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行古浪县支行信贷风险问题的调查
古浪县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乡镇企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商业贸易不繁荣,是典型的欠发达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近几年来,古浪支行不断增加信贷投入,搞好金融服务,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贷款存量已占全县金融业贷款总量的三分之二。但由于不良信贷资产不断增加,已严重影响自身的经营效益和商业化经营步伐。笔者对农行古浪县支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进行了实地涮查,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贷款质量结构与风险特点
截至2002年末,古浪农行各项贷款余额19643万元,其中:不良贷款9189万元,占贷款余额的46.8%;不良贷款中次级类贷款1316万元,占不良贷款的14.3%;可疑类贷款4071万元,占不良贷款的44.3%;损失类贷款3802万元,占不良贷款的41.4%。不良贷款的比重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严重影响着古浪支行自身效益的提高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古浪支行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及特点:
(1)在行业分布中,乡镇企业、林业系统贷款风险比其他系统较高。乡镇企业不良贷款占比20.2%,林业系统不良贷款占比13.8%,农业贷款风险最大.农业不良贷款占比36.30%。
(2)从地区分布看,不良贷款占比最高的营业所达80%以上,最低的营业所为25%,其中城关营业所占比78%,海子滩营业所占比86.3%,土门营业所占比88.1%,大靖营业所占比68.4%。不良贷款占比低于50%以下的营业所有:第一分理处、支行营业部。
(3)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贷款风险增大的势头还未得到有效遏制。不良贷款绝对额逐年上升,2001年与2000年相比,不良贷款增加1个百分点,2002年与2001年相比,不良贷款增加1.9个百分点。2003年比2002年相比增加5.52个百分点。
(4)潜在的信贷风险增加。根据市分行审计部门对县支行6个营业单位调查核实和县支行的抽查及自查结果,2003年末不良贷款实际占比达56.2%。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是受政策因素、体制变动和不适当的行政干预的影响,致使农行信贷资金不能完全按效益原则合理配置,形成政策性信贷风险。如林业系统的“治沙贴息贷款”、粮食系统的“附营贷款”、供销社的“两棉贷款”、贫困户扶贫到户贷款、灾区口粮贷款、生产队集体分摊贷款等。这类贷款达3806万元,占两呆贷款的40%。由于不适当的行政干预,银行支持了一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五小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下,亏损严重,有的已被关停,形成不良贷款。
二是企业改制不规范。由于企业转制、破产不规范,悬空贷款,逃债废债,加速了信贷资产恶化的趋势。有的企业搞兼并联合,兼并方不承担被兼并方的债务;有的供销社搞承包经营,不落实承包人的还贷责任;有的合资企业,以银行贷款充做企业资本金合资人股。这些企业的贷款已被悬空,是有意逃废银行债权的行为,扭亏无望和关停企业逐渐增多,这些即将破产倒闭的企业,事实上贷款难以收回。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及市场变化等因素。企业效益下滑,还贷能力下降。有些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基础管理较差,经营粗放,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适应能力很低,如林业系统共有9个林场(站),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全面亏损,除两个林场属天然林保护外,其余5个林场(站)处于半死不活状态,两个林场(站)已经关门,贷款难以收回。在古浪支行所属营业所开户的129户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已关停112户,“两呆”贷款占51%。
四是乡镇企业负债率高。经调查测算,乡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80%以上,最高的达184.5%,最低的也在70%左右,这些高负债企业,高度依赖银行贷款维持生计,抗风险能力很差。所占用的大量信贷资金不能流动,有的因经营亏损丧失偿贷能力。有的乡镇企业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用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购置固定资产,搞改建、扩建、转产、技改等项目,致使流动资金被长期占用,形成逾期贷款。
除了上述客观原因之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的管理缺陷。
(1)内部信贷管理机制不完善,不适应现代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要求。一是对授信主体缺乏严格的贷前调查。项目评估粗放,银行信贷评估报告,往往是企业可行性报告的“翻版”。缺乏对贷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独立科学的判断,导致贷款决策失误,留下了隐患。如有的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就出现设计不合理,设备不配套,投资有缺口,不能如期建成投产;有的在投产后其效益与可行性评估报告差距甚大,不能实现银行贷款效益;有的甚至未经认真信贷评估就盲目支持,项目建成即关停倒闭。由于该行属基层经营行,受地域和信息来源不充分的限制。对支持的主要产业、行业、产品所处的宏观市场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见,客观上助长了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趋向、产品结构不合理和经营风险过大,影响信贷资金的安全归还和增值。二是贷后管理相当薄弱,管理手段落后。有些信贷人员重贷轻收、重贷轻管的老观念还未完全改变,不重视信贷资产质量,没有把信贷管理贯穿到贷款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致使信贷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流失。有的营业所还没有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贷款使用情况缺少文字资料,难以经常性的监测和分析企业经营效益和贷款风险,对贷户尚未实行微机管理,预警预防能力差,不能及时发现、估价和处理信贷风险,三是一笔贷款从调查、审查、发放到收回的各个环节中个人责任不明确,“都负责,都不负责”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旦造成损失难以追究个人责任。信贷管理规范化、程序化操作规程软约束,缺乏一整套量化管理办法,监测考核不力,违章违规问题屡见不鲜。四是制度措施定了不少,但抓落实不够。很多管理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信贷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对这几年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经济、金融法规缺乏认真的学习,还沿用以前的老办法办理业务,造成许多贷款不合法、不合规,银行债权难以依法保护的被动局面。如合同要素不全,抵押担保流于形式,有的要求借款单位和个人自找担保,在借款合同上签字盖章了事,忽视对担保人主体资格和代偿能力的严格审查,对抵押权设定的合法性审查不严,程序不规范、不合法。据市分行审计部门对古浪农行1998—2002年发放的贷款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查出违规违章贷款56笔,金额74万元,分别占审计笔数、金额的11%和25%。其中查出贷款担保抵押不合规定的345笔1745万元,占有问题贷款笔数、金额的31%和28.6%;借款合同不规范,不具备法律效力的359笔2910元,占有问题贷款笔数、金额的33.2%和31.1%。
(3)贷款条件软化,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过低,负债率过高,抗风险能力低下,加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古浪多数企业和新建项目未严格坚持所上项目规定的自有资金比例,就是低比例的企业资金有些还不到位,有的待银行注入贷款后则设法抽走,将投资风险全部转嫁到银行。有些企业所谓的自有资金并不是企业实有的资本金,而是来源于地方财政的借款,业主向私人借款或并非是企业真正的自有资金,这些企业从固定资产投资到流动资金基本上靠银行贷款维持生产经营,旧贷无力归还。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又要求银行增加贷款的。形成企业迫使银行贷款的倒逼机制,使银行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继续贷款会形成新的风险,不注入资金企业面临停产,使积欠贷款险上加险。
(4)信贷人员数量少,整体素质低,不能适应信贷工作的需要。由于信贷人员素质较低,难以帮助和引导企业合理科学地确立项目、选择投资,以减少信贷风险;有的信贷人员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看不懂企业财务报表,发现不了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提不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得力措施,有的信贷人员不懂法律知识或知之不多,对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束手无策,对银行现有的信贷规章制度和防范风险要求落不到实处,县支行对企业信贷管理人员调动频繁,形成管理断层。
三、建议及对策
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主要从加强内部管理人手,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责任目标,努力把信贷风险降到上级行对县支行要求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