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8700000003

第3章 前言(3)

“八戒”:一戒多话。“猷呵,其贵言也。”(十七)言多必失,失言就会得罪人,这样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影响修道。二戒炫耀。“自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二)炫耀是无知的表现,自己如何用不着自己说,会自有公论。为人处世应有内涵,应韬光养晦,不可锋芒毕露,到处张狂。炫耀是自满的表现,自满就缺乏动力,就不会有长进,也不可能修好道。三戒结怨。“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八十一)不要与人结下怨恨,特别切忌结下大的怨恨,因为大怨恨和解了也很难去根,这就使自己很难达到至善。四戒激怒。“非以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争。”(六十六)因为无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与之争。怒,往往是相争造成的。因此,不要动不动就发怒,那样于事无补,也伤了自己的身体,在修道时也难以入静。五戒轻躁。“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二十六)轻浮就失去了根本,躁动就失去了主宰。能把物欲享乐看开看淡,心宽到能跑得下万乘,又怎么会使自身轻浮躁动而失去根基呢?六戒逞强。“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三十)逞强是勇气作用的结果。勇气属阳,逞强争胜阳就会外泄,与体内的阴失衡,就会影响健康与安宁,也影响修道。七戒贪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僭于欲得。”(四十六)贪欲实质是自私,自私不合“道”理。修道者应知足,只有知足心才能静下来。八戒不诚。“上士闻道,堇能行之。”(四十)上士听了道,勤奋地实行。修道必须信道,心诚才有足够的意念力,才能与“道”建立起联系,进而可能与“道”同步运行乃至产生谐振。

老子认为,理想的人格形态,是“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四)。即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褊狭的人伦关系局限。同时,要“知其雄,守其慈,为天下溪,为天下溪,衡德不离”(三十九)。善于给自己一些心理的安慰,帮助自己树立恒心、锻造毅力,从而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对待一切。

(三)实现“和”的理想社会观——“小国寡民”

老子首次将人与道、天、地并列,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只有人、地、天、道互不相违、互不冲突,处于相互之间的和谐状态,各守其分,各得其所,人与人、人与天、人与地共守“道法自然”的原则,一切都顺自然规律而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六十四),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主张治国治民,唯一的目的就是国家昌荣兴旺、长治久安,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要求统治者“唯道是从”,爱道,循道,无为而治。他认为“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乱焉,有贞臣”。反过来说,只有不扰民、不欺民,家和、国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升平祥和,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老子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五十八),也就是领导者和百姓对立,社会不能和谐,百姓生活难以保障,天下得不到安定。他最为憧憬的是“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八十)的和谐生活。为此,他设想了一个“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八十)的理想社会。在这里,老子认为社会和谐的前提是消灭一切技术,消解一切文明对人性的侵害,将文化所造就的人还原为没有任何印记的自然人,重返远古时期淳朴简单、其乐融融的生活画卷。这样的社会如何施以治理?他提出“道莅天下”(六十),并分了三个层次:“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等达于“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的时候,就到了“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三十五)的理想境界,即让大道科学行之于天下,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环境和谐。安、平、泰,是共同富裕、安居乐业、永享太平、美好和谐的生活,是人们心目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是老子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

三、老子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老子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虽然带有所处时代和自身阶级地位的烙印,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他提出的设想,虽然不能与我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今天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标准相提并论,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已为我们寻找当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道德与人生价值等等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不懂得继承发扬的民族,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老子和谐思想对于现代社会,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老子和谐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政治和谐的意义

老子的《道德经》很大一部分是侧重与于政治的。政治事关国运民生、生死存亡,因而老子用了近两千文字对它详尽、客观的论述。归纳这些论述,一是“无为而治”。行“不言之教”,即自然之道,顺着人性的变化而变化去做事是没错的,这样人的优点才会发挥出来。这里的关键和基础,必须是“无为而治”。二是平衡矛盾。人的优点发挥出来了,同时人的缺点也就出现了。怎么办?老子的办法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谁都不推崇,每个人都是贤士。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是《老子》一书的精华。不尚贤不代表老子什么都不管,而是他用正确的思想引导,让人们安居乐业、强健体魄,让人性逐渐走向善良。为何必须要人心向善呢?因为人心如果不善,就会无所恶毒不用其极,恶的力量集结到一定程度就会毁灭世界。三是爱民。老子要求:“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一则是讲爱国如爱身的道理,一则是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四是把握方向。要应学会从整体上分析、判断、处理、把握国家的方向,即老子所说的“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乎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做到了这些,就是一个完美的“王者”,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就是人对人完美的控制。了解并掌握了周围的人,通过他们就可以间接地控制所能控制的世界。

按照老子所创立的建立在“道法自然”理论基础之上的“自然和谐论”政治思想,社会管理者理应顺应自然实施管理。管理者要很好地进行社会管理,就必须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维护万物的“自然”状态,保持自然的秩序不变。一句话,应该遵循“道法自然”这一老子提出的根本原则和最高原则。老子所说的“自然”,并不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自然或自然界,而是一种自然状态。老子所关心的不是自然界,而是人类和人类社会,是与人类社会生存有关的状态,是一种类似于自然无为、自然而然的和谐状态。老子眼中的“自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是事物自发状态的保持与延续的习惯与趋势,或者说是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老子所描绘的这种“自然”状态下的人类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互不干扰,相安自得,怡然自得,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个一种自然和谐的田园式的理想状态。

从老子“自然和谐论”的思想出发,可以勾画出一幅“民主”政治的蓝图。这就是:从“忘我”思想出发,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不能把“道”据为己有,而必须要不唯名利,克己奉公,勤于职守,身先士卒;从“民心”思想出发,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的各级官员,应该是受到百姓爱戴而被推选出来的人,他们在管理中要做到“绝圣弃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以民心为是而为是,以民心为非而为非,并一心一意带领百姓去谋利益;从“契约”思想出发,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必须“重契抑法”、“以契彰德”,按照“契约”原则去办事,以此来体现出社会的平等和公平;从“正义”思想出发,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必须坚持正义,反对侵略以及一切非正义的事情。

(二)老子和谐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环境保护的意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主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许多方面。现代高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富有和巨大的进步,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拓展和深化。但是,由于人的价值观念中的误导和科技的异化,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无穷的灾难,如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等。这种人与自然的冲突,已经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如何化解这些矛盾,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有度?老子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理论。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处于平衡与协调的状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只有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处于一种和谐关系之中,才能各得其所,得到发展并生生不息。老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哲学家,并采用自然现象来阐述为人的道理。这在今天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老子那里,万事万物和谐同一的、一体的存在是自然之造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不可能运行在整齐划一的环境中,事物也只有在和谐同一中才具备勃勃的自然生机。但同时,他又认为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人对自然的顺从。在道法自然中,他强调自然的决定作用,反对人对自然有所作为;强调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对人与自然的区别,对于人的自我意识则刻意剔除。

老子认为,生态是整个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来源于自然,人也来源于自然,人和生物必须在自然给予的条件下求得生存。生态系统是道循环运动的产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缔造了生物,德养育了生物,周围环境使它成为一定的形态,各种力量制约它的成长。生态遵循道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生态变化的动力来自它的内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的相互作用是生态变化的内在动力。

使生态系统自然趋于平衡的是道。“天之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种平衡是自然本身的动态平衡,不是神或上帝的力量促成的。现代生态学表明,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水和大气的循环,各种食物链的能量转换,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现代系统科学更揭示了耗散结构系统循环的内在机制。

同类推荐
  • 陈迹·清欢

    陈迹·清欢

    自古以来,无论是淡酒、清茶、疏梅、幽兰,还是老巷、石桥、山水、花鸟……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骚客,还是市井小民,都或多或少地沾染着这风雅的趣味。白落梅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灵探秘

    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灵探秘

    本书对《水浒传》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包括《从官场到江湖》、《别无选择》、《从教授到军师》、《钱财于我如粪土》、《鱼与熊掌可否得兼》等文。
  • 不能跳舞就弹琴吧

    不能跳舞就弹琴吧

    本书精选包利民历年在报刊发表文章中转载率最高的精品,许多文章都被《读者》、《青年文摘》评为最受读者喜欢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没有单纯的说教,都是动人的故事,从身边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收集那些让人感动感悟的瞬间,给人以温暖的力量和希望,或给人以全新的心情,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

    神话产生在原始氏族社会,是我们的祖先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关于“神”的各种幻想性故事。神话中的角色,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具有神性的人或其他生物。在自然界,生存着人类和各种各类为数甚多的动物。然而人类的智慧和动物的本能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类并非像动物那样去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总是力图认识自然,解释自然,以便同自然做斗争,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热门推荐
  • 修真之重生都市

    修真之重生都市

    “凌厉!你死了这条心吧,我才不会嫁给你,你不配!”未婚妻傲然道。“正好,我也觉得你不配。”凌厉冷笑,心中浮现了佳人俏影:“梓涵你一定要等我……”飞升渡劫饮人恨,重回少年时期。那时的他是个窝囊少爷,留下多少遗憾。但这一次,他是睥睨九天十地的修真界第一人,要亲手把遗憾统统都弥补回来!
  • 幽灵圣都

    幽灵圣都

    碑文:那里,有着地球文明史上最先进科技。那里,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神之地,是人们希冀中的仙境。她,不是传说——云中城:幽灵圣都
  • 手绘的世界

    手绘的世界

    格言在编辑部里的新策划是有关奇妙的故事,他想到溯前取材------同学江夏莉似乎在一点一点重述曾经,但是有人一直将他拉回现实。然而他遇到的问题似乎故事里的术师会替他一一“解决”!
  • 惊天录

    惊天录

    刚刚踏入修真的菜鸟苏非凡,忽逢天地巨变,被迫离开地球前往传说中的长生界。与亲人仙凡永别,是他此生最大的疼痛。想回地球,但茫茫长生界,何处是归途。希望是巨大的火焰。只要不曾放弃,我定会回去的!
  • 出马女弟

    出马女弟

    我们中华有很多悠久的历史,也有很多的信仰,最为神秘就出马仙,一说到出马仙,大家往往都会想东北,其实弟马比较普遍,现在弟马也比较年轻化,弟马的知识不能往往靠百度……
  • 废材嫡小姐之逆天王爷的宠妻之道

    废材嫡小姐之逆天王爷的宠妻之道

    “你的命真大”“那是,不然怎么报仇呢?”“姐姐,你这样可不行哟~你不过就是一个废物。”“是吗?”
  • 战族传说(全集)

    战族传说(全集)

    洪荒岁月,涿鹿一战,战神蚩尤虽亡,却留下不灭魔志,战族子民重承魔志,隐匿于武林之外,成为超越武林的隐世武门,只待五星逆行之时乘时而作,东山再起。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辰星五星逆行之日终至,千古战意随着时光的轮回而再现武林,一位神的传人,一位魔的后人,在经过无数次武林纷争后慢慢崛起江湖,而世间的种种魔缘机遇终究将两人铸成了左右武林的盖世高手。然而世事难料,天机无常,在阴阳二气互冲之时,群魔并起,浩劫迫在眉睫,十大名门中数大门派在战族魔威之下,竟灭于弹指之间。谁曾料,扶武林之危倾者,竟是千古一邪之后?
  •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中)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中)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是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卢布朗的代表作。《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一经出版,很快便在法国家喻户晓,之后更是风靡整个欧洲大陆,至今仍畅销不衰,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亚森·罗宾既是一名心思缜密的盗贼,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侦探。紧跟他的脚步,开始一场神秘惊险的探案之旅吧。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穿越之妖妃媚惑

    穿越之妖妃媚惑

    作者:银狐皓月内容简介:他,耶律轩大辽王朝风流倜傥的七王爷,被皇兄和母后逼迫,娶了一个容颜被毁、又淫荡的女人;她,白媚儿,大辽兵马大元帅白怀瑾的嫡女,自幼丧母,父亲娶了继母,表面端庄贤淑的继母实则包藏祸心,红颜多薄命,白媚儿香魂回归九重天,恰巧来人间寻找真爱的小狐狸在一千多年后的时空里经历爱人的背叛出车祸,灵魂重生在白媚儿的身上。重生的白媚儿仍然没有逃脱被人陷害的命运。她和七王爷大婚当天,七王爷把她踢翻在地:“你这个淫荡的丑女人,不过是皇兄不要的破鞋,本王肯赏你个王妃,不过是看在你父亲掌握我们大辽的兵权。终有一日.......新婚夜七王爷竟然醉卧翠红楼,而白媚儿淡笑着恭喜王爷早得贵子。当白媚儿冲破千年的记忆封印,用灵力和智慧拯救人间,菩提树下即将修成正果,爱上白媚儿的七王爷又该如何面对真正的白媚儿,两人纠缠了千年的爱恋究竟会如何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