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6200000012

第12章 丧葬老风俗(3)

正式的讣闻也叫讣告、赴告、告丧等。这一般是世家大族施行的仪俗,贫民百姓则仅是一次口报。讣闻一般为书礼形式的,有一套固定的文辞,大体如:“不孝某某罪孽深重,弗自殒灭,祸延显考某某公、讳某某、某府君恸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寿终正寝,距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享年几十有几。不孝某某随侍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最后写上“叨在:戚、友、寅、学、乡、世”(红字)字样,结尾写“哀此讣”。在列上丧礼日程的下边,依次开列子孙的名单。

无论是至亲还是好友,接到讣告以后,都要及时地赶到丧家参加丧葬活动。

成服

简单来说,成服也就是穿孝、戴孝。旧时的穿孝、戴孝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礼制,不允许有所差错,所以叫“遵礼成服”。

成服最基本的“礼”,即传统的所谓五服制度。“五服”之制是我国在周秦时代就基本定型的丧服制度。其实际情形是,这种制度不仅见于丧葬,也是亲族关系远近亲疏的标志,与礼仪规制或实际的权利、义务关系多有联系。就丧礼而言,它规定了何种关系应该属哪一服,这一服应该穿什么样的丧服,服丧多长时间;相反,见到所着丧服,也就能知道服丧者与死者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并且大略推知服丧人相互间的关系。

五服不仅标明了亲族内部的人际关系,也约定俗成地规定了这些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假如与死者的关系是父子或父女(未嫁)关系,属五服的“斩衰”,那就要穿最粗的麻布做的毛边孝服,服丧三年,同时也有继承死者遗产的权利;假如死者是已嫁的姑姑,相互间的关系为“大功”,那就穿熟麻布做的锁边孝服。当然,礼仪规定的不同关系间亲族成员相互应有的态度、作为并不那么简单,而是复杂多变、细致而微的,比如姨表亲、舅表亲同属五服中的“缌麻”,但俗语又有“姑舅亲辈辈亲,姨表亲当辈亲”的说法,说明二者又有一定的差别。

什么关系的人穿什么样的孝服,而“分配”孝服也有一定的礼节。一般的关系,主家送上即可,而特殊的关系如人主、四门亲家等,虽说孝不重,但却要由孝子跪叩呈上。在这种礼节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关系的远近亲疏,而是尊卑等。如果这些礼节没有做到,把尊卑、先后、亲疏的关系搞错了,就可能出现争吵。

孝服遮体的多寡(民间叫“轻重”)和五服制度相关。若是斩衰一服的,即父子、父女(未嫁)关系,孝要从头到脚一片白,衣服不锁边,腰扎麻绳,即所谓“披麻戴孝”。如果双亲中有一人健在,则鞋后跟处不用白布包严。此外的几服各依其制。有的只戴孝帽子,却无孝服。孙、重孙除孝服外还有些特别的标志,如孙子、孙女孝衣肩头钉一块红布,重孙钉两块;如果亡人是外祖父母,则钉蓝布。

总之,颇具礼仪意义的成服不仅让孝子们都穿上了孝服,并且也明确了多重关系,并且影响着其后的丧葬仪俗。同时可以根据穿着可以看出与主人间的亲疏关系。

守铺

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铺侧,以示服孝,叫做“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搁棺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寺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柩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官”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送葬

“习爵先生”(遵照大唱者所唱点的祭点逐一点献)、“读文先生”(读祭文)。其仪节不外盥洗、上香、奠酒、跪叩、读祭文等。祭供要有三次,三叩首时进茶、酒、饭、豆腐等,六叩首时敬茶、酒、面条、黄豆和各种水果,九叩首时进茶、酒及各种肉类食品。之后,孝子们向亡灵作“永别鞠躬礼”,礼毕司尊者颁福赐酒,合孝受福。

发引起征的时刻即将到来,送葬的队伍就要做好一切准备。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都持裹着白纸穗的“哭丧棒”,大儿媳妇抱“馅食罐”。等这一切准备妥当,就要起杠了。伴随起杠的还有两个仪俗。一个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将里边的荞麦皮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一个仪俗是“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用的瓦盆摔碎。这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也叫“吉祥盆”。摔盆的应该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即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如果无儿无孙,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俗就要把摔盆者和死者的关系陡然拉近,确立起财产继承关系来。摔盆讲究一次摔破,越碎越好。俗说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瓦盆一摔,就如一声号令,杠夫迅速起杠,摔盆者扛起引魂幡,驾灵而走。

关于具体的出殡行列,贫富相差极为悬殊,有的绵亘数公里之长,有的不足二三十米长。一般的都要包括鼓乐、松活、纸活、花圈、挽联、执事、僧道、孝属、执绋亲友、灵棺以及送殡的车轿。这里举清代汉族出殡行列一例,以见其状貌:(1)开道锣,走在最前边开路。

(2)纸糊的“引路王”一对、“打道鬼”一个,各高一两丈,身披销甲,头如斗,戴盔,作金刚怒目状,脚下装有木轮,可以推着走。

(3)铭族,是一种幡形的长亭,中央用红绸金字写死者官衔、历史、生平事迹。

(4)香幢、筒幢,四对、八对、十二对不等。

(5)金执事,即金卧瓜、金立瓜、金钺斧、金天镫、金拳、金掌、金兵符。

(6)清道、飞虎、飞龙、飞凤、飞熊、飞豹、飞鱼、飞鳌、粉棍、格漏、噜锣等不同图案的大旗,共十一对。

(7)玉堂半或三堂半执事。

(8)四人抬影亭一座,内悬死者放大影像。

(9)四人抬引魂桥一乘,内供死者牌位。

(10)影亭、魂轿这间用三把红缎乡花大伞隔开,称“座伞”。

(11)官鼓大乐一班。

(12)清音锣鼓九名,二人抬一小鼓,四人吹笛,一人打小锣,一人手打皮鼓指挥。

(13)番(喇嘛)、道(道士)、掸(和尚)。

(14)孝子、孝孙。

(15)大杠。

(16)“后拥”,即将若干干戈钺斧执事用黄条子连系成一排,由人举着。

(17)送殡的车马、轿子。

传统丧礼出殡的路上,也还有几项仪注,比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据说扬纸钱之俗始于晚清。纸钱即用白纸砸成的“铜”钱,出殡时由专人在孝子前头扬撒。起杠、遇有路系时以及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井台、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把纸钱高高扬起。

旧时北京的大殡有专门的扬钱者;简单些的则由打发“外祟”的人代劳——旧时无论大小殡仪,都雇一个人挎着放有烧纸、冥钞的筐子,手里拿着香火,逢过十字路口。井台、词庙等处点纸,打发“外祟”。

茶桌和路祭棚多是丧家的亲朋等摆设,意在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们饮水,一般是得知丧家出殡日期和所经之路,届时摆出茶桌,设茶壶、茶碗、茶盘。等灵柩走近的时候,端给孝子,孝子无论喝与不喝,都要跪下叩谢,路祭则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

落葬

到达墓地以后,先将墓坑再次整理,把随葬的馅饭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的龛内,扫去脚印,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再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填土埋葬。填土先由孝子进行,他们排成一行,沿着墓边,用手将土里一把外一把撒向墓坑和墓外,转一圈为止,俗称“圆坟”,接着才用铁锹填。墓坑填满后,要堆坟丘,然后用抬棺的杠子将坟丘滚圆。

向南的一面要垒墓门,以后人们祭扫上坟,纸钱都在墓门口烧化,带来的祭品也放在此处。

有些地方的风俗则是立墓碑,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等。引魂幡也要栽在墓中。接下来是将带到墓地来的纸制明器烧掉。这些纸制明器也叫作“冥器”,俗称“社火”、“纸货”。它是上古随葬实物的变异,从宋代开始流行。其中有仿实物而造的,如盘盏碗碟、衣服鞋帽、被褥枕头、桌椅床铺、车马鞍鞯乃至书童婢女、住宅院落,也有想象中的象征性物品如聚宝盆、摇钱树等。随葬品是随同遗体一起埋入墓坑的,纸制明器则在下葬后烧掉,表示已经让死者带走了。满族此俗称“烧饭”。清朝清太宗曾经规定:“和硕亲王以下,牛录章京以上车,只许烧夏衣、春秋衣、冬衣各三件;平民只许各烧一件。”故此,一般平民只是焚烧枕头内的荞麦皮、谷物和纸制的祭奠品。

居丧

居丧的基础是孝与亲情,即孝子们在其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节制其生活的许多方面,以表示对亡人的哀悼、思念。居丧,有的地方又叫守孝,通常是三年。居丧的人应是死者的直系亲属。传统的观念是:小孩子出生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时刻都要父母的呵护、照料,因此,父母亡故后,儿子应该还报三年。

其实,出殡以后一直到三年居丧期满,又可以分出好多小环节来。古礼埋葬以后有反哭、虞礼、卒哭的仪注。“反哭”即指埋葬以后的哀悼。“虞礼”是安魂礼,要进行三次。三次虞礼之后行“卒哭”礼,即向灵位献供、举哀,之后,早晚可以不再哭悼。卒哭次日即将新神主迎入祠堂,附于祖考或祖妣之旁,礼毕将新神主移回原处。丧后十三个月、十五个月举行“小祥”、“大祥”礼。

居丧三年,是对斩衰一服的孝子的要求。居丧也叫“丁忧”、“丁艰”,又叫“守孝”,是对父母孝心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儿女是否孝顺的考验。按照古礼,居丧的三年间不能外出做官应酬,也不能住在家里,而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寝苫枕块”,即睡草席、枕砖头土块,而且要粗茶淡饭,不吃肉,不喝酒,不与妻妾同房,不听丝弦音乐,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居丧期间出来做官,不仅官做不成,还要受到别人的耻笑、舆论的谴责;违礼者会自觉不安、内疚、自责。

不过,居丧的时候也还是可以有些权变的,《礼记·曲礼》明确规定说:“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病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惟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也就是说,权变的杠杆有两个,一是是否有疾病,有则要随便一些,不必拘礼;二是年龄如何,若年迈也不必拘礼,七十岁的孝子甚至可以只是披麻戴孝,可以饮酒食肉,也不必到父母墓旁搭草棚寝苫枕块。此外的例外是碰到家与国的冲突,家礼服从国事,孝子可以不拘居丧之礼,出来为国效力。

服丧丁艰,许多少数民族亦有此俗。毛南人的服孝期也是三年,是沿用周秦古礼而来的。

其斋文称:“盖闻周公制礼,丧事大备,族分以九,服分有五,自惭悲哀,以至缌麻,皆谢红而挂白,……服制三年,须当尊重。”实际上,毛南人的服孝期就如同汉族的一样,执行上大大缩短了,只有四个月。其间,孝子们不准穿新衣裳,不得剃头、洗头、梳头,忌夫妻同床,不能举办婚事。服孝期满后,要找先生择日子“脱孝”。脱孝日,主家要杀鸡、煮红蛋,在死者灵位前烧香点烛祭奠,请舅父来帮助剃头洗头。至此,服丧期结束。

服丧期间必须遵行种种禁忌,这是各民族普遍一致的。比如壮族孝子守孝期间绝对禁止同房,不坐高凳,不赶圩,不剃发,不参加歌圩,停止一切社交活动,且每顿饭必须先祭亡灵。

达斡尔族服孝期内不理发,不刮胡子,不出远门,不接受叩头礼,不剪指甲,女子不许戴头饰、耳环、手镯等,不和别人斗殴,不准婚嫁,不睡炕上,夫妇禁同房。此外,春联不用红纸用蓝纸,年节守灵不出外拜年。苗族人禁止在服丧期间结婚,三年之内不招揽春节间的“狮子”、“龙船”等喜庆的娱乐活动。满族人在服丧期除遵守许多禁忌之外,服饰上有许多特别的仪规。清初,满族孝服有“男摘冠婴截发,女去妆饰剪发”之俗,后来相沿成宫廷习俗。在民间,男子腰系白布带,女戴包头。如果是一个老人去世,腰带、包头飘带为一长一短,二老双亡则一样长短,孙子辈在带子上加一红布条,重孙辈加两条,称“花孝”。

没有过门的儿媳为公婆戴孝,白孝服内穿红孝服。妇女在服孝期间,鞋面上蒙浅灰色布面。

服丧期间的这种服饰装扮,与未婚和已婚的服饰区别一样,具有浓烈的礼俗意义。

传统祭扫仪式

传统祭扫仪式是对已逝先人及先人墓的祭扫,一般可分两类,即:家庭祭奠和扫墓祭奠。

家庭祭奠,一般是在父母、祖父母的生辰或忌日时举行。但不过是面对遗像,馨香三柱和供奉水酒三杯,或者是以素色的鲜花一束作为清供,以示后辈对先人的纪念。

扫墓祭奠,一般在清明节、中元节或春节举行。传统的祭扫先人墓地,有以下几项内容:

(1)馨香三柱,鞠躬悼念。点燃馨香,和摆设一些水果或先人生前所喜好的食品作为供,这是人们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不能简单化地以迷信视之。当然,如果烧化冥钱,就有迷信成分了。对墓前祭奠,过去凡晚辈都要行跪拜大礼,现在也只要三鞠躬就行了。

(2)整修陵墓。一般是给坟墓培土,并整修墓道。由于每年雨水冲刷或其他原因,会使墓道或坟头受损,利用祭扫之际,可以进行整修和加高。墓表可铲些草皮贴上,草蔓延覆盖后可减少水土流失。有的还可植物以作纪念。

墓碑联

吉人眠吉地伴牛山眠千秋禄

佳偶奠佳城与虎形居万代福

牛山迎龙水倒骑龙本牛眠地

青冢伴佳田须坐虎是马鬣封

银女凤凰福地远水绕玉带状对马鬣

金童龙虎仙山泰岱列名堂穴起牛眠

慎终须尽三年礼法祖尊亲佑起万代兴隆

追远常怀一片心酬功报德培植百年仁义

一生心性厚祖德无穷千秋常祀典

百世子孙贤儿孙百代万古绍书香

墓碑匾额

余荫泽后功德永昭

青史永垂源远流长

教思维永治世久远

佑护后人千秋楷模

德音永响明德维馨

风范遗世祀事孔明

祭轴称呼

挽业师之妻,称师母某母某太某孺人,自称门下生;如业师兼前辈姻亲,称姻伯老夫子大人,自称受业眷晚,若称内侄为受业内侄;平辈称受业姻弟旁亲不序,非子女亲不序。

挽业师之父,称太老夫子大人,自称晚生;

挽业师之母,称师太母老孺人,自称门下晚生;挽业师之胞伯叔,称太老伯(叔)夫子,其妻称师伯(叔)母,自称世再侄;挽业师之胞兄弟,称老伯(叔)夫子,其妻称师伯(叔)母,自称愚世侄;挽门生之父,称仁兄某号某大人,自称世愚弟;挽门生之母,称尊兄嫂某母某氏孺人,自称世侍生。

挽母之父

外祖某公号老大人灵座

外祖母某母某老孺人捐尘

奉命愚外孙某姓名顿首拜挽

挽姑丈

姑丈某公某号大人捐馆

愚内任某顿首拜挽

姑母某母某孺人

愚脉侄某顿首拜挽

挽姐夫称姐丈,自称愚内弟

挽妹夫称妹倩,自称愚内兄

挽姨夫称襟兄,自称愚襟弟

挽姨父称姨丈大人,其妻称姨母,自称愚姨侄

挽妻之祖

岳祖某公某号老大人,其妻称岳祖母

愚孙婿某某拜奠

挽岳伯、叔祖与伯叔祖母,自称愚侄孙婿

挽岳父(母)某公(母)某号某孺大人

愚子婿某率男某顿首拜奠

挽岳伯(叔)父母,自称愚侄婿

挽妻之兄,称内兄,自称如弟

挽亲家,称亲家某大人,自称姻愚弟,其妻称亲母,自称姻愚弟挽父之亲家,称太亲翁大人,其妻称太亲母,自称姻愚侄挽庚祖称太老伯,其妻称太老伯母,自称庚再侄挽庚父称庚伯,母称庚伯母,自称庚愚侄挽窗友称仁兄,自称砚弟以上是按乡俗而采用,随着时代的前进,移风易俗,有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改变。在运用时需因地因时而变化更新。

同类推荐
  •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再结合湖南人的人文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湖南人,并提出了湖南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中华谚语(第一卷)

    中华谚语(第一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热门推荐
  • 诗情归己

    诗情归己

    他跟我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装有梦想的盒子,你能否将它打开,用盒中藏有的力量翱翔于蓝天,取决于你是否可以铸造出这世界只属于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心灵的钥匙。------食梦者回忆录
  • 夏忆使然

    夏忆使然

    在机场的相遇,勾起了夏一六年前的回忆。那是潜藏在夏一心中唯一的故事,在校园的小湖边,无意间她成了别人的画中景,他,校园里鼎鼎大名的校草,萧然。夏一看见了他手中的画,那画清新脱俗,让夏一觉得自己从没有一刻像他画中那么美,他走近了她,淡淡的开口,做我的女朋友好吗?夏一从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过他,那一刻,她的心沉沦了,原来世间真的有一见钟情这样的东西,这是夏一当时对他的感受,那个男人跟她平淡无聊的恋爱着,他没有牵过她的手,也没有夺去她的初吻,直到夏一知道了真相,知道她是那画中女人的替代品,她平静的对那个男人说,以后再也别见了,在她转过身的一刹那,却潸然的落泪了。
  • 一本书掌握世界地理

    一本书掌握世界地理

    这是一本浓缩世界地理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此书不但开阔视野,又可以丰富人的生活情趣。所以说,它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实用佳品。作者根据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史料,编撰成这本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地理书籍。其内容涵盖历法日历、名山秀岳、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岛屿半岛、河流湖泊、瀑布泉地、沙漠森林、草原湿地、峡谷洞穴、地址公园、自然保护区、特色地貌、考古发现、中华奇景、历史文化名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介等方方面面。让你轻松阅读浩博地理,从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 道士的都市奇遇

    道士的都市奇遇

    萧凌羽师门突遭巨变,为了师门的未来,他逃离修真界来到了人界,机缘巧合下进入了学校,在学校发生了许多的事情,他最后竟然成为了,学生梦寐以求的K.Oone看他如何在拳皇争霸赛中,拔得头筹,破坏秘密进行的全球大战。最后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party.time吧!
  • 青梅很生气:竹马快点爱上我

    青梅很生气:竹马快点爱上我

    一天,我们一心想要扑倒男神的女主要付出行动了,计划1:壁咚苏萌在花园见到男神君诺宇,唇角微笑,优雅大方的走过去(很作的走过去),一把揽过君诺宇,之后是360°旋转,苏萌转晕了,倒在君诺宇的身上,没了任何动作。计划2:床咚苏萌打电话给君诺宇谎称自己生病了,叫君诺宇马上来她家看看她,君诺宇来了之后没有看到生病的苏萌,只有在床上摆照型的苏萌,这小妮子是来逗他的么,君诺宇走到床边,苏萌以快过刘翔的速度把君诺宇拉倒在床上,说:“君诺宇,我爱你。”君诺宇:……计划3:直接上了他之后,苏萌把(被)君诺宇华丽丽的“上”了,苏萌问君诺宇为什么之前不答应她。君诺宇:你看不出来我是在默认么!(邪笑脸)
  • 天伶

    天伶

    星河流转,春秋更迭,朗朗乾坤,昭昭日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念之间横行万里,一瞬之间颠倒乾坤,我要执掌这山河,踏破世间不公,做这天上地下第一王者!
  • 命运轮回之光明永恒

    命运轮回之光明永恒

    魔王出现,宇宙危机,上古使者,正义化身,黑暗与光明的战役已经打响,谜团涌现,困难重重,迷失的记忆,冰雪般的心,古老的预言指引我们去面对,谁会成为赢家,一起来看……
  •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本书分两部分:一是“注目”,作者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国内最知名的作家、文化名人等共二十几位,其中有冯唐、张嘉佳、海岩、几米、九把刀,安妮宝贝 ,梁晓声, 朱天衣,吴念真等,听他们讲述自己如何走上写作的道路、成名前的艰苦岁月、他们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对当前文学市场的现状分析及文学发展前景预测等等。第二部分“回望”记录了作者一些人生感悟的随笔和对周华健、李宗盛等明星的采访。
  • 青春往事之青春如梦

    青春往事之青春如梦

    本文以许浩然在北京某公司打工为线索,描写了九十年代进城打工年轻人的友情和爱情,生活中的苦乐年华。
  • 道悟轮回

    道悟轮回

    一个传统的修仙故事,抬手间风云倒卷,意念动破碎山河。对力量的渴望,对生命的追求,对心中的执念。绚丽的术法,变化的阵道,神奇的丹药,强大的法宝,一切尽在道悟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