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5500000019

第19章 保安族文献(1)

一、关于保安族语言的调查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五工作队保安语调查组在1956年下半年度对保安语进行了调查。

保安语调查组的成员中包括保安族干部两人,蒙族和汉族干部各一人。

调查组除选择了甘肃省临夏县的大墩村和青海省同仁县的下庄村为调查重点外,还选择了甘肃省临夏县的干河滩村为调查副点。在两个调查重点上各进行了为时约两个月的工作,根据第五工作队统一印发的词汇和语法大纲,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在调查副点上进行了为时半个月的工作,记录了1000个左右的基本词汇,并且搜集了一些有关保安族历史情况的材料。此外,在三个调查点共记录了将近40篇短篇材料。

根据调查所得材料,保安语调查组自1956年12月中旬起在甘肃省临夏市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总结。总结期间,调查人员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概括,写成了《保安语调查报告》、《大墩保安语调查总结》和《喀尔喀蒙语、大墩保安语、干河滩保安语、下庄保安语简单比较》等三份材料。

其中《大墩保安语调查总结》和《喀尔喀蒙语、大墩保安语、干河滩保安语、下庄保安语简单比较》已经分别订成单本呈交语言研究所。

《保安语调查总结》也就是这一份材料,是选择了足以完整地代表保安语特点的下庄保安语的语言材料编印出来的,本材料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保安语调查点一般社会情况简介》,其中分别就大墩和下庄这两个调查重点的一般社会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语音》,其中对下庄保安语的音位、语音结构和语音变化现象作了说明。第三部分是《语法》,其中分别就词法和句法作了全面的叙述。第四部分是《词汇》,其中简单地列举了下庄保安语的词源,同音词和同义词。

我国操保安语的人民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两省。甘肃省境内的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的保安民族乡(包括大墩村、干河滩村、梅坡村、石家崖村、高赵家村、李家村、魏嘴村、周刘家村、幸福湾)、刘集乡(包括肖家村、和平村)、尕集乡(斜套村)和四堡子乡(尕周家村)。青海省境内的主要聚居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下庄、格色尔(即尔撒尔)、郭玛日、娘托克(即年都乎)四个村子里。居住在甘肃省境内的保安族,人口总数为4900余人,‘其中不懂保安语的占总人口25%。居住在青海省境内的自称藏族的,人口总数为3100余人,全部用保安语作为日常交际工具。

甘肃省的保安族人在100年以前原也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县的保安三庄,所谓保安三庄就是格色儿(尕撒儿)、下庄和妥加(保安城)。其中操汉语的妥加人全部信仰伊斯兰教,操保安语的格色尔(尕撒尔)和下庄居民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和信仰喇嘛教的各占一半。下庄信仰伊斯兰教的叫做德朗玛姬(汉义:四个头人),信仰喇嘛教的叫做伊松索瓦(汉义:九个姓)。由于利用水渠灌溉田地等问题,伊松索瓦和德朗玛姬之间相互发生冲突。战了两年多时间,德朗玛姬的居民便和妥加的居民一起迁往甘肃。格色尔(尕撒尔)信奉伊斯兰教的居民见周围已经没有和自己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了,便也随德朗玛姬和妥加迁到甘肃。保安三庄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迁到甘肃临夏县后定居下来,自称是保安人。如今保安族的民族名称便是由保安三庄这个地名来的。

50年前,甘肃、青海两省操保安语的人们相互之间还是仇人,报仇、烧杀之事常有发生。后来经双方头人协商,才决定重归于好,此后便没有发生过冲突。现在他们已经成了民族大家庭中和睦同居的好弟兄了。

甘肃、青海两省的保安语是统一的语言,但是由于操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居住环境不同,在甘肃省境内的受汉语影响较大,借入了大量汉词;在青海省境内的受藏语影响较大,借入了大量藏词。因此,两省的保安语在语音和词汇上产生了一些差别,但是这种差别还不足以使两省操保安语的人们无法用各自的语言相互交际。

这一次我们保安语调查组选择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保安民族乡大墩村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下庄村为调查重点。我组在这两个调查点各进行了为时两个月的工作,现在把这两处的一般社会情况简单介绍于下。

(一)大墩村一般社会情况

大墩村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之处,东接梅坡、干河滩两村,原系积石州旧址,南靠积石山,西扼积石峡,北临黄河和青海民和县相望,形势险要,历来有“积石锁钥”之称。

大墩村在大墩坡的坡顶,地势较高,气候干燥。村中水源缺乏,虽有黄河从旁边流过,但因村北坡度陡峭,无法将黄河之水利用于灌溉。

大墩村耕地面积1200余亩,居民全部务农,共有住户130大户,人口总数是684人,其中保安族118户,602人;回族13户,65人;撒拉族2户,9人;东乡族3户,8人。1956年11月转入高级社后村中农户已经全部入社。

大墩村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麦、土豆、青禾、豌豆、胡麻。副业在解放前主要是到山里去伐木或到四川、西康等地去经商,解放后主要是砍柴、烧炭和到夏河、同仁等地去当铁匠。

当地居民在风俗习惯方面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如背水、背柴、背土、打碾几乎全由妇女操作外,其他和回族的风俗习惯大致一样。全部信仰伊斯一教。平日用以交际的语言是保安语,大部分人且兼通汉语,除了干部、学生之外,没有懂汉文的。由于宗教的关系,还有一部分人能念阿拉伯文,但不懂其中的意义。

大墩村保安族中有县级干部一人(占保安族全部县级干部总数的50%),科、部长级干部3人(占保安族全部科、部长级干部总数的75%),区级干部5人(占保安族全部区级干部总数的100%),乡级干部2人(占保安族全部乡级干部总数的50%),其他干部15人(占保安族全部其他干部总数的50%弱)。

大墩村有初级小学一所,学生总数120余人,其中有50%是保安族学生(占保安族小学生总数的20%强)。

在农业高度合作化的今天,当地人民迫切地要求学习文化,同时也要求为自己的语言创造一种适用的文字。

(二)下庄村一般社会情况

下庄村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县城——隆务寺北三十年里,归同仁县第二区乌苏克尔乡所辖。

下庄村东接保安镇,南接尕四东,西隔保安河和格色尔(尕撒儿)相望,北接玛怕。其中尕四东和玛怕两村住的是操藏语的藏民,保安镇住的是汉民,格色尔(尕撒尔)住的是操保安语的藏民。

下庄村四面环山。所在地区的地势高达海拔3000公尺以上,故气候干燥,终年尘土飞扬,水源缺乏,冬季严寒。交通也极其不便,从黄南自治州到化隆的公路虽已筑成,公路线从下庄通过,但尚未通班车。

下庄村共有住户103户:其中9户加入了农业社,人口总数为549人,其中包括农民324人(男104人、女220人),干部12人(男6人、女6人),喇嘛140人,学生30人(村中有一所藏民小学),儿童和婴儿共43人。他们均操保安语,大部分兼通藏语,喇嘛、干部、学生且略懂藏文。村中没有懂汉文的人,他们自称藏族,但是当地政府对他们的民族名称尚未肯定,下庄村的公众领袖曾向我组表示过要求确定他们的民族成分的愿望。

下庄耕地面积700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青禾、土豆等,居民中在农闲时也有出门到拉卜楞等牧区去经商的。当地人民居住的是土房,穿的和藏族一样,所不同的是下庄的妇女都穿大红色的长裤。当地人民吃的主要是杂面和土豆,交通工具主要是牲畜。他们信仰的是喇嘛教,每家都供有佛像,早晚供祭灶神,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七日有守斋的习俗。

我们这次到下庄进行工作,当地人民都兴奋地说:“从前谁也看不起我们的语言,如今在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的语言真正地受到重视了。”在我们临别下庄时,下庄的洪布(藏族部落的世袭领袖)和老人(藏族部落中有威信的公众领袖)们代表全村向我们表示,要求为他们的语言创造一种适用的文字。

对于保安语的调查还是初次,加以限于调查人员的水平,本报告中的某些分析和结论很可能不够深入和准确,尚祈不吝批评指正。

保安语调查组

1956年冬于临夏

二、保安族历史概述

(一)民族来源的传说

保安民族来源的传说颇多,较可靠的有两种。

1.据今天居住在甘肃省的保安族老年人说:保安民族的根子是早年居住在甘肃省东乡杨妥家一带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也有的说:是早年由新疆迁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据我们了解:清史中有关于清初曾有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由新疆迁至青海的记载。1956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实地调查了保安族语言后,确定保安族语言是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中有41.5%的词汇与蒙古语相同。

2.另一种说法认为,保安族是来自青海省同仁县曾与土族长期共居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据说,这些居民原先是甘肃省大河家一带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约在300年前,他们经常到青海省同仁县藏族聚居的牧区进行小规模的商业活动,其中有一些回民渐渐地定居在这一带。他们多聚居在下庄和尕撒尔,与这两个村的信仰喇嘛教的土族为邻共居。约在明朝中叶,这些土族人从青海省官厅三川一带迁居至同仁县四寨子(即保安、下庄;尕撒尔、郭木日;吴屯、年都乎)一带地方。据说,在此以前郭木日、吴屯、年都乎一带就居住过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他们从何处迁来,尚待调查。

那时,下庄和尕撒尔回民人数的逐渐增多,是和附近统管四寨子的保安城兴建和发展有很大关系。传说,明洪武四年(1371),在今保安城西的土山上建立了保安堡。堡内的兵丁,称为士兵,最先是在当地招募,后改为由内地招募,其目的是“守边防番”。士兵们所居住的这座土山,汉语叫“铁城山”,藏语称这座土山上的士兵为“妥加”,意为“居住在高山上的汉族人”或“居住在高处的中原人”。后来这些士兵迁到山下平地居住,渐渐地同各地迁来的人形成今天的保安城。

据说,保安城建立于明万历己未年(1619年)。保安城的四面城墙,是由附近四寨子的居民,每一寨负责修筑一面城墙而筑成的。是年,设“防御保安堡都指挥”。清雍正年问,始设营制,日“陕西河州镇属保安营”。保安营的士兵,大都是陆续从内地各省招募来的汉民和回民,其中有不少来自甘肃河州、大河家、临洮、辛甸、四川保宁府、青海西宁府,甚至河北北京等地。这些来自各地的士兵,姓氏繁杂,如今我们还可从他们早年赠送的匾文中看出。当年“吃粮干事”的汉民及其家属多居住在保安城内,而住在城内“吃粮当兵”的回民(藏民称他们为“妥乎家”,意为说汉语、穿汉衣的回民)及其家属多住在下庄或尕撒尔一带,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家属说的话是与周围土族一样的语言,叫“下庄土语”。他们往往娶周围土族的妇女为妻。后来,从大河家等地迁至此地的回民愈来愈多,下庄逐渐增至五百户,形成下庄的四方头;藏语叫“德朗马家”(意为四个马姓家族),与下庄土族的九方头(藏语叫“叶松色娃”,意为九个家族)相并称。在尕撒尔早年有“回回八十家”之称,即约有百户的回民。

为查证这一传说,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其情况是:早年在下庄和尕撒尔居住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的旧址,如今皆作了耕地,耕地四周皆较完整地存在着早年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住过的土墙。在下庄、尕撒尔一带有面积颇大、数量颇多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的古墓。在尕撒尔回民居住的地下,曾发现过一块用阿文撰写的伊斯兰教经文石块。这些都证明早年在下庄、尕撒尔一带确实长期居住过为数较多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但是,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是否来源于祖居大河家地区的回族,尚难定论,还需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

(二)保安族迁移到甘肃临夏

清朝的统治阶级一贯执行着反动的“分而治之”政策,他们不仅经常欺压、勒索各族人民,而且多次地利用水渠灌溉和宗教信仰等问题,制造矛盾和冲突,挑拨民族间的不和。清同治年间,因水渠灌溉问题,制造了土、藏、汉族与居住在保安城内和下庄一带的保安族人民之间的纠纷,保安族人民被迫迁移到甘肃省大河家地区。当时居住在尕撒尔的保安族人民,虽未和周围的土、藏族发生纠纷和冲突,也自动随之前往。而居住在郭木日、吴屯、年都乎一带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在当地隆务寺宗教势力的强制下,皆改信了喇嘛教。

与迁移原因有关的另一种说法是:早年,甘肃临夏的封建地主马占鳌(回族),为了扩张自己的封建势力,曾与清朝官吏勾结起来,在青海同仁县一带,屡次制造各民族的纠纷,企图使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返回临夏,成为他控制下的佃农。

尽管反动的统治阶级竭力在这一带制造民族纠纷,挑拨民族关系,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但是,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是破坏不了的。早年下庄的保安族人民一直和周围藏民部落郎加相处十分融洽。当下庄保安族人民被迫迁移时,郎加六个庄的藏民全部出动,为其引路并护送至大河家。保安族人民为感激郎加藏民的恩情,将靠近郎加山上的土地赠送给他们。以后,双方仍经常来往,很为亲密。每当郎加藏民来甘肃大河家保安三庄时,保安族人民必定宰牛羊,以丰盛的宴席款待。

下庄的保安族人民,是经过多乃曼日山先到郎加的。由于郎加地少人多,保安族人民只住了一年,又全部迁至循化县的街子一带居住。由于当地土地仍不足,生活很困难,才先后来到甘肃大河家。当年在保安城内“吃粮当兵”的保安族人民迁居到今大河家梅坡村。下庄的保安族人民一部分居住在大河家干河滩;一部分先到临夏癿藏,后感当地不适应,又迁至甘肃临夏的尕集和高赵李家村。

居住在尕撒尔的保安族人民在迁移时,尕撒尔的土族和附近的藏民部落皓仑格那卡,皆护送他们。传说,双方在分离时都留恋不舍,很多人流下了眼泪,其中有些人一直护送他们至大河家大墩村。

保安族人民迁到甘肃后,并没有摆脱封建制度的剥削。他们在马占鳌及其后代“八大家”回族地主的统治下,过着非人的生活。

(三)迁移前保安族的生活概况

约在百年前,保安族居住在今青海省同仁县的“保安三庄”——保安(妥加)、下庄和尕撒尔,约有五百余户,信仰伊斯兰教。

当年的下庄和尕撒尔,是保安族和土族杂居的村庄。尕撒尔位于下庄和什哈隆河的西边,与附近的藏民部落皓仑格那卡相接近;下庄在保安城以西,西与尕撒尔隔什哈隆河相望,南与藏民村庄格斯通为邻,北接藏民部落麻巴。

同类推荐
  • 新唐大作战

    新唐大作战

    突然醒来发现在原始森林,身边只有几包薯片一部手机一条五牛还有个打火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突然发现自己是王府幼子,身旁只有一只小猴一只小虎一个便宜师傅,你会怎么做?突然被皇帝宣召进宫陪读书,大字不识几个,你又会怎么做?
  • 明朝复兴之路

    明朝复兴之路

    死而复生,却意外穿越到明朝,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他,林川为了生活,不得不融入明朝。日渐衰亡的明朝,能否因为他的出现发生转折,究竟是他被历史的洪流所吞噬,还是他逆流而上?这一切都等待揭晓。
  • 隋唐之英雄好汉

    隋唐之英雄好汉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不与天下英雄一试手,岂不憾哉!
  • 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

    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

    《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讲述了保安族文化产生、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背景等等......
  • 东宫传

    东宫传

    凡所有相,尽皆虚妄。权势、地位皆因欲念而生,千百年来,或是圣贤、或是凡俗终究难逃此劫!(纵观历史,且看人性权谋,东方版《纸牌屋》)用历史的眼光与角度,讲述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权欲江湖。(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热门推荐
  • 网王穿越之要的只是你

    网王穿越之要的只是你

    重生到武术世家,外公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她身上,却不知她已不是她!十三岁,有个自称是“父亲”的日本男子找到了她。到了日本才发现自己竟穿越到了“网球王子”的时空里!摩拳擦掌,嘿嘿,王子们,她来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妖孽学姐

    我的妖孽学姐

    他是一个少年,他的异能是雷电,他的武器是锤子,他的身世成谜。流氓恶霸视他如仇人,肉中刺。学姐学妹视他如恋人,掌上宝。师哥师弟视他如情敌,眼中钉。老师校长视他如祸害,杀无赦。请天下各路英雄,谁帮我们打死他。他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狂霸酷炫吊炸天的史上最强高中生楚天
  • 异世之陆

    异世之陆

    他身价千亿,一夜变穷鬼,亲人的背叛,女友的陷害,23岁的王宇,他彻底的看清了这个世界,他从13层的楼上跳了下,再次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没死,却在一个花草遍地自己躺在一棵树下,,,,
  • 莫蓝

    莫蓝

    这是一场战争,战斗的让人感到麻木。也许是时候去偿还我所犯下的错了。老毛病又犯了,后面会把前面几章修改一下,改到第一章又出问题了,作者怎么弄都是死唉。
  • 西游记者

    西游记者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预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 异界美女爱上我

    异界美女爱上我

    1.“什么?你不是地球人?”“什么?你是修炼者?”“什么?!你还要嫁给我?”………………幸福生活来得就是这么快!屌丝大学生叶枫,在一个月黑风高杀人放火……咳咳,对不起,就是一个普通的夜晚,从网吧往家里走的时候,突然天上掉下了个‘林妹妹’!这个林妹妹长得漂亮身材又好,更重要的还是这林妹妹竟然还要嫁给自己!?不行!我叶枫不是那种趁人之危的小人!咳咳,不过敢问姑娘你芳龄?家里还有人吗?还有没有妹妹什么的?“什么?我为什么老是盯着你的胸口看?咳咳,我只是想问问姑娘你的三围是多少?”
  • 地球灾难死亡地带竞技场

    地球灾难死亡地带竞技场

    作为一名佣兵,方浩最大的爱是去探险,金字塔?马里亚纳海沟?这些已经勾不起他的兴趣了,51区、曼威斯山皇家空军基地这样的禁地才是他的后花园。当方浩从一个叫做地球灾难死亡地带竞技场的地方走出来时,他手中的水晶球里,隐藏了一个改变世界的秘密。他发誓会再次回到这里,不是为了全人类,只为平息他浑身沸腾的热血。
  • 北极星不悲伤

    北极星不悲伤

    这个世界很大,但我哪里都不想去。天下再大,心有禁锢,何处又不是劫牢?听说夜晚的北极星可以指导迷路的人找到方向,可以让每个为爱迷失的人找到出口。是不是,我朝着这个方向,就可以找到你
  • 司马天下

    司马天下

    古代中国改朝换代的根本性内幕、情由,也许可以被浓缩到晋朝这一百多年里。从公元260年司马昭弑杀魏主“受禅”,到420年刘裕逼东晋恭帝“禅位”,从曹魏到两晋,从司马到刘宋,160年的弑篡轮回,折射了封建中国2000余年的踽踽蚁行。王族与皇族、奸佞与贤良、权谋与血腥、诡异与清朗,司马家族统御天下的历史遗痕及其文化逻辑,被这部精彩纷呈的小说生动可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