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黄衫娇邪梦,两腮易藏相思容。它日若不嫁峨嵋,亦当别样忆风陵。
除了念了这么多年,终以一首不整洁的诗来表达对一个虚拟人物的相思外,浮上心坎的还有另外两个人:林徽因和王菲。
是非正邪成就了三段传奇。千山暮雪只影而去的郭襄,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红豆惹相思的王菲。只不过单单郭襄是一个若有若无的小说人物,也正因为如此,襄儿偏偏也成了既有林徽因的情怀,也兼具王菲邪性的十六岁与十九岁少女。
情怀自不必说。其实林徽因是爱过徐志摩的,或者至少是动过心的,但最终她自己的爱情故事便只与梁思成、金岳霖有关,反倒是徐成了一个痴恋的单相思者。林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这样的言语想必也道尽了她对徐的情怀:便做诗人穷一生,不与俗媚讲苟同。她心知徐不会只是她的。正如暮年的老金所言之意,徐感情放纵,没遮没拦。若是当真跟了他,如何受得了这般多情与浮夸?倒不如只留他那诗中的林徽因,作他半生念想罢!这是林的情怀,陆小曼的出现倒也印证了这一点,徐不过是爱上了诗中的林徽因而已,倘若有一****不再是诗中模样,是不是又要容忍他对新的林徽因的多情?而且林徽因一颗怀春少女的心也明明知道他是有家室有儿女之人,倒是像极了郭襄在得知杨过苦苦等了小龙女十六年后,一句也当真只有龙姊姊能配得上他了,意不同而叹同。如若郭襄没有林这般的情怀,要么便作另一个郭芙,要么便作另一个李莫愁。一个赌气任性,一个恩怨情仇。似这般的点到为止,也便只有郭襄能做得出来了。即便是后来寻其一生,也不过是难耐相思,邪性相随的原因。她心知杨过不会只是她的,只一个龙姊姊已经足够了,何况还有自己的姐姐郭芙、师叔程英、陆无双等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然后郭襄终得金轮生前点化之真意,在四十岁时大彻大悟,遁入峨嵋。金庸老先生以郭襄启倚天,终以风陵师太、衣流黄来结杨过,可谓神来之笔。这其间的情思也确实耐人寻味。正如林徽因不可忽视的诗人身份一样,给了林徐爱情最好的归宿。
王菲的邪是能够与小东邪郭襄媲美的,就连归宿也差点落到一处。我行我素,傲世独立的性格成就了王菲的传奇。难得一个女人有这样的真性情,桀骜率真,不拘于世俗,不畏于利害,率性而为。从窦唯到谢霆锋,到李亚鹏,然后再到谢霆锋,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随了自己的内心而已。旁人何以言表,又关她什么事呢?郭襄也是,十六岁离家出走,一头青驴,一片相思,蒹葭也好,金丝镯也好,都及不上一根金针换来的那惊鸿一瞥。如果说三根金针之前郭襄对杨过还只是崇拜更多一点的话,那么华山一别一句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便真的只剩下情思了。寻行一生,然后大彻大悟,也是随性而为了。你甚至能想象得到王菲把墨镜滑在鼻翼,睁着大大的眼睛看了记者两秒,然后冷言到:跟你有什么关系时的情形简直活脱脱的襄儿品性。襄阳城前噎的金轮哑口无言,少室山上一句大和尚做的是大宋皇帝的官呢还是蒙古皇帝的官……可像是从一个十六岁和十九岁的小姑娘的口中说出的?风陵渡口勇随大头鬼,断肠崖的纵身一跃,与君宝的一句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这种义无反顾的任性也只有王菲的哪管世间流言,只换当时心安能够与之相映成趣了。
杨过其实是金庸小说里面最懂爱情的,爱情到最后不过是承诺而已:择一良人以终老。郭芙也罢,程陆二人也罢,公孙绿萼也罢,当断则断,不似张无忌般的拖泥带水。就是郭襄,即便十六年后当真动心了,三枚金针,襄阳祝寿也拿捏的恰到好处,既随了自己的心意,也不过分浸害一颗纯真少女的心。且不说后来留赠玄铁剑、君子淑女剑是何意,至少衣流黄的少女真真切切地表达了对郭襄的情意。只不过那已是百年之后,千秋万古,也只待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了。
金岳霖是林徽因故事里最懂爱情的:择一良人以相守。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终生未娶,守了林徽因一生。暮年的他依然和梁家住在一起,梁从诫及其夫人的一句“金爸”,也是给了林金爱情最崇高的尊敬。冯友兰曾经以越名教越自然的嵇康来形容金岳霖:天真烂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这样的风度却又是像极了何足道的,一身白衣,焦尾之音,剑棋纵横,当真是艺术与审美兼具的。石亭中假装识得郭襄及其尊驾;无视潘天耕等人,一股书呆子的痴气硬巴巴赶来让郭襄欣赏他新编的曲子;与张君宝一战,自此不再踏足中原一步倒也不失天真烂漫,率性而为。只是最最遗憾的是充满思慕、缠绵华美的《考槃?蒹葭》再也不能弹给那个妙龄知音郭姑娘听了。而这又应了林徽因去世后多年的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的场景。金岳霖与何足道的一生当以一个痴字最为贴切,痴而不嗔。一个为林徽因咫尺天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一个为郭襄天涯咫尺:所谓伊人,在天一方
李亚鹏是王菲传奇里最懂爱情的:择一良人以相安。他们的爱情不像王菲与窦唯那样的惊世骇俗,也不似王菲与谢霆锋的轰轰烈烈。这样一份从一开始就平淡到平平淡淡的爱情,最终也和和气气收尾,除了李亚鹏追王菲时一天几百条短信,以及嫣然基金会外,不曾惊起一点过分的波澜。离婚时一句:“孩儿她娘,内什么,永远爱你”,也是一种现世还安稳,岁月仍静好的感觉。即便是婚后,王菲李亚鹏为女儿庆生,也亲密如一家人。安便安稳了,入世也好,出尘也罢,生死纠缠苦的不过是自己而已。这也是多年后李亚鹏对于爱情理解的升华吧!君宝对郭襄一开始便是安然的,这种安静内敛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感慨万千。他不似何足道那般直截了当,也不似杨过那般绵绵不绝。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她想要做什么便随她去做什么。他这一生便单单对那一句句张兄弟刻骨铭心,除此便罢。郭襄可能永远不知道无色送她下山时张君宝为什么脸红,为什么不敢跟她并肩而行,为什么凝望一眼,依依不舍却又无话可说……这种“胆怯”便只在郭襄身上表现了,就算是面对尹克西与潇湘子,面对昆仑三圣何足道他何曾有一点退缩呢?如此含蓄的情意便是世间最大的包容。任她去寻她的大哥哥去吧!多年以后既嫁峨嵋,当配武当,这一世的配角他便做得了!胸襟如他,天下又作何乱象?
郭襄始终是《倚天》的主角。倚天伊始便是郭襄的故事,只是金庸老先生却在第三章的时候笔锋一转,作了百年以后的事。也许怕是继续写下去只会乱了《神雕》又毁了杨过,同时又不免要过多着墨在张君宝身上,若是稍有不甚,又要悖于历史,也许是有意为之,要如张君宝般含蓄地写完这个他笔下最神秘最灵动的女子。干脆便转而写了张无忌的故事。有心的人不难发现其实张无忌就是另一面的杨过,见一个爱一个,最后也难做出自己真正的选择,反倒是命运帮他做了决断。这其实像是《神雕》后一个大大的假设,如果郭襄寻得了杨过,情醉之下是不是也便如这样的结果了呢?偏偏杨过深情冷静,与小龙女归隐江湖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这从他与程陆二人结拜便能寻的出来。只是情思难断,多年以后自己的后人却以黄衫示人,明明白白地交待了郭杨两人的结局。其实就这么简单而已,闲人争议的黄衫女子到底母承何人,倒显得小气、无病呻吟了!从郭啸天与杨铁心约定男男结拜、男女结姻,到郭靖欲把郭芙许配给杨过,再到《倚天》以倚天剑、屠龙刀为线索,最终却是郭襄燃尽相思,杨过别样忆情,给郭杨两家的恩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也给他自己的爱情加入了栩栩如生的插画:缘起夏梦,终以金庸。
现实是1976年,金庸与朱玫感情破裂,主动提出离婚,并娶年轻二十九年的林乐怡为妻,二人一直恩爱至今。金庸迷称秀丽娴雅的林乐怡为“小龙女“,其实最为贴切的应该是“郭襄”吧,那个小杨过二十几岁的小妹子!
我曾于华山之巅偶遇郭襄。当时正与一只巨雕相斗,只见一清雅秀丽、心无杂念的黄衫小女奔过来对那只巨雕说:“雕大哥,就铙了这猿儿吧。”我便得以脱身,心思这小女如此超凡脱俗竟注定只影为伴,若有一日定当如这大雕陪在那对神仙眷侣身边一般陪她相思终老。然后便随了那两个剖我肚腹藏经复缝的人下山而去,因为我要去见一个人。去见一个配得上她的人:昆仑三圣。只是三年后得知他去而复返。整日于昆仑山中奏弹一曲,挥剑落棋,郁郁寡欢,却是因为自恃过高,输了赌约,从此不再踏足中原,便与那小女失之交臂。
因得昆仑山中灵秀之气,又于一日,结识那打败三圣之人的徒孙,自荐让他取得经书,便从此出得昆仑寻她而去。至武当于梦中与张三丰坐而论道,得知她已仙去,并留了峨嵋一派于世。三丰识得我是那日华山之客,多言时竟把当年之事相告。自此得知她原是寻那神雕侠去了,只是不曾寻得。感叹之际,径自回到昆仑,一禅竟已千年,闻得世间之事,此中不论人品,竟仍念及那黄衫小女:
一袭黄衫娇俏梦,两腮易藏相思容。蒹葭不语辞昆仑,朝朝暮暮道不同。
是非正邪似两生,恩怨情仇亦相通。它日若不嫁峨嵋,定当别样忆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