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振稳
中华人次共和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从未有过断代。从古籍文献和文物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中,可以看到其骄傲的历史。中华文明肇始于伏羲,而兴盛于黄帝、唐尧、虞舜和夏禹。三皇五帝著“三坟和五典”,这些虽已失传,但是在诸多的典籍及史料之中,对三皇五帝的记载多有谈及。《文史杂志》2333年第2期王德奎先生《绵阳第一碑·与盘古王表石》列出了盘古至禹的年表,该年表将公元前8333~公元前6319年定为原始社会,公元前6393~公元前6244年定为盘古、天皇、地皇、人皇、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叙命纪,公元前6243~公元前5774年定为巨灵氏、句疆氏……次氏氏22氏,公元前5777~公元前5374年定为辰放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8氏13代,公元前5373~公元前1474年定为葛天氏、女娲氏、伏羲氏……启氏、古夷氏9氏12代,公元前1473~公元前3454年定为仓帝史皇氏、柏皇氏、中皇氏、大庭氏……昆氏、西氏7氏39代,公元前3453~公元前2334年定为轩辕氏、祝融氏……亡亡氏、神农氏8氏14代,公元前2333~公元前2244年定为黄帝有熊氏、颛顼、帝喾、尧、舜。《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云:“上上上,昊帝帝羲、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帝金天氏、颛顼帝高阳氏、帝喾帝高辛氏、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帝禹夏后氏、帝汤殷商氏、文王周氏、武王周公、宋弗父何,仲尼。上中仁人女娲氏,共工容城氏、大庭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亡怀氏、东扈氏、帝汤氏、悉诸、少典、列山氏、归藏氏、方雷氏、祖、鱼氏。”《帝王世纪》云:“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无怀氏。”庄子的《南华真经·消遥游第一·箧第十》曰至德之世名人顺序为:“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通鉴外纪》云:“燧人氏没,包羲氏代之,自天皇至燧皇九十一代,一百八十万二千七百六十年,包羲氏没,女娲氏代立,是为女皇,元年辛未,在位一百三十年,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自伏羲至无怀一千二百六十年,或云五万七千七百八十二年,女娲氏至无怀,十五君袭包羲之号一千一百五十年。”《孝经援神契》:
“女娲氏没,大庭氏,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袭包羲之号一千二百六十年。”“伏羲氏画地之治,凡天下山五千七百,居地五十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引用以上几例史书说明在三皇五帝期间的这些氏和代,虽有前后位次的不同,相处的时间有些差异。但将其归纳起来其因有三:一、有对氏、代的称谓不同,如一人多号之事;二、受作者所处时代、地域之区别;三、师承口授之差异。不管名次的前后,氏和代的不同,但是,随着中华遍地存在着的相对应于三皇五帝相同时间的新石器时代的无数处古代遗址、古墓葬的发掘,其丰厚遗存的出土,将进一步来证实这些。在这一时期之中,尤其是人文始祖伏羲及其沿袭其号的十五世君相传的一千多年,这是一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由愚昧走向人类文明的,不可以被我们现今所置疑的光辉历史。中华龙的形成及其缔造者伏羲氏和其相处年代我们应尊称之谓“伏羲社会”、“伏羲朝代”或是“伏羲王朝”。
在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古遗址广泛的存在着,仅河北省境内经过发掘的就多达百余处,且具有磁山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龙山文化之特性与类型,这些与河北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太行山东侧、燕山南北形成自远古以来的南北文化交错接融地带,在进入新石器时期以后,其地方特点十分明显。
在华北平原地域的太行山东麓,漳河以北,拒马河以南,郜派二河、滹沱河、滏曲河流域,是远古居民以从事农耕为主或兼营渔猎先民区域。比如徐水南北遗址,迁西西西,安西大大,水北北,曲曲钓鱼台,新乐伏羲台、葫芦头、金水河,正定西洋村、小客,武安的磁山新石器时代古遗址,还有涉县娲宫、赵县双庙等遗存。
河北新乐境内的伏羲台、葫芦头、金水河古遗址,是伏羲社会之中的伏羲氏及其部落在此生活、发展、壮大的地方,在遗址之内及其周边地区和四十余里的金水河沿岸曾有石斧、石镰、骨刀、骨镰、陶轮和早期陶片的出土,根据文物考古专家认定,这些乃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的遗物。伏羲台由三层台组成,根据史料和文物考证,第一层台系原始高台,它处于两河之间的台地之上,近水便于汲,并可避水和躲避野兽袭击,这些符合新石器先民的选址要点;第二层台乃“概帝喾巡游此土集四方之民,而化导养育之,故其遗迹至今存志”,在第一层台之上加筑,建成为祭祀始祖圣地;第三层台的组成乃是“台文化”时期的遗存,其用途有二,其一是商周时期继高辛氏之台而加筑,其二是在春秋战国七国国霸时观察敌情的了望之台。秦汉复建庙宇祭祀人文始祖伏羲氏至今。
金水河,经考证乃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利用伏羲台上游中同涌泉之水,开凿的我国最早的人工灌渠“金水河”。“金水河”经曲都到大流,过藁城至无极,“凡四十余里”变旱作为水田“灌溉地亩无数”,河两岸“稻香稷稷”。史书的记载及沿河不断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文物,“金水河”系伏羲社会兴修水利的佐证,是我国最早的人工灌渠之一。
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新石器遗址不下几百处,其最有代表性的大地湾有房屋遗址240座、灶址98个、灰坑和窑穴325个、窑址35座、沟渠12段。大地湾遗址按其层次划分第一期遗存距今约八千年,第二期距今有六千多年,第三期遗存时间长达两千年左右,在距今五千年左右是大地湾第四期文化层,也是最兴旺发达的时期,原始大会堂的建筑就在于此等西北地区的古遗址中有伏羲诞生地和伏羲画卦台等等等在中南地区,尤以河南为重,诸多的新石器遗址,伏羲墓、太昊陵,葛天氏故里长葛市,还有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地等在华东地区的山东、鲁国(古)奄国,有大庭氏库,等等等在我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个地区都存在着不少的旧、细、新石器时期古遗址,尤以新石器时期最多,可以说新石器古遗址的位数比历朝历代都为丰富,也就是在新石器时期几千年的历史之中,中华先民为我们遗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随着不断发掘出土的遗存遗物来看,新石器时代社会组织、生产方式就已奠定了中华文明之历史。比如占六项“中国之最”的秦安大地湾遗址、新乐金水河遗址,都分别代表着新石器时代伏羲社会的光辉历程。
根据遍布全国的新石器古遗址与《盘古王石》、《汉书·古今人表》、《帝王世纪》、《南华真经·箧第十》、《通鉴外纪》、《孝经援神契》所引用诸多人物,相对应起来,进行分析、鉴别,这段历史为首的还是伏羲社会的一千多年,古遗址佐证当时婚姻形态的变化,男尊女卑观念的初起,原始农业的发展,制陶技术的进步,矿石的冶炼和金属的加工,丝织物的发明,居住条件的改进,原始文化和宗教的出现,与我们大家近些年对伏羲文化、伏羲业绩教民结网狩猎渔、养牺牲以充庖厨,尝百草始创九针,种五谷转向农耕,建房屋形成聚落,制嫁娶肇启文明,作甲历始有年月,画八卦探求规律,造琴瑟傩庆升平,龙图腾团结一统,中华文明始奠定的总结不是正好相吻合吗?
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著名讲话中提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中国人的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这里明确提出了精神文化“纽带”的概念,并高度评价了精神文化“纽带”能够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批准实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随之而来的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河南省文物局等学研单位联合发起“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启动。并召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收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名誉顾问李铁映的贺信,贺信说:“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模式,一直是世界学术史上倍受关注的重大课题。加强对这一重点课题的研究,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次大会旨在推进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希望大家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畅所欲言,推进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而共同努力。”
探源工程将是探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进程及发展的全过程和与历史人物的缀合。探源工程已开始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的黄河流域,确立了4个龙山文化时期的研究项目,其中,从发掘整理出来的陶寺遗址中出土的文物看来,当时已有了文字、礼仪的尊卑和人类文明社会的形成。
台湾学者著文称,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
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七十多岁高龄的史式认为:“司马迁所掌握的史料和见闻的限制,构造了以黄帝为始祖,以黄河文明为中心的古史框架。但大量的考古工作已经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应在传说中的黄帝以前。”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等专家认为,“自然科学‘口述历史’资料在中国文明探源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指出中国人文科学研究要多学科相结合”。
北京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高起祥指出:“中华文明探源是一个宏大的课题,目前已经有了好的开始,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将使民族‘多元一体’的文明发展更清晰地呈现于人们面前。”
伏羲社会历经一千多年,龙图形成,文明奠定。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希望研究伏羲文化的学者专家致力于奠定“伏羲社会”文化之基石,通过探源工程,增长中华可信史,承认“伏羲社会”,承认我们是羲皇子孙!像台湾省新学识文教中心发行人李教授所提出的“始祖正名专案”的要求那样,请以“羲皇”取代“炎黄”。使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站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前列。
让我们按照李铁映院长的指示精神,遵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畅所欲言,为推进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而共同努力。
(作者系河北省新乐市文物管理所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