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股权分散,事实可以证明,新浪的大股东没有耐心,当他们看不到高的增长点的时候,CEO的下课变得理所当然。1999年至今,新浪已经换过5任CEO。对于首任CEO王志东的辞职,有媒体曾做如下分析:公司股价持续走低,与董事会沟通不畅,董事会埋怨王志东拿不出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盈利方案,从而导致了王志东的离开。但是,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至2001年,正是我国互联网行业泡沫破灭期,整个行业股价处于走低状态。公司股价的持续走低,并不是个体所能阻挡的。但商业便是如此,总要有人为业绩不振负责,于是王志东便成了那需要承担责任的人。
而外界总结第二任CEO茅道临离职的原因,同样是业绩欠佳:在新兴业务上,电信增值与在线游戏,新浪起步都是最晚的,导致没能在这两方面有所建树;姜丰年曾当着茅道临的面拿起电话,一个一个向管理层征询意见,除了技术总监严援朝没有表态外,几乎所有的管理层都做出了“倒茅”的表示。最后,董事会以4票对3票“同意”了茅道临辞职的决定。茅道临任CEO时,新浪悄悄扭转了方向,转向企业服务平台领域。2002年2月25日,新浪宣布进入企业信息化服务领域。同年4月5日,在美国宣布了新浪未来的发展方向。新浪网更名为新浪,下辖新浪网(sina.com)、新浪企业服务(sina.net)、新浪在线Sol(Sina Online)等三个独立事业体。到2003年,新浪收入主要依靠无限增值服务与广告。
新浪十年中五次更换CEO:依次是沙正治,王志东,茅道临,汪延,新浪的股东对管理层有所调整的时候,理由都一样,业绩不佳,业内有一个说法,新浪的CEO很难逃脱两年的宿命。前面的陈述,只是交代新浪进入即时通讯领域时的一个外围大环境。新浪与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竞争的这段历史,即汪延在任期间。
与新浪前三任CEO或者是技术高手,或者是资本运作的行家不同,汪延是以“务实”的形象出现的。汪延幼儿园、小学、中学均在中关村。汪延清晰地记得1995年1月他在巴黎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情形,他如此描述:“1995年1月份和美国的同学交换电子邮件,当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那是我第一次通过E-mail和我在美国的同学通信,感觉就好像我拿到大学通知书时那般激动。互联网让我觉得世界太奇妙,太充满诱惑了。”在法国读书期间回国的间隙,汪延认识了新浪创始人王志东,两人一见如故。1996年,汪延回国,和王志东一起创建四通利方公司国际网络部,那一年,汪延24岁。
33岁的汪延掌舵新浪后,一直试图为新浪寻找新闻与无线之外的第三只触角。这个时期的新浪,呈现出一种遍地开花的态势。2003年,新浪先是通过成立合资公司进入游戏领域,同年又通过收购进入在线旅游;2004年4月,新浪与雅虎合作,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其后在7月宣布收购UC即时通讯技术平台。但是,除了UC有一定的发展之外,别的新业务均未取得成功。外界认为,对股权分散的新浪来说,在CEO更换频繁,盈利模式单一的状况下,汪延在任期间的种种努力,只是想试图改变现状。即时通讯也是汪延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