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通达。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无穷尽的欲望只会让人愈加痛苦,选择放下,是人生的大智慧。放下贪婪,获得人生常乐。放下财富,获得自在人生。放下执着,获得简单生活。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放下,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
放弃计较,人生就会多幸福
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又赤条条地走,最终回归于尘土。因此,我们有了吃穿就应当知足,不要计较那么多。因为开心是过一天,烦恼还是过一天,那为何不让自己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地过上一天呢?
人们常说做人难,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是隔着一堵心墙。这样一来,在人生长河中,总会时不时地卷起误会的漩涡,稍有不慎便会令人深陷其中。生活中,千万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别人,要豁达一些,能以一颗不计较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人世间必将减少许许多多误会的漩涡,必将绽放许许多多美丽的花朵。
俗话说,“没心没肺,活得不累”。尘世中,人们之间为了争谁是赢家,互相撕破脸皮,结果是两败俱伤。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计较的太多,人们宁愿让自己不快乐,也不愿意放弃争斗。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助人就是助己,你能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给你同样的回报。其实,把每天都能当成一个新的开始,不去计较那么多,那该有多好。也许,不分输赢,一切关系才能真正长久。
有两位贫穷的父亲,各自送自己的孩子到一位画家那里学画。
一位父亲教导孩子说:“孩子,你要记住那些侮辱、轻视、嘲弄过你的人,好好学画,将来有出息后,去狠狠报复他们。”
另一位父亲教导孩子说:“你要记住那些怜悯、同情、施舍过你的人,好好学画,将来有出息后,去好好报答他们。”
两个孩子从师学画后,都很努力,深得画家的喜爱。画家最擅长画神像,便教两个孩子学画神像。
几年后,他们画的画便有了分晓。那位心存感恩的孩子,画的神像总笼罩着一层祥和、纯洁的光辉,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父亲看了他的画之后,激动地说:“孩子,我终于看到了,看到了你用这种最好的方式报答了你要报答的人们,你用神的光辉沐浴、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而那个心怀仇恨的孩子,画的神像总放射出一种凶恶而阴森的光芒,让人不寒而栗,避而远之。父亲看了他的画之后,心有不甘地说:“你怎么画不出像那个孩子画的神像呢?”这个孩子痛苦地说,他在画神像时,总会出现那些侮辱、轻视、嘲弄过他的人的面孔,挥之不去,所以画出的眼睛、鼻子、嘴唇等都是他们的,都是一张张令他仇恨的脸谱。父亲听了孩子的话后,不由长叹了一声:“唉,报复别人终于报复了自己啊!”
一个人可能不清楚自己生命的状态如何,然而,你用怎么样的生命状态对待别人,别人就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你!生活中,“为富不仁”、“见利忘义”的人比比皆是,最终走进死胡同;相反,不为蝇头小利所惑,能为大家着想,这样人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人很善良,常常把宽容给了陌路,把温柔给了爱人,却忘了给自己留一点。有一句话很有用,叫“没什么”。对别人总要说许多“没什么”,或出于礼貌,或出于善良,或出于潇洒,或出于无可奈何,或是真不在意,或是别有用心。不管出于什么,谁让生活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你要劝解自己,也要学着这么说。缺少阳光的日子很忧郁,你要学会说“没什么”,失去朋友的生活很寂寞,你要学会说“没什么”。自己已经很累了,你需要一种真诚的谅解,说句“没什么”,对你自己,对自己疲惫的心灵。这么说着,并不是让你放纵所有的过错,只是渴求自拔;也不是决意忘怀所有的遗憾,只是拒绝沉溺。当然,要自己劝慰自己才管用。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不要看到别人过得幸福,自己就有种失落和压抑感。其实你只看到了别人的表面现象,或许他过的还不如你快乐。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不完美其实才是一种美,只有在不断的争取和放弃中,不断的承受失败与挫折时,才能发现快乐。
“比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生活不论如何磨人,如何将你压缩在一个四方的小盒子里,但思维的空间是不受限制的,心灵的视野没有藩篱,无比宽广,任你驰骋。让我们记住:放弃计较,才能多幸福!
不要刻意追求完美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多少少了一些东西。有人才貌双全、能干多财,情感路上却是坎坷难行;有人家财万贯,却是子孙不孝;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袋空空。人生不必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
卡丝·黛莉颇有音乐天赋,然而她却长了一口龅牙。第一次上台演出的时候,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她一直想方设法把上唇向下撇着,好盖住门牙,结果她的表情看起来十分好笑。
她下台以后一位观众对她说:“我看了你的表演,知道你想掩饰什么。其实这又有什么呢?龅牙并不可怕,尽管张开你的嘴好了,只要你自己不引以为耻,投入地表演,观众就会喜欢你。”
卡丝·黛莉接受了这个人的建议,不再去想自己的牙齿。从那以后,她关心的只是听众,像一切都没有发生那样张大了嘴巴尽情歌唱,最后成为了一位非常优秀的歌手。
龅牙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不良影响,相反还成了她形象的一大特色。人们接受甚至喜欢上了她的龅牙,就像喜欢她的歌声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外露的牙齿和她的歌声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卡丝·黛莉。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缺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完美,只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回避的缺陷,但只要我们坦然正确地对待缺陷,就会发现,缺陷也同样是一种美。
平常人们追求的都是完整与圆满的美,而断臂的维纳斯却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种美,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美。如果维纳斯拥有双臂,人们只能欣赏它的完美,却少了一丝遐想。
如同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一样,这样那样的缺陷无处不在地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逢年过节人们相互祝愿的“万事如意”,其实只是美好的祝愿而已,“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许多人看来,最不如意的大概就是伴随终身的生理缺陷了,就像卡丝·黛莉的牙齿,无可回避。
人应该将目标和方法订得灵活一些,才能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是钻牛角尖。
追求完美耗费了你毕生的精力,当老的时候回过头去看,你却发现,也许某些事你做得不错,但你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让你十分不满,你那些详尽的计划、周到的考虑简直是多此一举,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让你的生活不那么完美。而在努力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折磨,孤独、焦虑、紧张、怀疑始终围绕着你,你一直为别人不能配合你的“完美计划”导致你的生活一团糟而怒气冲冲。
或许,你的一只脚已经跨进了那个漂亮、精致的“完美主义”陷阱。
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双目失明的孤女长期受到一个男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在相处中感情日深,就结合到了一起。
婚后,男人对失明的妻子更是百般呵护,并向妻子保证,他一定会让她见到光明,看到这世上一切美好。
妻子被丈夫的爱意感动,虽然她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幸福,已经得到了完美的爱,但在丈夫的坚持下,她还是接受了治疗。
手术成功了,妻子睁开眼睛,看到了世界,可是,她被眼前那个相貌丑陋的男人吓到了,更让她不能接受的是,从熟悉的声音里,她知道,那个丑陋的男人是她的丈夫。
妻子感觉十分痛苦,在黑暗的世界里,她想象她的爱人是完美无缺的,虽然她心中仍爱着照顾自己、陪伴自己的爱人,却无法忍受与这样丑陋的男人一起生活下去。
痛苦的她不愿意背弃曾经的誓言,更不忍心抛弃爱她至深的丈夫,内心的煎熬让她不堪重负,终于一个晚上在丈夫熟睡的时候自杀了。
固执的盲女执著于守护完美的爱情,结果,却让完美扼杀了已经拥有的幸福!
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完美的。一味地追求完美,就是拿完美扼杀触手可及的幸福。
古老的故事里,得到了稀世宝玉的人却为宝玉上的那一个小斑点耿耿于怀,不断去打磨玉上的斑点,最后终于消除了斑点,不再完整的宝玉却失去了它的价值。
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或那样的残缺才显得鲜活,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将有限的生命从苛求完美的陷阱中解救出来,学会放开自己,发现自然的美。
有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老师父要在后院待客,要小和尚去打扫庭院。小和尚将庭院里里外外打扫得不染纤尘,请师父验收。等师父到来时,又是满地落叶。原来,一阵风吹过,又将树上的叶子吹了下来。老师父说:“不够干净。”要求小和尚重做一次。
小和尚又花了一个小时打扫。边边角角都仔细清扫了,老师父却还是不满意。
小和尚无奈地说:“师父,石阶已经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浇过水了,只有那风,不停地将叶子吹落,我不断打扫,还是有叶子落在地上。”
老师父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院的方法。这只是洁癖。”说着,老师父走过去,用力摇动庭院里的树木,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然后告诉小和尚:“过度清洁只是让自己劳累,也失掉了美和自然。和谐就是美,何必苛求不存在的完美?”
风吹叶落,本就是自然现象,何必非要违反自然,苛求绝对的清洁、完美,那样只是劳累了自己,却难见其功。只要风一吹,就有叶子落下,破坏“绝对清洁”,不断打扫、补救只会让自己受累。
老师父的话是告诉小和尚,苛求绝对完美的心态与做法不仅违背自然,累了自己,也往往使人离完美更远。落叶是小和尚努力清除的垃圾,却是老师父妆点庭院的色彩,遵从自然就能欣赏到自然的美景,何必非要勉强自己做无用功呢?
完美主义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点和不足,非常挑剔。有的人没有什么好朋友,总也找不着对象,和谁也和不来,经常换单位,为什么?那是因为他谁也看不上,甚至会因为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别人的主要优点。有的人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紧张,更不能容忍自己紧张时不自然的表情,一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结果越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有的人不允许自己身体有丝毫不舒服,经常怀疑自己得了重病,经常去医院检查。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都会有紧张、不适的体验,这是正常的表现,必须学会接受它们,顺其自然。如果非要和自然规律抗拒,必然会愈抗愈烈。
完美主义的人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很自卑。因为他很少看到优点,总是关注缺点,总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机会获得信心,当然会自卑了。不知足就不快乐,痛苦就常常跟随着他,周围的人也一样不快乐。学会欣赏别人和欣赏自己是很重要的,是使人更进一步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基石。
很多人觉得,追求完美并不是坏事,因为追求完美才能使自己达到优秀,其实,完美和优秀是两回事,一个不完美的人未必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曾有人问一位走红的国际女影星是否觉得自己长得完美,她说:“不,我长得并不完美,我觉得正因为长相上的某些缺陷才让观众更能接受我。”
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有他们的缺点,我们可以修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允许自己犯错误。心态健康的人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不足,并能宽容待之。人生不是一盘棋,走错一步步步皆错。把人生看成一场球赛吧!即使最伟大的球星也会在比赛中失误,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发挥出最佳水平,而不能要求自己球球都是好球,甚至投射得分。
无论你做一件什么事,你只要问自己三点:①去做了吗?②方法对吗?③尽力了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即使结果不能使你满意,也不必为难自己。从不完美中学到最多的东西,已经是完美的经历。
越追求完美,完美就越不可得。一些完美主义者的目标就是让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人,对自身要求很高,希望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其实,醉心于追求“完美”的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因为“完美”是抽象的,只有生活才是具体的。生活中很多“完美”并不是靠追求就能得到的,生活中有许多遗憾也同样是无法避免的。
有句俗话说得好:“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于广告中,最完美的人只存在于悼词中。”想一想你生命的长度是多么有限,而完美只是虚无的乌托邦。别在妄想世界上有完美的情人、完美的朋友、完美的工作、完美的老板,你只会在寻觅中浪费掉你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时间。因此,放弃完美的思想与追求,你才能享受到幸福的人生。
少指责抱怨,多理解宽容
人的情绪中有两大暴君——愤怒与欲望,与单枪匹马的理性抗衡。奇怪的是,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愤怒总是可以跑在理性的前面,我们也会因此做出许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为此,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多一些理解宽容。
生气时,挖苦、指责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显得自己乏味,甚至会伤害到自己。牛根生说过,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一味地指责别人是不明智的行为,有时甚至可能让对方与你为敌,让你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有的人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让人避而远之;有的人总喜欢严厉地责备他人,使对方产生怨恨,不知不觉中使彼此的沟通难以进行,事情也办得一团糟。成功的人说,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聪明的人则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与埋怨!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说的时候容易,收回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生气是在所难免的,但请永远记得一件事,别让言语变成伤人的刀子。如果你觉得别人伤害了你,你一定懂得被人伤害到底有多痛,那就不要再反过来去伤害别人。想想看,如果一直这样互相伤害下去,除了让彼此受伤之外,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舌之快,在有意无意间对他人造成伤害,而这些伤害就像栅栏上的钉孔一样,虽然钉子已经不在栅栏上了,可是伤口却永远地留了下来。
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三国演义》里,张飞闻知关羽被东吴所害,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大将范疆、张达报告张飞,三日内办妥白旗白甲有困难,需宽限时日方可。张飞大怒,让武士将二人绑在树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满口出血。鞭打完毕,张飞手指二人:“到时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杀你二人示众。”范疆、张达受此刑责,心生仇恨,便于当夜趁张飞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张飞腹中。张飞大叫一声就没命了,时年仅55岁。
张飞不管三七二十一,鞭打范疆、张达,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倘若当初他能对二位将军多一点宽容,结果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