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2500000013

第13章 于谦(1)

为官治政克己奉公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先原是河南人,从金、元以来世代为朝廷大官。高祖于夔当过元朝的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追封河南郡公;曾祖于九思最后当了杭州路总管并死于杭州;祖父于文在明朝任兵部主事。只有其父于彦昭,职位低微,几近隐逸。

于谦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此时是明朝开国之初,政治上比较稳定。于谦小时聪慧机灵,为乡里称道。七岁那年,一位僧人兰古春遇到他,主动地为他相面,说道:“此儿长得出奇,将来一定是个救时宰相。”加上他平时就为乡里人称道,因而,人们都戏称他为“救时宰相”。于谦16岁入府学为诸生。有位按察佥事视学很严历,大家都讨厌他,一次众学子正和他吵闹之际,佥事大人不慎掉到了学宫边的池塘里。在场的诸生很害怕,一个个都跑了,于谦上前把他拽上来。但万万没有想到,佥事老眼昏花,脑子也糊涂,他感到有失师道尊严,可又无处发泄,因此就想归罪于谦,以出心中的闷气。于谦一看这位主事抓住他不放,非诬他不可,就平心静气地对他说:“跟先生吵闹的人早就走开了,没有和先生吵闹的人才敢留下来,这是很明白的道理。现在先生不怪罪于吵闹的人是可以的,但反过来要加罪于搭救先生的人,这是为什么呢?”按察佥事一听这些话,就不好意思再往下追究了。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于谦因此更加出名了。

于谦在23岁时考中了进士。当时考取进士有严格限制,大多数人考到老也没能考上,23岁能考中属于科举中的佼佼者。尤其重要的是于谦从小的时候起,就通过读书学习建立了他的志向:要做个刚直不阿、廉洁奉公的人物。

于谦踏上仕途之初,先是做多年地方官。在地方官任上他锐意兴革,为老百姓做了好多事情,政绩斐然,一时为人称道。宣德时期,他升为江西道监察御史。于谦善谈吐,声音洪亮。每次进奏时,宣宗都倾耳静听。那时顾佐为都御史,为人威严,以属下要求极为严格。他上任以后罢免20多名不称职的御史,但独独对于谦却另眼看待,认为于谦的才能比自己强。宣宗时发生一起藩王叛乱的事件。叛乱的头目是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汉王朱高煦,此人狡诈多变,早就想取代他的哥哥仁宗为皇帝。原先他封在云南,但嫌远在万里不去;改封山东青州,还是托故不想去,后来犯罪,强行让他居于山东乐安。他在地方上继续与朝廷对立,宣德元年(1433)八月终于起兵造反。宣宗亲自率兵前往镇压,于谦随驾前往。浩浩荡荡的大军进至山东,包围了乐安城,汉王朱高煦计无所施,只得出城投降。宣宗当场命于谦宣布朱高煦所犯的罪行。于谦张口而成,滔滔不绝地数说了这位藩王犯下了各种不可饶恕的大罪,义正词严,声色俱厉,无可辩驳。嚣张一时的朱高煦听了之后,俯首服罪,浑身发抖,只得说:“臣罪该万死,万岁!”宣宗对于谦的表现十分满意,事后赏赐他钞币。

于谦在出使巡查江西时,办理刑狱,为数百人平反冤案。对为害市场正常购销的官商欺行霸市行为,于谦都予以严厉打击。在官河上,有些人夹带私盐贩卖,从中牟取暴利。于谦带领一帮人一一核察,坚决取缔。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权贵,决不回避和屈服,敢于和他们面对面斗争。时间长了,于谦越发得到朝廷信任。后来议论增补兵部右侍郎,负责管理各镇粮税兼训练士卒,抚安百姓,宣宗亲自写上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吏部根据皇帝的提名,破格提拔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这年,他仅33岁。皇帝的信任使于谦感激涕零,更加兢兢业业为朝廷出力,他更加勤奋努力,日夜想把地方治好。在任上,他带着少许的人马,走遍管辖的地方.访问当地的父老,了解当时需要改革的各项事情,他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一一上报给朝廷。

在这一任上近20年,他前后兴革的业绩有以下几方面:

一、实行籴米制度。这是根据年成的丰歉而制定的。丰年多出官钱,买老百姓的粮食储存起来;歉年再把仓里存的粮食减价卖给老百姓,尤其是遇到了水旱灾情,老百姓不用由于没粮食吃而流离失所。

二、召集流民垦种。当时经常有陕西和山东的饥民从东西两面向河南流动,多至20余万。于谦下令,饥民所到之处,地方负责给田土,配给农具和种子,按照田土收成的多寡责令纳税。这项措施即使饥民得以安生,又使社会生产有所发展,意义颇大。

三、维修黄河。河南靠近黄河之地,时常遭受河决之害。于谦提出厚筑堤坝,加强防讯。并在堤坝上多植榆树和柳树,加固堤坝;五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和小卒,让他们时时负责修补。

四、官道种树。以树荫来遮蔽走路的人,免去风吹日晒;官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凿井以井水来解决走路的人口渴的艰难。这就是史书上说的“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于谦对治理地方政事、民事非常精通,他能够时时发现问题,提出办法,而且重点放在整顿纪纲上。那时,朝政大权掌握在老成持重的“三杨”手里。他们都很器重于谦,凡有所奏请,朝至夕下,一一报可。这使于谦得遂其志,威名远播。一次他带领少数人马从太原过太行山,半路遇上强盗,他厉声呵斥,把那些人都吓跑了,强盗们说:“不知是于大人至此!”

于谦洁身自好。他每次入京议事,两手空空,不带任何礼物。有人提醒他说:“即使不带金钱,也应拿些土特产品,以便交通上下。”于谦举起两袖,笑着说:“吾惟有两袖清风而已。”

英宗正统末年,“三杨”相继老死,皇帝年幼无知,宦官王振专权,气焰嚣张,于谦遇到了麻烦。由于他不肯向太监王振卑躬屈节,引起王振的愤恨,早想寻找时机给于谦一个下马威。恰好这时于谦入朝为兵部侍郎时,推荐参政孙原贞、王来代替自己的职务,通政使李锡因受王振唆使,无中生有的弹劾他,说他因久不升迁心生不满,擅自举人自代,无人臣之礼,应下法司论斩。因为这莫须有的罪名,于谦被关押了三个月。这事引起朝臣公愤,河南士民也纷纷请愿,王振最后也觉得这个案子实在站不住脚,也就借口说:“我曾看见一位御史,名字也叫于谦,专横得很,想要治他一下,现在的于谦不是那一个。”于谦于是获释,但由原来的兵部右侍郎、食二品俸,降为四品的大理寺少卿。于谦刚一出狱,山西、河南吏民上千人,跑到皇宫门外跪地上书,要求留任于谦,连周王、晋王也为他说好话。于是于谦以“少卿”的名义,再次为两地巡抚。至正统十三年,于谦才又以兵部左侍郎的头衔,被召回朝廷。当时正是明王朝多事之秋,于谦与兵部尚书配合,力挽狂澜力挽狂澜:指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为保持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安定,不屈不挠地努力着。但由于大宦官王振的专权擅政,从中阻挠于谦设办法尽展其雄才。

临危奉命死保京师于谦调任兵部左侍郎一年以后,蒙古瓦剌部大举进犯。蒙古的瓦剌部首领也先统一了蒙古各部,这时的蒙古瓦剌部统治着西起阿尔泰山,东到辽河,北至贝加尔湖,南抵与明朝接壤的广大地区。野心勃勃的蒙古汗王一心想再建一个大元,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派2000人,诈称3000人到明王朝贡马,宦官王振嫌他以少冒多(因要按人头赏赐)减其马价,也先本来就要入犯,这便有了借口。七月十一日,也先入侵明境,主力攻大同,明兵战守失利,不久塞外城堡皆失,最大的要塞大同频频告急。消息传到京城,王振主张皇上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力主不可,但没有被采纳。十五日英宗下诏亲征,十六日出发。

英宗亲征,于谦奉命留下以侍郎理部事。出征人马在路上,学士曹鼐(nài)与都御史等商议要杀掉宦官王振,停止亲征,但没有成功。十九日至居庸关,兵部尚书请圣驾回銮(luán),王振不听,将其罚跪,并下令大军前进。二十三日至宣府,诸臣又请留,王振大怒,命一批大臣跪于帐外的草中。人人危惧,不敢再提阻止进兵的话。八月初一至大同,王振还想北行,恰巧遇上前线败报传来,加上宦官郭敬将多次战败而谎报取胜的实情报告,王振听后知道了实情,才有了还意。初三,留下总兵官刘安镇大同,其余的人返回。王振的老家在山西蔚州,他原想从紫荆关经蔚州,让皇帝到他老家看看,后他又怕大军所过千军万马骚扰了乡里,更怕正值夏季,践踏了那里的田禾,遂又命大军转而向东行。这一转耽误了几天时间。也先得知明帝亲征,迅速率军追来。得知也先追兵在后,明军忙派后队阻止,但连战连败,而王振又封锁军情。十四日到土堡,尚未过午,离怀来只有20里,本可直驱入城,但因王振的辎(zī)重车千余辆未至,他命停行等待。兵部尚书再次请求入关,遭王振一阵痛骂,于是决定驻土木堡。很快也先大兵攻来,四面合围。此地无水泉,掘井二丈不见水,其南15里有河,也先早派兵占据了。相持一段时间后,双方经过谈判,也先趁明军移动就水,大营阵兵混乱时,用万余骑兵发起冲锋。明军很快队伍大乱,敌骑大喊:“解甲投刃者不杀!”明朝军士赤身裸体践踏而死者漫山遍野,宦官及卫士被箭射中如刺猬一般,英宗与亲军突围不成,只得下马坐地被俘。皇帝当了俘虏,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土木之变”。这一战役,明军死伤数十万,文武公、侯、尚书、侍郎、内阁学士等以下共百余人遭难。罪魁祸首王振,也在这次事变中被乱兵所杀。

八月十七日,明军大败、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到明廷,百官集于阙下,抱头痛哭。皇太子只有两岁,不能监国,命英宗之弟成王摄政。当时王振已死,人们仍恨不能吃他的肉,九卿科道官员纷纷要抄他的家,灭他的族。成王登临午门,还没有听完奏章,王振爪牙锦衣卫指挥马顺假传王振旨意,叱令众退。

有一给事中擒其首,愤怒斥责他“过去为虎作伥,今日至此,尚不知惧!”众人一起争着来撕打他,当场把他打死,接着又打死两个小宦官,都是王振爪牙。然后将三人的尸首陈列到东安门,由此引起群众喧哗,朝班一片混乱。成王在此时不知如何是好,吓得只想早早还宫。当此关键时刻,于谦挺身而出,扯着成王的衣襟安慰他说:“殿下不要动。”同时启发他下令:打死马顺及二宦官者是因为众人激于义愤,无罪;同时约众官请示皇太后族诛王振并籍没马顺等家。成王按照于谦说的做了,果然众人皆大欢喜,朝廷上的混乱迅速平静下来。在阻止成王回宫的撕扯中于谦袍袖都撕裂开了。事后走出左掖(yè)门,吏部尚书王直是位忠厚老臣,他拉着于谦的手深情地说:“朝廷正需要您这样的人才!今天如果不是有你在,虽有上百个王直,也无能为力!”不久,朝廷以太后之命命于谦任兵部尚书。于谦就要完全承担起保卫北京的战斗来了。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还会背上“窃国大盗”的帽子。他一生处心积虑,就为了把任何事情做得圆滑灵通,没想到天不遂人愿,他终究还是做了反面人物。客观地回顾袁世凯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既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他是一个能力特别强,手段特别灵活的人。袁世凯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总能像变色龙一样随时随地揣摩和适应着环境和潮流,为的是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他的站队艺术和应变心机很值得借鉴。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袁世凯的发迹之路。
  • 人间鲁迅

    人间鲁迅

    林贤治,诗人,学者。广东阳江人。著有诗集《骆驼和星》、《梦想或忧伤》;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旷代的忧伤》;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时代与文学的肖像》、《自制的海图》、《午夜的幽光》、《五四之魂》、《纸上的声音》;自选集《娜拉:出走或归来势》、《沉思与反抗》;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漂泊者萧红》等。主编丛书丛刊多种。
  •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 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
  •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少女的恋爱故事

    少女的恋爱故事

    这是一个来自地狱的少女的恋爱故事。柯南同人,cp灰原哀。注:案件时间没有按原来的写。
  • 被修改的过去

    被修改的过去

    自认年少,韶华倾覆。不知悔改,抱憾终身。幸得天故,奇哉重生。改其过去,扭转未来。祺福现世,翱翔寰宇。问君憾否?得解此书。
  • 恶狗的疯狂

    恶狗的疯狂

    一个普通的游戏,一段美好的回忆。一些人,一些事都会过去,曾经的美好都将会烟消云散,天下没有不散宴席,却有永恒的记忆。本书讲述一位普通青年在《恶狗的疯狗》游戏中的经历,激情与热血,情谊有快乐,这是普通但却搞笑而轻松的故事。
  • 将星吕绮玲

    将星吕绮玲

    简短讲述一代女将星,温侯吕布之女的人生事迹。
  • 通天武神

    通天武神

    破落家族废柴弟子江南,不甘为人后,逆天崛起!身怀宝塔,独尊十二力,披荆斩棘,终成通天之道。手握金石,帝尊十二诀,乾坤苍穹,妖魔仙道,我通天武神之怒,谁人敢接!
  • 皇后你站住

    皇后你站住

    穿越到未知王朝,现代千金小姐从容应对。那无赖的幼稚皇帝你到底是肿么回事,说好的不爱呢?说好的不肖想呢?只见那幼稚皇帝灿烂一笑“亲爱的皇后娘娘,朕只说过你不能肖想,又没有说朕不能肖想。”“……”
  • 玄鼎仙王

    玄鼎仙王

    “论道行,我不如世人;论偷盗,世人不如我”“如果不是手贱偷了那个鼎,老子现在估计在黔城过得有滋有味”看一介卑微的生灵,如何在万界中,临界巅峰!
  • 我的18岁绝美鬼妻

    我的18岁绝美鬼妻

    做最强的魂师,爱最美的女人,这就是刘汉的目标。
  • 海皇之路

    海皇之路

    千年之前的神战,海神波塞冬永久的留在了这茫茫星空中。波塞冬的故乡——海皇星因失去了海神的庇护,渐渐的,一块大陆升起,一些人鱼却。。。。。
  • 蛇王的绝宠娇妻

    蛇王的绝宠娇妻

    女主:染陌璃男主:凰紫宸本文多喜,,稍有悲情戏哈!这素系第一次写穿越文,希望看官亲们多赞一个,多多收藏哦!不喜勿喷!灰常感谢!!!染陌璃经过穿越君的选择,来到了异世,往日在商场叱咤风云的她竟然也有迷糊的时候,精明时的她狡诈如狐,迷糊时的她可爱呆萌。什么?她竟然穿了,还穿成了一只火红色小狐狸。不受宠的草包美人。而那个整天抱着她的腹黑美男又是谁?天,你玩我呢吧?皇帝难道嫌她太悠闲了,竟在10年前给原主和那啥皇子定下了婚约,一只狐狸怎么和别人成亲?逃婚呢?还是逃婚呢?而那个浑身充满酸味的腹黑又想干什么?“啊.........唔,”某女尖叫声嘎然而止。原来他和她是上世情缘,花开又能否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