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扩充总量和提高质量为关键,地方工业谋求新突破。一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做“深”马铃薯产业,坚持“抓大、扶中、限小”,支持万吨以上有效益、重环保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围绕做“强”中药材产业,把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靠到生物产业上,争取并实施好陇兴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等精深加工项目。围绕做“大”畜草产业,培育壮大陇原中天、天耀草业等畜草龙头企业。二是打造工业发展平台。积极争取省上开发区专项资金,实施好陇西、岷县开发区专项资金建设项目,争取定西和临洮开发区列入全省投资计划,构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三是优化工业运行环境。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实施好银企共生工程。加大煤、电、油、运协调力度,做好土地供应、征地拆迁等工作,确保10万吨铝箔一期5万吨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加快高耗能企业节能改造,确保实现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
(三)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城镇面貌谋求新变化。一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区重点实施好凤安路等18个建设项目;县城重点抓好通渭东新路等29个项目;小城镇建设争取并实施好安定内官道路改造等32个项目。二是加大城镇资产经营力度。抓好城镇土地储备、整理和开发,力争储备土地300亩,实现土地收益1000万元以上。三是加强城镇管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形式,改善城镇环境。建立和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逐步改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四)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社会事业谋求新进步。一是扩大就业。整合各类就业和再就业资金,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对弱势群体实施就业援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是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加强基础教育,努力扩大高中招生规模,鼓励发展民办教育,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完成岷县“两基”达标。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三是加强环境建设。解决淀粉加工、铝冶炼、医疗行业废水污染问题,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以上。
(五)以行政效能建设为切入点,改革工作谋求新进展。一是稳步推进综合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和投资体制改革,加快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涉农领域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二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完成高原活塞环公司的破产重组和渭水酒业公司、红旗山煤业公司的改制盘活,启动敬东机器厂政策性破产。三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健全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环境。
三、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努力把抓项目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围绕建设一流质量工程,创新工作机制抓管理。一是创新目标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项目建设推进、储备、投融资和考核机制,严格重点项目领导责任制。坚持以项目建设考核工作实绩,通过项目建设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二是创新质量管理机制。严格“四制”规定的同时,全面推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大项目建立质量执法全程介入制度。加大在建项目审计力度,加强项目开工前和竣工决算审计。三是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对所有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备,严格执行“三同时”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支持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围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紧扣关键环节抓前期。一是坚持高起点谋划。筛选谋划一批亿元以上的战略性项目。特别要着手做好引洮一期相关配套工程的前期工作,在受益的4县区,举全县之力,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发动群众,用5~6年实现“水到渠成”。二是坚持大容量储备。以“十大超十亿元工程”为重点,加大项目前期费筹措力度,加强项目库的建设与管理。三是坚持全方位推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精心做好市场竞争性项目的包装、策划,加大项目推介力度。
(三)围绕增加投资总量,利用多种渠道抓融资。一是努力争取国家投资。对重点项目,继续采取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京的办法,勤汇报、多衔接;对已上报的项目,明确人员,跟踪争取。二是突出政府主导融资。重视财政扶持资金的放大、带动作用,大力推行改拨为贴、以奖代补。继续加大与省开行、农发行金融合作力度,带动民间投资跟进。继续做好国外贷款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选择一批千万元以上、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大项目,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出击,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引进目标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多渠道、宽领域、多元化招商引资新格局。
(胡富斌康鹏珍李晓毅)
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6年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全市上下认真坚持“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纲,突出“一纲九目”的发展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形势良好。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3亿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71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4元,增长8.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1.9亿元,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1.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以下八个特点:
(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纲,实行了市、县(区)领导干部抓项目抓产业“五个一”责任制,制定下发了《关于市级领导干部分工抓重点项目和重大特色优势产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意见》。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共争取国家投资各类项目378项,总投资1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亿元,增长20.5%,全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07项,完成投资17.5亿元。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7项,已到位资金11.62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是开展了公路交通大建设。全年完成交通投资1.6亿元,新建通乡公路412.6公里,新建通村公路640公里。二是城镇建设成效显著。陇南市区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各县县城建设都有了新的变化,建制镇建设和新农村小康住宅示范点建设有序推进。全年城镇化率可望达到17.47%,比上年增加1.44个百分点。三是加强了能源建设。文县220千伏早阳送变电工程投入运营,35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二期工程通过省上验收,成徽110千伏二回送输电工程、礼县110千伏送变电工程进展顺利,武都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和全市城网改造工程即将实施。四是积极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村村通电话和移动村村通工程。解决了6.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市通电话的行政村累计达到3050个,村通电话率达到94.34%。
(三)特色产业开发力度加大。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坚持“把特色优势做到最大化”,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全市粮食产量达到76.5万吨。新发展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54.69万亩,新发展核桃60.39万亩,花椒、油橄榄、茶叶等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8%。农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新增龙头企业5户,总数达到19户,实现加工增加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全年组织开展劳务输出55.5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9.44亿元。向外移民10457人,完成扶贫整村推进111个,9.99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全年新发展太阳灶1万台,建成沼气池5015口。
(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坚持“重点抓工业”的战略举措,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突破口,围绕四大资源四大产业建园区、上项目、办企业,扩建新建了一批水电站项目及矿山开发项目,使全市工业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23.2%。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30万美元,增长30.3%。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6.6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1.7%。
(五)第三产业增势强劲。一是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工作取得重点突破,商品流通业乃至整个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二是金融服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35.9亿元,增长31%,全市贷款余额达到52.23亿元,比年初增长19%。新增加的贷款主要投向了农业、水电能源开发和有色金属采冶等行业,较好地支持了地方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三是旅游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69.6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2亿元,分别增长19.26%和16.4%。
(六)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继续狠抓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动,把深化改革和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把改制重组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把引资重组和盘活不良资产结合起来,确保了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措施的实施。累计完成国有企业改制153户,改制面达到83.15%。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和污染企业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清理出无证非法采矿点401个,关停铅冶炼污染企业7家,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进一步好转,环境保护得到有效加强。
(七)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1.58亿元,增长74.4%,创陇南历史最高水平,增速名列全省第一。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事业项目的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年续建、新建的各类社会事业项目173个,累计完成投资1·29亿元。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取得新的成绩。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200人,安排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1075人。城市人口低保标准较上年提高10%,城市低保人口达到44678人,比上年增加1958人。
二、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达到10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达到46.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确保增长20%,达到13.9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物价指数控制在10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新增就业岗位9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纲,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坚持做到“竣工一批,开工一批,争取一批,论证一批”,大力抓好项目建设。要着力抓好2007年列入市管重点建设项目163项,总投资351.4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6.54亿元。重点抓好武都至罐子沟高速公路、兰渝铁路(陇南段)、陇南支线机场、文县高楼山隧道、礼武公路、武都8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6万吨铅冶炼、5万吨锌冶炼、10万吨锌基合金、武都330千伏送变电工程、武都城区集中供暖供气、阳山金矿开发、文县苗家坝电站、兰州陇南大厦十四个特重大项目,以此带动全市的重点项目建设。
(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交通建设,除省列重点建设项目外,年内建成联网路、断头路和出口路8条、160公里,通乡油路13条、237公里,通乡等级公路20条、349公里,全面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加强能源建设,尽快实施武都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城网改造、成徽二回110千伏送电线路工程、礼县和徽县宝徽公司110千伏送变电工程以及8项35千伏农村电网改造一期节余工程。抢抓国家和省上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的机遇,加快农村户户通电的步伐。大力发展农村新型能源,年内建成沼气池2万座,新发展太阳灶1.2万台。抓好通讯建设,继续实施移动G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话、村村通电话和移动村村通工程,加快信息化进程。
(三)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抓好以饮水、沼气、通路、送电等为重点的“六小工程”建设,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抓好乡村道路建设,加快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信息公共网络工程建设。继续抓好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全年新发展特色经济林128.5万亩,其中新发展核桃100万亩。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兴办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抓好12个农产品加工新项目和1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二是继续争取落实农村学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等国家专项,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三是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和移民工程,努力增加边远地区贫困群众的收入。年内完成扶贫整村推进115个,减少贫困人口10.36万人。完成扶贫开发移民8300人,以工代赈易地搬迁8000人。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年输出劳动力5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0亿元。
(四)实现工业重大突破。坚持以工业为加快发展的主攻点和着力点。紧紧依托四大资源大办工业,扩张总量,提高质量,延长链条,增加效益,加快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新上5万吨锌冶炼、6万吨铅冶炼、10万吨锌基合金、阳山金矿、康县丰都山铜矿、成县大理石工艺品厂、西和纳米碳酸钙厂等19个工业重点项目,总投资10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8亿元。要不断增加工业经济总量,壮大骨干企业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充分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开发新产品和名牌产品。加快推进矿产资源采、选、冶系列化开发,实现多次加工增值,不断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花椒、核桃、茶叶、油橄榄的深度开发,逐步建成干果类、鲜果类、山野菜山珍类、饮料类、酒类、蔬菜类、中药材类、水产类等八大门类的绿色食品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