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化腾向门户发起冲击的时候,TOM也发起新一轮冲击,但不久即收缩内容编制。最有代表意义的是,2005年11月马云掌舵的雅虎中国突然宣布放弃门户,专注搜索业务,此前的4月,中国门户网站第一股中华网正式宣布改名CDC,放弃门户网站转做软件开发和网络游戏。
马化腾向媒体如此坦陈腾讯进军门户的始末:门户是2003年开始筹备的,当时公司的业务开始多元化,仅仅依靠客户端上的软件已经无法承载,公司的几个高层都觉得需要一个平台切入,那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门户。而且当时资本市场给广告的市盈率比较高,这块收入相当稳定,一旦上来了,往下掉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按照当时马化腾的理解,必须要做门户的理由不仅仅是因为广告收入的需要,qq.com已经上升为和IM平台同样重要的基础平台。
当然,马化腾的低调与国内媒体对腾讯进军门户的不看好似乎也有关联。业内的一个普遍观点是:在中国的门户格局既定的情况下,qq.com要杀出重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排名前三的新浪、搜狐、网易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新浪的新闻和评论、搜狐的城市生活板块和网易的虚拟社区都有了不错的口碑和影响力。
有专家指出,腾讯的门户之路将注定漫长而曲折。理由为:“前几年,全国综合性的门户约十多家,都梦想成为数一数二的门户网站,结果没能改变竞争格局,新浪、搜狐、网易一直位居前三。回顾发展,会发现先行优势和在位优势很重要。先行者成功卡位后,后来者很难超越。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新媒体的集约化趋势,后来者很难推出绝活,以拉拢新浪的忠实用户;另一方面风险投资的介入和成功上市,使得新浪们现金充裕,此外,ICP市场规模偏小,如果广告额增长没有预想的快,后来者的信心就会动摇。”
业界的冷水似乎并没有阻碍腾讯进军门户的步伐。而在这一过程中,马化腾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谨慎和细致。
流量一直是互联网影响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对所有的互联网企业而言,一旦有了流量、浏览率,从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服务抓住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为网站带来了利润和商业价值。门户网站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因此,流量成为了门户网站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是它们展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张“底牌”。在流量的统计上,国内的网站比较看重Alexa的数据。Alexa是一家以发布全球网站排名而著称的第三方统计机构,1996年4月创立于美国,主要从事分类导航。与当时诸多网站一样,都是雅虎的模仿者,但凭借着在搜索引擎技术以及Web站点流量统计和分析技术上的突出能力,很快就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