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二马的战争在2006年6月21日进行到高潮。当事人之一的马云感慨万千,他觉得在一年半以来,淘宝网承受了无数的压力和明枪暗箭。他对媒体如此诉说自己的苦恼,腾讯推出C2C平台拍拍网时,从淘宝网挖了很多人过去,他觉得挖人很累,互联网同行竞争应该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光靠挖人很难做到创新。而现在腾讯拍拍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创新,所有的东西都是抄来的。
面对马云的一系列指责,保守的马化腾也有他的道理,互联网行业这种人才流动很正常,腾讯电子商务从淘宝网过来的人一共也才两三个,谈不上挖墙脚,另外,他认为所有的电子商务都是这样做的,大家的模式都一样,谈不上谁抄袭谁。在中国电子商务短短8年的历史中,相似的故事一再重演:当初易趣在尝试收费时遭遇扛着“免费”大旗的淘宝网,于是卖家们奔向淘宝,免费成为主流;现在,淘宝尝试用收费来规范市场秩序,又杀出个拍拍网,使淘宝的尝试不得不回到起点。
“竞争是一种游戏,马化腾这招用得很好,这就是竞争的味道,竞争让你永远保持高度警惕。”马云说。随着他的这次表态,淘宝网和拍拍网的冲突完全公开化,其背后,是阿里巴巴与腾讯两大网络势力的冲撞。
以搅局者身份出现的拍拍声名鹊起。但竞争似乎从未平息。
2006年11月21日,腾讯向淘宝发出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律师函,要求后者采取有效措施,删除所有出售QQ号码和低价销售Q币的页面。腾讯认为,淘宝“卖家”在网上销售QQ号码,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与财产权,而为“卖家”提供发布信息平台的淘宝网则被认为构成共同侵权。但淘宝并不认为自己侵权,在相关行业法规并不健全和没有办法判定是非的情况下,一场新的口水战上演了。自此,有关Q币冲击人民币,腾讯纵容QQ号盗窃的文章大量出现在公众面前。
2006年12月31日,腾讯的一个普通员工正在donews上浏览业内新闻,突然间一行文字撑大了他的瞳孔——真假调查:淘宝公关部打击Q币邮件曝光。该员工马上将该帖发给了公司公关部,腾讯公关部发现帖子中有很多失实内容,但由于只是一个论坛帖,所以并没有当回事。
2007年1月1日,上海某报刊发表了与该贴内容一模一样的文章,这篇题为《Q币大盗引发的Q币被盗泛滥,浙江Q币大盗:Q币最好盗》的稿件罗列了大量Q币被盗事件,并以律师之口表明这些事件应该由腾讯负责。
“于是,我们觉得事情比较严重,就此事同上海这家媒体进行了沟通,对方给出的答复是‘所发的报道是以特约作者的方式呈现’,也就是说,那实际上就是一篇某企业发布的软文(广告)。”腾讯公共关系总监宋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