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5300000032

第32章 中国传统道德理论(1)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除积累了大量的嘉言懿行,形成了系统的规范德目之外,还有着深刻而丰富的道德理论。应该说,这是传统伦理道德的灵魂和核心,它是建立道德规范的理论基础,也是人们道德思想和行为的指导依据。要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伦理道德文化,继承、弘扬传统美德,就必须要了解这些传统道德理论。

传统道德理论概述

一、中国传统道德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道德理论极为丰富,涉及人类道德理论的几乎所有重要方面,其中最重要、最精彩的是德刑论、天人论、人性论、义利论、理欲论、公私论、人生论、知行论等几个方面。

德刑论阐述了道德与政治、法律的关系,反映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于道德的社会功能、特点及其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等方面的探索和认识。它是千百年来历史经验的总结,并成为我们民族道德传统的重要起点和归宿。

天人论是阐述天人关系的问题,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涉及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其中涉及如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之所以为人之所在、道德对人生的意义、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等问题。这些思想是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思想理论基础。

人性论在中国传统道德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围绕着人性善恶的问题,古代哲人曾经进行了长期的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争论的实质,是什么是善恶的根源和如何去恶成善的问题;从道德理论角度看,这里就涉及到道德根源的问题。从今天的道德建设需要来讲,古人关于人皆可以为尧舜;内养外化,皆可成善;纵情外诱,恶之所生的理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人性论在中国传统道德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围绕着人性善恶的问题,古代哲人曾经进行了长期的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争论的实质,是什么是善恶的根源和如何去恶成善的问题;从道德理论角度看,这里就涉及道德根源的问题。从今天的道德建设需要来讲。古人关于人皆可以为尧舜;内养外化,皆可成善;纵情外诱,恶之所生的理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义利论、理欲论、公私论是中国古代论理学中最重要的三个问题,实质上是论述道德与利益、人的精神追求与物质欲望、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等问题,这是社会和人生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人与禽兽的根本差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首先是劳动实践中,结合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产生了特有的思维、语言和精神生活,又产生了道德。每个人不单是以个人的方式存在,而且时刻离不开与社会集体的关系;人类不但有感性的物质生活,而且还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具有深刻的理性思维;人不但有着自身的物质利益要求,而且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还有不同的道义需要。义利论、理欲论和公私论,这三者虽有内容的区别,却又相互联系和渗透着,它是社会伦理道德关系和伦理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个人道德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论主要论述生死、苦乐、荣辱、义命四个问题。对待生死、苦乐、荣辱的态度,反映了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道德精神,也是前三个问题即义利论、理欲论、公私论在个人生命中的具体体现。义命是论述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命运的关系,它涉及人生基本态度问题。

知行论主要从道德角度着眼,具体论述道德理性与道德践履的关系。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直接关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和修养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传统道德理论的两重性

与一切事物一样,传统道德理论也有其两重性。古人立足于当时的社会,为回答、解决当时的道德问题而提出他们的认识,其思想自然受到时代、阶级的局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然而,传统道德理论所探讨的问题,许多又是任何社会都会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古人在探索这些问题时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可供我们借鉴、吸取。时代性、阶级性同普遍性、恒常性同时存在、密不可分;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正是存在于有时代性、阶级性的认识和主张中,通过具有阶级性、时代性的具体理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分析中国传统道德理论的这种两重性,从具有封建性的具体形态中找出其普遍性的因素,在新的形势下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人的认识是一个逐步由浅入深,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发展过程。我们对道德理论的认识也不例外。古代的许许多多思想家提出的种种关于道德的学说、思想,尽管在今天看来还有许多不足,或有很大的片面性,甚至有的在总体结论上也是错误的,但在这些学说中往往也包含着某些宝贵的真理颗粒。他们认识到了事物和问题的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某一点。这都是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思维成果,可以为后人所借鉴、吸取。这也是古代道德理论两重性的一个表现。

应当指出,由于时代和认识的局限,古代道德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往往是相伴而生的,又往往采用抽象的和神秘的思想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重道德、重德教的思想一方面形成了我们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同时也带来了忽视科学知识、忽视法治等消极影响。我们应该从古代思想理论的错误思想形式下发现其实际的合理内容,使传统道德理论的合理成分得到继承和发展。

三、中国传统道德理论是古代文化、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道德理论是古代文化、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所讨论的许多问题,其意义并不局限于道德领域,而且涉及政治、哲学等广阔领域,如德刑论同时也是政治思想中的重要问题;天人论、人性论、知行论等,同时又是甚至首先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同时,道德理论作为古代文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也有它自己的发展史。因此,无论从其涉及领域的广度还是从其历史发展的时间长度来说,它都有极其丰富的内容。

道德理论既是古代哲学、古代文化思想的一部分,当然也不可能把它完全从古代哲学、古代文化思想的整体中分离出来,孤立地进行研究。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建立起新的道德理论。这种新理论应该是适应社会主义时代要求的、不同于传统的理论;同时它又应该具有中国特色,是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继承、借鉴吸收传统道德理论的优秀成分,是建立社会主义道德新理论的重要条件和途径之一。

德刑论

中国古代有着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早在春秋末年,孔子就针对以刑政治国的现实,提出了“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主张,把道德教化看做为政治国的基本手段,认为刑政不足以使社会安定,只有进行道德教化,才能使百姓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达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尽管当时的诸子百家对此看法不尽相同,以致德治与法治、王道与霸道之争,成为先秦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而是在社会变革、动荡、冲突尖锐激烈的条件下,法家的法治主张一度为统治者所接受,儒家的德治主张暂时受到冷落,但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统治者就接受了儒家的主张,在以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这些思想一直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的基本原则。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讨、阐发,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和理论,形成了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在古代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封建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无疑是为巩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的。后来,道德教化演变成封建礼教,愈来愈成为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阻碍了历史的进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就是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今天,对于封建礼教的残余影响,也还要发扬“五四”精神继续予以批判和肃清。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道德和道德教育是任何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在解决封建社会道德建设问题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有关道德和道德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道德的社会功能、特点,道德与刑、法的关系,以及道德建设中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道德风气养成之间的关系等等,进行探讨并作出回答。我国古代人在这些问题上所取得的认识,凡经实践证明曾对社会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都有着可借鉴的意义。在德刑关系问题上形成的传统,是以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为基础的,有其可借鉴的意义。

一、德教乃为政之本

道德教化是为政治国的根本。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基本思想。先秦时期,在治国问题上,有依靠刑政还是依靠德教两种主张的争论。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管子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思想。他们的主张为后代政治家、思想家们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道德教化为治国根本的传统。汉初贾谊说“教者,政之本”;唐代名相魏征说“人君之治莫大于道德教化也”,都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正是从这个基本原则出发,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众多思想家,都重视对道德理论和道德教育的探索,形成了关于道德教化的一整套理论。这个理论体系涉及许多重要问题,诸如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道德教化与刑、法及经济生活的关系,社会道德风气的重要性,社会风气与个人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等等。

二、道之以德,有耻且格

为什么道德教化是治国之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对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其特点的认识。

第一,孔子说依靠刑政只能使百姓“免而无耻”,不敢做坏事却没有羞耻之心;依靠道德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耻且格”,有知耻之心而自觉走上正道。这一认识基本上正确反映了道德不同于法律的特点,指出了道德教化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贾谊说教化是“禁于将然之前”,刑罚是“禁于己然之后”,教化的目的和功能是“使民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这都是对孔子思想的阐发。董仲舒把“圣人”和“天”的作用过分夸大,但他把教化喻作“堤防”,也有一定合理因素。王符提出心与行的关系,认为心是本,行是末,“行起于心”,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由此说明治国要“务治民心”,是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的论证。贯穿于这些思想中问的一个基本精神是重视道德的教育作用,认为刑罚只能治标,教化才能治本.不应停留在消极的惩罚犯罪、禁人不得为非上,而应当积极地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引导人们自觉从善。应该说,这个思想或原则很重要,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孟子、荀子等人单纯从人性来说明道德教化问题,固不足取,但其思想中也含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孟子说人类无教则近于禽兽,把有无道德提高到人与禽兽的区别上来认识,是很有意义的。苟子、董仲舒说人待教而成善,强调了道德教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董仲舒还说“王”是以“成民之性为任”的,把国家的职责归结为对百姓进行教化,这是片面的,但把教化看做国家的一个重要职责,却是正确的,可以说是灼见。

三、德主而刑辅

在强调道德教化的同时,怎样处理教化与刑政的关系?孔子虽说过“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并不完全否定刑杀的作用,但他追求一种“胜残去杀,必也无讼”的思想。苟子他既指出单靠赏庆刑罚势诈不能尽人之力,致人之死,也指出了尧舜不能改造奸险诡诈之人,教化不是万能的;提出了要把教与诛、礼与刑相结合的思想。但其基本的立足点还是道德教化,强调以教为本。徜子·议兵》中的一段话充分说明了他的这个基本立场:“凡人之动也,为赏庆为之则见害伤焉止矣。故赏庆、刑罚、孰诈不足以尽人之力,致人之死。为人主上者也,其所以接下之百姓者无礼义忠信,焉虑率用赏庆、刑罚、孰诈除陀其下,获其功用而已矣。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遇敌处战则必北,劳苦烦辱则必奔,霍焉离耳,下反制其上。故赏庆、刑罚、孰诈之为道者,佣徒粥卖之道也。不足以合大众,美国家,故古之人羞而不道也。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仪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庆赏以申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长养之,如保赤子。政令以定,风俗以一,有离俗不顺其上,则百姓莫不敦恶,莫不毒孽,若祓不祥,然后刑于是起矣。是大刑之所加也,辱孰大焉?将以为利邪?则大刑加焉,身苟不狂惑陋,谁睹是而不改也哉!然后百姓晓然皆知修上之法,像上之志而安乐之。于是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然后赏于是起矣。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将以为害邪?则高爵丰禄以持养之,生民之属,孰不愿也?雕雕焉县贵爵重赏于其前,县明刑大辱于其后,虽欲无化,能乎哉!”董仲舒进一步明确提出“刑者德之辅”,“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未也”,由此确立了德主刑辅的传统模式。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一般认为他的思想有非道德主义的倾向。但他提出的“誉辅其赏,毁随其罚”,“赏誉同轨,非诛俱行”的原则,强调道德舆论的毁誉必须与法的赏罚相协调,实际上提出了道德与刑、法的关系问题,与苟子的论述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他的立足点是法,而不是教。他提出了关于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旧道德之间的矛盾,这一点是很深刻的。但在看到了这种矛盾之后,他不是主张以新道德来代替旧道德,而是得出了道德无用甚至有害的结论;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企图用法来代替道德,陷入了非道德主义的错误。今天我们也处在改革时期,韩非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方面和错误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

同类推荐
  •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读懂心理学,做他人的读心高手,做自己的心理理疗师,掌握经济学,你会在财富的每一角落遇见亚当·斯密,知晓博弈论,你将拥有行走江湖的处世王牌,了解国学,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
  •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为领导干部以及各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事文书写作与文书处理工作提供了方便,让读者能轻松应付工作中的文书写作诸多难题,为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这是一部既有严格规范标准,又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一本在手,书写公文无忧!
  •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以自然教育法的原著版本为基础,参阅了近年来自然教育法的多种国内译本,介绍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书中介绍了自然教育法的宗旨,并对自然教育法中涉及的众多领域做了介绍,描述了数学、外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游戏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感官能力、思维动力、动手能力、品德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训练方法及操作原则。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热门推荐
  • 拈花一笑醉流年:美人诛心

    拈花一笑醉流年:美人诛心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千帆历尽,看尽人间沧海,锦绣河山谁与共?是缘?是劫?
  • 最好的感觉,是一直爱你

    最好的感觉,是一直爱你

    天空是蓝色的,蔷薇是紫色的,气球是红色的,而在我眼前的你,是一直笑着的。第一次写作,望见谅。
  • 酷酷校草的呆呆丫头

    酷酷校草的呆呆丫头

    那年春、与你陌生,我们谁也不认识谁;那年夏、与你相遇,只为一瓶牛奶;那年秋、与你一起,你说牵了手就算约定;那年冬、与你分离,记忆让你选择忘记我。那年某天,她对他说,“你会在心里记我一辈子么?”他对她说,“一辈子怎么舍得忘了你呢?”………
  • 微呓细吟

    微呓细吟

    除却人类,这世界上还生活着太多生灵。当它们在用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交流时,我们错过了多少属于它们的淋漓的悲欢,以及一些浪漫的黯然神伤......
  • 赢在办公室

    赢在办公室

    职场不仅提供个人以生存的平台,同时提供的也是个人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依靠团队的力量,运用自己的修养、智慧、谋略,经过拼搏和坚持,是能够有一番作为的。《赢在办公室——用历史名人的智慧学职场生存之道》就是这样一部职场兵书,它收集当今职场人士的成功之道,融汇历史名人的处世法则,两相对应,娓娓道来,精彩纷呈。读者用心领会,得之一二足矣。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职场兵法,活学活用,必能裨益终身。
  • 皇上吉祥

    皇上吉祥

    某女和一群人的故事。某女汉子一不小心成了极品老剩女,一不留神就睡到了遗世。好嘛,既然来了,就弄个皇帝做做。结果,却在成为汉子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越走越远,要不是她这个女性特有生理的特征存在,还真没人敢说她是女的。某主角笑着问:“皇帝,有兴趣私奔不?”某皇帝笑着说:“公子,有兴趣裸奔不?”
  • 言婚不言爱

    言婚不言爱

    人人都以为白家的人光鲜亮丽,生活在社会的高层。谁知道白家有位二小姐,却是高层社会中的最底层。从小在强势和逆来顺受中长大,以为要熬出头了,爱人却成为了姐姐的未婚夫。而她却被逼着替嫁,嫁给一个她连见都没见过的人。听着心爱的人的冷言,她这才恍悟所谓王子和灰姑娘的爱情,从来都是一个谎言。她一把扯下她珍藏在心尖上的项链,不顾脖子上汩汩流出的鲜血,死心离去。她带着绝望嫁给他,以为从此心无波澜,只需要静静的过活。谁知在一次一次的交集中,心却渐渐沦陷。就在她以为一切水到渠成,将自己身心交付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 狰狼

    狰狼

    当沉寂二十年的傲骨猛然挺立当这个带着狼性的少年走出大山他给世界带来的,又会是什么。
  • 故人书

    故人书

    奈何桥畔有一块三生石,三生石上有着人间的种种悲欢离合。林信不想最不想失去的就是他前世的记忆,他没有喝下婆娘手中的汤。难得的机会他再一次回到了人间......
  • 大捐赠者传奇

    大捐赠者传奇

    《大捐赠者传奇》像一部纪录电影,用一个半小时的片长讲述了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故事。在这部电影里,作者将聚光灯打在了私人基金会这群“从不需要接受公众监督”的社会恩人身上。这些传奇性的捐赠故事,让我们嗅到了这些富甲一方的豪门显贵身上凡人的味道,感受到他们捐赠时的爱与愤恨、渴望与恐惧、罪恶感与虚荣心,也让我们透过慈善机构庄严堂皇的外表,窥视到它的内部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