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强化作用。机遇对于干部来说,或者意味着学习提高的机会,或者意味着锻炼发挥才能的实践舞台。一个人如果正在需要机遇时,而又能受到机遇的光顾,则意味着他拥有多于别人的学习和锻炼,以至提拔重用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素质和才能必然得到强化和提高。即使原来的基础素质和才能并不突出,要不了多久,其素质和才能也都会越过其他人。
三是助推作用。在干部成长、发展过程中,其素质和才能的提高,需要某种“助推器”的作用。这种助推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机遇。机遇可推动干部的能级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显然,一个人得到的机遇越多,其素质和才能提高得越快。
四是激励作用。有关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常态下无法表现出来的潜能,这种潜能只有在某种激励作用下,才能发挥出来。实践表明干部一旦获得自己渴望的机遇,其心理便处于积极的状态,并以异乎寻常的情绪、精力和意志去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才能,以致以忘我的精神去从事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古人云:“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其道理就在于此。
机遇是加快干部成长的重要条件,然而只有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机遇才能起作用。因此,干部只有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机遇,以求实的态度把握机遇,用扎实的工作利用机遇,用科学的头脑创造机遇,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进步。
(六)严格的组织培养
干部的成长是长期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的结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各类人才的“他导型”成长方式,其成长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的培养程度。
在一般情况下,任何个人的努力都是有限的,离开了党组织培养则谈不上个人的成长进步。干部的个体素质是成长的基础、发展的起点,但必须通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的外因推动才能起作用。失去了这一外在条件,干部的成长只能停留在“自然成长阶段”,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什么时候党组织对干部注重培养,严格要求,什么时候干部的素质就高,出问题就少,成长的就快;什么时候放松了培养教育,干部对自身的约束性就差,就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长就会缓慢,甚至会走向歧途。
党组织对干部的培养教育,首先表现在为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党组织及时地选派一些优秀干部到党校、干校或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特别是一些地方组织实行“优秀干部优先培养,重点对象重点培养”的原则,对素质优良、政绩突出、经过实践考验得到群众公认的干部实施重点培养,并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到国外、境外研修,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给干部创造实践锻炼环境。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各级党组织在以往工作中创造了许多有益的做法,如加大下派锻炼力度,提倡干部到基层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生产第一线去接受锻炼;本着全面锻炼的原则,采取单位内部轮岗,横向跨单位、跨行业、跨地区交流等形式,使干部接受不同岗位全方位的实践锻炼。除此之外,还积极探索更为宽广的锻炼领域,如实行干部试用制度、助理制度、挂职锻炼制度和竞争上岗制度等,给干部压担子、出题目,使他们在火热的实践中接受锻炼和考验。
再次,就是对干部加强监督管理。培养教育干部,关键在于严格要求,加强监督力度,一旦发现他们身上错误的东西冒了头,就要及时进行帮助教育,使干部能够做到防微杜渐,健康成长。特别是对那些已走上重要岗位的优秀干部,更要加大管理监督力度,防止他们的权力失控,由人民的功臣变成人民的罪人。
实践表明,干部的成长,内因是决定的因素,如果自己不努力,外部条件再好也无济于事。同时,外因的作用又是至关重要的。素质基础和努力程度基本相同的干部,如果组织上的培养措施和力度不同,干部成长的最终结果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因此,组织上的培养教育至关重要。
正如有的干部所说的,我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从懂事起,听到和看到的就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所以,要求进步,为国效力的思想扎的很深。党组织时刻关心我们的成长进步,当兵、上大学、出国进修、提干,都付出了大量心血。可以说,新中国给了我“生存权”,党的教育给了我“成长权”,党的培养给了我“实干权”,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这可以说代表了干部的共同心声。
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对干部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决定干部成长的方向,提供发展的动力,创造良好的环境,纠正偏离的行为。离开了党组织的精心培养教育,就谈不上个人的成长进步。
(七)公平的竞争环境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是大自然竞争的法则,也是干部人才竞争的普遍法则,它反映了干部成长变化的规律性。就人的个体而言,人的生命存在使人意识到自我,渴望使自己生活过得更美好,更富有意义,就产生了争强好胜的心理。正是这种心理使人在设计和塑造自己时,都有一种向上的精神,都想使自己比周围的任何人强,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为满足这种愿望,必然要展开竞争。可以说,人一开始就走上了竞争的历程。
干部成长的竞争是一个比较、优化,再比较、再优化的过程。其总过程是前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通过成才的竞争,优秀的代替一般的,更为优秀的代替原来优秀的。这是人才有机体由自身的矛盾运动而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它反映了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
正因为如此,干部成长过程的竞争,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实力、实绩的竞争,不是所谓学历、文凭的比试,更不是所谓资历、关系的较量,而是在实绩面前人人平等的较量。只有经过这样的公平竞争,大批干部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一些虽有文凭或资历,但不具备相应水平和能力的人,才会在竞争中感到有巨大的压力,形势会迫使他们不得不奋发图强,迎头赶上。这种压力所形成的动力,远比一万个说教更有力量,更能催人奋进。可见,我们提倡的竞争,是文明的竞争,是以平等、公开、公正为基础的竞争,是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竞争。只有这样,才符合优胜劣汰的本来含义。
因此,对于各级党组织来讲,目前迫切的任务就是要营造鼓励干部成长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干部选拔上要变过去不公平的“暗争”为平等的“明争”,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使干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有序的竞争。特别是要做好选用结合的大文章,强化培养过程中的竞争。因为干部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这一全过程都应不断优胜劣汰,充满竞争性和挑战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态势,才能造成干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干部竞争的目的是争当人民满意的公仆,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这种竞争的结果并不是以获得的权力的大小为判断谁胜谁败的标准,它更多地表现在能力竞争、品德竞争、威望竞争、政绩竞争上。只有心底无私、一心为民、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实践证明,竞争是人才辈出的摇篮,也是干部成长的动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每个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提供了更为平等、公开的竞争机遇,创造了成长提高的条件。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干部的成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公平竞争会使广大干部自加压力,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通过公平竞争必然像大浪淘沙那样,淘去平庸伪劣者,而使优秀者脱颖而出;通过公平竞争会打破干部体制的僵化格局,促使平等、竞争、团结、进步的风尚形成,提高组织发展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公平竞争会打破那种乐天知命、求稳、苟安的惰性,促使干部敢于冒尖、敢于竞争、乐于竞争的风尚形成,从而推动全民族竞争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八)科学的干部制度
干部制度,也称干部人事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关于干部人事工作的规章制度的总称。它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干部管理体制,即有关干部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的划分,以及确定干部工作的关系和管理关系方面的制度;二是干部管理的具体规章制度,如关于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教育、工资、退休、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和办事规程。干部人事制度通常由党和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或者是由重要的部门制定,它对全局具有法定的性质,在较长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可动摇性。
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基本上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职务终身制现象,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能官不能民现象,干部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现象,干部管理中的“人治”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等。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制约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严重地阻碍了干部的成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做了较大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确立和执行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建立健全了干部退休制度,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提出并逐步建立起干部分级分类管理的新体制,建立了公务员制度;推进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选拔任用干部和配备班子必须充分走群众路线已经形成制度;在干部的任用上打破了单一的委任制,实行了选任、委任、考任、聘任等多种任用方式并举的新机制;实行了后备干部制度;完善了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建立了干部交流制度;健全了干部培训制度等等,逐步实现了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为干部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对干部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和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对干部成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的干部制度能够保证干部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秩序和良好条件。科学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能够从根本上促使选拔干部到管理干部的每个环节,都能和谐地协调起来,使整个干部管理系统自动而有序地运转,正常地从事各种管理活动,从而为干部从事有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必要的工作秩序和良好的环境条件。
(2)科学的干部制度能够调节干部与各种组织的关系。干部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在成才的每个发展阶段,无时无刻不和各种组织,包括集体和国家发生许多复杂的关系,怎样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干部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显然,依靠任何个人来规范调节这些纷杂的关系,是很难取得好效果的。只有依靠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干部管理制度,根据调节对象的不同特点和调节任务的不同性质,明确规定使用不同的方法,并通过不断改变其约束力的强度和影响范围来调节各种管理对象,才能确保干部正确处理与各种组织的复杂关系,尽快成长。
(3)科学的干部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各种捂才、害才、埋没人才的不良现象。干部人才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人为因素的阻挠和压制,其中既包括某些“小人”的恶意中伤和迫害,也包括有些德才平庸的领导者出于好意的“重用”而乱用。这些不利的人为因素,单纯依靠“人治”来防止和消除,显然是很难取得长期的、广泛的根治效果的。只有依靠“法治”这一有力的武器,即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干部管理制度,来指导、限制和约束干部成长的各个环节,才有可能使各种不利于干部健康成长的人为因素,缩小到最低程度。
(4)科学的干部制度能够强化和健全干部管理系统。干部管理系统是否健全有力,往往能对干部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调节作用。合理的干部制度,能够克服和抑制干部人才周围的不良因素,保护和增长有利因素,建立起一种稳定的人才成长秩序,使干部管理系统得到不断强化和健全。反之,不合理的干部制度,也会使干部管理系统受到相应的干扰和削弱。因此,任何干部管理系统,都必须依靠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干部管理制度来保护,这是干部成长的基础条件。
(5)科学的干部制度能够促使干部尽快成长。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是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干部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认真制定和贯彻合理的干部制度,将使干部的德才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使他们的“显能”或“潜能”更及时地被上级部门发现,并使他们能够及时得到较为合理的使用,从而促使干部尽快成长。
综上所述,组织环境条件对干部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正确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的干部制度,对干部的成长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深厚的群众基础、团结的集体和优秀的上级,对干部的成长起着基础和保证作用;重要的工作机遇、严格的组织培养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干部的成长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干部只有利用好身边这个有利的组织环境,甚至包括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工作和成长的组织环境,才能保证自己更加顺利地成长。
三、社会环境条件
干部的成长受组织环境条件的影响,更受社会环境条件的制约。因为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纵观干部成长的历史,我国干部的出现是不平衡的,有时多,有时少;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环境条件,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与干部成长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是人才成长的社会土壤,是人才取得成功的历史舞台。人们只有正确认识所处的社会环境,并懂得利用和改造这些环境条件,才能做出积极的社会活动,从而把自己造就成为人才。影响干部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时代需要环境;②地域文化环境;③家庭生活环境;④学校教育环境;⑤社会舆论环境;⑥民主政治环境等。这些社会条件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对干部的成长起着基础性作用。
(一)独特的时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