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8800000034

第34章 近现代(1)

·本籍人士·

吕钟(1884——1950)

字少卿,别号大梦,敦煌华亭坊(今吕家堡乡)人。清宣统元年(1909)己酉科技拔贡生。其生性耿直,为人忠厚刚介,不慕荣利。冠军游学陇皋。博通经史,对诗学、训诗学万有研究,书法造诣极深。曾供职省财政厅,与张维、慕寿祺、水梓等相友善。1927年,辞去甘肃省财政厅秘书职务,归乡潜身教学和地方史研究工作。著有《敦煌外史》、《重修敦煌县志》和《戆憨斋文集》等。除《县志》今行于世,《文集》第三卷钞本藏市博物馆,其余均已散佚。抗战时,“鬻字助学”,该图章至今犹存。

1941年,会同敦煌文化界知名人士,筹资撰写《重修敦煌县志》。1945年,被聘为敦煌中学教师。同年,任敦煌县临时参议长。1949年9月敦煌解放,被推举为县支前委员会主任。1950年病故。

(《敦煌简史》)

·客籍人士·

杨灿

字炳辰,江苏宜兴人。曾任甘肃兰州市第一中学校长。1933年任敦煌县长。到任之际适值马仲英在关外三县抓兵征赋,扩充势力,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灿遂策动四乡六隅殷实富户捐粮赈饥,并官贷籽种,不贻误农时。组派核查小组普查人口、耕地实有数目,减免农民赋税。批准为张壶铭等人集资修建“祠堂”,树碑立传。1935年秋,筹款兴建“敦煌县民众教育馆”,内设会议大厅、办公室、图书、阅览、陈列、储藏室等。同时扩建女子小学和东街小学,创办敦煌师资训练班和女子传习所。购买图书、增添设施,使敦煌教育为之一振。1937年年卸任内调时,地方各办以“遗受甘棠”匾额,勖勉惠政。

(《敦煌简史》)

周炳南

字静三,甘肃临洮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民国八年(1919)以上校衔担任敦煌巡防营管带,旋知统领,授少将衔。勤于管教,军纪严明。俭朴诚笃,有轻裘缓带风复精赏鉴。擅书法,爱文物。民国九年,设私塾性家庭学校,吸收街巷十余名孩子上学。1925年,调离敦煌时,捐小麦50石作基金,设立“周氏私学校”。1949年,敦煌解放后,该校并入敦煌县南街小学,时有《颂歌》一首,广为传唱,以颂其德。词曰:

周公驻敦四载零,确受亚夫风。

号令如山,兵营军容融。

展翅宜匪殚,(?)为我抚当中。

胡名荣誉照边塞,寂寞超然敦尚风。

晋职帮统,大军移驻安西城。

四民欲留缺乏术,边裔立喻尧舜功。

风流羊叔子,困毅韩世忠。

西城依保障,妇人孺子皆知兵。

爱吾国兮如亲,爱吾身兮如身。

万岁!万万岁!伟哉吾军人。

(《敦煌简史》)

黄廷绂

字曙楼,江西崇宁县人。由监生捐知县,分发甘肃。嘉庆十四年(1809),委署敦煌县。精吏治,善培养人材。时敦煌书院束修、膏火,俱荡然无存,即自捐廉奉,以次劝捐,共得一千余金,发商生息,严立条规,使守勿坏。

(《重修敦煌县志》)

朱凤翔

字小梧,贵州开泰县人。由拔贡以知县分发甘肃,补渭源县。嘉庆十八年(1813),调敦煌县。天资明敏,工诗文。征收粮草,设法劝纳,不忍加以桁杨。每逢春种,督民疏浚渠河,分水务持其平,俾民不起争端。暇时,与书院诸生讲学,邑生童素少能诗,至是始学声韵,皆出于所教也。

(《重修敦煌县志》)

魏邦彦

字载田,河南光山县人。嘉庆壬戌进士,由翰林庶吉士,改诠宁远县知县。嘉庆二十一年(1816),调敦煌县。性仁厚,下车之日即以学校为先务,增立义学,捐廉千余金,疏南山之水,引入党河,灌溉民田,惜逾年而淤塞如故,邑人感之。

(《重修敦煌县志》)

苏履吉

字九斋,福建永春州德化人。稽古好学,博洽多闻。少登拔粹科,廷试甲等,以知县仕甘肃。道光四年(1824),知敦煌县事,五年卸任。六年,复调是缺。七年,升署安西州。九年,兼摄县事。十年,回本任。甫下车,以振兴文教,奖掖后进为急务。初,敦煌旧有鸣沙书院,年久颓圮,公倡捐二千金,重事修葺。并增益修脯诸生膏火之资,延请武威孝廉曾元鲁主讲。并置城乡义学多处。治宰五年,文风丕变。自咸、同,至光绪,敦煌士子,明经拔萃,登贤书者,颇不乏人。时论方诸文翁化蜀,文公治潮非过誉也,又修《敦煌县志》,识者钦为一时风雅吏。

(《重修敦煌县志》)

沈玉田

字子香,浙江归安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知敦煌县。兴利除弊,吏畏民怀,卒于任。后邑绅民请祠名宦,因回乱未果行。其遗泽,父老犹能言之。

(《重修敦煌县志》)

樊建基

字东峰,陕西富平人。俭朴诚笃,不修边幅,应事接物,始终如一。容止词气之间,质直而华,识者信其为君子。同治二年(1863),知敦煌县。甫下车,值陕回白彦虎窜甘肃河西,警报频闻,群情危疑。公从容坐镇,惟日进庶民修城郭、浚湟池,预备不虞。四年,白彦虎陷肃州,敦煌回族乘机欲谋乱,建基隐知其情,官绅秘谋,先期掩其不备,消巨患于未形。数万家生灵危而复安,皆其力也。时关内外大军云集,供给转输,需索无限。建基指示机宜,揆其缓急,权宜区处,不使一事失机。上不误公,下不病民,大局赖以安全,此固人所难能者。其尤异者,北乡旱蝗,命驾往扑,忽见乌鸦万数吞蝗而食,论者谓为精诚之感召。在任七年,始终兵燹饥馑随之,未尝一日少安。民之受戴,如婴儿之于父母,历岁经年,妇孺犹知,有樊太爷云。

(《重修敦煌县志》)

李灏

字海观,云南景东厅人。道光乙未进士,以知县分发甘肃,遣安西直隶州牧。同治二年(1863),摄敦煌县。解任后,办肃州粮台。四年二月,城陷,灏手燃大炮轰敌,迨守炮兵逃,公犹手执火绳立炮侧。嗣道署火起,乃回寓,至门,则妻刘氏及仆范州、李贵、赵贵、王升、刘贵、王荣共一十三名,皆自焚死。灏正思自裁,适猎户回叶甲至,曳至其家,则夫妇罗拜,称恩官。问故,则任安西时,平反冤狱,曾受恩者。跪进饮食,不受,曰:“我虽无官守,究系命官,无苟活理,乐速杀我。”叶夫妇不忍,送至州署云峰阁,朝夕供给饮食,不食死。叶夫妇具棺殓之,葬州仓后。

(《重修敦煌县志》)

赵德魁

字心斋,河南开封人。同治九年(1870),奉上谕:以尽先补用总兵、署沙州营参将。十年、十一年春,陕回白彦虎之属马长顺等一千众余,时逼城下,朝夕不保,德魁率兵民出战,自辰至未,不折一矢,不伤一人,轰毙敌百余人。敌遂远遁。百姓播种不失其时。次年,白彦虎亲率万余众犯敦煌,盘踞四月之久,健锐、征西诸军失利。时值秋熟,肆行刈获,东西援兵不至,德魁亲率兵民设伏运奇,防战数旬,保护近城数十里之秋粮。时经两月,攻城不下,遂率众大肆抢掠而去,围遂解。十二年十月,奉文交卸,嗣德魁补授新疆库尔乌苏营游击,因川资不敷,未赴任,留滞敦煌。光绪十六年(1890)卒。邑民悲哀,合助赙金数百两,其子进善扶柩回籍,庶子进禧、进杰留敦煌。

(《重修敦煌县志》)

林太清

广东嘉庆州人。初以军功授甘肃督标,郁郁久不得志。清光绪二十五年,岑春煊一见,许为大器。太清亦慷慨激昂,时以忠义有许。岁庚子,联军入京,銮舆仓皇出走,时春煊率兵勤王,檄太清率一营,间道由北路前驱,抵大通,迎车驾于道左,奏对称旨,两宫喜,命随扈至陕,迭蒙赏赐异数。旋授甘肃沙州营参将、沙州印。嘉峪关外之敦煌。他人畏其远,太清忻然就道。在官十年,时图报称。闻共和成立,清廷禅位,诏下即日仰药死。

(《重修敦煌县志》)

喻炎丙

字建秋,湖南湘乡人。光绪时任敦煌县。甫到任,即议振兴学校,确查书院膏火,自兵燹后拖欠甚多,酌量裁汰,去虚存实。又捐麦百担,为膏火资及宾兴各费,士子为制额以颂德。

(《重修敦煌县志》)

汪宗翰

字栗庵,湖北通山县人。韶年善为文,试童冠军,补弟子员。乙卯登贤书,庚寅成进士。观政铨曹发轫知镇原县。雅量涵宏,不尚刑威。甫下车著《劝民歌》,会陇东连岁旱暵四野,咸感茹华。宗瀚斋肃不祷,不安寝食者屡日。请蠲请赈,不遗余力。时江南两义士奉朝命赈秦饥,宗瀚以情告,义士心感,特募三千金助之,全活无数。辛丑调内帘,所得多佳士,论者称之曰:“知人”。时冬,调任敦煌。甫车以敦煌地处边塞,风气锢蔽,以振兴文教为急务,倡捐钱谷,添设义学二十九处。国家停科举,设学校,废八股,以策论取士,时新旧书籍具无,公捐廉俸二百金,由沪购置经、史、子、集及科学书二百余种,置鸣沙书院。又选诸生中优秀者,置县中,亲为启迪,诸生比诸蜀之文翁,地方文风优胜以前。

(《重修敦煌县志》)

杨巨川

字楫舟,甘肃皋兰府金县人。清末进士。性方耿,俭素戾俗。民国十三年(1924),署敦煌县长。为政清简廉洁,不以禄养为怀。时地方种罂粟,政府寓禁于征,敕三使,索罚锾五万两。公以百姓负担过巨,孰不可。文电交驰三四年往,继之以辞职,省府不能留,以安西县长陆恩泰代。恩泰甫下车,认罚锾二万五千两,缧绁拷掠,囚系盈庭,追索数月不已,百姓咸称巨川之慈也。一日秋征,往省视,见仓吏侧其妻弟也。常接省使至,略备一餐,惟内一盂,余则蔬数盏,使者笑曰:“毋乃太简乎?”公曰:“丰也何难,但不使百姓出冤枉钱耳!”平日两餐惟蔬蒿寒茹而已,其廉约屡如此。至今敦煌父老,谈及廉直吏,民国以来一人而已。平日遇人,善善恶恶,不因缘以要上。人苟不良,虽有名,执不加青眼;苟善也,虽舆台也善视之。盖性成也。

(《重修敦煌县志》)

朱恩荣

字锡三,山西猗氏人。清季为诸一,肄业优级师范学校,毕业师范举人。为人刚毅果敢,善断廉察,人不能欺。在籍,办学校有年,成绩优良,受知京兆尹薛笃弼。民国十四年(1925),笃弼任甘肃省长,以恩荣为秘书。民国十五年,檄长敦煌县。甫下车,以敦煌僻远,教育不良,无基础,经费缺乏,六隅添设模范小学六处,筹添教育基金前后三千余元,教育为之一振。近年,河水日歉,全恃条规均匀调剂,恩荣为更订《水规》四十条。特设水利监察会为之监理。每至灌溉紧张,必躬自督理,由是水规不紊,民皆便之。敦煌党河有桥,自道光十一年,累修累圯,民常病涉。恩荣曰:“是为流沙底,非坚筑其基不可。”于是掘河底七、八尺,垫满卵石,然后立柱,于是虽水暴涨,而柱不摇,桥始坚稳。时国困民贫,科派无常,烟亩罚款其一也。他官皆假手家长、坊长、乡绅,豪户往往种多输少,贫民则种少输多,甚至上下其手。恩荣则亲为勘查计贫富之亩数多少,定税率,曩年中饱偏私之弊尽绝。地方财风尤甚,历年官绅习为成风,恩荣则以身作则,不尚刑威,自风清弊绝。又地方多盗,民不安枕。恩荣则倡办保卫团,枭渠魁三人首,盗皆敛迹。邻封股匪,时没时出,敦煌独安,人皆视为小桃源。暇常与绅民演习武事,修城浚池,并铸大炮三门,配制火药,修备库储旧械。又相度地势,就北门外有渠砌出水洞一,曰:“他日贼至,汝等悉为鱼鳖矣。有此,则得所泄无虑也。”并令民团,练习战守,如贼至状,人皆怨其多事,此在民国十六年时。及至民国十八年,酒泉变兵,吴廷章至,果决水灌城,城不倾者赖水洞也。绅民咸叹其智。且恩荣全力强健,事必先劳,不假手胥吏,常星出星入,虽其寒酷暑,不少衰。此尤空前绝后,人所难能。当吴兵至时,恩荣已解篆,代庖者解梁赵晋芬,书生也。仁智有余而勇固不足。恩荣一身为其谋主,有备无患,城不陷者,恩荣之力居多焉。先是瓜期未届,恩荣连电请辞,绅民亦三复挽留,不获,即解绶亦。新任黄焕章,少年新进士。有劳疾,就职六日,以事烦不奈,投井死。绅民复请肃州行政长,调恩荣复任。恩荣不得已暂权篆务,旋又力辞。上峰以其能,调署宁定县。去之日,绅民依依,随车不忍舍,并为制锦署联,以系去思。

(《敦煌学大辞典》)

赵晋芬

字诵清,山西解梁人。卒业北京大学。幼受业于父直之先生,凡四子六经,《左氏》、《春秋》、历朝史略以及儒者应读之书,略皆寓目。自六至十五,受庭训十年。始入中学就外傅,读科学书,古人谓六经根柢史波澜,公实以之。其为文,期有实用,不喜娱闲,以故特长笔札、善公牍。凡吟风弄月之词,声韵排偶之文,不屑也。民国十四年(1925),京兆刘郁芬,为甘、青、宁剿匪总司令,特简邀公至陇上,入监秘书,旋授秘书长。积二年以劳绩议外迁,总部秘书长秩视二级,将以民厅长授。公以县令请曰:“吾闻令长须来自田间,宰辅须出自县令,民人社稷乃大学问,不可逾也”。遂以敦煌县长授。视事之翌日,适地方驻军一连结合大刀队数十人哗变。时城内别无一兵,公集合团警,追击扑剿,甫平息。又肃州变兵突来围城。时城内只游击骑兵一队,步兵一连,合数二百。而敌众千余,众寡不敌,且敌与兵,夙皆连营为伍,或为父子兄弟,亲昵若同胞,内外相望,群情危疑,抚慰一不慎,变生肘腋。而公以一身维持其间,激之以大义,卒保危城。翌年,甘凉士匪大股出关,城中无一兵一械,全县震骇。公善制武库旧械,练兵团,并取民间铡刀数百事,制为长柄,教民砍击,常合民众而誓之曰:“有匪无我,有我无匪”,如此而已。民众感奋,誓死歼敌。匪至安西,闻有备,不入境而逃。尤留心教育,建设增添男女小学校,公共运动场,阅报所十余处。以敦煌僻远,公私家存书不多,慨捐小麦十石,购置经、史、子、集书数十种,置诸地方,俾阅览。时当军务倥偬,饷糈浩繁,上峰以征敛,考属吏之成绩,而公始终抚字,虽明知公令难违,绝不急征伤百姓心。是故每以政令出,辄辗转废食,不能一日安。瓜期将届,急电求代还,吏民至今怀之。

(《重修敦煌县志》)

谢智文

字子明,甘肃镇蕃人。卒业北京大学,教授中等专门学校近二十年。为人忠厚和平,恬静寡求,奉公作事,务本良心。民国廿一年(1932),由酒泉调任敦煌。时当地方多事,民生凋敝,政繁赋重,正贡不足。并以杂捐征榷,又逾常规,往往以公币指拔军饷,俾军阀自为提取。每一征令出,巨万之数期于顷刻,甚至缧绁当前,武士在后,司征者非敲扑不为功。于是武健严酷之徒,因缘为奸,藉以为自肥计,而公不尔也。在任内征数达数万,率皆清言娓娓,反复比晓,民之勇为输将,虽典田鬻物,无怨言。尤异者,出入簿记,常置案头,每地方绅民,因公晋谒,必授视之,快谈之际,必详诵会计情况,锱铢不遗,人尤服其强记。盖其居心坦白,清廉自矢,赋性然也。时尚兼任司法。他县长皆违法用刑,而公谆谆告谕,以理折服,知者谓古之刘宽不是过也。在职甫八月,辞职去。地方制锦颂德,某先生为属文,其末歌曰:“谢子公,去何忽,不任刑事,蒲鞭同,清且廉,四知风。”某先生又尝语人曰:“自吾颂德政四人矣,惟于谢子明无愧色。”可以知其贤矣。

(《重修敦煌县志》)

王圆箓

同类推荐
  • 一代兵圣:韩信

    一代兵圣:韩信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一代兵圣:韩信》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一代兵圣韩信传奇的一生。
  • 一代谋圣:张良

    一代谋圣:张良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管宝超编写的这本《一代谋圣:张良》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这位汉朝文臣谋士的传奇人。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 李嘉诚传:峥嵘

    李嘉诚传:峥嵘

    本书是两岸三地资料最详实,最权威的传记版本。本书作者持续跟踪采访了李嘉诚等两岸三地三百多位政经名人,大量独家图片与第一手资料,磨砺十年终成此书。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乱世情缘,复仇王妃爱恨生

    乱世情缘,复仇王妃爱恨生

    她,赫连·冉紫韵,弃爱远嫁,是为完成母亲的复仇大计他,萧良夙,为了摆脱束缚,娶她为妻。她对他好是因为愧疚,他对她好是因为报复。本想真心对她,却料她远离自己,投入旧爱的怀抱。本想与他相伴一生,他却征伐母国,完成大业。满心无望的她却被告知已有两个月的身孕,本以为孩子可以是保住母国的唯一的筹码,却不料他说,若是不能平安诞下婴儿,他便让她的家人为其陪葬。
  • 不一般的高手

    不一般的高手

    一个豪门家的儿子与他的5个豪门好兄弟一起加入了神秘任务组,保护一些重要人物或执行一些超高难度的任务。。。。
  • 佛城因缘

    佛城因缘

    女友田媖生日这天,安涌灏本打算炫耀一番。突如其来的意外不仅在田媖心中留下痛楚的阴影,两人的关系也告一段落。当安涌灏回老家临水休学了一年,再次回到须埠时,一个清纯的女孩偶然走进他的生活。随着交往,安涌灏发现,在女孩非同寻常的身世背后,还有一连串连她自己也未曾察觉的谜团,而那些谜团竟隐约指向田媖生日那天的突发事件。围绕这些谜团的人,竟和文物走私,象牙猎杀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与此同时,美国回来的干练青年高翯被聘请到宏万集团担任高管。他与一个神秘合作者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在扫除公司一名内奸后,他还要面对一个犯罪团伙安插在公司的眼线……善与恶,爱与恨。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因与果的剧目将不断上演……
  • 战逆破虚

    战逆破虚

    一个没有办法做到舍弃的人便没有改变一切的力量。你能放下多少,就可以获得多少。
  • 奠花祭

    奠花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淡粉桃花轻轻掩面,女子身着轻衣从桃花丛中走来,桃花雨落在白色披肩上,沉重了女子的脚步,她回眸,纤纤玉手接着漫天飞舞的桃花,两行泪默然落下,霎时,她挥动轻盈的衣衫,腾空而起,融入到浩瀚的星辰里……桃花雨中,只留一胜雪之白的披肩遗留在地。
  • 紫团丹经

    紫团丹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帝狂宠:废材四小姐

    邪帝狂宠:废材四小姐

    一代天才遭背叛堕落,一朝重生天才变鬼才,欺她者,她誓必回归复仇!强者路上,意外被传说中的嗜血邪帝缠上,从此她的背后多了一个人。“给你两个选择,我动手还是你自己动手。”某女看着曾经欺负过她的人冷冷说道。这时某邪帝出现随意一挥手那人从此永远消失“这种事不用熙儿你操心,为夫来就行了,不如熙儿操心一下你我的将来如何?”某女“......”
  • 佛说九色鹿经

    佛说九色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爱过你没有然后

    我爱过你没有然后

    那年她12,与朋友吵架,所有人的指责令她痛哭,只有他,轻声安慰她"别哭了,你还有我啊"...那年她13,正值小升初,父母和老师所给的压力使她一度想离家,只有他说"没事,我还在"后来她荣誉满房,又想起他,孤身一人来到他居住的城市,想起当时许下的承诺,找到他的学校,却亲眼看见了一个不想面对的事实...是我太傻,才会相信你的话,多年后你和她情深似海,还能记得我吗?我爱过你,没有然后了...----叶雨熙
  • 三校草和三公主的爱情故事

    三校草和三公主的爱情故事

    三公主应被父母强迫到圣樱贵族学院读书,一进门便遇到了三校草,后来他们在一起了,他们对她们的不信任让他们分手了,是因为什么呢......最后他们能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