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敢于面对沸水和大火。指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刘表传》。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各派军阀为扩大势力范围,互相混战不休。担任荆州刺史的皇族刘表,对当时的军阀混战采取观望的态度。
公元199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东北)争战。袁绍派人要刘表支援。刘表口头答应,实际上按兵不动;对曹操也采取同样的态度。
从事中郎韩嵩认为刘表采取这种态度不妥,对他说:“曹、袁两公相持不下,将军的行动举足轻重,应慎重选择一方。若是继续犹豫暧昧,后果必然得罪两方。”
韩嵩向刘表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认为胜利必在曹操一方,建议刘表归附曹操,才是万全之策,其他将领也赞同韩嵩的建议。
刘表还是犹豫不决,他考虑再三对韩嵩说:“目前,曹公已经迎天子到了许都,请先生到那里为我去观察一下实情如何?”
韩嵩严肃地说:“我是您的部属,自然应该听从将军的命令,就是要我赴汤蹈火,也会奋不顾身,死也不推辞。不过要请将军郑重考虑,如果此番能作出上顺天子、下归曹公的决策,那么我去京都是正确的;如果将军主意还未定下来,就派我进京,若天子封了我的官,我就成了天子之臣,不能再为将军效力了。望将军到时不要使我为难。”
刘表对此没有明确表态,就让韩嵩去京都了。果然不出韩嵩所料,他到京都见到受曹操控制的汉献帝后,马上被任命为零陵太守。韩嵩赴任前,去向刘表辞别。
刘表知道韩嵩已接受汉献帝的任命一事后,勃然大怒,认为他是对自己的背叛,当场要将韩嵩处死。文武官员都非常震惊,纷纷为韩嵩求情。但是,韩嵩却神色自若地对刘表说,他进许都前有言在先,因此刘表现在这样处置他,是负了他,而不是他负了刘表。接着,他当众把先前对刘表说的话重说了一遍。刘表只好不杀韩嵩,而将他囚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