方伤亡惨重,十分酷烈。于成龙得胜,并获得整个起义军的花名册。他当场将花名册焚烧,宣布:“能擒来献者重赏;投诚者待以不死;胁从欲归者免罪;东山士民闭门坐家,无鸟枪军器者,即从贼概不追问;身无乡勇印号,家藏兵仗,即良民亦诛死。”(光绪《麻城县志》)九日,于成龙兵进吕王城,料定鲍世荣、陈恢恢和李公茂不走龟峰山什子寨,必走商城英霍,因此分别派乡兵把守龟峰八叠山和通往商城英霍的水陆要道。

鲍世荣等人退至白水畈尚有近千人的武装力量,整训一番之后,决定上龟峰什子寨。十一日,于成龙兵进白水畈,得知鲍世荣已退往什子寨,当即命令搜山。因为擅离府城,于成龙恐事后被查究,到白水畈就给张朝珍上《进剿情形书》说:“地方已称无事,成龙为事后之虑,周铁爪竟无下落,英霍麻埠之贼将归何处?是必匿遁密箐深洞,为将来害也。且本地鲍世荣、陈恢恢、李公茂尚未见分晓。成龙一府簿书,承上接下,咸属要件,再迟数日,则积委尘封。欲即回府,则根株未绝,死灰必至复燃。总之,崇山峻岭之中,人易为非;四省交界之地,性惯窝恶。伏惟宪裁,俾余党悉除而府事不误,幸甚!”(《政书》卷3《次白水畈上张抚台呈进剿情形》)十一日,于成龙得知石壁的万野予造反,罗山的周铁爪等又群聚加入,并有广西孙延龄派的奸细孙麻子(自称孙将军)在内。黄土坳战败的鲍世荣、陈恢恢、李公茂也率众到达石壁。十二日,于成龙与李茂升到达定惠寺,得知张朝珍派来的援兵于次日即到,信心大增,立即布置把守山口,将甑山河、燕子崖、龟山口、什子寨、八叠山、百神庙等地方封死。十四日,于成龙同李茂升从定惠寺移营至黄市(今湖北省麻城市张家畈乡黄市),扎营什子山下。于成龙得知东山起义的农民军在石壁,料定援兵由麻城县进攻石壁,起义军必然由龟峰山和八叠山逃退,因此又派大军驻扎白水畈,截断了起义军的退路。

十八日,起义军在清军援兵的血腥镇压下,终于失败了。周铁爪(实为其弟子冒充)、鲍世荣、陈恢恢和鲍世荣的次子鲍自性均被生俘。李公茂带矢逃脱。十九日,于成龙派人将周、鲍、陈、鲍四名起义首领押送至武昌,并给张朝珍捎去一封《擒获众逆报文》(《政书》卷3),叙明擒拿四名“贼首”的过程,并说“自二日擅离府治,调集乡兵,身不解衣,食不下咽,老病十分沉重。至于胁从,原系良民,自应安抚。成龙已体宪慈晓谕,概不过问。惟有鲍世荣、陈恢恢、万野予,乃麻城居民,自取灭亡,不无嫉害亲友,扳巫良善。一切供词笔札,似应投之水火,以彰天地之仁,以安良善之心。”

麻城东山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鲍世荣起义的故事,下面两个故事就很耐人寻味。

传说鲍世荣起事之初,遍访异人,招贤纳士,以便为自己干一番大事业助一臂之力。一日,鲍世荣访到一位异人二喜和尚,便去请他出山。二喜和尚设便饭招待鲍世荣,拿出几盘家常菜,请鲍世荣吃,实际上是试探鲍世荣的底细。鲍世荣一下筷便吃韭菜。这二喜和尚也不是等闲之辈,一下就明白了鲍世荣不过是个“草寇”,不是真命天子,终究成不了大事。于是二喜和尚婉言谢绝了鲍世荣的邀请。鲍世荣便去请另一位异人僧顿彻,僧顿彻俗姓陈,即另一位农民起义首领陈恢恢。

还有一个关于破什子寨的故事。什子寨也叫石头寨。山势陡峭,地形奇险,山上山下只有东西两条小道,逼仄的石径只容得下一个人落脚。这寨也名副其实,像石头一样牢固,只要粮草充足,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初于成龙调集清军和乡勇进剿东山,鲍世荣兵败后爬上了什子寨,于成龙察看形势后,估计鲍世荣仓促上山,人员众多,一定粮草不足,只须把山围住,便可来个守株待兔,等着鲍世荣水枯粮绝,自投罗网。

山寨中缺粮少水,眼看山寨即将不攻自破,义军士气低落。鲍世荣心生一计,将剩下的一点大米全部喂给一头肥猪,然后趁围寨清军不备时将猪推出寨外,让清军误认为是此猪不小心跑出了山寨。清兵把猪屠杀后剖开一看,发现满肚子大米饭,便上报于成龙说山寨粮草仍很充足,连猪吃的也是大米,恐怕一时难以破寨,倒是围寨清军粮草将尽,要求暂时撤退后再另谋攻寨时机。于是,于成龙下令围寨清军,暂退三十里,待援兵粮草补充后再围剿山寨。

当围寨清军撤退到余家河出口的塔儿河处,于成龙回头一望,只见寨东一对白鹅飞来余家河的河里喝水,推测寨内已缺粮缺水,识破了鲍世荣的计谋。见破寨时机已到,于成龙立即下令调转清军,全力攻寨。这时,石头寨内毫无防备,又饥又渴的义军正在为清军已撤退而大松一口气,纷纷下山找吃的喝的,遇上清军反扑,一片溃乱,或死或降。鲍世荣带领少数官兵弃寨而逃,后被活捉送往武昌斩首。

深层次地看这两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中间实际上隐含着不同的民众心理。第一个故事寄寓了东山人对鲍世荣终不能举大事、成大器的遗憾和失望,甚至有对他当时举事当否的观望与怀疑。第二个故事则表现了鲍世荣和于成龙两人的机智,而于成龙终究胜出一筹。

十九日,于成龙在黄市新桥路口的一块大石上勒石纪功:

龟山以平,龙潭以清。

既耕既织,东方永宁。

黄州太守于成龙康熙甲寅年。

此石至今犹在,字迹尚依稀可辨。《于清端政书》中《东山平定勒石铭》注明位置“在黄市龙潭冲什子寨路口大石上”,正文与此无异,只是落款不同,为:“康熙十有三年十一月十九日黄州知府汾阳于成龙勒石。”《麻城县志》所记铭文略有差异,后二句为“既耕既种,万世永宁。”

史家对于成龙第二次平定东山之乱评云:“是役也,斩馘数千,山谷填溢,溪水尽赤,获军资器械无算……班师而还。自出军至是仅二十四日,以乡民数千破贼党数万,不费公家半菽,不烦师旅远征,徒手奋身,摧锋陷坚,不急而速,克奏肤功,近世以来,未尝有也。”(光绪《麻城县志·大事记》)于成龙勒石之后,扶病回麻城料理地方事宜。临行前,针对乡勇趁火打劫的现象,颁布《禁止掳掠告谕》(《政书》卷3)严责各乡保“严束各乡兵,勿擅离营盘,惊扰地方”,“敢有故违,定以军法从事”。针对乡民落井下石、乘机打击报复以泄私仇宿怨,以及地方恶棍借机敲诈勒索的现象,颁布《禁止株连告谕》(《政书》卷3),该文曰:“薮泽已清,祸根已绝,从此山畈内外太平安乐,共享圣化,高枕无忧。今镇标官兵纪律严明,分别善良,秋毫不犯。尔等始知作善得福,作恶得祸。王法天理,分毫不爽,可为殷鉴,合行出示。为此,示仰士民人等知悉:自今日为始,一概株连牵引尽行禁绝,各宜乐业安心,宁尔室家,修尔田园。不循谨之子弟,早加训戒;必无益之交游,早行屏绝。消释嫌疑,和睦乡里。敢有借旧案胁制者,告发立行重处;怀私报复者,访出即寘极刑尔!地方乡保区长,即行晓谕劝戒。本府当分别奖励,以上报朝廷洪恩,下恤尔民困苦也。”

“上报朝廷洪恩,下恤尔民困苦”,这是于成龙作为一名清官“进亦忧,退亦忧”的真实写照。至于置生死于度外,剿抚第二次东山之乱,也不能看做是为了建功立业,飞黄腾达。张朝珍就于成龙征讨何士荣、鲍世荣之举,复札赞誉他“以安辑地方为心,未必以功名动念”。他在到达麻城之后,一病不起,给张朝珍上《乞休致禀》(《政书》卷3),诉说自己“在麻病沉,已详守宪,请乞休致,伏恳宪恩,乖念劳使。桑榆暮景,实难任事,俯允题请,成龙生死感哉”。

于成龙建奇功而不以之为政治资本,从实际情况出发,乞求离任回乡。至于于成龙后来飞黄腾达,是因为张朝珍向康熙多次上疏汇报,深得康熙的信赖。

鲍、陈遇难之后,万野予、李公茂和真正的周铁爪次第被俘。陈鼎业亦被黄冈知县李经政剿灭。原来先俘的所谓周铁爪,实际上是周铁爪的弟子郑少兴。郑少兴为解救周铁爪,冒名顶替,押到武昌后,经张朝珍严刑拷问,方才供认,结果真伪周铁爪都被杀害。李公茂在黄土坳挂彩潜逃,于十一月二十七日从山中搜出,捆绑驴上,行至破头岭,飞撞岭石,昏迷不醒,当夜气绝而亡。

倡行第二次东山起义的农民首领一一落网后,于成龙解除了对东山的戒严,实行“胁从概不追究”的怀柔政策。康熙十四年(1675)正月,于成龙又一次颁布《严禁吓诈谕》(《政书》卷3):“不料人心不良,辄起贪残,藉端生事,遍地吓诈,民不安生,此岂是仁人长者所当为!此岂是同乡共井所忍为!生死切齿,反令本府为善不终,召憾于鬼神,敛怨于百姓。兹当新正,诸神下降,清查人间善恶,本府每夜泣祷,如本府为利伤命,刻薄乡愚,忍心屠戮,株连无辜,乞神速诛,及其子孙。但上自官长,下至保练,咸籍本府为名,酿恶无穷,是尔等之罪,即本府之罪……见示之后,急行忏悔,有掳妇女者速还妇女,有抢掳牛只者速还牛只,有吓诈银钱者速还银钱,有逼索货物者速还货物,尚可挽回神怒,苟免凶报。若执迷不悟,小之得病丧躯,大之合家遭瘟,绝灭子孙,不义之物仍被旁人争夺,惹得鬼哭神号,而本府亦不能逃其连累。阴司罪案昭彰,勿占一时便宜,不听本府之言,三日内外,定有报应,速宜遵行,勿自贻悔。”

正月将尽,黄州的又一起义首领黄翠林带领一百余人出山向于成龙乞降。原因是躲藏深山,无衣无食;侵扰地方,又于心不忍,且必遭于成龙剿灭。于成龙为此捐钱买米赈济,并妥善安置了黄翠林等人,明令地方不得歧视虐待。

于成龙身为文吏而擅武略,荷戈擐甲,跋涉山中,屡建奇功,在清代名噪一时。在此笔者不以是饰非,是者是之,非者非之。于成龙在第二次平定东山之时,不仅督乡勇进剿,而且亲刃四十八人。然而,他并非嗜杀之人。所杀之人,在他看来,都是非杀不可的。

对于东山之乱,是义兵被镇,还是叛乱被平,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罗田著名学者王葆心在其《蕲黄四十八砦纪事》中就对东山之乱有不同看法,对于成龙亦有微辞。他说:

同类推荐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为丛书之一,介绍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这是一张摩登上海的地图。这是享受的上海,消费的上海,让人惊奇的上海。这里有一些人的温柔乡,让他们由衷赞美上海的多情、上海的现代文明、上海的高雅艺术。但也让另外一些人看不惯这里的恣意享乐和放荡不羁。也有一些人既被这里的温柔多情所吸引,又被这里的金钱崇拜和少情寡义所伤害,苦恼得很……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本书分为八章,阐释了善恶报应习俗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善恶报应习俗盛行的原因善恶报应习俗的分类与内涵剖析等内容。
  •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男婚女嫁,生老病死,自古被人尊崇为人生大事,予以隆重庆典,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礼仪习俗也成了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热门推荐
  • 弑神者之轮回终焉

    弑神者之轮回终焉

    你,将亲手转动命运的齿轮。你,将亲手毁灭你的未来。弑神者,接受这个命运,接受这份责任,接受这种铭心刻骨的愤怒!痛苦吧!而我作为你的守墓人,就在一旁默默地关注你,聆听你的悲哀,与你一起吟唱最后的挽歌。
  • 月下的玉色蔷薇花

    月下的玉色蔷薇花

    月下的玉色蔷薇花…玉色,是什么颜色啊…好奇特的颜色啊…真的太美了……真是无法形容的的玉色在别处、看不到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月亮的照耀下形成了玉色?是幻觉?是真的么……玉蔷薇?……【,】【这是。】【改编的文文。】。。。。。。。。。。。。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未来战域

    未来战域

    2068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终于得到了和平,之后中国带领着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始全力发展经济和科技,科技发展到从地球到火星只要三个小时。但是,地球却在这场核战中被毁坏,许多的地方寸草不生,很多的城市也变成空城,被还活着的人类称为幽灵城市。很多的植物和动物都发生了变异,时刻威胁着还活着的人类生命。为了还活着的人类能够继续生存,所有国家的首脑经过长时间的商议,决定将人类开始向太空转移。我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创作心得交流请加群:584715923
  • 逸舟传

    逸舟传

    封印的灵魂在弱小的身体里得到了重新改写命运的开始。不愿意再一次成为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弱女子。那就只能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向强大,才能拥有保护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的能力。当一直隐忍在队友身后的叶逸舟逐渐向天下展现她的强大时。世人才感叹一个毫无根基的女孩子她是怎么做到的?靠她寻找宝物的天生灵感,靠她超级财迷的心,还是隐忍低调的性格?
  • 千年物语

    千年物语

    圣灵历999年,千年之交,雄踞德莫特尔大陆中部的圣奥托尼亚帝国遭遇取道东路来袭的蒙戈利亚大军,战火瞬间蔓延制整个德莫特尔大陆,弗兰克尼亚、卡斯蒂利亚斯、罗慕路斯、昂格兰特,各国风起云涌,时代被卷入了大战的漩涡之中。
  • 千古虐恋:三生错彼岸情

    千古虐恋:三生错彼岸情

    一句句感人肺腑的真挚情言,一段段若隐若现的传说神话。一首首千古流传的刻骨名诗,究竟是怎样一段奇缘流传千年不灭。“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没有人记得陪我穿越千年的轮回和沧桑,我注定孤独此生却怎能相忘,一世轮回一世伤。”“那恶毒的诅咒,何时才能泯灭。”“绝情长剑刺入我胸膛,没有心疼只有悲凉。”“奈何桥上的誓言,忘川河畔的吟唱,三生石旁的执念,弱水彼岸我又等了你千年。”
  • 惊世美人废材九公主

    惊世美人废材九公主

    她是玉青国九公主,可最不受宠,受人排挤,只因是个废柴可她却穿越到了她的身上,用实力翻身。她是21世纪人人恐惧的冰冷杀手,号称“邪帝”。不服姐,姐让你知道什么是金木水火土五全。嫌弃姐?姐让你爬不起来!欺负姐?姐让你知道什么是最牛的杀手。让你知道姐是多么厉害,调教人人恐惧人人害怕,但是俊美无双,美男一枚的神帝!而他对人冰凉如寒,却独独对她宠爱如命,“我爱你”那夜星空,他对天起誓!
  • 药神之影

    药神之影

    湘栾大陆中每个人出生都会附带一个箱子和蛋卵,藏在胸前,“湘栾大陆”之名也因此而来。全新职业——药剂师分为九等,主角是如何一步步攀登……
  • 阵破苍穹

    阵破苍穹

    诛仙剑阵!十二都天神魔大阵!周天星辰大阵!……小到尘埃,大到宇宙,万千阵法,信手可布!在武者的世界中,强者可以上天入地,翻江倒海,且看无法凝聚武道之基的罗陌,凭借独特的阵法,纵横天下,傲视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