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7300000010

第10章 西方发达国家的对策(1)

美国高等教育的策略

纵观美国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发达国家迈向知识经济的共识。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即提出了著名的《2061计划》,这是一个有关全面改革科学教育,意在用一代人的时间全面提高美国国民的科学素养,持续到2061年的计划。美国前总统于1998年2月曾在美国科学年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保持美国科技优势是美国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应增加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研经费的投入,同时应加强高等教育工作,“使美国的教育质量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教育质量”。此外,美国还加强宏观调控,确定科研开发重点,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合理分配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力与资金,如美国“技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计划等都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具体措施,而这些战略措施的落实首先依靠大学,大学是创新的先锋。

二、加强基础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

注重基础科学研究。美国大学把知识的生产视为是比知识的转换和应用更为重要的工作,科研比教学有着更高的地位,而且往往是政府资助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曾与一些大学签订重大的合同,让一些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和战争有关的项目中来。1945年,美国建立了国家科学基金会,从而使这一实践能够制度化起来。发展到现在,美国科学基金会每年约33亿美元的资助总额中有超过20亿美元提供给了大学等教育机构资助科研,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到了20世纪80年代,政府对大学研究的资助还进一步扩展到包括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从而就有了“人类基因工程”、“制造业领先计划”、“高效计算与通讯计划”等科研项目,这些高科技研究项目的成果直接为美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很大贡献,并进而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1980年12月12日,新的《专利与商标法修正案》将原来由政府资助的科学研究产生的发明创造专利权归政府所有,改为归合同承包者或资助接受者所有的政策后,对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注重创新人才培养。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不少大学即建立了“创新中心”,以指导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如麻省理工学院(MIT)“创新中心”下设两个机构:一个是由教授组成的“创新教育委员会”,主要是根据社会需要和科学技术可行性,对学生进行技术创造理论和方法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另一个是由学生组成的“创新协会”,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和新产品开发活动。另外,一些大学还开设了专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方法的课程。若干年来,美国不少教育家都在探索以“发现、归纳、推理”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期取代“教师前面讲、学生后面练”的传统方法。借助新的教学方法,活跃的讨论,激烈的争论,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通识化人才培养。美国面向知识经济重新制定了本国的教育发展规划,其中包含了大量教育创新的思想、思路与方法,特别是高等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方法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以MIT的“制造业领导者计划”(LeadersforManufacturingprogram,简称LFM,开始于1988年)为代表,美国高等教育部门积极推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是始发于MIT的美国教育体系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LFM提出的背景是,其时美国的制造业受到日本、德国强有力的挑战,这引起了美国工业界和工程教育界的高度重视。MIT联合了美国13家具有影响力的大公司着手策划和筹备LFM计划,目标是夺回美国的制造业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计划的核心是为美国的一些有影响的大公司培养一大批既懂管理又懂系统技术并且具有远见和事业心的年轻领导者。因此,“纯粹”的管理学科教育不符合LFM的需要,要求对学生的训练不能限于设计和制造,而是要紧密涉及管理、市场、环境、技术、伦理等方面。美国LFM计划的毕业生对该计划这样评价:LFM计划教给学生很多技术和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发展了认识变革需求所需要的技巧,从而使学生抓住变革的机会,达到变革的目的。只有当学生乐意并且能够持续地分析和重新设计自身时,才会变得具有竞争力,这对于个人、大学、企业和国家都是有益的。

完善研究生教育。美国大学重视把科学研究与研究生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培养强大的科技后备军,并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典型模式。研究生教育一方面为国家培养大批的人才,同时也直接为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做出贡献。“二战”以后,美国研究生教育即成为学历教育不可缺少的阶段。著名大学的研究生数量几乎与本科生相等,特别是博士生教育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其科研工作多数围绕着各学科的前沿进行。美国专利中与企业有关的技术专利,大学所占的比例较高;在基因工程与DNA重组、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半导体技术等领域的专利中,大学专利分别占到了18.1%、12.1%和10.7%。

三、普及高等教育,开发人力资源

美国近几十年来,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的规模和效益。以纽约为例,1989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为75%—80%。面对知识经济浪潮,美国高等教育改革核心是普及高等教育,使所有年满18岁的美国青年都能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两大战略步骤来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是国家采取措施帮助美国学生和家庭解决高等教育费用。针对美国79%的学生无力支付数万美元教育费用的情况,1993年美国政府投入教育经费240亿美元,2002年教育经费投入是1993年的2倍。为扩大高等教育,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向美国1500所学校发放贷款100亿美元,以帮助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和家庭。美国政府动用储备资金,推出了一项旨在帮助低收入家庭学生完成高等教育的“佩尔补助金法案”,向贫困学生特别拨款120亿美元,使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补助金由每年2700美元提高到3000美元。上述两项贷款、补助金政策,使400万美国大学生受益,使相当多的美国青年人得以顺利完成高等教育。对于中等收入家庭学生,总的措施是:从1998年起为优秀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希望奖学金,减免学费,动用个人退休金提前用于教育支出”。这三项措施的目标是保证美国青年必须接受高等教育。第二步是国家全力推动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从观念上下大功夫改变高等教育只让少数青年人接受的习俗,使高等教育走进美国千家万户。为此,美国政府1998年颁布了高等教育改革法案,掀起了以普及高等教育和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新一轮高教改革运动。美国政府为此投入1577.87亿美元的巨额教育资金,这是美国历史上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这一举世瞩目的改革和巨额的教育投资将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学历教育、在岗培训、终身学习已成为美国应对知识经济教育创新的组合。美国总统指出:“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成功之本。”有关专家认为,在今后的几年中,工业化国家有3/4的人必须接受新的职业培训。基于此,在岗培训已成为美国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他们不仅重视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培养,而且非常重视一般技术人员的培训。美国政府认为,各类技术人员已占全美就业人数的1/5,尽管他们中大部分是四年制大学毕业生或经过进修培训达到大学毕业水平的人,但使这些人跟上人类知识创新步伐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不断给予他们在岗培训的机会。特别称道的是在美国的3300多所高校中,社区学院已占到60%,在校人数已达美国大学生总数的1/2以上。社区学院不仅提供学历教育,也提供在岗培训,不仅有利于人们的知识更新,而且也能够将高校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

大量吸收国外高素质人力资源。有关资料显示,全球人才流动基本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尤其是流向美国。若干年来,美国千方百计地挖掘他国的高素质人才,吸引别国留学生留美工作。据美国有关机构披露,每引进一名国外科技人才,就可以为美国节省5万美元左右的教育经费,而且雇用他国人的工资低于美国同行,这些人才对美国经济所做贡献不言而喻。据美国有关机构公布,仅19491—1973年,美国共吸收了22万名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入籍,而这些人从小学、中学、大学,再到能独立从事研究开发工作,仅培养费一项即需200多亿美元,换言之,其他国家支付了200多亿美元,而美国获得了22万人才。据统计,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国学生,1975年为15.5万人,1979年为26.4万人,1985年为34.2万人,1990年为38.7万人,1992年为42万人。据世界银行统计,近10年来美国接受的50多万名高级专门人才中有75%来自发展中国家。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美国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先驱者,早在1996年美国的个人电脑达到6653万台,联网的个人计算机占全部计算机的比例高达60%~70%。由于计算机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已将视听多媒体技术、视像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密切结合,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并借助于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目前,美国已在制定以州为单位的协作教育计划,如共享教学资源,提供各级各类课程,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业余大学学历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发达国家的模拟教学手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实践表明,对现实世界的模拟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形象化的知识,而且能够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四、发展私立大学,建立灵活的办学体制

美国最好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绝对优势,主要包括私人财团办的,教会办的或基金会资助的各种民办大学。美国私立大学创办于殖民地时期,形成于南北战争时期。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以后,再一次刺激了美国高等教育,使美国私立四年制高校发展到700多所,吸收了全日制高校1/4的学生。由教会控制的四年制高校也有700多所左右,1969年私立两年制初级学院也发展到250多所,公立的达到950所。这一时期私立大学,不但培养四年制本科生,而且还培养大量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的发展成为一种研究性大学。美国私立大学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美国的私立大学,其中有世界一流学府,如“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一大批名校。从1990年到1995年美国名牌大学排行榜看,前10名均为私立大学,前20名内,私立大学分别为15.17所,公立大学4.1所,私立大学占绝对优势,公立大学呈下降趋势。私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地位显赫、声誉卓越,代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吸引了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成千上万的留学生。二是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可以看出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多。美国高等教育中适龄青年入学率1980年为56%,1995年为81%,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最先进的国家,这当中就得益于它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私立高等教育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私立大学有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还有大量由政府部门、企业或私人团体所主办的各种类似职业训练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修理学校、秘书学校、服装学校、烹调学校等等,大约有上万所这类学校都是私立的。这些多样化的大学,构成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方面。三是私立大学对美国经济科技发展贡献卓越。目前,美国有2000多所私立大学和学校,学术排名最前的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他们对美国经济科技发展的贡献非凡,如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对于美国的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科技发明,诸如20世纪40年代的原子弹研制,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80年代在生化方面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研究,90年代对基因结构和排列以及多媒体传播科技的研究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全美最佳综合大学进行排名

美国《新闻》周刊公布了2002年授予博士学位的全美最佳综合大学排行榜,共有249所全美综合性大学参与排名评审。评审主要使用了七项指标,在总分中分别所占比例为:学术地位(占25%),毕业及保持率(占20%)、教学资源(占20%)、选择学生(占15%)、获取经费(占10%)、校友捐赠(占5%)、预测与实际毕业率误差(占5%)。其中除学术地位为主观分数外,其余各项指标系客观数据统计。排名的目的,主要除为美国高中生和其家长提供大学入学参考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刺激大学间的竞争和发展。排名所评出的前50名最佳大学,基本代表了全美大学的最高水平,其中前的几名为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

六、发挥州立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

州立大学办学的方向是为地方建设服务,专业主要与地方经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其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适应地方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州立高等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以加州为例,分加州大学系统、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和社区大学系统。加州大学系统的办学目标是研究型大学,培养学术性研究人才,为加州的研发和高科技服务;州立大学的目标是培养中等的服务社会的工程师、会计师等技术人才;社区学院则是为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就业需要做准备,并为加州大学和州立大学输送优秀的合格学生。由于三个层次的学校办学目标和服务对象明确,教育层次合理,办学水平相互衔接,使美国的州立高等教育各具特色,满足了社会经济建设、教育和科研事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当地经济的长期繁荣,发挥了突出作用。

德国高等教育的策略

同类推荐
  •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但在抗震救灾的艰辛过程中,我在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陇南、甘南地震灾区采访时所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感人情景,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发展性教育是作者在全国最早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十年探索,十年实践”,发展性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注重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把重庆一中办成了全国一流的名校。本书正是对发展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的系统整理,对中国现代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上司骂你,同事损你?老婆气你?……不要气急上火、出口成“脏”。人吵我辩,人骂我驳,人欺我反。只要辩得“巧”,驳得“绝”。不但可以四两拨千斤,让片言解万纷,还可以凭着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本事,辩驳得对方心服口服,使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现在,赶快翻阅本书,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骂人”高手吧!
  •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这是一本没有多少故事的回忆录,其中大多是历史记载,我将它看作电视系的教学辅导读物。当然,如果读者对于中国的体育电视以及与其有关的历史有兴趣,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阅读的乐趣。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热门推荐
  • 鬼墓棺咒

    鬼墓棺咒

    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一座做工奇异的古棺,管内没有尸体,只有一卷竹简和一副银制假面。而后,触碰过这口棺材的人陆续离奇死亡,各业权威也不得其解。
  • 校草放过我,宝宝我错了

    校草放过我,宝宝我错了

    李清儿去冰国追逐梦想,背井离乡,遇到可恶校草的挑衅和处处作对,‘’不要生气了嘛,您大人有大量,放过小女子吧‘’‘’放过你,我考虑考虑‘’
  • 冰封萌妻99日

    冰封萌妻99日

    他夜弦,一个如恶魔的男人闯入她的生活,打乱了她所有的生活方式,但黎开没有想到最后等待她的却是不断的磨难。夜弦-即使万人都离我而去,就算是拼了命也要护她周全。
  • 重生瓦洛兰

    重生瓦洛兰

    重生异世,觉醒英雄联盟系统,不一样的瓦洛兰,怎样涌起不一样的风云。
  • 我们始终在两个世界

    我们始终在两个世界

    有一个人,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我们是熟悉的陌生人,他不一定认识我们但我们心甘情愿为他付出一切,或许有人觉得我们疯狂,但是我我无悔,自在如风的少年,飞在天地间,比梦还遥远(主源的小说)
  • 尸路行歌

    尸路行歌

    哪位朋友还一直给本书投票啊,太感动了,不过新书发了,支持新书吧人生如路,末日如尸,末日人生路,当踏歌而行精灵古怪的神秘少女,沾花惹草的花心大叔,青春靓丽的回族姑娘,誓保亲人的家庭妇男......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这是一群人在末日艰苦求生的故事......坚守本心,抵御诱惑,戳穿阴谋,摆脱危机,且看他们如何在末日用亲情,友情,爱情,真情谱写出一篇壮丽的乐章。(第二部末日科幻小说,延续着上一部的故事。)
  • 0~1岁育儿一本通

    0~1岁育儿一本通

    本套丛书共分两册:《40周孕产一本通》、《0~1岁育儿一本通》,均由富有育儿经验的科普作家编写。本分册介绍了产后产妇保健调养和宝宝喂养教育要诀。宝宝出生的第一年是决定一生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宝宝抵抗力低,表达差,感染和意外事故会频频发生。年轻父母缺乏育儿的知识和经验,面对孩子的一些异常反应,常常不知如何是好。本书详尽地告诉年轻父母们如何了解、观察、认识和正确处理0~1岁宝宝方方面面的问题,使宝宝在优良的护理、喂养、教育和防病治病的情况下茁壮成长。本书内容科学实用,阐述简明易懂,适合妇幼保健人员、孕产妇及其家庭成员阅读参考。
  • 小春

    小春

    五岁的小春从小没有母亲,唯一爱她的姥姥也去世。由于一头的黄水疮,后妈的打骂虐待,同龄小孩的欺负歧视,她只能把自家的老牛当做母亲、朋友,与其相依为命。但后来老牛也被父亲卖掉。悲忿绝望的小春离家出走,踏上了去“西天”寻找姥姥的艰难之路
  • 姑娘阁下缺爱

    姑娘阁下缺爱

    一个回眸一个转身一个愕然一个迷茫。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没有晚一点只有恨不得早一点。他浅笑“姑娘你长得真爷们。”“谢谢夸奖,好过你长得像娘们。”…她说“走,陪我表白去”他点点头满眼戏谑“好。”…他带着微微的苦笑,满眼都是悲伤“姑娘你为何不能喜欢我?”他总是佯装出一副我是读书人的模样,私底下却是一个爱玩爱闹爱捣蛋的坏小子。他说我喜欢你,她说喜欢你妹啊喜欢,走,逛窑子去!她的没心没肺是否真的没心没肺。
  • 逝爱心辰

    逝爱心辰

    记得我吗,嗬,那个傻瓜,第一见你的夜晚满天星辰,正如你星辰般的身影,又终逝去,不见,不想,不忆,不得心安。。。。。。再见,无心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