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7200000019

第19章 无悔人生(5)

再说封芝琴一听叔公说给儿子请了位解放军“干大”,并且答应来挂锁,十分高兴。第二天她早早就起来了,把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等叔公去接张宣来拴“干儿子”。

张宣也是怀着特别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早早地起床,把自己从头到脚收拾得干净利索,手里紧紧捏着那根红彩带,想着见到“干儿”及其母亲应该说点啥才好。正在出神,封芝琴的叔公满面笑容地从外面走了进来,他忙站起来,请叔公小坐了一会儿后就告别热心的战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封芝琴家里。

他一进门,一眼就看见这个虽然陈旧却又收拾得格外整洁的家。二十出头的封芝琴穿着极为普通,但浑身上下整洁清爽,笑容满面,朴素大方,一看就是一位干练的女当家人。

封芝琴忙着招呼张宣坐在炕上,然后抱出宝贝儿子坐在旁边。她一边请张宣看儿子的模样,一边高兴地和张宣聊起了家常:“孩子他大一开仗就去了前线,吩咐我一定要找个解放军给孩子当‘干大’。我让叔公去营房打探了几天,才找着你这么个合适的干亲,听说你是四川人,又和孩子他大一样都姓张,你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孩子有你这样的‘干大’,真是好福气……”

张宣有些内疚地说:“我也特别高兴,只是千里行军,没有什么像样的礼物给我‘干儿’作见面礼,只能把这根红带子拴到干儿手腕上,祝贺他的两岁生日,希望他无灾无病,健康长成。”

说着,张宣把那根红彩带小心翼翼地为孩子系在手腕上,拜“干大”的仪式就算宣告结束。封芝琴眉开眼笑地从灶房端出自家舍不得吃的最好的饭菜——白面馍、炒鸡蛋、自酿的黄酒和小米稀饭,作为孩子两岁的庆典和招待“干大”的喜宴。

张宣这时的心情也格外激动,这位远离家乡的共产党人,这位到延安追求自由与光明尚未结婚的革命青年,虽然到陇东华池前后不到一个月,却有幸结识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的“刘巧儿”原型封芝琴,而且还成了她儿子的“干大”,这无疑是未曾预料的喜事。

就是这件突然降临的喜事,还没容得张宣细细品味,他又带着他的学生到新的收复区开展紧张忙碌的革命工作。由于离开悦乐时走得太匆忙,未来得及向干亲封芝琴及“干儿”道别。此后,张宣便转战南北。在革命战争年代,自己生死难料,一别五十载,往事如烟,半个世纪的许多经历早已在岁月中流逝了、淡忘了。可是他始终怀念着那一次奇遇,始终牵挂着那一根红彩带系结起来的亲缘,在无数次的追忆中默默地牵挂着、祝福着封芝琴:你和儿子都还好吗?

张宣教授后来在西北大学从事繁忙的教学工作,待他从岗位上离休后,一下感到清静了许多。闲暇时,他除了看书学习,总喜欢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里。老伴建议他写写回忆录,把自己难忘的经历都记下来。张宣果真按照老伴的建议,开始静坐书房动起笔来,历历往事犹如电影一样在脑子里一幕一幕地闪现。1990年的一天,他写作的思绪定格在1947年的陇东华池县。认“干儿”的情形从记忆中一下子再现出来,仿佛他又回到了那个特殊年代,在一个农家的土炕上,吃着馍,夹着炒鸡蛋,喝着小米汤,闻着了黄酒香,封芝琴那干练的形象、孩子那天真的笑容又出现在了他的眼前。他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用激动而颤抖的手,在1990年10月的一天,一口气写成了一篇题目为《给“刘巧儿”的儿子当干爹》的回忆录。

有一次,张宣的学生阎琦教授在拜读尊师的回忆录时,无意中发现了老师与“刘巧儿”原型封芝琴的这段经历,他非常高兴地建议老师把这段文字在报刊上发表。张宣开始还真答应了,随后转念一想,时过境迁,毕竟已近五十年了,许多具体名称都记得不清,何况自己与封芝琴认干亲前后过程短暂,当时又特别匆忙,自那一别就再没见过面,也没通过任何音信,不知对方近况如何?如果文中有误,万一给封芝琴带来麻烦怎么办?加之岁月悠悠,他对当时的具体地址想不起来,甚至连干亲的名字都记得不太真切了。思来想去,决定还是暂不发表为好,只是从此思念之情更切。

真正让张宣教授心愿得以实现的是一篇报道:那是在1996年11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他像往常一样,从报筒内取回报纸与老伴一起在阳台上细读起来。突然15日的《南方周末》报上一行小标题《没看过<;刘巧儿>;的“刘巧儿”》深深地吸引了他,他越读越激动,读完后忍不住又叫老伴一起再读起来,他一边读一边在口里不住地念叨着:“这下好了,这下好了,总算知道了她的消息。”原来这篇文章报道的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干亲封芝琴的近况。

看完那篇文章,张宣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激动得像个孩子。是啊,半个多世纪的思念和牵挂终于有了音信,他根据报道中提供的地址,立即找来当地的邮政编码,随即给封芝琴写了一封洋洋千言的长信,在信中介绍了自己和家人的情况。

这封从天而降的“喜信”被送到了封芝琴的手中,封芝琴忙让女儿展信详读,竟是数十年未见的孩子干爹的问候。封芝琴听得喜泪纵横,尘封的记忆犹如打开闸门的洪水奔泻不止,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在记忆的长河中去追寻当时的情景,回忆着孩子“干大”当年的长相。不过,她在感到喜悦的同时,也在不停地犯嘀咕:孩子他干大把自己的名字叫成“马杏儿”,该不会……为了慎重起见,她立即从村里找来拜干亲时的见证人,根据张宣在信中提供的情况进行了对证,最后确信张宣真的就是当年孩子的“干大”。

封芝琴一边从怀中掏出手帕忙着抹去那总也收不住的伤心和喜悦的泪水,一边让女儿立即给张宣写回信,在信中大致讲了自己几十年来风雨坎坷的生活,倾诉了对干亲的惦念与感激之情。自此,两位老人鸿雁传书,道不尽的问候和祝福。张宣教授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写的那篇回忆文章找出来,重新订正后发表在1997年3月6日《西安晚报》的副刊上,自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一段“结拜干亲”的佳话。

可是,作为这段佳话中的两位老人,自五十年前匆忙一别之后再没见过面。这种日积月累的深深思念与牵挂时时撞击着两位老人的心,他们总在不停地问起对方现在的情况,甚至还彼此猜测对方现在的模样。张宣教授忙给封芝琴老人寄去自己的近照和全家福,封芝琴老人也给他寄去了自己的生活照和全家合影。

听说封芝琴至今还没有收藏《刘巧儿》的电影录像,张宣老人感到十分遗憾。他本来打算和老伴去甘肃看望干亲,并为她找一部《刘巧儿》的电影录像片带去,让干亲一了心愿。无奈他从封芝琴的信中得知悦乐山高沟深,家里没有录像放映设备,无法观看,只好在信中一遍又一遍地约干亲封芝琴到西安见面,顺便游览一下古都西安的名胜古迹。

两位老人原定于1997年秋天见面,封芝琴的想法是等秋收后,给干亲带上自家地里产的小米、黄花及本地特产大枣、白瓜子等。不巧自己一病数日不起,好不容易等到病好之后,她又参加县上的政协会议,只好把时间推到了1998年春天。

1998年2月8日,天还没有亮,封芝琴就满怀喜悦地带上二女儿张玉萍、女婿和两个孙子,一行五人坐上了去西安的长途汽车。

得知封芝琴要来西安的消息,张宣教授一家忙着收拾好房子,安排好她们在西安的旅游日程,买菜备酒。张宣的心情更是急迫,听说干亲封芝琴下午两三点才能到,他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两点不到便带着儿子、儿媳到车站早早地等候,没想到都三点过了,还不见人;他担心封芝琴一行直接到家,又只好回家等候电话。到四点钟时,张玉萍果然打来了电话,说她们刚刚到西安长途汽车站,张宣忙让儿子奔向车站去接人。这位82岁高龄、两鬓斑白的老教授则站在阳台上扶着栏杆焦急地等待着、张望着。当他看见儿子带着几位陌生人向楼前走来时,忙不迭地下楼去迎接。

两位50年未见的“干亲”终于在古都西安再次相见了!两位老人紧紧攥住对方的手,喜极而泣,好大一阵功夫,才相互搀扶着向屋里走去。

坐在屋里,两位老人依然是诉不完的思念,说不完的话儿。张宣讲述了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告诉封芝琴自己生活、工作过许多地方,也曾含冤坐过牢,被错划成过“右派”,挨过批斗等等。虽然自己一生坎坷,但总算平安地走了过来,现在儿孙孝顺,家庭幸福和睦,和老伴一起安享晚年。

封芝琴也感慨万分地向张宣打开了“话匣子”。给他讲自己和丈夫艰辛而又温馨的家庭生活,讲自己如何送丈夫上前线,如何为部队做军鞋支前;她满脸是泪地说起自己的失子之痛。儿子在拜“干大”后的第二年,因为得了一种怪病,肚子里长了瘤子,肚皮都被撑起来,那时边区农村缺医少药,就这样夭折了,可怜的他再没有福气见到他的“干大”了。

张宣听后忍不住陪着一起掉下了眼泪,算来干儿子都是50多岁的人了,没想到居然因病早殇。自己虽然“命大”,可没能保住干儿健康长寿,他的心里也很难过。

封芝琴见干亲张宣陪着自己伤心,忙把话题岔开,告诉他说自己和丈夫婚后恩恩爱爱,辛勤劳动生产,一直被县乡有关部门评为劳动模范。解放后,自己又是乡、县、省级多届人大及妇女代表和政协委员。老伴张柏已于前几年溘然长逝,党和政府一直关怀,家中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她还笑着告诉干亲:“我虽然老了,可还是县上的政协委员,只要能为乡亲们办点实事好事,再大的官我也敢找!”

张宣听到这里转悲为喜,吃饭时硬是让干亲一家人多吃些菜,多喝点酒,请她一定要在西安多玩几天。最可喜的是张宣教授的学生阎琦,知道封芝琴家里没有当年轰动大江南北的评剧电影《刘巧儿》录像时,当即找到西安广播电视局的一位副局长,费尽周折地找到了《刘巧儿》的电影录像片请封芝琴老人观看。

1998年农历正月十三,74岁高龄的封芝琴在“干亲”张宣家里又一次看到了以自己为原型拍成的电影《刘巧儿》,好像又回到了当年。只见她一边看一边动情地说:“演得像.演得真像,那就是马专员……”

在张宣教授的家里,封芝琴一家三代过得愉快而开心。一对干亲两家人,和和美美,亲如一家。张宣还安排封芝琴一行游览了兵马俑、秦始皇陵,逛了康复路大市场等西安的一些主要名胜古迹和市容市貌,向“干亲”讲述西安这座著名世界古城的巨大变化,他们都庆幸自己能赶上这个好时代。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几天就过去了,封芝琴担心给“干亲”添麻烦,一心要走,女儿也要上班,孙子们还要上学,封芝琴依依不舍地告辞张宣及其家人、朋友,又坐上了回家的长途汽车。

在人来人往、喧嚣的车站里,张宣教授望着“干亲”封芝琴乘坐的车越走越远,渐渐地消失在视线里,他的鼻子一阵酸楚,哽咽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拼命地挥着手,心里默默地为封芝琴老人祝福着,为那片古老而红色的土地祝福着!为那片土地上淳朴而善良的父老乡亲们祝福着……

两代“刘巧儿”

1998年10月28日,被人们称为新时代“刘巧儿”的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张海兰专程来拜访、看望了封芝琴。

随着大门外汽车的刹车声和一串串欢声笑语,一群胸前佩戴着大红光荣花的人们走了进来,他们都以无比崇敬而又亲切的声音向封芝琴问好。封芝琴高兴得不停地回答着,拉着他们的手让他们坐下,又忙着和儿媳妇给他们端茶递水。这时,庆阳地区精神文明办公室副主任秦应平满面笑容地拉着一位身材颀长、长相秀美而文静的年轻女性走到她面前,伏在她耳旁大声说道:

“老人家,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就是被人们称为新时期‘刘巧儿’、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张海兰,她对您非常敬佩,今天专程来拜访您、看望您来了!”

正说着,张海兰上前与封芝琴紧紧地握手问好,封芝琴忙让她坐在自己旁边,开始详细地听秦主任介绍张海兰的事迹:

张海兰自小生活在秦皇岛市海港区腰站庄,由于靠近市区和大海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村里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十分殷实。张海兰与丈夫崔道华的婚恋更是纯洁无瑕而又感人肺腑。

崔道华是庆城县高楼乡苏店村人。1987年11月,风华正茂的崔道华响应祖国号召,参军到秦皇岛驻防。由于他勤学苦练,工作非常出色,多次受到嘉奖,不久就当上了班长。

1990年,崔道华所在的部队帮助张海兰的村里铺修柏油马路,崔道华和战友们不怕苦、不怕累,处处为乡亲们着想,活儿干得又快又好,得到了乡亲们的赞扬。也就在那时,张海兰认识了淳朴、机灵、勤快而又英俊的崔道华。特别是在“八一”建军节那天晚上的军民联欢晚会上,海风习习,景色迷人,军民情深,花好月圆,张海兰与崔道华再次相遇了。看着崔道华忙前跑后为乡亲们热情服务,一副任劳任怨、谈笑风生的样子,一颗少女美好的心弦被悄悄地拨动了。这个在红旗下长成的女孩,从小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情感,她是在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人民军队英雄的感人事迹陶冶中成长起来的。长大后,她又一本接一本阅读了《林海雪原》、《高山下的花环》、《血与情》等军事题材小说,每读一次,她都情不自禁地被这些最可爱的人英勇、高大的形象与事迹感动得泪流满面。后来,她又陆续地与崔道华交往过几次,他的质朴、善良及刻苦上进的精神一次次敲打着少女的心田,正是崔道华,让她对书中人物的形象有了具体而深刻的理解,让她对当代军人有了更深的了解。道华的影子在她的心目中怎么也挥之不去。

然而就是这种美好而朦胧的感情还没有道明也来不及升华的时候,崔道华被调到新疆喀什去执行新的任务。由于时间仓促,加之部队严格的保密制度,他没有向张海兰告别。

按照常人看来,故事似乎应该到此结束了,人世间由于这种匆忙分离的故事太多太多,何况,他俩当时连恋爱关系都没挑明呢!

可是,张海兰却忘不了崔道华,她和当年的封芝琴一样,是一位认准了就不会回头的倔强姑娘。后来她按照道华战友提供的地址,把一封接一封的信件发到军营,没想到竟等来了崔道华的一封绝交信!执著的海兰如五雷轰顶,怎么也没想到会有这样一个结果?不死心的张海兰在信的背面,发现了这么一行字:

“娃,道华受伤了,伤得很重,怕连性命都保不住了,你以后再不要给他写信了。”这是道华善良的父亲写的。

同类推荐
  • 为亡灵弹奏玛祖卡

    为亡灵弹奏玛祖卡

    “爱伦坡说得对,我们的思想迟钝、老化、单调,我们的记忆力错乱、凋谢,像菜刀那样生锈了,人家都说是这样,这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记忆的特征吧。”《为亡灵弹奏玛祖卡》通过西班牙内战期间一桩谋杀案及其复仇事件的描写,生动反映了加利西亚山区居民的生活及其政治倾向。作家巧妙运用加利西亚方言,把西班牙西北部这一地区的民俗风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充溢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 玫瑰绽放的年代

    玫瑰绽放的年代

    十七岁的抗联女战士柳芍药双亲都被日寇杀害,为了护送她到苏联学习,十五名抗联战友牺牲在黑龙江边。在柳芍药的生命中,杀敌报仇成为她唯一的生存目的!石钟山“激情三部曲”终篇,“女版石光荣”的长篇小说。从30年代到80年代,半个世纪的时光,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的经历的辛酸成长史!
  • 老腊树下

    老腊树下

    阳光下,轮回几许,人总是在追逐着、向往着,都是那么执著,任性地背叛命运的安排、背离自然的约束。与命运抗争,回过头来思考,收获的却是太多的无奈。最终,得到了一些吗?或许是失去了一些吧。我在写这点文字时,也没能找到准确的说辞,但我还是要说:追求是美好的!向往是美好的!!在梦想与现实面前,人们有了梦,就一定要执著地追求下去!
  • 时光有张年轻的脸

    时光有张年轻的脸

    岁月只为青春添色却从未使其斑驳,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青春故事可以看到你我的身影,唤起青春记忆里的那个人,从前青春,现在不老!
  • 国家盾牌

    国家盾牌

    西南是大陆最后被解放的地区之一,国民党保密局曾有计划地在当地潜伏了大批特务,并在解放初期,不断向该地区空投特务。伯都的《国家盾牌》以1953年秋,发生在西南康城地区的一个普通农村女青年失踪的案件为导线,将侦查员们发现的特务活动的蛛丝马迹串联起来,展开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反特故事。
热门推荐
  • 元桂镇

    元桂镇

    发生在元桂镇的一场无关风花雪月的故事,侠客、富贾、书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凡逆诸天

    凡逆诸天

    诸天万界,皇者冠绝古今,帝者震古烁今!诸天之下,人言凡体不可修。一少年凡体自凡间走出,打破凡体不可修行的魔咒,化作一代天骄!战神体,伐战体,力压一切体质在修行之路上大步而行,屠一切阻他修行之人,逆所有大道而修。以凡体逆天伐道!逆神!逆天!逆道!逆皇!一逆到底,凡者逆修!
  • 乾淳岁时记

    乾淳岁时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创世神穿越世纪

    创世神穿越世纪

    上官萧然,原本一位普普通通的宅男,在一次电脑死机时看到了去往零界的机会,以全新的方式,过上自己拯救世界,改变世界和创造世界的生活········
  • 君子晚熟十六年

    君子晚熟十六年

    幸福美满的氏族婚姻生活,为什么就离她那么遥远?她不过就是想寻得一个可以白头不相离的如意郎君——心中也已然有了完美无瑕的既定目标,譬如“金鳞才子”唐慎之。可是为什么?老天爷就这么喜欢抓着她开玩笑似的,居然就配置了这样一位“冷漠冰山”属性的夫君给她?苏文翡欲哭无泪。(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都有不同的路

    我们都有不同的路

    你是否厌烦了网络小说的空虚与不切实际?你是否对生活还有那一丝丝执着和向往?你是否对心爱的女神还存些许眷恋?来这里吧!这里只有一件件平凡有趣的小事,但绝对经得起推敲;这里只有一个烂好人与多位女生截然不同的方式相处,但却不显得下流;这里只有一个懦弱中隐藏着勇敢的灵魂,但需要外界的逼迫才能释放。欢迎来到我所编织的世界。虽然我们都有不同的路,但相信,我们都有同一颗心。
  • 穿越之绝世医妃

    穿越之绝世医妃

    传说,落雪公子武学修为高深莫测,除排行榜首的那位无人能及!传说,落雪公子医术高超师承神医门,连神医门主都自叹不如!传说,落雪公子身份成迷,无人知晓其真实姓名,“落雪”也仅仅是有人在接受其帮助后询问姓名时,其本人并不想告知,只听其师兄称其‘落雪',传说……本文绝对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中间稍稍会有点小虐,不过本着虐虐更健康的想法而已啦~\(≧▽≦)/~不会太揪心了!
  • 重生废后为尊

    重生废后为尊

    她为他倾尽所有,放弃自尊!变卖嫁妆!忤逆父母!10年相随,他终于如愿登上大宝,而她却被捉奸在床。大冶元年正月皇后上官氏不守妇道,废其封号,刺死!上官氏全族充为官奴。
  • 我的男神叫EXO

    我的男神叫EXO

    【文章纯属虚构】小缓喜欢了EXO将近四年,从2012年4月8号看到SM公司推出新的男团,好奇的点进去看了一下,本来从不追星的她,就这样喜欢了有着12个少年将近四年,2016年,她满怀着梦想,和好闺蜜徐轲来到了韩国,追求梦想,守护自己爱的人,在这段人生之中学会去爱,去恨,去包容,去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