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1200000019

第19章 周亚夫

周亚夫(?~公元前143年),沛人,绛侯周孛攵次子。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即已任河内郡守;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受封条侯,“续绛侯后”。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入边,烽火直通长安,亚夫受命以河内守为将军屯细柳,与将军刘礼、徐厉共卫京畿。周亚夫营纪律严明、制度整肃。汉文帝极为赞赏,拜为中尉。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濞与楚、赵、胶东、胶西、菑川、济南等七王举兵叛乱,直抵长安。景帝以周亚夫为太尉,率兵平定叛乱,仅三个月,七国皆平,七王或被杀或自杀。

这次平叛战争,关系到汉室的巩固、发展,及汉王朝的统一,也关系到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贯彻。对汉及其以后的王朝均有极大的影响。周亚夫以大致相当的兵力,一击而胜,成为汉代的名将。

刘邦翦除异姓诸王后,曾与诸大臣立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大封刘氏子弟为王。他以为凭血缘关系,可以避免王室孤立,期能共保汉室。殊不知权位之争并无亲疏之别,子杀父,弟杀兄,屡见不鲜。大封同姓诸王,恰恰种下了吴楚七国之乱的祸根。经过铲除吕后和外戚诸吕之乱,同姓诸王的权势更为显赫。他们“跨州兼郡,连城数十”,控制着南北各地大片地域。汉室直辖地区仅十五郡,而诸侯王的封地竟达三十九郡。各诸侯国可自置除丞相以外的官吏,掌握着地方的财政、军事大权。吴楚七国都在山东、江淮富庶地区,他们的经济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积累,经济力量最强的吴国所铸的钱币流通全国。

文帝时著名的政治家贾谊、晁错等不断上疏,指出当时“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已形成尾大不掉的危险局面;并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和“削其支郡”等削藩建议。文帝、景帝先后采纳这一建议,于是汉室中央与吴、楚等诸侯王之间削藩和反削藩的矛盾,成为当时突出的矛盾。

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辈份最高、封地最广,辖有扬州、会稽、豫章等郡,都城在广陵(江苏扬州),广产盐铁,财力富足,早有觊觎帝位的野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军力的扩充和中央削藩政策的推行,暗中串通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菑川王贤、济南王辟光,以诛晁错为借口,于汉景帝前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起兵发动叛乱。吴王刘濞亲自率吴军二十万人,从广陵出发,北渡淮河,会合楚兵,号称精兵五十万,要“匡正天下以安高庙”,锋芒直指长安。

梁国是文帝次子刘武的封地,辖四十余城,首当吴楚大军之冲。正月,棘壁(河南永城西北)一战梁军数万被歼,吴楚军乘胜西进,围攻梁都睢阳(河南商丘南)。

景帝初闻七国反时,为吴相袁盎所误,以为“急斩错以谢吴,吴可罢”,错杀了晁错。刘濞叛乱的目的是夺取皇位,岂是为一晁错。刘濞拒见汉使,围攻睢阳如故,景帝这才决心平叛,以周亚夫为太尉,率三十六将军击吴楚军,命郦寄、栾布率军击赵、齐,以宿将窦婴为大将军,率军屯荥阳以支援各方。

周亚夫受命击吴楚时,向汉景帝建议说:“楚兵剽轻,难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这就是他的战略方针。在景帝同意后,他采取了下述措施:

周亚夫受命后,立即令各军到荥阳集中,自己准备走直道经殽山、渑池、洛阳去荥阳。有名赵涉者拦车献策说:“吴王素富,怀辑死士久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指深入敌后的伏兵)于殽渑(殽山、渑池间的险路)之间。且兵事尚神秘,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洛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周亚夫采纳了这一建议,即改道出武关直指洛阳。搜查殽渑间,果获吴伏兵。赵涉的建议很有见解,吴王派出伏兵刺杀主帅,假如得逞,将造成后方紊乱,会破坏汉军计划,有利于吴楚军鼓舞士气和迅速西进;而汉军若能迅速地按计划集中荥阳,则可表明景帝平叛决心大,汉军素质好,可收先声夺人之效,对其他各有打算的叛王,也可以起到使其犹豫徘徊的作用。

周亚夫“会兵荥阳”,是很有战略眼光的。荥阳是中原的战略要冲,系兵家必争之地。荥阳以西,北有黄河,南有嵩山,中有殽渑之险,是豫西、陕、洛的屏障;而荥阳以东则是一马平川,利于汉军车骑行动。汉军迅速顺利地集中荥阳,不仅占有武库兵械,据有敖仓米粮,保证了军队的物质供应,而且也扼制了关中的门户,能确保京师的安全。对固守待援的梁国,也能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更重要的是“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从而加强汉军的战斗力。所以周亚夫到荥阳时高兴地说:“今吾据荥阳,荥阳以东,无足忧者”。

“以梁委吴”是周亚夫战略运用的核心。梁国,“居天下膏腴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河南杞县西南),四十余城,多大县”,是人力、物力、财力都较强的大国。梁孝王刘武,是太后的少子,景帝的同母弟,又有宿将韩安国为之辅佐,而梁都睢阳,则是防御设施良好的坚城,易守难攻。吴兵虽众,在刘武与韩安国的坚守之下,必不可能迅速攻下。周亚夫深入分析了梁的地位、战力和作用之后,认为“吴兵锐甚,难与争锋”,即使两军会合,也难以限制吴楚军的行动;但“楚兵轻,不能久”,若“以梁委吴,吴必尽锐攻之”,俟其精锐尽耗坚城之下后,再行进击,必可一战而胜。周亚夫遂决定东据昌邑(山东巨野东),与睢阳成犄角之势。如睢阳尚能守,则坚不出,以待吴楚军力竭自疲;如睢阳危,则挥军南下,直击吴楚军之背;且昌邑在睢阳东北,向东南进击,就可威胁楚都徐州并切断吴楚军的粮道,使其有后顾之忧。这样,不援而援,委而不弃,以此来消耗吴楚的精锐,使其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确实相当高明。睢阳以南是淮河水系,昌邑之北是黄河和大野泽,睢阳、昌邑地区是无法绕过的,何况窦婴还在荥阳控制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所以周亚夫这招棋一下,吴楚军受制的态势就形成了。

吴楚军知周亚夫已屯昌邑,于是加紧进攻睢阳,刘武多次遣使请援,甚至向景帝告状,周亚夫均毫不动摇,坚壁不出。只派弓高侯等将率轻骑出淮泗口(江苏淮阴市西泅水入淮处)断吴楚军粮道。直至吴楚军攻势顿挫,无法西进,军力大为削弱时,周亚夫才率军南移下邑(安徽砀山),直接威胁吴楚军的退路,但仍坚壁不战。吴楚军西进受挫,退路又受威胁,不得不转攻周亚夫以寻求主力决战。吴楚军虽然数次挑战,周亚夫始终坚壁不出。刘濞企图以声东击西的战法击败汉军,派一部兵力佯攻汉营东南,而以主力精兵暗袭汉营西北。周亚夫识破其谋,采取明防东南,实备西北的方法,迎头痛击,大败吴楚军。这时吴楚军“士卒多饥死叛散”而去,吴楚军不得不引兵退走。周亚夫率精兵乘胜追击,再次大破吴楚军。刘濞逃至江南,被吴越王诱杀,楚王刘戊自杀。其他战场,胶西王及赵王亦自杀。仅三个月时间,吴楚七国之乱皆平。

周亚夫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制敌机先,即在战略运用上要比敌方棋高一招,一开始就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逐步将敌逼入困境,尔后击其饥疲,一举破之。

七国叛王联盟,在政治上的共同点是反对削藩,但对汉室中央的军事力量都有所顾忌,且各有打算:有的要推翻汉景帝,夺取全国统治权;有的患扩大地盘,增强力量;有的则只想保住封地,保住军、政、财大权。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开始的形势对战局的发展关系巨大。如叛军旗开得胜,长驱直进,则叛王联盟就会加强,叛王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加,甚至原持观望态度的也会跟着参加。而汉室方面则必然人心惊恐,战区扩大,不仅调动物力、集中兵力增加许多困难,甚至能否稳定战局,控制战事的发展也颇成问题。反之,如果汉室决心果断,汉军集中迅速,叛军行动受挫、受限,则叛王们的观望情绪就会增长,有的甚至可能犹豫、动摇,形势发展会正好与上述相反。

叛军以吴楚合势为主力,由彭城西进,一开始就受到梁国的坚决抗击以致顿兵坚城之下,这正好为实现制敌机先的战略思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制敌机先酌首先要求,是必须能使汉军迅速集中荥阳,并尽快东进抢占战略要点,使梁国不致孤军作战,以便能利用睢阳坚城消耗疲惫叛军。周亚夫在这一点上完全做到了。

周亚夫的作战指导,是“以梁委吴”,“坚壁不出”,“绝其食道”,击其饥疲。汉军集中荥阳并占了昌邑之后,就已反客为主,能以大致相当的兵力,组织防御战役来完成战略进攻的任务了。这一指导,代价小,平叛快,的确非常巧妙。

梁国棘壁一战,损失数万,吴楚乘胜而进,梁军又败,最后坚守睢阳。周亚夫大军“以梁委吴”,不救睢阳而北走昌邑,在吴楚军加强攻梁、梁王数遣使求救的情况下,仍然坚壁不出。这种作法,从理论上讲很好理解,但实际做起来却非常难。“以梁委吴”,必须委而不弃,恰当地掌握火候。“委”到什么时候呢?要“委”到梁王虽竭尽全力但还能勉强支持的时刻,否则就不能达到最大限度削弱吴楚军的目的。当然,周亚夫还掌握了两张王牌,一张是遣轻骑出淮泗口断吴楚军粮道,一张是向南挺进,直接威胁吴楚军后方,所以心中较有把握。但梁王在围城内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万一吴楚军突入,就要城破身亡,因而一再请援。周亚夫顶住了梁王的求援已很不容易,更何况梁王上诉景帝,请下诏出援,景帝也果然下了诏,周亚夫竟“不奉诏,坚壁不出”,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梁王是景帝的亲弟,太后的爱子,万一睢阳失守,梁王有失,周亚夫是要被杀头的。他能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坚持自己的作战指导方针不变,这在封建时代的确是罕见的。仅此一例,就可以看出周亚夫指挥的坚定了。

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冬,匈奴大举人边,三万骑入上郡(陕西榆林南),三万骑入云中(内蒙呼和浩特西南),烽火直达长安。汉文帝除派军防守狐(河北蔚县东南)、句注(山西代县西北)、北地(甘肃庆阳西北)外,令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屯细柳(陕西长安西北),宗正刘礼为将军屯霸上(陕西长安东),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屯棘门(陕西长安北),以保卫长安。文帝亲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时,直驰入营,将军以下均下马迎送。及至细柳军,军士披甲执锐,弓弩持满,戒备森严。文帝先遣官员到时,不得入,宣称“天子且至!”而军门都尉却说:“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不久,汉文帝到达,亦不得入。于是遣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劳军。”周亚夫这才传令开营门。营门军士又对随驾车骑说:“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汉文帝只得按辔徐行。至营内时,周亚夫身戴兵器作揖说:“介胄之土不拜,请以军礼见。”文帝深为感动,立即改容俯身就轼,表示敬意,并使人称谢说:“皇帝敬劳将军。”礼成而去。出营门后“群臣皆惊”。汉文帝说:“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以前)霸上,棘门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乃任周亚夫为中尉。文帝临终前,戒太子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死后,周亚夫被任为车骑将军。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有大功于汉,五年后拜为丞相,景帝甚为器重。但梁王刘武对周亚夫坚壁不救,一直耿耿于怀,每入朝,常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短处。窦太后要封皇后兄王信为侯,丞相周亚夫上言:“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阮功,侯之,非约也。”汉景帝“默然而沮。”以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景帝又想封其为侯以劝后来者,又遭周亚夫反对,景帝不听,并免其丞相职。不久,景帝于禁中召周亚夫赐食,“独置大裁(zi,大块肉),无切肉,又不置箸(筷)。”周亚夫心中不平,向掌膳者索筷,景帝笑着说:“这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吗?”周亚夫免冠谢罪而出,景帝目送之说:“此鞅鞅,非少主臣也!”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景帝对周亚夫的功高位重是深为忌惮的。当强敌压境、七国叛乱时,文帝、景帝都能十分明智的理解军令军威对战胜敌人的重要性,但危机过去,时过境迁,涉及皇亲国戚的利益,特别是太子年幼,深恐大权旁落时,倚重就变为猜忌了。这种情况在封建时代是司空见惯的。以后,周亚夫的儿子,被人告为“欲反”,事情牵连周亚夫,被“召诣廷尉”,周亚夫自知不免,不食五日,呕血而死。但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他细柳屯兵治军严谨,虽皇帝亲临也坚持照章办事是历来传为美谈的。

从军事学术的角度看,周亚夫在战略战术的运用上,都有一定的成就。首先,他能在全面分析敌我兵力对比和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力争制敌机先,处处掌握主动,使整个战争进程,都在自己驾驭之下,这在古代战争史上,并不太多。其次,“以梁委吴”的作战指导,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也颇有创新精神。至于以战役防御为主要手段,去完成战略进攻任务,更是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战例。

同类推荐
  • 邹容 陈天华评传

    邹容 陈天华评传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即“邹容评传”和“陈天华评传”。 邹容与陈天华有着类似的悲剧人生,他们的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邹容陈天华评传》通过对他们短暂人生历程的考察,描述了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思想认识和性情特征的影响: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激愤和他们的无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集中在二人的政治主张上。《邹容 陈天华评传》以邹容与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为核心,论述了二人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他们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编年史(节选)

    编年史(节选)

    《编年史》是美国传奇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初到纽约,签约哥伦比亚,遭遇创作瓶颈,家庭生活片段,点燃灵感火花,打破界限……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的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数风流人物

    数风流人物

    中国近现代历史因一些人物而风起云涌,如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北大之父蔡元培,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市场经济第一人顾准等。本书讲述了他们在困难中跋涉、在孤独中前行的探索历程,其深刻思想与坚定信念透过历史的烟尘,依旧光芒四射。
  • 哥白尼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m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第一个提出日心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托伦城圣阿娜港。他的父亲是富商,曾任过市政官吏。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路加斯·瓦兹罗德抚养。瓦兹罗德博学多才,思想开放,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很深刻的影响。
  • 中国文学大家

    中国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毒气泄漏事件簿

    毒气泄漏事件簿

    1995年东京沙林毒气泄漏,造成12人死亡5000人受伤;2003年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芥子毒气泄漏,伤亡人数持续增加。战争遗留下来的祸害,人性的泯灭,一段横跨两个时代的恩怨情仇……警方派出卧底探员潜入真理教搜集情报,最後还是难逃造成12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的悲惨命运……警员山崎明因追补真理教小头目黑田健太,累及未婚妻被杀,山崎明誓要捉拿凶手……真理教众科学家研究出P.S.I洗脑程序,坂田舞子成为第一个实验品......毒气,芥子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华日军曾在中国东北地区秘密驻有负责毒气研究和试验室,大战过後,大量毒气罐遗留在东北地区的地底下,多年後,装有毒气的铁桶已开始渗漏,当年帝国主义的秘密组织计划以在中国境内开厂为由,秘密将铁桶运走,但毒气已广泛渗漏……
  • 绝品护花狂龙

    绝品护花狂龙

    陈如龙从来不是一个嚣张的人,但是奈何这个世道不公平,活生生的把他逼成了一个嚣张无限的人。
  •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书籍,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 位面旅游者

    位面旅游者

    修《千机变》渡劫身死,临死前以无上神通破开次元壁灵魂穿越。占领无数位面再临现世,一手遮天!ps:除去第一次是魂穿剩下的都是人穿
  • 十八九岁的爱与痛

    十八九岁的爱与痛

    以爱情和高考为主线,通过一个个或多情,或虐心的情景的描叙,一步步表现出了善良、单纯的女主对爱情的执著,为跨进高等学府所做的努力……
  • 燎天

    燎天

    上古年间,连续爆发几次大战,女娲娘娘、伏羲大帝相继羽化,神族势力渐渐衰落。中洲大陆上,人族逐渐强盛,但是南有妖族,北有魔族,虎视眈眈。女娲娘娘羽化前,将守护人间的重任交付于涿光山上仙轩清。安宁是神族和妖族联姻的产物,这样的孩子是杀是留?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是祸害人间,还是成为降魔的优秀战士?他究竟经历怎样的人生之路?书友群号,欢迎大家加入:470301382
  • 夏忆使然

    夏忆使然

    在机场的相遇,勾起了夏一六年前的回忆。那是潜藏在夏一心中唯一的故事,在校园的小湖边,无意间她成了别人的画中景,他,校园里鼎鼎大名的校草,萧然。夏一看见了他手中的画,那画清新脱俗,让夏一觉得自己从没有一刻像他画中那么美,他走近了她,淡淡的开口,做我的女朋友好吗?夏一从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过他,那一刻,她的心沉沦了,原来世间真的有一见钟情这样的东西,这是夏一当时对他的感受,那个男人跟她平淡无聊的恋爱着,他没有牵过她的手,也没有夺去她的初吻,直到夏一知道了真相,知道她是那画中女人的替代品,她平静的对那个男人说,以后再也别见了,在她转过身的一刹那,却潸然的落泪了。
  • 万物轮回诀

    万物轮回诀

    天地万物皆有轮回,普天万法,轮回为尊。曾有人一朝悟得轮回,得道成神,流传下一部万物轮回诀。刘登科从师傅老疯子手里得到上古神诀万物轮回诀,却牵出前世恩怨...
  • 侠天记

    侠天记

    两本真经身入道,一尊宝鼎定乾坤。《返璞归真》锻丹胎,《太真浑源》亮符文。丹元奇火笑仙途,宝鼎妙招战风云!豪情万丈侠天记,日月神辉赐鸿运。潇洒仙魔域,无限大飞升!仙侣长厮守,功成名就录。《侠天记》继《创世神疆》后的新年巨献!
  • 黑暗的光

    黑暗的光

    叶枫,他本就该生长在阳光下,美好而灿烂;然而,岩夕就像生长在漫无尽头的阴暗中,只能背影向前,才能前行,他们的爱情就像水与土,离得太远,落寞孤寂,一旦靠近,只能彼此伤害,岩夕努力挣扎着,只为这黑暗中的一丝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