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是形成高尚职业理想和情操的关键
职业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决定和制约着其他各方面的活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不仅对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现代化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劳动者形成高尚职业理想和情操的关键。一个人是否成才,是否对社会有贡献,主要依靠在职业生活的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职业道德是人们职业生活的指南,它使人们初步形成的一般道德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它们的道德品质逐渐成熟,从而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趋向。它规定具体职业的社会责任,指导人们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上,确立具体的生活目标,选择具体的生活道路,形成具体的人生观和职业理想,养成具体的道德品质。历史和现实生活告诉人们,一个人,能否成才,常常不在于他是否有优越的客观条件,而在于他是否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学习、培养和锻炼各种优良品质,形成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情操,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道德能促进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社会风尚是人们精神面貌和现实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作为职业道德本身要受社会风尚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社会风尚发挥影响。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行各业相互联系。职业道德风貌本身就是社会道德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能否普遍地遵守职业道德,对于社会生活的稳定,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人们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自觉地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彼此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方便他人、热情服务,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目的,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道德风尚。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象地把商业服务比喻为社会道德风尚的“窗口”,把医务人员称为“白衣天使”,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都是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影响的例证。相反,如果人们不讲职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盛行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就会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而产生尔虞我诈、见利忘义等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职业道德状况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自觉地按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做,就会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爱和谐、公正诚实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11.职业道德的发展历程
职业道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职业道德的形成以社会分工为前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们集群谋生,还没有职业的区别,因而也没有职业道德。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畜牧业和农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大分工,形成了一些职业集团。这些职业集团长期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活动,承担着不同的职业责任,产生了各自的职业利益和需要,形成了因行业不同而发生的职业联系和职业关系。为了调节各种职业间的关系,就逐渐萌发了职业道德的要求。开始,这些特殊的道德要求往往溶化在整个社会风俗习惯中。所以,职业道德在原始社会末期,尚处于萌芽阶段。
在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不从事生产、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随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分工和分立也逐渐形成。人们从事着比原始社会更稳定多样的职业活动。这些分工既有强烈的阶级界限,又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可见,奴隶社会不仅出现了调整阶级关系的阶级道德,还出现了调整行业和职业关系的职业道德。但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尚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12.职业道德的发展轨迹
在封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道德的发展。首先是农业,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在封建地主的土地上有一定的耕作自主权,农民为了自身的利益,逐渐形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忠厚朴实等农民的道德规范。其次是手工业,封建社会中的手工业虽然仍依附于自然经济,但相对独立性增大,出现了行会组织,各行会都有独立的章程,既严密保护其成员从事该项手艺的特殊利益,也规定了具体的职业道德要求。再次是商业,封建社会中的商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不仅国内有较发达的商品市场,而且也出现了较频繁的国家之间的贸易。与此相适应,普遍成立了商会,逐步形成了买卖公平、诚实守信、货真价实等商业的道德观念。经济领域中职业道德的发展,也促使官吏、军人、医生、教师等道德规范的形成。但是,由于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加之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影响,不仅使职业道德增添了鲜明的封建等级色彩,而且使各种职业道德的发展受到宗法和血缘关系的制约,因而,封建社会的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具有小生产意识的保守性特点。
进入资本主义之后,职业道德得到极快的发展。自18世纪中期产业革命开始,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有了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明确具体,社会职业空前增多。同时,由于打破了封建行会制度和宗族对职业活动的干涉和束缚,这就为职业道德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资本主义社会,除保持和进一步丰富了传统的职业道德外,又形成了诸如律师、经理、记者、艺术家、工程师等新的职业和职业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资本主义道德的最高原则是利己主义。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必须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职业道德 愈来愈系统化和规范化,达到以往任何社会形态都无法比拟的高度。但是,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各种职业道德都要受私有制的制约,受金钱观念的支配。因而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渗透于各种职业道德中,使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矛盾性和虚伪性。因此,我们在认识资本主义职业道德时,一方面要批判其利己主义原则,另一方面要吸收其合理的思想和规范。同时,还应把资本主义职业道德与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的团结、诚实、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区别开来。
13.职业与职业道德有什么联系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活动的产物。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职业活动的水平提高和创新活动。
社会主义职业活动是社会主义分工的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分工也随之越来越细,并相应出现许多新的行业和职业,职业种类越来越多,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表现。
社会主义的职业分工与资本主义的职业分工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资本主义的职业活动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职业活动的根本目的,一般说来是为了私人的或者职业集团的私利。因此,职业集团的私利和社会利益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社会的一定利益对于从事职业活动的个人或集团来说,是次要的,自己的私利才是根本的、决定一切的。与此相反,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由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是相一致的。因而,社会上各种职业只是分工不同,没有不可调和的利害冲突。社会主义的利益与从事职业活动的个人或职业集团的利益,以及职业活动中各方面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在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关系。因此,从全社会范围来看,职业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具体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职业活动在性质和目的上的根本变化,决定了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和其他社会职业道德的本质区别。
14.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一种新型的职业道德,是调整社会主义职业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继承了历史上各种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具有一切职业道德共同具有的一般特征,但它又同以往的一切职业道德有着本质不同。它是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在各行各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充实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承接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职业实践中逐渐充实起来的。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也是继承以往社会的优秀道德传统的结果。没有这种继承,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也就不会产生和发展。在阶级社会里,虽然职业道德反映了剥削阶级的利益,但是各种职业道德又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所以,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应把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内容继承下来,成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具体地说,首先要继承反映职业共同特点的一些道德规范和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优良传统。如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尽管在不同时代可以有不同内容,但它却始终是人们称颂的美德。其次,要继承以往职业道德学说中有价值的东西,只要人人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模范遵守和维护党纪国法,遵守社会道德,勤政廉洁,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发生变化。再次,要继承历史上各行各业先进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我国,从建国初期到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各业逐渐形成或初步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不仅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也为广大职工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不良风气的改变、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是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进一步清除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道德观念的影响,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形成比较稳定的,有条理的道德规范体系,使每个从事职业活动的人明确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明确必须遵守的共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本职业的道德规范。使整个社会能够形成一个“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良好社会大环境,又能够形成以某个行业或单位为基础的良好的小环境。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各种职业活动的发展,职业道德将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15.职业道德的原则
所谓职业道德原则,是指社会对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职业道德的最本质规范。它贯穿于其他一切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而其他的具体道德规范则是道德原则的展开和补充。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从根本上指导人们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那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我们知道,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把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职业特点结合起来,用以调节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成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并在保障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肯定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以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的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其实质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因此,尽管职业活动千差万别,但是每个劳动者都应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人们行为遵循的原则主要是个入主义、利己主义。“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就是资产阶级道德的信条。资本家在商业活动中也很讲信誉,提出“顾客第一”,“信誉第一”,但他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集体主义还是利己主义是区别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和资本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根本标志。
在我国,由于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全体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奋斗目标。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实现共同的理想,就必须用集体主义思想把人民团结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都尽职尽责,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