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5300000032

第32章 中国传统道德理论(1)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除积累了大量的嘉言懿行,形成了系统的规范德目之外,还有着深刻而丰富的道德理论。应该说,这是传统伦理道德的灵魂和核心,它是建立道德规范的理论基础,也是人们道德思想和行为的指导依据。要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伦理道德文化,继承、弘扬传统美德,就必须要了解这些传统道德理论。

传统道德理论概述

一、中国传统道德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道德理论极为丰富,涉及人类道德理论的几乎所有重要方面,其中最重要、最精彩的是德刑论、天人论、人性论、义利论、理欲论、公私论、人生论、知行论等几个方面。

德刑论阐述了道德与政治、法律的关系,反映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于道德的社会功能、特点及其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等方面的探索和认识。它是千百年来历史经验的总结,并成为我们民族道德传统的重要起点和归宿。

天人论是阐述天人关系的问题,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涉及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其中涉及如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之所以为人之所在、道德对人生的意义、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等问题。这些思想是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思想理论基础。

人性论在中国传统道德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围绕着人性善恶的问题,古代哲人曾经进行了长期的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争论的实质,是什么是善恶的根源和如何去恶成善的问题;从道德理论角度看,这里就涉及到道德根源的问题。从今天的道德建设需要来讲,古人关于人皆可以为尧舜;内养外化,皆可成善;纵情外诱,恶之所生的理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人性论在中国传统道德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围绕着人性善恶的问题,古代哲人曾经进行了长期的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争论的实质,是什么是善恶的根源和如何去恶成善的问题;从道德理论角度看,这里就涉及道德根源的问题。从今天的道德建设需要来讲。古人关于人皆可以为尧舜;内养外化,皆可成善;纵情外诱,恶之所生的理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义利论、理欲论、公私论是中国古代论理学中最重要的三个问题,实质上是论述道德与利益、人的精神追求与物质欲望、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等问题,这是社会和人生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人与禽兽的根本差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首先是劳动实践中,结合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产生了特有的思维、语言和精神生活,又产生了道德。每个人不单是以个人的方式存在,而且时刻离不开与社会集体的关系;人类不但有感性的物质生活,而且还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具有深刻的理性思维;人不但有着自身的物质利益要求,而且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还有不同的道义需要。义利论、理欲论和公私论,这三者虽有内容的区别,却又相互联系和渗透着,它是社会伦理道德关系和伦理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个人道德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论主要论述生死、苦乐、荣辱、义命四个问题。对待生死、苦乐、荣辱的态度,反映了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道德精神,也是前三个问题即义利论、理欲论、公私论在个人生命中的具体体现。义命是论述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命运的关系,它涉及人生基本态度问题。

知行论主要从道德角度着眼,具体论述道德理性与道德践履的关系。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直接关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和修养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传统道德理论的两重性

与一切事物一样,传统道德理论也有其两重性。古人立足于当时的社会,为回答、解决当时的道德问题而提出他们的认识,其思想自然受到时代、阶级的局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然而,传统道德理论所探讨的问题,许多又是任何社会都会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古人在探索这些问题时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可供我们借鉴、吸取。时代性、阶级性同普遍性、恒常性同时存在、密不可分;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正是存在于有时代性、阶级性的认识和主张中,通过具有阶级性、时代性的具体理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分析中国传统道德理论的这种两重性,从具有封建性的具体形态中找出其普遍性的因素,在新的形势下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人的认识是一个逐步由浅入深,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发展过程。我们对道德理论的认识也不例外。古代的许许多多思想家提出的种种关于道德的学说、思想,尽管在今天看来还有许多不足,或有很大的片面性,甚至有的在总体结论上也是错误的,但在这些学说中往往也包含着某些宝贵的真理颗粒。他们认识到了事物和问题的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某一点。这都是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思维成果,可以为后人所借鉴、吸取。这也是古代道德理论两重性的一个表现。

应当指出,由于时代和认识的局限,古代道德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往往是相伴而生的,又往往采用抽象的和神秘的思想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重道德、重德教的思想一方面形成了我们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同时也带来了忽视科学知识、忽视法治等消极影响。我们应该从古代思想理论的错误思想形式下发现其实际的合理内容,使传统道德理论的合理成分得到继承和发展。

三、中国传统道德理论是古代文化、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道德理论是古代文化、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所讨论的许多问题,其意义并不局限于道德领域,而且涉及政治、哲学等广阔领域,如德刑论同时也是政治思想中的重要问题;天人论、人性论、知行论等,同时又是甚至首先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同时,道德理论作为古代文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也有它自己的发展史。因此,无论从其涉及领域的广度还是从其历史发展的时间长度来说,它都有极其丰富的内容。

道德理论既是古代哲学、古代文化思想的一部分,当然也不可能把它完全从古代哲学、古代文化思想的整体中分离出来,孤立地进行研究。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建立起新的道德理论。这种新理论应该是适应社会主义时代要求的、不同于传统的理论;同时它又应该具有中国特色,是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继承、借鉴吸收传统道德理论的优秀成分,是建立社会主义道德新理论的重要条件和途径之一。

德刑论

中国古代有着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早在春秋末年,孔子就针对以刑政治国的现实,提出了“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主张,把道德教化看做为政治国的基本手段,认为刑政不足以使社会安定,只有进行道德教化,才能使百姓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达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尽管当时的诸子百家对此看法不尽相同,以致德治与法治、王道与霸道之争,成为先秦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而是在社会变革、动荡、冲突尖锐激烈的条件下,法家的法治主张一度为统治者所接受,儒家的德治主张暂时受到冷落,但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统治者就接受了儒家的主张,在以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这些思想一直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的基本原则。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讨、阐发,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和理论,形成了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在古代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封建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无疑是为巩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的。后来,道德教化演变成封建礼教,愈来愈成为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阻碍了历史的进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就是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今天,对于封建礼教的残余影响,也还要发扬“五四”精神继续予以批判和肃清。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道德和道德教育是任何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在解决封建社会道德建设问题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有关道德和道德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道德的社会功能、特点,道德与刑、法的关系,以及道德建设中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道德风气养成之间的关系等等,进行探讨并作出回答。我国古代人在这些问题上所取得的认识,凡经实践证明曾对社会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都有着可借鉴的意义。在德刑关系问题上形成的传统,是以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为基础的,有其可借鉴的意义。

一、德教乃为政之本

道德教化是为政治国的根本。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基本思想。先秦时期,在治国问题上,有依靠刑政还是依靠德教两种主张的争论。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管子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思想。他们的主张为后代政治家、思想家们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道德教化为治国根本的传统。汉初贾谊说“教者,政之本”;唐代名相魏征说“人君之治莫大于道德教化也”,都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正是从这个基本原则出发,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众多思想家,都重视对道德理论和道德教育的探索,形成了关于道德教化的一整套理论。这个理论体系涉及许多重要问题,诸如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道德教化与刑、法及经济生活的关系,社会道德风气的重要性,社会风气与个人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等等。

二、道之以德,有耻且格

为什么道德教化是治国之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对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其特点的认识。

第一,孔子说依靠刑政只能使百姓“免而无耻”,不敢做坏事却没有羞耻之心;依靠道德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耻且格”,有知耻之心而自觉走上正道。这一认识基本上正确反映了道德不同于法律的特点,指出了道德教化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贾谊说教化是“禁于将然之前”,刑罚是“禁于己然之后”,教化的目的和功能是“使民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这都是对孔子思想的阐发。董仲舒把“圣人”和“天”的作用过分夸大,但他把教化喻作“堤防”,也有一定合理因素。王符提出心与行的关系,认为心是本,行是末,“行起于心”,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由此说明治国要“务治民心”,是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的论证。贯穿于这些思想中问的一个基本精神是重视道德的教育作用,认为刑罚只能治标,教化才能治本.不应停留在消极的惩罚犯罪、禁人不得为非上,而应当积极地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引导人们自觉从善。应该说,这个思想或原则很重要,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孟子、荀子等人单纯从人性来说明道德教化问题,固不足取,但其思想中也含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孟子说人类无教则近于禽兽,把有无道德提高到人与禽兽的区别上来认识,是很有意义的。苟子、董仲舒说人待教而成善,强调了道德教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董仲舒还说“王”是以“成民之性为任”的,把国家的职责归结为对百姓进行教化,这是片面的,但把教化看做国家的一个重要职责,却是正确的,可以说是灼见。

三、德主而刑辅

在强调道德教化的同时,怎样处理教化与刑政的关系?孔子虽说过“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并不完全否定刑杀的作用,但他追求一种“胜残去杀,必也无讼”的思想。苟子他既指出单靠赏庆刑罚势诈不能尽人之力,致人之死,也指出了尧舜不能改造奸险诡诈之人,教化不是万能的;提出了要把教与诛、礼与刑相结合的思想。但其基本的立足点还是道德教化,强调以教为本。徜子·议兵》中的一段话充分说明了他的这个基本立场:“凡人之动也,为赏庆为之则见害伤焉止矣。故赏庆、刑罚、孰诈不足以尽人之力,致人之死。为人主上者也,其所以接下之百姓者无礼义忠信,焉虑率用赏庆、刑罚、孰诈除陀其下,获其功用而已矣。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遇敌处战则必北,劳苦烦辱则必奔,霍焉离耳,下反制其上。故赏庆、刑罚、孰诈之为道者,佣徒粥卖之道也。不足以合大众,美国家,故古之人羞而不道也。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仪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庆赏以申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长养之,如保赤子。政令以定,风俗以一,有离俗不顺其上,则百姓莫不敦恶,莫不毒孽,若祓不祥,然后刑于是起矣。是大刑之所加也,辱孰大焉?将以为利邪?则大刑加焉,身苟不狂惑陋,谁睹是而不改也哉!然后百姓晓然皆知修上之法,像上之志而安乐之。于是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然后赏于是起矣。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将以为害邪?则高爵丰禄以持养之,生民之属,孰不愿也?雕雕焉县贵爵重赏于其前,县明刑大辱于其后,虽欲无化,能乎哉!”董仲舒进一步明确提出“刑者德之辅”,“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未也”,由此确立了德主刑辅的传统模式。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一般认为他的思想有非道德主义的倾向。但他提出的“誉辅其赏,毁随其罚”,“赏誉同轨,非诛俱行”的原则,强调道德舆论的毁誉必须与法的赏罚相协调,实际上提出了道德与刑、法的关系问题,与苟子的论述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他的立足点是法,而不是教。他提出了关于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旧道德之间的矛盾,这一点是很深刻的。但在看到了这种矛盾之后,他不是主张以新道德来代替旧道德,而是得出了道德无用甚至有害的结论;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企图用法来代替道德,陷入了非道德主义的错误。今天我们也处在改革时期,韩非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方面和错误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

同类推荐
  •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本书从传播心理视角出发,结合大众传播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电视接触特点及使用模式:在现实收视情境中,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考察中国电视节目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传者素养提高与未成年人媒介教育两方面的改善策略。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的以“黄金时间禁播外国动画片”为代表的荧屏配额政策,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争论。本书通过建立全新的产业链分析模型,对“禁播”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对其引发的争论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并在世界其他国家颁布荧屏配额政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动画产业政策的第一本正式的研究专著。
  • 播音主持艺术论

    播音主持艺术论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现实,播音主持艺术、是现实,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也是现实,如何面对广大的受众,更是现实。我们既然有志于研究中国播音学、那就要专心致志、矢志不移地为此而一往无前、永往直前。播音界公认的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学术泰斗,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他是国家级数学名师,他以“为人师表”而自稁,以“塑造灵魂”为自律,他为电波里,荧屏上的“名人”们培根养心……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热门推荐
  • 末日修仙

    末日修仙

    丧尸病毒爆发,修真界所有的修仙者和妖兽……都感染成了丧尸,一个普通的少年,克服一切困难,在逆境中生活,在末日中崛起……
  • 娇宠新妻:老公太凶猛

    娇宠新妻:老公太凶猛

    她拿她应得的钱,他却给他额外的宠爱,她以为他们只是一时纠缠。当那个女人回来,一切终将结束,没想到,他的霸道才刚刚开始。她害怕了,逃进别的男人的怀抱,他却出现在她面前,笑得像是奸诈的狐狸。“我的女人,谁敢染指?”
  • 魔族之王国

    魔族之王国

    百年之前,圣尊率领,十八英豪,统一天下,以灵分龙,力为九份,散布各地。百年之后,圣尊之子,穿越时间,再续传说!
  • 无悔善魔

    无悔善魔

    从深山中被赶出家门的十二岁少年,励志一生与人为善,做个好人。他曾立下血誓,如若再杀人,便化身为魔,不得善终。
  • 踏过时光拥抱你

    踏过时光拥抱你

    我们最大的不该便是在年少轻狂的季节里相遇最后却是背道而驰。我曾独自去寻找那些传言中最美的星空却再也找不到当时的美好。我也曾试着去淡忘可我却忘了有些事情一旦经历过便是刻骨铭心。我们错过的,不是爱情,不是时间,而是青春。
  • 秦朝高手现都市

    秦朝高手现都市

    原是第一世界的剑豪赵阳在与秦皇的手下蒙括战斗中牺牲。转世到了第三世界,开启了一段高中生的不平凡生活。什么?校花喜欢我?没办法,人帅就是爱!什么?隔壁牛人又来挑衅?看小爷我一拳打回去!......真正的修仙现在开始!
  • 城市岛屿

    城市岛屿

    偌大的国家像一片海洋,每个城市像岛屿一样漂浮在海上,岛上的人们演绎着各种爱恋。
  • 穿越之萌宝的腹黑娘亲

    穿越之萌宝的腹黑娘亲

    和其他部分小说一样女猪脚是一位为了报仇,加入杀手组织,在一次行动中,穿越到了一个魔神的时代,丑女+废材+荡妇,一个如花的年纪却要承受这么多骂名,云夏可不这么想,她杀手之王,以她280的智商一定可以玩转这个世界滴,可是原主你干嘛招惹这个红头发的妖孽啊~~~~
  • 一见倾心:腹黑总裁第一千次求婚

    一见倾心:腹黑总裁第一千次求婚

    她只不过在图书馆抢回自己的书,却不曾想被某只校草揪住不放,他追她逃,无视他对她的讨好,无视他对她的承诺一场猫捉老鼠的故事开始了。当他累了,想放弃她时,她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微笑着说道:不是要和我结婚生孩子吗!不是要每天早上看到我吗!原来他对她的话一直记在心里
  • 我最亲爱的

    我最亲爱的

    一位名场阅历销年华,每天在最紧张的新闻媒体前线调兵遣将,早识人间哀乐,心事颇有的中年父亲,带着一对古灵精怪,花样百出,黏时让你烦,不理时让你忧的青春女儿。一个屋檐下,三人如何互动过活?“西瓜你个芭乐咧”,看过女儿的“宇宙无敌成绩单”后,父亲这样说。“鸟咧?”染着一头黄发,如今整天只想跟男孩子打篮球的女儿如此回答。自认每天过着惊险生活的老爸,不禁想念起不过几年之前,还爱看鸟爱画画,成天爱黏跟老爸团团转,一身灵气的同一个女儿。怎么会这样?short time passing而已,到底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