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恐怖症与病前性格缺陷有密切关系。因此,加强青少年期心理卫生教育非常重要。以社交恐怖为例,可以看出从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的演变过程。这类疾病患者病前人格有胆小、怕羞、不合群、内向、遇事紧张等表现,使得他们羞于交往,生活圈子狭窄,人际交流困难。此时已从心理健康状态演变为心理缺陷。本人如不防治,客观环境不给予帮助,心理障碍将日益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社交恐怖症。现代心理卫生科学研究表明,患者本人的某种心理缺陷(不适应、无力性格缺陷、社会适应性缺陷等),也是日后诱发恐怖症的重要因素。
(2)恐怖症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有时效果欠佳,常不易根治。现代医学采用以行为治疗为主的心理治疗方法,效果良好,可望根治,并且对纠正性格缺陷也颇为有益。
(3)心理治疗不排斥必要的药物治疗。不少患者经过系统心理脱敏治疗后,再给予药物治疗,可以加速恐怖症状的消失,巩固疗效。一般采用抗焦虑剂,以氯硝基安定效果最好。有时药物治疗对某些病人可有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恐怖症的预后良好,只要诊断明确,患者主观上坚持治疗,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即使长达10年病程的恐怖症患者仍可望取得满意的疗效。
8.怎样预防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两者的冲突,导致病人紧张不安,十分痛苦。病人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不必要的,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的强迫症可表现为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此时社会功能受损严重。
强迫症的预防措施如下:
(1)预防强迫性格缺陷对防治强迫症具有重要意义。强迫性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必须及早识别和纠治。强迫症患者与其父母家庭教养方式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我们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认真细致的生活习惯,这是正确的,但是不能过分和极端。应该与随和和灵活的作风相结合。基本要点是适应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特点一致,不可严重偏离。一旦发现强迫性格缺陷,必须赴医学心理咨询门诊积极纠治。
(2)强迫症治疗有一定难度,患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纠治本病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医生应该向患者如实地讲明疾病的性质、特点、表现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自知能力,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教育患者不能过分注意自己的症状和强化自己的强迫现象,以免加重焦虑和痛苦。
(3)强迫症治疗方法基本上有两种: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适用于强迫性行为,后者主要用于强迫观念。对强迫行为的治疗效果不如强迫观念。临床实践表明,使用氯丙咪嗪结合其他药物,对强迫观念为主的强迫症疗效比较满意,但是根治则需较长时间的服药控制。
(4)强迫行为基本上采用行为疗法,即“暴露疗法”,也称满灌疗法。如果认真坚持治疗,效果良好,有根治可能,并且可不必应用药物。但是,以本法治疗的先决条件是:患者必须具备较坚强的意志,迫切求治的愿望,方法正确,有坚持不懈的信心和决心。
暴露疗法基本治疗步骤与系统脱敏疗法相似。首先在讲清治疗方法和要求、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学会四种松弛训练方法,以备日后治疗时对抗情绪障碍。其次是想象训练,选择一种强迫行为(一般先选择程度较轻的行为)作为靶症状。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强迫行为的全过程,重点认真想象在自行控制强迫行为发生内心不安时,如何忍耐和不许其行为重复出现,坚持一小时以上。逐步升级,向强迫行为严重和顽固的症状想象,忍受并逐渐心理适应。最后,转入实际训练阶段,对患者实际生活中的强迫行为逐一纠治和克服,并且消除在中断强迫行为时心理不适应症状。如果遇到无法克服的内心强烈不适,则采用松弛法对抗。必须达到凡事只做一次和只想一次的目标。
9.调节挫折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顺心的事发生,而此时,悲伤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把这种挫折化为向上的动力才是上上之策,相对女性来说,心理抗挫折能力较弱,因此,更应该学会心理挫折的调节。
(1)慢慢学会自制及接受痛苦的事实,在遇到意外的不幸时,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并逐渐接受这已不可挽回的事实。要采取多种方法化解内心的痛苦。不要自暴自弃,多想想那些能帮助你度过困境的人或事。
(2)将内心痛苦的感觉说出来,尽情发泄。说出内心的痛苦,会使压抑的情绪得以宣泄,人也就渐渐恢复正常,这一点对女性来说更为有效。
只要痛苦的情绪渐渐消除,就能够解决问题,并勇敢地面对困境后的新环境。
(3)缅怀过去,化悲愤为力量。这项工作的困难在于,往往必须从死亡或其他重大变故中站起来,有时会迫使你做出很困难的决定或采取极不容易的行动。
(4)肯定自己的信心,以便找到生命的新义。身心上的重大伤害,伴随着的常是生命成长的机会。这样的变故通常会粉碎看似坚强的假象,暴露出生命的微不足道,及认清一向被奉为生活最高目标的事业、名利、权利、健康、财富等那些非生命全质的东西。
女性不能因生活有阴暗面而否定生活美好,毕竟美好是生活的主流。
(5)与别人分享共渡难关的经验。吸收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当你与别人分享惨痛经验时,你除了帮助别人之外,也同时治疗了自己的创伤。
10.防治多疑心理的措施是什么
心胸狭窄了,就会对他人疑神疑鬼。
多疑的心理常常导致自我孤立、情绪紧张、整日提心吊胆,长期下去就会影响人际交往与亲属、朋友产生冲突,从而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多疑心理的产生主要与个体片面的思维方式有关。一般好疑者以主观、片面、刻板的思维来主导自己的推理、判断活动,一切以我为中心,缺乏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与分析;再者好疑者有对他人不信任的态度,对他人往往作过低或不切实际的估计。事实上,在不信任他人的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的自信心不足。因此,完善自我,克服自己的缺点,克服以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遇事要冷静,要从主观方面考虑问题,尊重事实,客观分析现象,才能避免好疑心理的产生。此外,还要善于换位,无论什么事情,如果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猜疑心理就会减少,试想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做到时时高兴,待人始终如一,或凡事都公之于众,这样,多疑心理就会渐渐淡漠,最终消失。
11.怎样防治妒忌心理
心理专家认为,善妒忌的人,其实他的自我价值感是很脆弱的,一旦发现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受到威胁。因此,容易妒忌的人一定需要多一些自我肯定。了解所有的人都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各有各的优点而已。
妒忌有百害而无一利,要想尽办法克服妒忌心理。
(1)自省法克妒。彻底认清妒忌心理的危害和结果,从心理和行动上自发克制妒忌感的产生。
(2)竞争法超越。从心理上看,妒忌是一个人内在软弱自卑的表现。妒忌者因心灵的巨大创伤和某种无法补偿的缺陷,无力与强者竞争,认清妒忌的实质后,要坚定信心,敢于向强者挑战。
(3)转移法消妒。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思维内容,把注意力调节到自身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上,使失衡心理重新获得平衡。
(4)拓宽法驱妒。妒忌感严重的人目光短浅,气量狭小,凡事只想到自己,不甘人下。因此要驱除妒忌心理,就要铲除私念,拓宽心胸。既要善于博采他人精华,又要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12.羞怯心理的有效克服方法
羞怯心理一般由两种情况引起,一是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或对自己期望过高;二是过分考虑自己将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担心会因此而被别人看不起,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就会导致羞怯心理的出现。
如果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而造成的羞怯,那就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比如,去参加一次野外生存训练,或在别人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一件过去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并逐渐达到可以自己完成的程度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自信心,摆脱松懈的心理。
当然,你勇敢迈出一步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给你打气鼓劲,而在你尝试过后,也有可能是失败,但如果没有尝试过,你就永远无法克服羞怯的心理,也就永远与成功无缘。一旦你能够克服这种羞怯心理,你的生活将变得更加潇洒自信,阳光灿烂。
13.自卑心理的克服方法
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源于对自我的否定,比如女职工对自我容貌、身份、学识的否定,从而造成与他人的隔阂。其实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每个人都不可能时时春风得意,事事遂心如意,如外貌丑陋、事业无成、成绩不佳、恋爱受挫、不善言辞、犯过错误等等。因此,自卑感是一个人生活历程中不可避免的。有的女性可能会为克服这种自卑感,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也有的女性可能会沉浸在自卑的阴影里面表现出孤独、失望和沮丧,从此让痛苦束缚自己。那么,女性应怎样对待自卑,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
悦纳自我
对待自卑的方式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悦纳自我”,即愉悦地接受和承认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弱点,乃至缺点与错误。
要客观冷静地认识“自我”
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短处与弱点,并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其弱点。
正确对待“自我”
当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在时,不要自暴自弃,自卑懊丧,被压得抬不起头来,而是要建立自强自立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克服自卑的毅力。
勇敢地扬弃“自我”
能否弃我之短,是克服自卑的关键,外貌丑陋者,何不弃掉以貌取人的旧习,扬心灵之美;学习成绩不佳,为何不能弃掉不科学的学习方法,重新奋发呢?只要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就会做到“以勤补拙,笨鸟先飞”。最终,自卑心理就会不驱而散。
14.暴躁情绪的控制方法
要改变脾气急躁,除了认识它的害处、狠下决心之外,还要找出急躁的原因。脾气急躁的人不理解事物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实现目标需要有一个过程,以为单凭主观愿望急于求成,就会成功,这是急躁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求别人的想法、情绪和行为完全符合自己的愿望,一旦发现别人说的做的不顺自己心意,就勃然大怒,其实内心是要别人顺从自己。很明显,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也是很不公正的。正像自己不乐意受别人支配一样,别人也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如果从内心承认别人和自己不同,别人有权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行事,就会学到一种宽容的态度。因此,脾气暴躁的女性要经常向自己灌输:“有备无患”、“三思而行”、“不强加于人”的信念,坚持宽容忍让的精神,以理解、同情、珍爱、友谊的态度和他人交往,反复训练、自我观察、总结经验,这样坚持下去,必然会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