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又决定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这是自1996年以来第7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也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宏观调控措施扩大内需的又一重大举措。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自1997年进人低迷期至今已达三年多时间。这期间,国家充分借鉴和运用凯思斯主义经济理论,有力地实施了财政和金融两大宏观调控措施。①在财政方面,仅1998年国家就增发一千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因为基础设施投资的40%会转化为消费基金,国家通过实施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反周期调节,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这种在特定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对调整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后劲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还未十分显现。②与中央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也连续7次调低了银行存贷款利率,大幅度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以期通过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刺激国内工业生产、商业经营和个人消费行为,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发放贷款,从而拉动新一轮经济的增长。进人1999年,我国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且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那么两大调控措施能否实现扩大内需,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目标呢?笔者依据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认为,在短期内要实现这个目标,尚存在一定困难。
(1)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由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政策手段这三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的。从政策手段的实施到中间目标的实现,再到最终目标的实现,这是一个作用链,这个作用链存在时滞。尤其是Ⅲ才政宏观政策的这种时滞效应更为突出。
(2)城乡居民对预期收入和就业稳定性的信心下降。这几年因为国营企业破产、亏损较多,下岗职工增加,人们的收入普遍减少。政府机关实行机构精减,也增加了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对未来的不可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把钱存起来,以备养老、购房、子女上学、就业和医疗费用等。就是银行不付利息人们也要存钱。更谈不上“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了。所以,今年春节刚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就直逼6万亿元大关。但这并不是说国营企业的改革和政府机构的精简就应停下来。相反,应坚定不移地搞下去。不能因为分娩的阵痛,就不生孩子。
(3)尽管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展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通知》这样的指导性文件,但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惜贷的心理仍未消除,即便是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因手续繁杂等问题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加上我国法制尚不健全,执法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银行不愿冒这个风险。
面对“启而不动”的经济形势,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政策选择?我认为我们应充分借鉴和运用货币学派的经济理论,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采取果断措施,即实行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中央银行适度增发货币,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带动物价适当上涨。尽管这种措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但其积极作用要比消极作用大得多。
(1)适度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因为适度的通货膨胀会引发物价的上涨,而物价的上涨会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因为中国的消费者有这样一种消费心理:买涨不买跌。通过刺激消费需求,带动商业流通和工业生产,最终达到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目标。
(2)适度的通货膨胀会促进就业。因为在通胀期间,商业机会多,赚钱的机会多,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商业企业正常经营,各类企业在这种经济的复苏期都会增加用人数量。
(3)适度的通胀会促进外贸出口。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的货币普遍贬值,而我们的人民币却十分坚挺。这种情况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十分不利。人民币适当贬值,会使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4)今年三月份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全球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和国际清算银行行长会上,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控制通货膨胀已经不再是首要目标,相反,预防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将成为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的最终目标。且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开始为刺激国内需求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为我国实施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如不抓这个机会,势必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实行适度的通货膨胀会使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加快,实现高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是目前我国最需要的经济大环境。有这样一个大环境,许多矛盾和问题诸如财政困难、职工下岗、政府机关人员分流、产品积压等就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得以缓解和治理。当然物价就会上涨。但只要有效地利用财政、金融这两大调控措施,尤其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中的作用,我们完全有能力把物价控制在一定的涨幅以内。
199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