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田钊女:兰花
田钊祖上就是一本本分分的庄稼户,和平常的老百姓一样,58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十年的文革浩荡,没有什么特色,要是实在说些什么,那就是比一般的庄稼汉更穷一些,多吃了些杨巴狗子。在那个时代,像这样的实在是数不胜数,本家的自留地上刨坑挖食,拉拔几个崽子,抱着等自己老了,不能动了,好让自己拉扯的照顾照顾,百年之后听到盆摔瓦碎的声音的希望。哎,没有物质的基础,总难让人产生前进的欲望。他也知道自己是个没有本事的农民,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更体面一些,他只是拼老命挣扎,在广袤贫瘠的土地之上尽量多蹬几脚。老天对勤劳的人还算公平,还让他的俩小子陪伴着他,尽管显得弱不禁风,营养不良。而这一切他已经满足了。
上个世纪末,中国的经济大爆发。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田钊的父亲,经过十多年,积极种地吧,不仅娶了媳妇,还和他老爸一样,添了俩胖小子。在中国,要想真正的发家致富,第一是勤奋上学,第二就是搭上政策的列车。他父亲算是十亩油菜地,吃了七亩半的老油子了,不仅思想放的开,行动也没拉下,在当地的信用社贷了一笔款,再加上这么多年从牙缝里抠出来的一点积蓄,办了个造纸厂,嗨,说是个厂子,也就是他父亲当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妈当财务总兼,他哥二十多岁了,当个车间主任。田钊那,管花不管叶的主。
资本的积累促进资本的扩大。只要有心,总会积攒下财富的。
老一辈的人,差不多都进了自己耕耘一生的黄土,新的枝桠在这个春天里绽放了出来。我们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就如麦子,一茬接着一茬,一辈又是一辈。把希望的火炬传递下去,永不熄灭。也许这就是咱们所说的传宗接代吧。
十几年前,学生的思想大解放,各种潮流的意识在每一个初中生,高中生,甚至于小学间流传开来。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阶。那时全国欢腾,虽然,不知道什么是贸易组织,什么是WTO,但是只要是新潮的东西,很快就被人接纳。
科学和迷信发生激烈碰撞,老旧的规则,在新兴事物面前粉身碎骨。一片未知的天空正向我们覆盖开来。
嘿嘿,当时的“水变油”,“千里大种树”,还有李某人创建的“********大法”等等,等等,现在想来是多么可笑。
阳光下的影子,总是越明越暗。
初中的回忆,还有多少人清晰的记得。情窦初开的季节,花样的年华。怎一个美字了得。无论在那时发生什么,都会有人原谅你,因为一切还早,来的及。也许,自己身处当时,怎么不觉得幸福,快乐,整天都伴随着写不完的作业,父母的嘟囔,老师的责备,还有玩伴的别拗。是啊,你们总会说儿时无忧无虑,那,你们小时候,真的是无忧无虑吗?
坦白的说,哪有什么无忧无虑,婴儿诞生之时,我们都是嗷嗷哭叫。略懂事时,又因为淘气,挨打,罚站。上学了,面对着一至十二年级,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没感到多么高兴。但是永远不会否认,那是幸福的。出家之后方才明白青灯,古佛,一本黄卷。
挨的打,受的骂,还有师生朋友的音容,模糊了,想不起来。只是觉得,有意思。回想起以前的点滴,总是答道“奥,对,是,”然后心里,五味杂谈。
永远不要对不了解的事物发表意见。小孩子只有羡慕大人,而没有羡慕同龄人的。相反成年人羡慕那些豆蔻少年。他们总是拿出一副老气横秋的脸孔说道“还是小时候后好啊,什么都不用考虑,不像我们”。哎,每次听到这样的声音总是觉得肚子疼。嘿嘿,实在是憋不住了,就转过身去捂着嘴,偷偷的大笑。不是孩子们什么都不用考虑,是你忘记了,在这个年纪考虑的事情了。
当田钊在当地某中学念初一的时候,家里的厂子才算有了规模,不在像以前那样,家里的每个人,身兼数职,只有在忙的时候请俩短工,帮帮卸货装货。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县城当中,这个造纸厂,是个不小的企业。
富二代不会为钱发愁。十一二的年纪,远远知道比我们知道他所知道的多。再者,那时学什么都快,而且对事物的敏感性也远超成人。
穿着一身崭新的麻袋尼衣服,上下学骑着飞鸽牌的洋车子,口袋里再装两盒从他父亲那里摸过来的万宝路香烟,还真有几分阔少爷的资质。田钊家离学校不算太远,出了校门口往西走两里地,右拐就到了。说实话,那个年龄就是有钱又能犯多大的过错,无非就是,拉拉山头,拜个把子。偶尔让人欺负了,叫上一帮把兄弟找回场子呗。就是放在桌面上,也就是哈哈一笑的事,动不了肝火。
嘿嘿,也许是生理的发育,或者是身边耳语目染,再或者因为电脑冲浪无意中发现的,就是对异性的渴望。嘿嘿,正常,正常,要是在十一二没有对异性的憧憬,啧啧,那就不正常喽。从开始的暗恋,到慢慢的表白,再到光明正大的追求,嘿嘿,很快的。
那时候,开放还不算夸张吧。就是有早恋,也是地下工作者。还有这种情况,现在说来就是闷骚型的,明明喜欢她,却不敢开口,对方主动搭腔了,还绷个脸,装作一副高大上,其实心里早就扑通扑通的跳开了。要是有人在旁边起哄说看看他俩,还得口是心非,故作愤怒的否认。哈哈,多么有意思的年华。
我还没写完,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