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7900000002

第2章 导论(1)

体制转型与区域经济成长

一、转型经济学兴起的区域背景

20世纪人类在经济上的最伟大制度实践就是计划经济由兴到衰的演变。围绕这一过程,在经济学上也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转型经济学。

(一)转型经济学的兴起

转型经济学就其理论渊源而言,可以说是马克思生产关系的变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新综合,其中,也包含着对主流经济学最基本理论的新发展,但最直接的源头还应该是比较经济学的理论。

一般认为,比较经济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奥斯卡·兰格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冯·米塞斯等关于社会主义的大争论。显然,这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欧亚大陆的建立是分不开的。但这场争论的中心是计划经济能否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并没有过多地涉及经济体制的比较问题。

早期的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将世界上的经济制度划分为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对其在经济制度的基本层面上进行比较分析。作为以“主义”的比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比较经济学,虽然不以转轨问题为中心,但由于是对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所有经济制度的比较,因此,可以说它是转轨理论的主要渊源之一。并且,由于研究对象的区域差异较大,“主义”比较研究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像地域特色、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这些区域特征。

由于“主义”比较的研究采用的是“宏大叙事”的手法,不能对不同经济制度中具有特殊的经济功能的组织安排的不同表现给出具体的解释,它被更符合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所替代就成了必然。埃冈·纽伯格和威廉·达费在《比较经济体制》一书中完成了对经济体制进行静态分析的方法论创新,他把经济体制解释成为是在生产、消费和分配等三个基本领域作出经济决策的一种机制,由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三个组成部分构成。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加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已不复存在。但转轨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实践,却给经济学提出了原有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一是斯提格利茨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一书中提出的对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概念的错误理解问题,说明在对市场机制的理解上,误解不仅来自于对计划的错误理解,更多的是来自对市场的错误理解;二是对市场经济制度的内涵的重新认识问题,即对制度的误解。正如道格拉斯·洛思所言,市场制度能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的效率,但“支配着我们操作方式的结构是由正式规则、行为的非正式标准以及他们的实施特征所组成的。所有我们能快速改变的东西是正式规则,我们不能改变非正式规则,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转轨经济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原来支撑市场经济的“产权”、“竞争”,如果离开了与之匹配的交易机制的完善,都不过是一些神话。于是借助于制度分析的方法,对交易规则的演进进行深化就成了转轨经济研究的重点,目前的基本结论是交易规则的演进是一个自然演化过程同人为设计过程的互动过程。但无论是在自生自发秩序的演进中,还是在人为设计的规则的演变中,一方面制度的表层有趋同的现象,另一方面,制度在具体层面又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制度变迁中的约束条件所致。作为提高人们的行为和合作效率的一种装置,制度变迁必须同具体的经济增长过程相结合。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制度安排要同具体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必然导致制度变迁具有区域特征;作为人们应付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制度的良好运行必须要得到意识形态的支持,而意识形态的地域差异必然要影响到制度的具体安排。

(二)关于转型路径的选择

目前处于主流的经济转型理论,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激进模式的转型(也被称为大爆炸理论或休克疗法);另一种是渐进或被称为增量模式的转型。大多数转轨国家选择了前一种转轨路径,中国是个最大的例外,中国以独特的方式走上了后一种转轨之路。

对于两种转型路径的优劣,目前的转轨经济学并没有形成共识。斯蒂格利茨是渐进模式的鼓吹者,他把“激进”转轨路径失败的原因(导致经济增长的长期衰退)归纳为经济学原理同实际的脱节,用教科书来指导实践;混淆了手段和结果,使转轨与转型、经济增长与体制创新不匹配。对于中国渐进模式的肯定,斯蒂格利茨以经济史角度进行了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把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中,中国的增加值占其总量的一半;如果把中国的每一个省作为单列的经济区域,过去20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前20个地区都在中国。激进模式的倡导者萨克斯认为,中国的转型是从甘蔗最甜的一头开始的,改革在开始阶段回避了最棘手的一些问题,所以,中国的改革路径没有宪政改革的支撑,缺乏可持续性,未来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而东欧和苏联的转型,国家在市场化改革以后,重工业部门普遍出现的滑坡现象,不过是新兴非国有部门获得经济增长的一个准备期,因此,改革初期出现一定时期的负增长是正常的。由于这类转型国家在转轨开始就解决了最为棘手的产权和政治体制问题,未来的前景将比较乐观。由此可见,关于转型路径的讨论,主要围绕着两个重点来进行,一是转型起点的差异对路径选择的影响;二是宪政问题,即转型中的路径依赖以何种方式才能使转型被锁定在正确的道路上。

我们知道,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在转型前的国情有很大差异,改革前的俄罗斯主要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农村居民的比例为26%,农业在GNP中比重为17%左右,工业、建筑业的比重分别为45%、50%,人均GDP不低于5000美元,属发达国家。转轨前的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人口超过80%,农业创造的GNP为35%以上。人均不超过250美元,属发展中国家。

如何看待转型起点在转轨路径选择中的作用?激进模式的倡导者一般把转型路径同经济的长期增长作为两个不同的问题来看待,这样,不仅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原因被重新解释的同时,而且渐进模式的普适性也被降低。他们认为,由于中国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低收入农业部门,有利于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经济能够快速增长的真正原因,就是劳动力从生产力较低的农业部门迅速向生产力较高的非国有部门转移。非国有部门之所以可以在中国原有体制外突破性地发展,就是因为中国国有部门所雇佣的劳动力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但在俄罗斯和东欧,农村劳动力比例较小,占经济比例很高的是国有部门,这意味着新兴非国有部门很难从国有部门吸收到劳动力,同时也没有足够的农村廉价劳动力可以利用。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充其量不过是亚洲四小龙外向型发展模式的复制。

渐进模式的坚持者认为,转型的初始条件虽然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仅有这些并不足以保证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和体制的平稳转型。他们认为,仅从体制的初始条件看,改革前的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这种战略会内生出大致相同的经济体制,其结果必然是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在资源配置制度、激励机制和宏观经济环境方面都具有相似的扭曲。因此,两种转轨模式的体制起点是大同小异。另外,激进模式的倡导者所使用的以要素投入(劳动力)的产业分布来衡量中国经济结构特征方法,并没有抓住转轨问题的要点,他们不但忽视了经济结构中的部门产出结构,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导致投入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出结构偏离的体制根源,而正是在这一点上,两种转轨模式却有着相同的体制背景。

同类推荐
  • 动物界经济学

    动物界经济学

    从动物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本源,从经济学上找到指导我们的哲理。将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与富含生活智慧的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并对人类的社会现状做系统分析,会让我们对自己正在面临的或即将面临的难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
  •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

    本教材通过对古代、近代经济思想的深入研究,对现代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及时总结和分析评述,对国外经济思想的融会贯通以及联系实际的比较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使广大师生认识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演化、对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相互关系有深入的认识,有助于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 开店成功案例:小店经营致富榜样

    开店成功案例:小店经营致富榜样

    本书以介绍开店实践案例为主,适当穿插开店理论的辅导。内容涉及餐饮业、服装家居业、文娱休闲业、零售业,以及大学生开店、夫妻开店、下岗人员开店等,集中体现开店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资源小省造就经济大省,初步答案可以肯定为,是浙江商人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奇迹。然而,浙商的崛起又是凭着什么呢?浙商是浙江籍商人的简称,指的是出生于浙江区域内的商人群体。因此,要探究浙商崛起的原因,必须从浙商与其他区域内的商人群体的比较分析中来展开。为什么“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起步,“五低”起飞(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程度低,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低)的浙商,会成为全国第一创富集团?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咱低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区等,这些现象不是浙商的首创,就是浙商做得最好。
  • 中国经济:战略、调控与改革

    中国经济:战略、调控与改革

    本书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2006-2007年度基本科研专项资金课题优秀成果编辑而成。
热门推荐
  • 末世之怪物召唤系统

    末世之怪物召唤系统

    末世来临,龙宇在末世挣扎十年之后重生回到了末世以前,并获得了怪物召唤系统,拥有了召唤游戏怪物猎人中物品和怪物的能力。凶悍劫匪,蓝速龙王。重装水炮,大名盾蟹。陆之帝王,老山龙。
  • 总裁大人,请跟我回家

    总裁大人,请跟我回家

    从第一次错将他带回家时,她便在劫难逃。“时,小,雨。”他一字一顿地喊出她的名字,看着身下的她一脸绯红,突然邪魅一笑:“早知你味道如此之好,我就应该早点把你吃掉。”她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欲求不满的他,装作听不懂的样子。“刚刚叫那么大声,怎么现在不说话?”狭眸微收,压迫感随之而来,“看来要再来一次才行。”“我说话还不行么?”“还有力气说话,看来还得再来一次。”(>﹏<)
  • 万道之上

    万道之上

    一位为被避免战乱的天皇血脉被封印到后世,从一个荒岭禁地走出的孩子历经诸多起起落落,为生存历万难造圣剑斩强敌,赴沙场断恩情终踏上战天之路,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三国之追随曹操

    三国之追随曹操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天下英雄辈出,群逐其鹿。当主角降临,是随一代奸雄曹操肃清寰宇,还是身死道消、是否还有三国之分?请待主角降世。。。。
  • 绯色豪门:一日夫欺百日还

    绯色豪门:一日夫欺百日还

    结婚三年,她一个人独守空房,做着有名无实的名门韩家二少奶奶。他在外头招蜂引蝶,绯闻无数,她泰然自若,横扫所有想要上位的女人。韩太太的位置,稳如泰山。传闻,宋灿蛇蝎心肠,表里不一,不择手段,才得以上位,嫁给韩溯,韩家甚至连一场婚礼都没给她办,可惜留住了人却留不住心,注定守的是活寡。真爱出轨亲妹时,她喝了半醉,回到空房,却意外见到她的丈夫。他坐在沙发上,说:“嗨,好久不见,我的韩太太。”从此打打闹闹,真真假假,真情错爱,无法分辨。爱情落幕,利刃刺入胸膛。她咬牙笑道:“韩溯,我现在把心给你,祝你们白头……到老……”原来,最残忍的画面,是你的甜言蜜语。
  • 剑煮焚天

    剑煮焚天

    叶荣在当地是一个大宗族里的小孩,在族中有很多的奇珍异草供他们这些公子来增加自己的修为。叶荣因为自己的天赋,很快追上了比自己大的兄弟姐妹的修行,连一些长辈都不是他的对手,是长老们期待的能够接替家族重任的人。因为一次偶然,叶荣出去山上吃了一种无名草药,致使他的修为长时间没有长进,过了两三年,被别人越拉越远,渐渐的也让长辈们失去了信心,还经常有曾经的玩伴嘲笑。他很气馁,但是还是继续每天坚持练功。由于没人再理会他,他每次都是独自去后山,一遍遍的练习着已经熟透的身法。
  • 首席霸宠温柔妻

    首席霸宠温柔妻

    他们相识只是一纸婚约,她却不知道,早就在很早以前,他就见过她了。她以为,嫁给一个男人可以平平凡凡的过一辈子,哪有想到这个男人居然是全国首席,妈呀,还让不让人活了。某天,某女开着小绵羊逛街,遇到了某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老女人……“曦言,我怀了绯墨的孩子,你就准备下台吧!”眨巴着眼,某女笑得一脸娇柔,默默地转身,开着小绵羊回家。“老公,有人说坏了你的孩子,要我准备下台,怎么办?”某男风轻云淡道:“下台?那好,我们就让她下不了台。”她笑眯眯的点头,说好。
  • 末日之元素法神

    末日之元素法神

    姜云是一款虚拟游戏的GM,扮演一个在游戏里牛逼哄哄的法师角色,意外被召唤到即将迎来末世危机的世界。带过来的不止是传说级的法师角色,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