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800000025

第25章 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几点思考(2)

(2)地区及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不断加大。首先,沿海发达地区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差异明显。2001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指标最高的上海市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为3612.05元,初中为3411.21元;最低的河南省仅为小学353.82元,初中511.29元,相差10倍左右。同年,全国小学生均经费1500元以上的为北京、天津、上海,在1000—1500元的有包括西藏、新疆在内的4个省份,645元(全国平均水平)至1000元的有10个省份,500元以下的是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陕西。上海市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699.56元,河南省仅为11.9元,相差60倍。其次,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投人存在明显差距。就全国范围而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几年来占全部义务教育经费的比重一直在50%上下徘徊,且呈下降趋势,同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为11726万人,城镇学生数7248.5万人的现实极不相符。从生均教育经费看,2001年,城镇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教育公用经费两项指标均比农村地区高出将近1倍。在省级行政区范围,2001年,上海市(包括所属郊区)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4875.97元。而贵州省农村人均经费只有484.57元,相差10倍;初中生均经费,最高的上海和最低的贵州农村相差8倍(5182.94:603.73)。

(3)农民义务教育负担重。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从全国角度讲,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构成中,教育附加费、学杂费、集资费用分别为102.88亿元、116.22亿元、28.69亿元,占农村义务教育总经费1102.27亿元的22.4%。农民直接负担了1/4左右的义务教育费用。

4.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现存问题分析

(1)财政压力巨大,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主要源于中国总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在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教育经费不足以至影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日显突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每年教育经费占当年GNP的比例,各年都在2%左右,总是占世界各国的倒数第十几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一般占GNP的5—7%,而与中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一般占GNP的4%左右。如要按人均教育经费算,中国更少得可怜。具体到高等教育经费,约占教育总财政投入的20%左右。因此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在国家总教育经费不足以及高等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比例不高的双重作用下显得捉襟见肘。

(2)高等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薄弱、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政府的财政拨款虽然已经逐年递减,但其所占比重仍然偏高,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仍没走出市场化的道路,辅助渠道还没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中国对专门针对教育而征收的税费比例又过低,近年来一直低于1%,没有很好的发掘教育税这一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高等教育学生缴纳的学杂费应是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渠道,虽然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杂费呈上升趋势,但还是偏低,而且相当部分的学生是免收学费的,并且还能领取助学金,即所谓的“公费”生。

(3)财政性教育经费事权、财权不统一。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长期处于事权和财权分离的状态,教育经费的预算未能单独立项。造成一系列问题:一是教育经费预算数量相对弹性较大,缺乏透明度。二是教育发展和政府对教育的拨款脱节。三是教育部门无权行使有效的宏观管理权与调控权,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4)对多元化筹措教育资金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政府投入是高等教育经费主渠道的前提下,能否开拓非政府渠道,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导向。中国虽然也颁布了捐赠法,但在具体税收政策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只是实行税前从所得中全额扣除捐赠额外,没有其他税收优惠以鼓励社会捐赠。企业投资也是高校经费、特别是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自于社会的投资也不是很高,虽然近几年民办高校发展迅速,但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长期受国家政策的制约,《高等教育法》规定“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许多有眼光的企业家也看好这一产业,很想向民办高校投资,而投资必然要求回报。

三、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政策建议

1.完善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民间的教育投入关系,形成合理的教育投资体制。在理顺政府与民间的教育投入关系和积极吸纳民间投资方面,首先应该按照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育的社会受益程度的高低,分别采取相应的投资模式。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应该采取以政府公共投资为主的公共兴办模式,由各级政府承担起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按照“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兴办模式,由各级政府与民间主体共同承担相应的投资任务;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在政府严格审查资质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民间主体自主兴办模式,依靠社会民间力量承担相应的投资任务。

(2)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形成各级政府合理的投资分担机制。在深化我国各级政府的教育公共投资体制方面,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教育事权和教育投资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公共投入比例,从而形成中央、省、市、县对教育财政投资的合理分担机制。建议从充实基层政府财力人手,调整现行财政体制和义务教育投资分担比例,即通过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在此前提下,通过调整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人分担比例,明确各自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从财力上形成义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的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

(3)加大财政对教育的公共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在财政的教育投入力度方面,应该按照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使财政对教育的公共投入总量每年的递增幅度,至少不低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在财政的教育投入方向上,应该按照我国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需要,把财政的教育投入的增量,重点用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公共教育投入差异和城乡之间的公共教育投人差异,尤其要加强对贫困县乡的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投入。在财政的教育投入结构方面,应该按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扩大财政对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尤其要加强对公用经费中正常教研经费和教师再培训的投人。

2.完善我国教育经费体制的对策思考

(1)要大力整合各地的基础教育资源,使教育经费的使用主体尽量避免低效、无序,进而提高财政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要改革学校分布很散,规模很小,解决由此造成的形不成规模效应,培养成本高,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其次,应对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以解决目前庞大的教师队伍给财政造成的巨大压力。

(2)对财政资金金的教育投向进行结构性调整。①在教育市场化改革未完成到位之前,财政仍要对非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给予“惯性支持”,但要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而逐步减少。②要逐步扩大对基础教育投人占财政性教育投入中的相对份额。③国家财政要解决政府教育方面的历史欠账问题。一是对于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二是要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保障对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投人。④加强对财政性教育经费收支的监督,切实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杜绝各种乱收费。

同类推荐
  •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本书涵盖了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近年来所主张、研究主要观念,书中论点涉及市场、法治、改革、未来发展等重要领域,列出了作者长期思考的影响社会的二十四个重大理念。本书没有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简单形象的类比说明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前沿的一流经济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经济学读物,也是获取正确的经济观念、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格局的第一手资料。张维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被事实所证明,他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极具预见性的理念,相信也会为我们如何改变现实、面对未来提供重要的参考。
  • 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本书选择了航空工业的典型事例,强调时代背景,突出发展变化,从体制创新、民用飞机、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回顾了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体制改革,适时调整战略,努力开拓市场,推进资本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集团公司的重新整合,实施“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中国航空工业必将在新一轮市场经济大潮中蓬勃发展。本书既可给航空工业从业人员以启迪与借鉴,也能为航空工业相关产业及对航空工业感兴趣的社会读者提供参考。
  •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8年):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8年):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

    本书包括2008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与政策分析,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人口结构变化的经济结构与增长效应研究,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效率等。
  • 领导干部每天读点经济学

    领导干部每天读点经济学

    本书主要介绍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事关民生的经济常识、市场运转的经济常识、企业管理的经济常识、国家调控的经济常识、投资理财的经济常识等。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本书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2004中国经济研究热点、2004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三农”问题讨论综述、重化工业化问题讨论综述、循环经济问题讨论综述、企业家问题讨论综述等。
热门推荐
  • Boss来袭:早安,霸道总裁!

    Boss来袭:早安,霸道总裁!

    她本为九五之尊三年前,她视他如信仰,他却无故扇她一巴掌,她忍了。三年后,她视他如珍宝,他又一次扇了她,她走了……又三年,她以F。C.BOSS身份回归。一次酒会,他认出了她,死缠烂打的要和她在一起。有霸道总裁在旁,壁咚,床咚无时不有。法式接吻更是家常便饭她为他生下一儿一女一生一世一双人即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恐怖俱乐部

    恐怖俱乐部

    当你夜晚独自走在街上的时候,请注意身边熟悉的楼是否还在,因为,恐怖俱乐部是开在任何地方的。如果消失,再次出现,那么,请注意,不要靠近,因为,你,很可能就是俱乐部所选定的人!
  • 异道寻仙

    异道寻仙

    万年前,修仙强盛,万年之后,异能崛起,讲述者二位异能少年,一时好奇,来到了修仙世界,看他们如何在修仙世界里修行,困难,杀戮,金钱,美女,放在他们面前。如何选择。
  • 一见倾心:青春不再见

    一见倾心:青春不再见

    初见她的容颜,她的一颦一笑都印在他的心上。可惜她遇见另一个他,一见钟情。在她的暗恋中,那个他却不知不觉狠狠伤了她。她心灰意冷,他却在原地等待。青春不再见,他们的青春都不会散场。因为,他在等。
  • 穿入游戏

    穿入游戏

    好不容易买到火爆的虚拟实境游戏《仙侠》,赵凯却意外穿越到真正的仙侠世界!随即,赵凯惊讶发现,他在这个仙侠世界也能玩《仙侠》这款游戏,可以真身进入游戏中,游戏中他的角色升级,等同于现实中修炼升级。游戏里面打怪得宝,获得的物品居然也可以带到仙侠世界!游戏里学会的高深功法,也能用到现实里。现实世界的枯涩功法,只要收集足够的天赋点数,可以拿到游戏里面学习!而只要积攒职业经验值,就能拥有现实世界吃香的炼丹师炼器师阵法师符师这类职业!
  • 记得和希望

    记得和希望

    随便想起的一些事,有时候是,记得和希望拥有...
  • 悟性密码

    悟性密码

    悟性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聪明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这就是有无悟性的区别。悟性是一种境界的体验,聪明人能顿悟,当下了然,直指心间,而普通人经过努力探索也是可以逐步开窍的,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也。悟性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一切科学、艺术、创造、发明不可或缺的灵性法宝和智力密钥。悟通天下!悟得天下!挖掘悟性之泉源,捕捉悟性之踪影,施展悟性之神功,此为通向事业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门。
  • 史玉柱的坎

    史玉柱的坎

    坎坷、困境,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过,史玉柱所经历的坎坷之多、困境之险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他以4000元的投资,在短短4个月就赚回100万,又因巨人大厦资金匮乏而在一夜之间从中国首富沦落为负债2亿多的中国“首负”。即便这样,史玉柱并未气馁,而是举债进攻保健品市场,黄金搭档一炮而红,而他马不停蹄地进军网游领域的举动更是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史玉柱,他曾被无数创业者誉为创业天才,是许多企业家眼里引以为戒的失败者,更是众人眼里的“逆袭英雄”。他抛开“负翁”的阴影,再次创业,抢占保健业市场、进军网游领域,成为身价百亿的商业奇才。他这一路走来,到底经历了哪些辛酸、坎坷,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
  • 无上武神

    无上武神

    偏远小国一个没落的修炼世家的孩子,杜风,被当地最大宗派清源宗收为弟子,巧合之下,获得上古强大修炼功法,但是却因种种无奈,杀死了门派中一位长老的家族后人,被不断追杀,最终落得全家逃遁,自身更是被迫远走他乡,为了获得强大的力量,以保护自己和家人,他不断地修炼,提升实力,返回家乡以强大的实力碾压强敌,为家人赢得了良好的生存空间,而这只是他修炼生涯的开始,他决心要走出去,要去见识更加强大的存在,要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历经一次次收获与失败,最终,他成为了这个世界最顶尖的存在。
  • 当坏小子遇到她

    当坏小子遇到她

    高中混混子豪,遇到了父亲朋友的闺女,因为一个爱情赌约,人生发生了巨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