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卒年不详),隋代工匠。曾于开皇大业年间(581—618)建造赵州桥。唐中书令张嘉贞《安济桥铭》:“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
河北省的赵县在隋朝的时候叫赵州。城的南边有一条大河,名叫洨(xiáo)河。每逢雨季来临,水势凶猛,汶水便成了汹涌的洪流,两岸的百姓常常为交通不便而发愁。传说工匠的祖师爷鲁班知道了这个情况,特地从远处赶来,一夜之间就造好了一座石桥。他正在欣赏自己的杰作,“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骑着毛驴远远走来,看到鲁班得意的样子,就想打击他一下。恰好这时候柴王爷推着小车准备过桥,张果老问鲁班:“你这桥承得住我们吗?”鲁班心想:这么坚固的一座桥,还承不住你们两个人?就说:“承得住!”不料,张果老用法术把“五岳”搬来,放到毛驴背上和柴王爷的小车上。柴王爷推着车刚上桥,桥就摇晃起来了,要倒了似的。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手使劲托住桥身,这才使他们两人推着“五岳”顺利地从桥上走过去。
从此,桥上留下了鲁班的手印、张果老毛驴的蹄印、柴王爷的车辙印等“仙迹”。
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造桥师傅的赞美。然而,传说毕竟不是真的。事实上,这座坚固的石桥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的。可惜的是,历史书上关于李春的事迹记载很少。这说明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技术创造是不够重视的。
赵州桥是用石料拼砌成的拱形桥梁(“拱”就是弯曲的梁)。这座桥造型优美,结构坚固,全长5082米,桥面宽96米,大石拱的跨度3737米,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桥。按照当时造桥的情况,这样长的桥如果把它建成尖形或者半圆拱形的话,估计桥的高度就得有20米左右,人们行走就不方便。李春的设计使赵州桥只有7米多高,像一张弓,桥面的坡度比较平缓,行人车辆都很方便,这是李春的一个技术创新。这座桥最大的特点是在拱桥两端的上方各有两个小拱,这四个小拱,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发生大水的时候,可以从各个小拱里排水,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在选择桥基、保护桥拱、加固桥身等方面,李春也采取了许多科学的巧妙的办法。因此,这座石桥虽然经过了1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是还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
赵州桥雄伟壮丽,艺术价值很高。桥的两侧栏杆、栏板装饰得很漂亮,石栏板上雕刻的蛟(jiāo)龙,有的相互缠绕,有的穿云吐雾,有的在栏板孔中钻行,又各回首而望,有的像怪兽,两旁用花叶和波涛衬托,千姿百态,给人以轻盈优美之感。明代有人把它比喻成初出云层的一轮新月,雨后初晴的彩虹。它不仅是我国第一座著名的拱式石桥,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石桥,它比欧洲第一座拱桥——法国泰克河上的赛雷桥要早700多年。李春留给我们的赵州桥,是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