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1794—1857),字默深。清代湖南邵阳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也是最早向西方学习的革新家之一。他从小沉默少语,喜欢独自静坐,所以取号叫做“默深”。
他七八岁时,被送进书塾里学习。他读书很用功,尤其喜爱阅读诗文、史地方面的书籍。白天在书塾里读书,他总是埋头苦读。当小伙伴们休息时,他却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读着先生讲过的文章。先生早将这些看在眼里,他总是捋着胡须,语重心长地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当中无论是谁,要想成大器,我看非有魏源这种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不可……”
在家里也是如此,他往往读书到深更半夜,有时遇到好书爱不释手,竟一直读到天明。母亲心疼他,怕他小小年纪累坏了身体,常常催他早点休息,魏源嘴上答应着,却迟迟不肯放下手里的书。母亲无奈,只好把灯吹灭逼着他去睡觉。但是等到母亲入睡后,魏源却又悄悄地起来,点上灯,用被子遮着光,继续读起来。
勤奋的小魏源插上了智慧的翅膀。9岁那年,魏源就参加了县里的童子试。
考试这天,几十名儿童熙熙攘攘上堂,县令亲自主持童子试。点名时,县令见魏源眉清目秀,举止潇洒,十分可爱,但不知才学如何,于是叫来魏源,指着自己茶杯上画的太极图对他说:“杯中含太极”。
当时,魏源怀中正揣着母亲给他的两张大饼,他用手摸了摸胸口,从容答道:“腹内孕乾坤。”
众人听后都很震惊,县令也觉得奇怪,问他:“何谓乾坤。”
魏源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天地谓乾坤,我怀中揣着的两张大饼,不正像乾坤吗?我吃了两张大饼,就要考虑天地间大事!”县令连连点头,赞叹他年幼而有大志。
魏源21岁时,随父亲来到北京。条件变了。可魏源那股勤奋学习的劲头并没有变。他博览群书,废寝忘食。他给自己定下规矩,要“足不出户,闭门读书”。父亲多次劝他说:“京城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你应当出去看看,也好换换脑子。”
魏源听后,指着桌上的书说:“等我看完了这几本,一定听从父亲的话……”
哪里知道,魏源桌上的书看完了,又拿来新的,总也看不完。
当时,大学士汤金钊非常赏识魏源的才识,对他十分器重。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学问,魏源称汤金钊为恩师,并从他身上获得了不少教益。
一天,汤金钊捧着一部《大学》古本,对魏源说:“这部前人留下的著作,太繁杂了,许多人也曾整理过,可惜没能有满意的注释。如今,只好请你来完成了。”
魏源接受这一任务后,五十多天没有去拜见汤金钊,汤金钊以为他病了,便亲自登门探望。
听说汤金钊来了,魏源急忙出来迎接。汤金钊一抬头,只见此人蓬头垢面,满脸胡须;心想,这或许是魏源之仆人吧,便说道:“快去转告魏源,说他的先生看他来了!”
魏源深深一躬,转身捧出那部《大学》古本说:“恩师,学生尊命,已将此书注完,请过目!”
汤金钊不禁叹道:“你勤学罕见,竟至于此!”
原来,魏源在这五十多天中,脸不洗,头不梳,不分昼夜地完成了这部著作的整理和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