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3100000022

第22章 麻城孝感乡考辨—凌礼潮(6)

于成龙被革职后,打算回乡永宁,安享天年。到武昌洪山辞行,却被张朝珍留在军营,料理粮饷等军务。当时吴三桂散发的伪札遍布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安、黄冈等地农民倚山集寨起义,借吴三桂之势力反对清朝统治者。大冶县的黄金龙得到吴三桂的伪札后即扬言自己得了天书和宝剑,在兴宁山中鼓动当地农民起义。守道徐君惺率兵前去剿灭,黄金龙逃匿到麻城刘君孚家。刘君孚亦已得到吴三桂的伪札,准备于七月起义。因恐怕事情败露,遂于五月十五日返回他的家乡曹家河,拥众数千人,占据东山。麻城县的鲍世荣、李公茂、陈恢恢等人亦举烽而起,响应刘君孚。黄州守将王宗臣率兵进剿东山,兵次东山脚下的兴福寺;麻城县令屈振奇率乡勇进驻白杲镇。二人正在商议会兵进攻之策,即被刘君孚的骑兵乘夜偷袭,杀得七零八落,丧魂落魄。王宗臣和屈振奇率领残兵羸马退守麻城,不敢迎战。

张朝珍密召于成龙在辕门帐下,设酒款待,三巡之后便说:“不佞极知亲翁。目下忽有民变,阻山作乱。亲翁在黄州贤声素著,向得民心,平抚东山,非亲翁莫可。望亲翁莫以革职而耿耿于怀,往抚东山,以解朝廷宵衣旰食之忧。”

于成龙道:“皇恩至重,岂敢以区区去就避患自逸哉?但黄州据三省形胜,控制七十二寨。其人剽悍善斗,阻险跳梁,难以猝胜。若公见委,须允许与便行事,方敢受命。”

张朝珍愁眉顿舒:“亲翁任事,不佞无忧矣,亲翁需兵几何?”于成龙答道:“黄州民乱,贼众我寡。我军南下鏖战,无兵可带。若带兵少,则徒激贼反乱耳。前守蒲圻数卒往足矣。”

在场文官武将大为惊异。于成龙开怀畅饮,大醉,当晚卧于军帐。张朝珍的谋臣纷纷指责于成龙斗胆妄言,劝谏张朝珍不该委命于醉汉。张朝珍道:“土寇倡乱,本当擒斩;但本院恐无知愚民或被蛊惑,或被迫胁从,故不忍俱加杀戮。特先委王宗臣屈振奇会剿,相机抚慰,然而此等官吏刚强有余,柔怀不足,以至出师不利,退保麻城。本院素知成龙先佐黄州之时,廉能自持,士民深为爱戴,此行非他莫属,尔等勿虑也!”

二入虎穴

夜半酒醒,于成龙立即整鞍辞行。当夜离开洪山,渡过长江,沿汉麻路向麻城县疾驰而去。次日入麻城县境,当即发布安民告示《劝畈间归农谕》(《政书》卷1),晓谕沿途士民:

“协府久镇黄州,礼士爱民,赈荒救生,一片婆心,尔民共知。然统兵来抚,自是纪律森严。尔民当农忙之时,一刻千金,惟恐惊慌远窜,致误农业,合行晓谕。为此,示谕沿路居民人等知悉:各宜归家,尽力南亩。勿畏贼党扳害,泾渭定有分别;勿惧兵丁往来,军令毫无假借。如仍前所避,不惟自己一年之生计,且有负协府平昔恤民无方、用兵有律之至意。”

麻城民众闻知昔日之“于糠粥”来抚东山,心神大安,有不少人夹道迎送,提供刘君孚、刘青黎、黄金龙等人啸聚东山的情况。

二十四日,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跋涉,于成龙到达东山脚下的白杲镇。此地离刘君孚山寨仅十余里,于成龙当即发布告示声明:士民被胁从反乱者允许自首,自首则免罪不究;有人遭诬陷而反乱者允许赴诉,赴诉之后听其自便。被诉官员一定纠参。三日之后仍不投诉,则以从贼论处。并派士兵给东山起义的农民送去遣牌:

本厅镇歧四载有余,凡我士民罔不开诚见赤,相安无事。至于分守乡汎,赖保无虞,奸灭鼠盗,藉力协助。因之偷儿远遁,浪子回心,年来颇尔宁谧,固本厅之幸,实士民之力也。二月觐归,询知地方平静,不胜庆喜,及赴省署理武昌府事,办理军务,又往咸蒲造搭浮桥,仍驻蒲防守城池,虽诸务业集,未尚一刻忘尔歧民。自蒲旋省,忽闻东山作乱,诚为怪事,以东山尚义之乡,胡为有此不义之举?父母妻子应俱亡灭,可惜本厅数年修养,一旦成灰烬也,真可痛心酸鼻!再三请命抚中院骛宥无知,幸蒙抚部院如天之仁,特允所请,以开一面之网。今本厅奉命来抚,合先遣牌传谕。为此,牌传谕东山士民知悉:牌到之日,速候本厅,亲临投见,辩明作反情由。尔民自称良善,何忍背叛朝廷?将本厅平昔劝谕“安生理,保身家”等语竟置若罔闻也!如数月不见,竟成仇乱,本厅立即回省,任兵马剿灭,本厅亦不为尔民姑息矣。言出衷肠,切勿朦视。(《政书》卷1《初抚东山遣牌》)于成龙在黄州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百姓视其为亲民之父母。又见他的遣牌字字至诚无伪,句句动情寓理,于是纷纷下山求见。于成龙辕门敞开,任投见的乱民便步而入,并亲自下堂扶迎,赐茶赐座,倾听乱民诉说,了解东山之乱的真正原因。

原来祸端起于麻城县李攀龙私藏吴三桂伪札一案。李攀龙私藏吴三桂伪札,麻城知县屈振奇扣拿审问。屈振奇的心腹捕役邹克忠四处讹诈,扬言伪札内有某人某人的姓名,并将县城里的所有绅士拘拿到案,严刑拷逼,搞得麻城县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五月十五日,鲁家台乡约鲁相美,徐家堡乡约周美公和曹家河、李家集的几名乡约赴县点卯,屈振奇听信了邹克忠的诬告,在毫无证人证据的情况下将乡约拘拿入狱。东山曹家河的刘君孚闻讯惊恐,召集了数名乡绅商讨时局。他的侄儿刘青黎自幼丧父,被他抚养。刘青黎因欠某人二两银子,某人即告知邹克忠,邹克忠即以刘君孚、刘青黎私藏伪札兴师剿捕。刘君孚闻讯立即占据东山,结寨起义。

于成龙了解到东山起义的原因后,立即给黄州守道写信,要求释放被关押在麻城县牢房中的无辜百姓:“狂夫倡乱则宜剿,赤子弄兵则宜抚,自古皆然,况逼而走险,啸聚山林,情有可原者乎!至于严刑惨刻,逼良善为贼,意欲一网打尽,何能免鬼神之忌?古人于贼党之中尚冀开一生路,为胁从罔治之法,何今人于良善之中务期株连蔓引,好歼灭无遗之举?仁人君子,安忍存是心、行是法也!兹据生员乡民哀诉,前来合急请命,伏乞宪台怜念,无辜遭此惨刑,罹此法网,速行县释放,不唯受刑之残喘可留旦夕之命,且四境良善得免人人自危之虞。否则逼人于危,畏祸偷生,将有不可言者矣。”(《政书》卷1《申徐道台请释无辜详》)《申徐道台请释无辜详》一文阐明了于成龙对待农民起义的根本态度。于成龙所谓“狂夫”,指的是响应吴三桂反叛,企图立功而坐显位享富贵者;所谓“赤子”,指的是平民百姓。“狂夫倡乱”指的是响应吴三桂反叛的变乱,“赤子弄兵”指的是农民起义。即使“狂夫”偶弄,“也应开一生路”,宽大处理被蛊惑被胁从的“无知愚民”。他一分为二地分析了东山起义的性质,决定采取抚慰的方式。首先请释放被关押的无辜百姓,作为和平解决东山之乱的基础。然而,于成龙是被革职的人,其时尚未复职,徐道台并未听从于成龙的建议。于成龙于二十五日又给张朝珍写信,要求查办邹克忠,烧毁无辜者的供词,释放被监禁的无辜平民,并客观地介绍了东山之乱的直接原因和具体过程,更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对东山之乱的观点:

看得东山之祸,起于官激民变,而究其根源,由于县官心神昏乱。何物邹克忠,乃衣顶生邹惺,不孝不慈,无仁无义,此麻邑之穷凶极恶者也。县官视为心腹衙役,倚为爪牙。乘机嫁祸,唆官峻刑,逼士民于危亡,陷士民于株连,将县城绅衿,概称通贼,力胁离县,惊疑无依。又云县城之外,无非贼党,赞谋遍剿,以致士民号泣,怨气冲天……伏乞宪慈迅查县官陷害良善并邹克忠主谋罗织情由,释放监禁夹伤平民,焚毁刑板无辜供词,庶人心自安,祸端可息。(《申张抚台释放无辜详》见《政书》卷1)于成龙将查处县官、释放无辜作为平息东山之乱的关键,认为只要如此,“祸端可息”。

刘君孚曾在歧亭做过于成龙的捕役,十分敬畏于成龙。初闻于成龙领兵来剿,又惊又怕;后探知于成龙仅带兵二十几名,遂转惊为奇,转怕为疑。当接到于成龙的《抚东山遣牌》时,狐疑不定,首鼠两端。黄金龙见刘君孚优柔寡断,起义的军民纷纷投奔于成龙,料知事情不妙,乘夜逃亡到麻城和黄冈交界的纸棚河(即今芦家河)。黄金龙逃亡之后,刘君孚更是六神无主,如坐针毡,起义的农民全无斗志,自己双手难捧斗沙,料知大势已去,有心投降,又恐自投罗网,诛灭九族,因此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然不可终日。

于成龙考虑到刘君孚仓皇起事,违其初衷,再说刘君孚曾为其部下,交情甚厚,估计招抚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决定三日后亲自入山规劝。

五月二十七日,于成龙写了一幅“降则不死”的谕帖,打发一名乡约先入山送给刘君孚,并说明自己为保全众民之生命,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将亲自入山招抚。日出东山之时,一名乡约鸣锣开道,于成龙骑骡随后,径直向山寨奔去。

刘君孚接到谕帖,惊慌失措,主意尚未拿定,就听见山下锣响,连忙传令起义军把守山关,刀枪出鞘,箭矢上弦,自己隐在山后偷看。一旦于成龙举动不轨,立即将他击毙在山谷之中。刘君孚见于成龙单骑进山,起先怀疑后有随兵,担心上当受骗,后见他神态自若,确无随兵,便打开山门,放他入寨。于成龙穿过刀枪箭林,径入山寨,升堂坐下,满面怒容。众起义军士顾恋旧情,含泪而立,默不作声。

“君孚老奴安在?”于成龙厉声问道。

“大王有事,暂时外出,稍候即到。”

“尔辈良民,何敢做贼自取屠戮!尔等父母妻子藏匿荒山野林,备受风寒酷暑,且性命难保,尔等仁心孝义安在?”

起义军垂肩屏息,有几个受过他恩惠的人竟然下跪哭诉。于成龙一一扶起,改换了口吻,心平气和地问:

“山中雨水好否?禾稼何若?”好似到山中访查民疾民苦。

时值中午,骄阳似火,天气闷热异常。于成龙喝了一瓢凉水,命起义军脱鞋掌扇,自己袒胸露乳,仰卧床上,“甚热,须少憩”,言毕即睡,顷刻酣声如雷,梦入南柯。

刘君孚躲在门后窥视于成龙,见他毫无戒备,确实是劳累过度而寝,便等于成龙午睡醒来商议招抚之事。

夕阳西斜,于成龙方舒肢展臂而醒,翻身坐起,睡眼蒙,见刘君孚仍然未至,便大声疾呼:“老奴何为久不出迎?岂有客至而不设酒脯之理?”

刘君孚抢步而入,下跪于卧榻之前,叩头谢罪:“老奴昏聩,不堪回首,阿爷躬临,无颜出迎,今伏首待束,听候阿爷发落。”

“官激民变,情有可原。只需革面洗心,出山从良,仍是朝廷赤子。”于成龙道。

刘君孚一听,声泪俱下,将激变过程一一说明,并答应六日后率众出山投诚。

于成龙下山仍驻白杲。刘君孚滑头多智,所谓六日之后投诚,实际是坐山观望,相机行事。于成龙洞悉刘君孚心理,当即下令撤兵,将驻扎在东山一带的兵丁全部撤走,自己仅带数名随从驻在白杲,等刘君孚投诚。六月三日,刘君孚带领三百余名起义军(皆为鸟枪手)到白杲投诚,大部分起义军仍在山中。于成龙知道刘君孚还留有一手以防不测,就再三劝说,并委以劝抚其他山寨起义军之重任。刘君孚领令而去。

为了扫清东山士民的顾虑,他于六月四日发布《慰东山士民乐业谕》(《政书》卷1),虽然篇幅短小,但文字激昂,字字动情:

本厅镇歧四载,自愧教养无能,然诚信不欺,尔民知之有素。兹东山不靖,赤子弄兵,抚部院好生为心,不忍加诛。特命守宪徐总府、王统兵抚慰,又虞尔山中士民疑畏不前,因本厅平日为尔士民所信,旋委前来晓以忠义,谕以国法,力为解散,是以奉命驰临。本月二十七日,单骑进山,尔民果释疑畏,撤旗奔献,环呼欢跃,申诉冤抑,辩明陷害。除详报抚部院给示安慰外,合再晓谕。为此,示谕东山士民知悉:既仰心就抚,宜实意安生。履毛践土,无非皇恩;凿井耕田,当图报效。即司牧有一行之乖方,然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啸聚虽称避祸,弄兵岂为良民?绳之国法,剿灭何辞?幸抚宪有力为解散之谕,恩侔天地;本厅有力为请命之誓,炳若日星。凡我士民,尽释疑二,归宁父母,各安身家。僻处山隅,南北之兵戈不到;游优田里,妇子之嬉笑自如。何等快活,何等受用!永革一时邪念,共享山中太平。本厅千言万语,无非为尔父母妻子,各宜书绅,永佩不忘。

眷眷之心,溢于言表,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安于天命的迂腐思想。

六月初七日,刘君孚带领鲍世荣、陈恢恢、李公茂等到白杲投诚,并献给于成龙一面“安居乐业”旗。于成龙大喜,当即赏给银两,并发给照牌告示一类的护身符,让他们各归其所,安居乐业。

一场声势浩大的东山之乱被于成龙平定了,未发一枪一弹,未伤一草一木。后人评及此事,大都叹服于成龙孤胆非凡、深入虎穴之壮举。其实不仅止于此,于成龙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平定东山之乱,关键是他镇守歧亭时清操惠政,施德于民,取信于民。可以想见,若是他人来效此举,断难大功告成。

于成龙平定东山之后,向张朝珍请示:回省交差,然后回永宁老家,并向张朝珍提出“招抚必解散,解散必安抚”的主张。张朝珍命他留守麻城,并道:“亲翁此行,能不负不佞爱惜麻民之意,为之喜而不寐……刘君孚倾心向化,具见亲翁善于招徕。但未投诚人等应逐一招抚,毋令卧榻之侧,犹有他人鼾睡也。至启祯(即刘君孚)招抚有功,可否令其辕门效用?当以戎旗守备待之。各鸟枪手作何安插,尤当得所。可否令其入伍……诸凡事宜,总烦亲翁措置妥当。”于成龙接札后留驻麻城,将刘君孚等人置为心腹,四处安置东山士民。

有一天,清军路经麻城,四境乡民又惊避一空。将军见白杲空荡,山野无人,便傲气十足地对于成龙说:“大兵威临,贼人逃匿,乃藉我军威也。尔地方之官,可知贼在何处,我等去杀。”

劈头盖脸一句话,说得于成龙又恼又气。“本厅安抚在先,将军兵到在后,何为藉威?已经安抚,何为去杀?”那将军一听便火冒三丈,蛮不讲理地说:“尔有本事,何不杀吴三桂去?”

“本厅原不曾带领兵马,但也曾经收复蒲圻!”于成龙不甘示弱,朗声答道。

“本军不与尔比高,亦不与尔争功。”那将军见于成龙口气甚硬,便自我解嘲地说。

“与朝廷办事,夫有何功?”于成龙抢进一步慷慨陈词。

将军语塞,结巴着问:“尔乃何方人氏?”

“本厅乃山西永宁人。”

将军闻言大笑,“本军见尔须发苍白,老气横秋,本该回乡终寿,谁知尔景逼桑榆,尚且贪恋功名。怪哉!怪哉!”

于成龙无端受辱,心气难平,特别是“贪恋功名”四字,更使他痛心疾首。他草成《上张抚台陈情小禀》(《政书》卷1),送给张朝珍:

窃思成龙年近六旬,须发皓白,耳聋眼花。自筮仕(古人将出外做官,先占卦问吉凶。后来称初次做官为筮仕)粤西,由蜀到楚,离别妻子,只身奔走十三年,磨苦已极,功名念灰。近因地方多事,不敢规避。前受知于总宪,新沐宠于宪台。知无不为,事无不任。风雨寒湿,艰辛备尝。止图报宪恩于万一,实无邀功求进之念。无如时事多艰,大将领兵,咸以嗜利攘功为心,毫无推贤让能之德。成龙下吏,本性愚直,实难安位,伏乞宪恩早定东山,成龙星驰旋省,陈情乞休,合先报明。

这一年于成龙五十八岁,按理已到告老还乡的时候了,然而,他之所以“陈情乞休”并非因为“磨苦已极,功名念灰”,而是“时事多艰”,官吏争功,自己“秉性愚直,实难安位”。此事虽然由小而发,实际上概括了于成龙洁身自好于污流之中的苦衷,也流露出对浮桥案的不满。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百科

    世界文化百科

    各民族的古老文化中都有解释自身起源的故事,并且无一例外地将人类的起源归功于神的创造。在欧洲和中东,人们对《圣经》里关于上帝“创世”,并创造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的神话深信不疑。
  •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

    以泾县至今留存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为线索,以本地历史人物、民间风情为介质,凸显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细腻。即使泾县独有的宣纸和花砖,也只是依附于当地深厚文化蕴藏的两道风景。这种深厚蕴藏,使得李白于泾县桃花潭赠汪伦诗,也显得十分寻常。
  • 意大利往事

    意大利往事

    本书介绍了意大利的历史概况,书中所有珍贵资料和影像图片均来自澳大利亚LIC的独家授权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的品牌电视节目《传奇》。
  • 理想励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理想励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现代理论物理大师:尼尔斯·玻尔的故事

    现代理论物理大师:尼尔斯·玻尔的故事

    本书以青少年为主要阅读对象、介绍尼尔斯·玻尔——这位推进量子物理学、成功拓宽人类思维新领域的丹麦科学家,介绍他走上诺贝尔奖台、及“论战爱因斯坦”的故事。
  • 掌控命运的狂战士

    掌控命运的狂战士

    唐可,一个生在富贵之家的二少爷,一次车祸夺走了未婚妻子的性命,也夺走了他的光明,为了能重新“看”到光明,在家里人的协助下进入了游戏成为一名自由玩家。这就是他在一个DND的世界里面重新证明自己活着的,重新遇到爱的过程。作者曾经在多年前看到了一本书叫《遗忘国度之神秘徽章》,作者是貌似高手,现在已经不能再看到他的著作,因此希望写一本DND题材的书,来纪念自己曾经的青春,也是对回忆的一种延伸。
  • 都市奇少年

    都市奇少年

    这不小说是我正在创作当中的小说,是以主人公为首发生的一些戏剧性事件的故事。具体写的如何看过你会了解!
  • 三公主VS三王子

    三公主VS三王子

    她,冷酷无情,她,调皮捣蛋,她,温柔淑女,他,冰山一座,他,阳光开朗,他,温文尔雅。她们遇到他们,又会擦出什么火花呢?什么?他们居然是她们的未婚夫......她们和他们最终能在一起吗?让我们敬请期待!(第一次写小说,请大家多多支持!!!)
  • 晨曦之上,群星闪耀

    晨曦之上,群星闪耀

    林筱曦与龙晨轩是从小到大就有着不一样的缘分。林筱曦从小就喜欢上了他,可以说是爱。但匆匆岁月,大学,筱曦出国四年,一切都变了。回来后,筱曦身边带着一个男友--顾思耀。对晨轩若即若离。晨轩心中充满了不安--
  • 一眼破天

    一眼破天

    一个超级位面的家族,一个被陷害至下等位面的人。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从平凡到世人仰慕的大神。他一次一次的从死亡边缘里走出来。为了自己爱的人,亲人,一怒破空,不惜与天下为敌,也要守护自己的亲人。对瞧不起自己的人,他一次一次的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对亲人,视为血肉。对朋友,视手足。对爱人,视自己。对敌人,则是虽远必诛。。。且待我们进入本书当中看看傲天到底是如何笑傲江湖,一眼破天的。
  • 最后微笑

    最后微笑

    本作为“探险家们”系列作品的第一部,又名“直到最后的微笑”。十年的原生幻想,写下千万字的言情与冒险故事,愿这部作品,可以带给你热血的人生,走进一个充满着爱与魔法的神秘世界!
  • 伊介玫

    伊介玫

    伊介玫,看似一间普普通通婚介所。明明完完全全有财力在繁荣的市中心开店,却偏偏来到郊外了无人烟的小林子里…
  • 木天禁语

    木天禁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界王子恋爱史

    六界王子恋爱史

    他们本都是6界的王子,可是阴差阳错,遇见了她,而她本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她会为爱的人死,会陪自己的朋友到地老天荒,但是,她早已不记得自己曾经爱的人了,她这次又会选择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