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健康是人类的财富,是人类与生俱来拥有的权利和追求的目标;健康也是重要的生产力,是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基本的要素和宝贵的资源。当今社会,健康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和时尚。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健康?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维护身体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采取科学的、适宜的运动来保障自己的健康?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和需要广泛传播的知识。世界卫生组织在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强调,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各项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健康知识来源于多个领域,诸如卫生、体育、农业,等等;健康知识传播的资源和渠道也是多方面的,诸如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等。因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应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除了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合作,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应该联合起来积极传播健康科学知识,实施健康促进项目,帮助民众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解决当今社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首选对策,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
注重预防、自我保健是提高我国民众健康水平的主要手段,这正与中医药学“治未病”、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等理念相吻合。医药产业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而中药产业又是医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中成药为主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为庆祝佛慈制药创建80周年,专门编辑了《科学国药——用药指南》一书,推广普及用药常识,提供合理用药服务,传播健康知识。工作之余,我认真审读了书稿,并欣然作序。
希望有更多的群众、患者和社会企业参与到健康知识传播活动中来,成为健康革命的亲历者;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高中国公众的健康水平,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希望《科学国药——用药指南》作为纽带和桥梁,帮助公众普及中医药及合理用药知识,为公众的健康服务!
农历己丑年中秋于兰州
序二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纵观绵亘数千年的历史,“大医精诚”的中医药学曾为国人的健康做出过巨大贡献。中医药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之一,以其疗效确切、治疗灵活、费用低廉、治未病等特色,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与优势。国家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华医药文化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处我国内陆的甘肃,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甘肃不仅中药材资源丰富,而且历史上名医辈出,如三皇五帝时的医祖岐伯、三国时期的名医封衡、两晋时代的针灸鼻祖皇甫谧等,都曾经在中华医药史上书写过辉煌的篇章,为中华中医药文化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甘肃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甘肃现种植中药材2500多种,常年人工栽培的有350多种,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甘肃省中药材年交易量、出口量均居全国前列,尤其是甘肃地产的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等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较大,其中“文党”、“岷归”等产品是甘肃省传统的出口中药材,享誉海内外。甘肃培育了众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加工基地,正是依托这种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优势,甘肃的医药业才得以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甘肃地方特色的以中药和生物制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甘肃省对发展中医药事业历来十分重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结合,始终作为甘肃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近年来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以“中医中药中国行”和“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等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对解决甘肃基层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责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80年生产经营历史的现代制药企业,也是我国中医药界知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也迎来了建厂80周年的喜庆日子,本着“以人为本、服务患者、服务大众”的原则,编辑了《科学国药——用药指南》一书,旨在总结佛慈制药80年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挖掘并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合理应用中医药,从而让基层群众在医疗、预防、保健、养生等方面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的良好服务。本书融入“佛慈”中医药文化厚重的历史,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较强,是消费者科学用药、合理用药的生活指南,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医药文化、了解“佛慈”的一个窗口。希望《科学国药——用药指南》一书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是为序。
《科学国药——用药指南》的缘起
一直以来,我们想用一个完整的视角审视和评价我们所钟爱的佛慈制药,从她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立志改良国药的企业,她不但在1931年就开始把中药现代剂型推介到海外,还在建厂初期就采用了股份制这样的科学企业制度。同时,在佛慈的文化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儒、释、道”的理解,佛慈的文化,是推己及人的儒家文化的体现,是众生即佛、普救众生的慈悲胸怀,是道法自然、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
就在我们自以为已经看到一个佛慈历史的素描版本的时候,有一本书,用一种彻底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在佛慈的历史脉动中,感受到佛慈建厂时期那个有血有肉,在凋敝中展现生机,在空谈中立志实业救国,在颠覆中开创崭新历史的壮丽画卷。
那是一个多么偶然的机会,在网络的旧书拍卖中,找到了中国中药制药工业的珍贵史料,我们如获至宝,找到了可遇而不可求的佛慈先辈对我们今人的教诲和鞭策,那一刻,我们觉得醍醐灌顶,在佛慈80年的历史脚步——走到今天的时候,《科学国药》仿佛是割不断的命脉,让我们传承先辈的意愿,重拾佛慈制药伟大复兴的信心。
细细翻阅这些发黄的故纸,我们看到了佛慈先辈对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和独到见解。
佛慈的先辈,首先在理论范畴大胆质疑了金元以来的有些不合理中医理论,认为东汉张仲景时代“颇重实际,医药之灿烂庄严,较诸其时西医,有过之而无不及”。时至今日,中药制药非常发达的日本,依然把中药称之为“汉方药”,就是保留了对那个时代中国中医药学的必要尊重。而历史“降及两宋,理学蔚兴,继有金元诸家……敷衍阴阳五行之说,粉饰医术,而医药学遂大遭厄运”。他们还认为在医药学的发展中,“立言愈玄,去实愈远”。而这些理论,也恰恰是对中医药学的扬弃,为佛慈制药“科学提炼,改良国药”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就在佛慈建厂的时代,中医药学也正遭受着空前的质疑,包括胡适、鲁迅等文人学者也曾对中医理论中的“医巫不分”颇多诟病。佛慈的鲜明立场,为当时国内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暖流。彻底解除了佛慈创始人之一玉慧观先生的担忧——“中药遭天演之淘汰”,佛慈立志高远,实在是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体现。
佛慈在鲜明地高举“科学化生产中药”的大旗后,不但在理论创新中有颇多建树,同时,开创了崭新的中药制药和研发的新起点和新标准。佛慈当时建有颇具规模的研究所,研究方法采用了“拿来主义”,西为中用。佛慈先辈通过对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发展了中药“道地药材”的理论,其中对于“贝母”等药材,更是提出了异地栽培的想法,产业化思想可见一斑;用药理学研究的思路,用动物实验等科学手段,进行药效学和毒理试验;采用化学方法,“分析国产药物之主要成分,且确定化学原子式……”确定了中药活性成分的思想。如此反复,不一而足。佛慈在科学理念的指引下,终于研发出了近代中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现代剂型“浓缩丸”,产品“发行以来,用者称便;风行遐迩,供不应求”。
就在这样辉煌的开端中,诸多政要、社会名流纷纷为佛慈大药厂题词勉励,其中蒋中正先生的题词是“百渗辟易”,语出文天祥《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渗自辟易。”可以说是对佛慈大药厂一个很高的评价,就在这样的“同声称颂”中,佛慈并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在1936年出版的《科学国药》第三集序中,著名医学家朱南山先生就当时的佛慈《科学国药》一书,对“汇列所出各种成药,逐一说明其成分、性味功效等”,认为佛慈“公开其秘,尤为难得”。著名医学家包识生先生也认为《科学国药》“以便病家之检查,医生之采用”。我们可以认为《科学国药》就是当时中药用药的科普读物,老百姓科学、安全的用药指南。
《科学国药》第一次用西医的分类方法为中药分类,在林林总总的药品目录中,我们不难发现佛慈六味地黄丸、佛慈肾气丸、佛慈逍遥丸等经典汤头的现代传世剂型;也能找到佛慈当归素、佛慈桔梗素等单味提纯的浓缩丸剂,这也许就是现代“颗粒饮片”的启蒙剂型;还有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等中成药品种的常青树。品类之全,超乎想象。
这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佛慈创建时的景象,今天的《科学国药——用药指南》一书,可以说是我们探寻和追随着佛慈创始者的足迹做出的一次尝试:我们尝试着能否解读佛慈沉甸甸的历史,尝试着能否体会创始者的良苦用心,尝试着能否再为佛慈书写一部壮丽的诗篇。
《科学国药》第三集序
(本文源自1936年上海佛慈大药厂《科学国药》第三集)
吾国药物,始于神农之尝百草,自是而后,代有发明,种类日益繁多,依《本草纲目》所载,都二千余种,举凡动物植物矿物无不备俱,可称大观。惜吾国科学落后,对于药物,制造简陋,未能如西药之用化学等方法,先分析其成分,然后再以机械提炼其精华而制成;致各种药物,大都含有杂质,有时或至发生副作用,而影响于服用者之病体,识者病之!欧西药物,于是乘机盛行于吾国社会,国药之席,几为之攘夺殆尽。非特历代医哲发明之结晶品,将受天演之淘汰,即吾整个之国民经济,亦大蒙其害,可胜慨叹!佛慈药厂有鉴于此,为改善国药之品质,及促进行消挽回利权起见,爰筹集巨资,购置机械,征聘制药技师,选购道地药材,将各种国药,效西法而精制之;或化为液,或治为丸,与西药殆无二致,诚国药界之创举也。发行以来,用者称便;风行遐迩,供不应求。本院同人,曾往该厂参观,见其设备完善,出品精良,不禁同声称颂。今该厂复有《科学国药》一书之编辑,汇列所出各种成药,逐一说明其成分、性味功效等,公开其秘,尤为难得。刊行有日,爰书数语贻之,聊示钦佩之意云耳。
朱南山序于上海王家沙新中国医学院之院长室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
《科学国药》第三集发刊序
(本文源自1936年上海佛慈大药厂《科学国药》第三集)
近世文明演进,科学昌明,而卫生之术,亦日益周密。唯是中医服药,用旧法煎煮,每因费时法繁,为社会所诟病;故热心诸士,恒思所以改良之法。从昔有粹华药厂首先购置机械,提炼国药精华,依古法制为丸散水膏,实为国药科学化之确矢。
今者佛慈药厂更以加倍之财力,精详之研究,各种之试验,继粹华后而复驾而上之。出品除提精药水,及古方丸散数百种外,余如肾气丸、当归素、天天通、保婴丹、海藻晶等特效药数十种,尤风行海内外,用者称誉。即各医院医士临床之实验效果,亦均有如响斯应之概。良以提精去渣之制法,服量减少,虚弱者得不致伤胃,病急者更便利力宏,宜乎其日向荣盛也。今将以其出品目录说明付印,以便病家之检查、医生之采用,爰缀数言,以当介绍云耳。
包识生序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佛慈”的由来
中医药学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被世人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中期,随着化学工业的日趋成熟,化学合成药发展迅猛,占据了全球医药市场的主导地位。伴随着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在中国,传统中医药受到重大冲击。有人提出的“废止中医案”,使旧中国摧残消灭中医药的活动达到高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海外西方国家却掀起了一个研究中医药的热潮,如《佛慈药厂改良国药计划大纲》中所说:“今日各国科学的医药学者,多注目于中国药物,热心研究,争先发明。”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自汉代传人中国,在中国生根、发展、变化,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并融入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的宗旨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历来有研究医药学和施医舍药的优良传统。佛教经籍记载:“(佛)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诸德福田经》得福七法之一为“常施医药,疗救众病”。佛教认为,解除生、老、病、死之苦,单纯靠说教是不行的,因此医药知识一开始就是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佛的医术最高,故有药(医)王的别名,佛经中药(医)王就是佛的化身,有时直呼药王(师)如来或药王菩萨,都是崇拜的偶像。同时,药王和医王崇拜的思想,对民俗民风的影响更是十分广泛和持久,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以上时代背景、中医药的生存环境以及佛教医药学的影响下,爱国实业家玉慧观、郑平叔等人“惜吾国科学落后,国药遭天演之淘汰”,立志改良国药之品质,举起了“科学提炼,改良国药”的旗帜,以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为载体,以“我佛慈悲,药物可普救众生”为愿望,命名了“佛慈”厂名,以“佛光普照”之意,命名了“佛光”商标,在上海闸北区同济路164号创建了“上海佛慈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