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8700000020

第20章 崆峒——华夏远古文化之源(7)

一、固原彭阳汉城遗址能说明这里是皇甫谧的出生地或故乡吗?

执“固原彭阳说”的有关文章大都提到位于固原和彭阳县之间的古城乡。1982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了一座古城遗址,在唐宋城址下叠压有汉代城址,出土了汉代砖瓦、陶质排水管、错金铜羊等,这是汉代的什么城呢?据《通典》、《括地志》、《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古代史地著作中有关描述,这座汉城遗址只能与两汉安定郡的朝那县对上口。另外,据有关记载:“朝那县因朝那湫而得名。”而彭阳古城乡正临近已干涸的“东海子”,而且附近也发现了朝那湫祠遗迹。因此有充足理由认为这座汉城遗址就是两汉朝那县故址。

执“固原彭阳说”者根据《晋书·皇甫谧传》中“皇甫谧,安定朝那人”的记载,说宁夏彭阳是皇甫谧的出生地或故乡,现在有些教科书上关于皇甫谧是甘肃灵台人的注解是错误的,并打算通过一定程序要求修改教科书。但仔细阅读有关史书,就会发现一个的问题:在皇甫谧出生100多年前,朝那县因战争的原因已东迁,彭阳古城乡之朝那应该是东汉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前的朝那,并不见得是皇甫谧出生和生活的朝那。因此,在没有确切史料和更直接的考古发现证实之前,彭阳朝那并不能说明是皇甫谧的出生地或故乡。

二、“朝那鼎”能说明什么

执“固原彭阳说”者在论证彭阳古城是皇甫谧的出生地或故乡时,有一件很重要的物证——铜鼎。因鼎上铭文中有朝那字样,而且出土于朝那故地,因睇被称为“朝那鼎”。有篇文章写到:“此鼎的出土,一鼎定乾坤,说明这里就是皇甫谧出生的地方。”另有一篇文章中写:“1979年,在古城出土西汉初年铜鼎一尊,鼎上清晰铸有‘等铭文’,被考古界定为‘朝那鼎’,北大王树林教授于1980年实地考查后,确认彭阳古城乡就是流代朝那故址。”文章以此为据证明这里就是皇甫谧的故里。

文章里既然说:“清晰铸有朝那等铭文”,可见鼎上并非只有两字,那么其他铭文是什么呢?查阅资料,得知鼎文全文为:“第二十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至十二斤四两;今二斗一升乌氏;今二斗一升十一斤十五两。”同一件顺物,上书“乌氏”“朝那”二地名和不同的计量,作何解释呢?有人认为:“此鼎应该是计量为二斗一升时在乌氏,计量为二斗二升时在朝那,即先在乌氏,后移朝那。”

执“固原彭阳说”者为何不引用全文?原来文中不出现另一地名乌氏。乌氏也是安定郡大县,因乌氏戎而得名,历史久远。《括地志》载:“乌氏县,周之故地,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秦惠王更元十年(前315年),秦攻义渠戎,取二十五城,乌氏县就建于此年。汉初,乌氏县为安定郡二十一县中的大县,因东流外戚梁统、梁商、梁冀,十六国前凉开国者张轨都是乌氏人,所以知名度很高。乌氏县在什么位置,汉以后的史籍中说法不一,1990年文物出版社的《居延新撞》一书记:破城子探方五九(E、P、T59、,1—937)编号581的一条汉简记录今平凉市境的地名写:“月氏至乌氏五十里,乌氏至泾阳五十里,泾阳至平林置六十里,平林置至高平八十里。”这是王莽新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记录平凉境内地名的第一手资料。从竹简文字记载的地名及里数可推知。乌氏县的具体位置当在今平凉市附近。

既然鼎上铭文有两个地名,结合它作为量器的用途,此鼎是否应定名为“乌氏朝那量鼎”更为合理呢?按此鼎出土地点,除佐证该地是西汉朝那之外,并不能证明该地是皇甫谧的出生地,因为该鼎是西汉之物,而皇甫谧是东汉末年之人。另外反而说明乌氏与朝那有着不能割断的联系。

三、皇甫谧出生时朝那县在什么地方

羌族是居住在中国西部的旧族。东汉以来,散居关内诸郡,与汉族杂居过着农耕定居生活。江统在《徒戎论》中说:“关中人口百余万,氐、羌和鲜卑等族约占半数。”然而东汉政权并没有平等对待这些民族,其中对羌族的歧视、剥削和压迫比其他民族更甚。东汉中期后,羌汉冲突不断发生,而且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东汉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关内诸郡定居羌人联合外部游牧羌人发动了大起义,他们攻占城池,掳掠财物人口,人民陷于深重的灾难之中。迫于形势,朝廷命令安定、北地、上郡、陇西四郡迁往内地。古代由于战争迫使郡县迁移之事史不绝书,迁移时政权机构、驻军带着百姓一起迁移,而且强制命令非常野蛮。据《后汉书·西羌传》载:“百姓恋土,不乐专旧,乃刈其稼禾,发撤室屋,夷营壁,破积聚……随道而亡揭弃志弱,或为人什妾,丧其大半”。当时安定郡迁到美阳(今陕西武功),其所领各县也迁到美阳周围。18年后,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尚书仆射虞诩上书请将安定等郡迁回故地。虞诩是一个只考虑皇家三辅安全而不顾百姓死活的谋略家,他曾在羌汉战争爆发前,得知大将军邓骘要放弃凉州(今甘肃河西一带)而内迁,就向太尉张禹力谏说:“放弃凉州,三辅就会失去屏障,凉州民风崇尚勇武,百姓保卫家园定会拼死而战,有凉州在羌人之后牵制,三辅之地就会安全。”这次建议安定郡迁回故地也是出于这一考虑。当时虽然战争稍息,但原安定及朝那一带还时被羌人攻掠,因此安定郡回迁时,并未按朝迁意愿迁回原址,郡治于中途侨治临泾(今平凉市泾川县北),其所领二十一县经撤并仅余七县,也侨治在郡治临泾周围。在这一重大事件中,史书记载治迁移较详,四郡所属各县,由于较多,所以记载非常笼统。据《晋书·地理志》:安定郡领七县“临泾、乌氏、朝那、都卢、阴密、西川、鹑觚”。就这七县来看,大都在今平凉市境内,据后人研究,朝那县侨治在临泾西,现在镇原县的杜家寨子,这种说法有待于考古发掘证实。也有人推测,朝那县迁回了原址,我个人认为有悖情理,因为朝那是安定郡重要大县,不可能距离郡治太远,原址距原郡治仅八十多华里,现在让朝那迁回远离郡治(临泾)三四百华里的原址,深入险地直接顶受羌人压力,或从羌人手中夺取朝那故城,也只是朝廷一厢情愿的事。(羌汉战争四郡内迁见于《后流书》、《二十四史》、《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大事年表》。)

皇甫谧生于东汉末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四郡内迁及回迁是发生在他出生前104—86年,现在确切知道安定郡治自侨治临泾后,历东汉末、三国、西晋再未迁移,而朝那迁回故地也仅是一种推测,一百年当中,一个家庭足以传衍四代,那么皇甫谧到底出生在哪里?据《后流书·皇甫规传》,东汉延熹四年,羌零吾进犯关中,时任太山太守的皇甫规请求返乡平羌,其上皇帝奏疏中说:“臣生长岐,年五十有九,者为郡吏,再更叛羌,豫等其事有误中之言。……”皇甫规为皇甫嵩之叔,皇甫嵩为皇甫谧之曾视。皇甫规自称生长于岐。指陕西彬县,岐指陕西岐山,而灵台县正位于歧之间。

有人考证朝那东迁时迁到现灵台境内,有此可能,因为灵台东接陕西,靠近临时郡治美阳,这里远离羌胡之地,比较安全,回迁时,一部分居民不愿再迁,长期滞留于此。这也是西魏要在灵台建一个朝那县的基础和原因。

四、“皇甫谧,安定朝那人”的含义是什么

涉及皇甫谧的史书及现代工具书大都写“皇甫谧,安定朝那人”,安定朝那究竟是其出生地,还是生活的地方或籍贯?从字面上很难判断。古人所说某某人是某某地人,与我们今天的理解有很大差距。以唐代大诗人李白为例:史载李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城),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白五岁时,其父带领家族返回内地,定居于西蜀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家族为避隋末战乱(一说获罪流放)流寓西域共历五世,其5岁到25岁一直在蜀地生活,然而史籍并不说李白是碎叶人或西蜀人,而是说:李白,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李白本人在《赠张相镐二首》中写到:“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若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稍有历史常识的人不难看出诗中所写当是西汉“飞将军”李广。李广是陇西成纪人,唐代皇室也称是陇西成纪人,李白不仅奉李广为其先祖,也称“本家陇西人”,而且为有这样的先祖和祖籍颇感自豪。由此可以看出陇西成纪既不是李白的出生地,也不是其生活的地方,甚至从李白上溯十代也可能都未到过陇西成纪,只因其先祖生活该地并成为著名人物,所以后世百代都说自己是这里人。这种称法在古代叫作“郡望”。

我们有理由认为安定朝那是皇甫谧的郡望,因为皇甫家族是朝那望族,在皇甫谧之前出过不少姓皇甫的名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皇甫规和皇甫嵩,两人先后都作过中郎将,并以战功闻达当世,据说皇甫嵩是皇甫谧的曾祖,曾为北地郡守,后因击败黄巾军迁为中郎将,后又同羌人作战颇有建树。这样的先祖,这样一个出过名人的郡县,史书和皇甫谧本人都不会不提,因此,安定朝那只能是皇甫谧的郡望,不一定是其出生地或生活的地方。郡望是一个家族及本人的荣誉,地点变迁名称未变都是安定朝那,并不一定确指某地。如李白郡望陇西成纪也迁过三次,西汉建县时,成纪在今静宁治平,后因地震城毁后迁往秦安,后又迁往天水,史书注陇西成纪为秦安也不是最初城址,当然只要能体现荣誉,至于李广当年出生的确切地点在哪里并不重要。

五、平凉灵台县的朝那乡及皇甫谧墓说明什么

平凉市灵台县独店乡张鳌坡塬有一座皇甫谧墓 ,占地六亩,1960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审核,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皇甫谧墓建于何时?墓中埋葬是否皇甫谧本人?史无记载。但此墓绝对是今人伪造。《元丰九域志》(成书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灵台县下记载:“有皇甫士安墓”(皇甫谧字士安),从北宋算起,至今也有900多年历史,况且此墓也非北宋时才有,应当早在北宋之前就已存在。此墓存在有两种可能:一是皇甫谧出生在灵台朝那,死后落叶归根依本人意愿归葬本土;二是安定朝那东迁时,朝那人滞留定居于此,皇甫谧客死他乡后,无法归葬故里,其家族或乡谊为了纪念他,在此建了衣冠冢。不论哪种可能,这都是皇甫谧留存于世的唯一遗迹,灵台人千百年来珍惜保护不使湮没消失,尤其是在不知道皇甫谧将来有一天会成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的情况下,进行祭祀保护并使其留存至今,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不是拿功利思想就能够解释的。有一种观点指出:皇甫谧墓埋葬的不一定是其本人。我个人认为有此可能,但不能因此就把它不当皇甫谧墓看。众所周知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里就没有埋葬黄帝本人,但千百年来华夏子孙都在此朝谒,历代帝王乃至现在国家都在此公祭。另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中就没有本人尸体,但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安全,蒙古人千里迢迢将其运往甘肃,放置于兴隆山,新中国成立后,又以盛大仪式将灵柩迎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建“真墓”时,可以变通设置“假冢”,两者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供后人凭吊纪念。与皇甫谧同时代的军事家诸葛亮,在与魏军交战时,病卒于五丈原(陕西眉县),他临终遗言将其葬于定军山(陕西勉县),但成都武候祠中也建有诸葛亮墓 ,此种现象古代并不少见。也有观点说,灵台皇甫谧墓明显“越制”,言下之意不是真墓。“越制”是指墓的规格超越本人身份,具体说就是皇甫谧一生不仕,乃一介布衣,其墓葬陵园规格不可能这样大。但持此观点的人显然是以现在墓地规模说的,建墓之初墓葬规模如何,现在人无从得见。但有些事往往很奇怪,历史上帝王将相死后,墓地陵园多则方圆百里,少则也占地百亩,但现在百里陵园都变成农田,秦始皇陵封土也下降近二十多米,而皇甫谧墓历经千年不见缩小,反而增大,以致“越制”,这是值得深思的。

灵台县有个朝那镇,历经千百年,仍保留了这一古老地名,一定有其深刻原历。历史记载西魏大统元年,自原州百泉(即彭阳古城)徒朝那县于今灵台县朝那镇。前文曾说,朝那回迁时侨置在郡治临泾西(今杜家寨子),但其正式治所名义上仍在彭阳古城,现在因种种原因不可能回归原治,于是在他地正式再设一个。西魏时,灵台境内已有鹑觚县、阴密县,为什么朝廷还要新建一个朝那县呢?我想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东汉西郡内迁时,朝那县迁到这里,18年后(公元129年),朝廷虽下令朝那县迁回原治所,但百姓恐惧战乱,大量滞留于此,经200多年的生息繁衍已成规模,皇甫家族已在此繁衍近十代,皇甫谧墓也赫然耸立,所以朝廷才于此重建了朝那县。当然这一推测也有待进一步证实。

六、依现在的行政区划来判定古人归属是否恰当

对于皇甫谧的出生地、生平活动轨迹及朝那前后变迁的具体地址,史书记载都不清楚,原因有三:一是皇甫谧虽属名人但仍是一介布衣,加之古人作传记的习惯是叙述官职升迁变化、功业著作较详,对于生平活动轨迹较略;二是皇甫谧生于东汉末年,历东汉6年,历三国魏46年,历西晋16年,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战争频繁,人们迁徙变动大的时期之一,后人作传进未必能搞清楚其生活轨迹;三是成书于北魏的重要地理学著作《水泾注》轶失《泾水篇》,使之东汉到西晋泾水流域城市变迁的考据失去了最可靠的资料。根据现有资料,我个人觉得只能作出如下判断:彭阳朝那是皇甫家族的最初郡望,但不一定是他的出生地和生活地方。灵台朝那有可能是皇甫谧的出生地及幼年生活的地方,但有待进一步考证。灵台皇甫谧墓是其留存于世的唯一遗存,其他遗址、文物还不能说明与皇甫谧有直接联系。

皇甫谧及其家族生活的朝那县幅地迁徙变化难以定论,但作为其郡治的地址是清楚的,在皇甫谧出生前104年,其郡治安定在高平(今宁夏固原),公元111年内迁美阳(陕西武功),公元129年回迁侨治临泾(甘肃泾川县西北,镇原县南),三国时郡治向南移到泾川(见《中国历史大辞典·三国地图》),在皇甫谧生活的时代再无大的变化。古代并无现在省或自治区的概念,秦灭六国分天下为36郡,东汉中叶全国共有郡国105个,当时是以郡领县的两级行政区划,郡小于现在的省,从大处说皇甫谧的郡望是安定。如果皇甫谧泉下有知听说宁夏或甘肃等名词,一定感到非常奇怪,甘肃和宁夏是在皇甫谧去世900多年后的元代才出现的。

同类推荐
  • 趣味抓捕方案(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抓捕方案(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百年沉浮

    百年沉浮

    本书介绍中国体育界百年沉浮的故事。向世人披露百年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马家军”勇夺冠军的坎坷艰辛路,乒乓球队从独霸世界到与“海上兵团”的对峙,女排“五连冠”的风雨历程和后来的英姿不在,“梦之队”教练的双双出走,足球俱乐部的内幕,与球迷的恩恩怨怨。
  •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作家杨献平有多年在大漠生活的经历,作品内容纵横捭阖,横亘古今,分“少年事”“乡村传”“大地上”三辑,有现实生活的写照,有历史的眷顾;语言叙述大气磅礴,绵密而奇异,对读者有强烈的冲击力。杨献平的很多文字,是他在巴丹吉林沙漠生活、幻想、品尝、践约与撤离的产物,也有短暂外行的某些见闻及发现,当然还有对生身之地、少年往事、乡村现状及熟稔事物的描述和追忆。
  • 鲁迅读过的书

    鲁迅读过的书

    从鲁迅的阅读来梳理其思想精神的渊源,本书是第一次,有筚路褴褛之功。 本书收入鲁迅寓目、阅读过的各类图书凡四千余种,分作“国学”、“现代”、“西学”、“综合”四编,其卷帙浩繁可以概见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作者不是简单地将鲁迅读过的书进行编纂,而是祛除遮蔽深度解读,厘清了作为鲁迅思想之源的阅读史,从中发现了鲁迅的“光荣与漏洞”,确立了阐释鲁迅的新维度。
  • 成德之道

    成德之道

    从“雷锋学习的好榜样”到“学习雷锋的好榜样”——刘成德是雷锋的战友,同为沈阳军区的先进人物,雷锋曾题字要向他学习。退伍后,他五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践行、弘扬雷锋精神,积小善成大善。刘成德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境界传递着巨大的正能量,向我们昭示:雷锋从不孤单,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作为学雷锋先进英模代表,刘成德于2013年3月1日应邀参加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座谈会,受到了领导同志的接见和表扬。刘成德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热门推荐
  • EXO:狼月

    EXO:狼月

    此文林伊还没有改完,小可耐们等等林伊的2.0版本吧,没看过的小可耐等林伊把其他的改完再看吧,看过的小可耐,呃——你们就先取关然后重新看一遍吧,么么哒。
  • 废材魔兽美男团:教主追妻

    废材魔兽美男团:教主追妻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职业杀手,却穿越到了一个受尽欺凌,说话结巴的苦儿身上,明明是主人家却要看别人的脸色,废物痴儿?鸠占鹊巢?只有斗气与魔法双修的人才有机会让九尾狐仙临幸选主?不好意思,这只笨狐狸已经被她收在手下,不过,谁来告诉她,这个动不动就以死相逼的少年真的是九尾狐仙?还有她左眼上的七芒星写轮眼,跟左手手背上那个七芒星图案有什么秘密……为什么别人家穿越都是美男在手天下我有的华丽画面,而到了她这里就只剩下蠢到家的笨狐狸,和纯善无害的独角兽,再不就是单细胞得一个谎话能信一百遍的精灵小正太,不过,那个蛇精病一样的什么邪教教主是怎么回事?!一直缠着她是怎样?说好的穿越之路强强强呢?心好累……
  • 神级读心术

    神级读心术

    别人修炼靠灵药,唐飞修炼靠美女。只要和美女谈【精神恋爱】,就能够修炼出精神力。美女越是极品,修炼出的精神力越强。有了精神力,唐飞就能够读取别人内心的想法。精神力越强,读心术越霸道。“再找一名校花谈精神恋爱,精神力就可以升到橙级!”“再找两名女明星谈精神恋爱,精神力就可以进阶黄级!”“再找三名白富美谈精神恋爱,精神力就可以突破绿级!”为了修炼精神力,唐飞走上一条寻找极品美女谈恋爱的不归路。“美女们,快到碗里来!”唐飞纯洁的说。PS:本书目前存稿60万字,上架后保底日更一万,放心阅读收藏。(→_→)
  • 黄毛小神犬

    黄毛小神犬

    在很久很久的未来,人类就象远古的恐龙一样在地球上绝迹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虽说人类很强大,主宰着世界,和远古的恐龙一样也避免不了在地球上消失的命运。人类在地球上虽说消失了,可是还有无数的动物植物和生物活跃在地球上,不过地球上人类留下的丰富的物质和城市都荒废在哪里,许多的城市杂草丛生,高楼大厦里、公路上、电线杆上、路边的车子里到处都爬满了绿油油的青草和藤蔓。神话小说【黄毛小神犬】本书让你的脑洞大开,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必读书籍,本书能够启发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带你去体验一个全新有趣的奇幻世界
  • 兄弟情殇

    兄弟情殇

    远峰英俊兄弟俩与四个女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 瞑神传奇

    瞑神传奇

    当一无所有,众叛亲离,信仰崩塌,来到陌生的世界,是苟且偷生,安然度过,还是无所畏惧,征战天下。你要选择什么!李铭希不知道。他所知道的,只是,战!战!战!
  • 莫剑沧桑

    莫剑沧桑

    他一直知道,他的身世没有那么简单,直到进那个墓之前,他还以为他可以普普通通的过好这一生,他甚至觉得,从此可以遗忘过去,可是,这一切都不一样了。
  • 穿越女尊王朝我的夫君and们

    穿越女尊王朝我的夫君and们

    一群历史系的大三同学在一次前往成都考察的科研活动突遇地震,其中3男1女共同掉进了一个异度空间,一个架空的女尊王朝,展开了一段匪夷所思的异时空之旅,一个架空的王朝-----白翎王朝。。。
  • King Henry VI Part 3

    King Henry VI Part 3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吃的一千零一问

    吃的一千零一问

    本书作者参考大量医学、营养学、养生学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问答形式阐述了吃的科学知识和具体方法。全书分13章1001个问答,包括吃的基础理论和新知识,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六大营养素,健康食品、垃圾食品和食品安全知识,不同个体、不同季节、不同食物的科学吃法和饮食宜忌,以及与吃有关的疾病防治等。本书内容丰富,阐述简明,指导性、实用性强,对纠正人们在饮食上的某些盲点和误区,提高科学饮食水平,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适于广大群众、家庭主妇、基层卫生人员和饮食行业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