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28200000003

第3章 寻迹历史——面对史实、传统文化的言说概述(3)

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权臣不少,选择张居正,这不仅和张居正是荆州府江陵县人有直接关联,而且也是因为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楚地狂人中的一员。熊召政作为湖北籍的作家,自然会对张居正这位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乡党给予格外地关注,尽管这是一个在史籍上毁誉参半的人物,写作中会受制于某种限度,但同时也拥有极大的创作开掘空间。熊召政将创作目标锁定张居正,虽然像唐浩明写《曾国藩》一样,明显体现出一种乡党情感的偏向性,但更主要的还是在心灵与气质上有一种神投的贯通和契合。因为熊召政认为楚文化的精髓,就是一个“狂”字,因此便很留意中国历史上的楚狂人,从楚国的屈原为开端,到当代的湘人毛泽东都曾被他逐一地纳入自己的观照视野,并且赋予深入的思考。他逐渐清晰地认识到,“楚狂人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明代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无疑也是个性鲜明,光芒四射的一位”。从文化思考再到一个个具体的人,熊召政将“狂”作为切入点,以独特的审美视点,看到了张居正“这位彪炳史册的首辅,其政治生涯,亦贯穿了那一个令世人赞之誉之,毁之斥之的‘狂’字。但是,难得的是,他能够纳‘狂’于‘制’,‘狂’于内而‘谨’于外,洪水滔天而不决堤千里,这是他成功的理由之一”,并由此找到了叙写人物的基本线脉。

肯定的,熊召政创作《张居正》的动机,还出于另一层原因。张居正理政十年政绩凸显,在历史上开创了“万历新政”的新格局,作为朱明王朝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人物,对敏感于政治的熊召政无疑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这个中国古代政治家身上的经世之才,改革的勇气和魄力,令他钦佩十分,张居正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和谋略,以及改革者难以避开的悲剧结局,也深深地触动着他的思考和笔触。八十年代初,熊召政以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引起了文坛内外巨大的反响,那种针砭时弊的勇气和慷慨激昂的激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通过阅读《张居正》再次复现,延续着几乎是同一的感受。政治上的敏感和尖锐的批判锋芒,体现出熊召政创作个性气质中最本质的东西,只不过那时用的载体是诗,透视的是当代的社会现实,现在则是换了一种载体,将创作目光置换到了历史和小说视域。

用小说来表现和再现历史人物,不仅需要以超越当代人经验的想象和体验去激活历史意象,去填充历史史料框架中的空白。而且也需要以当代人的现代思考,以及对历史传统文化的把握去洞穿历史,表达出当代人对历史的审美发现和理性阐释。创作的终极目的并不只是真切生动地表现历史生活形态或历史人物本身,而且也包括如何在一种远距离的非体验性的过去时态中,获得更大的理性思考空间,借助历史人物对当代生活提供喻示,起到一种镜鉴的作用。熊召政创作的《张居正》,适度有节地把握住了这几点,小说在营构思路上贯穿着对历史的理性观照,在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对历史上致力于改革重臣得失荣辱的叙写,本身就体现着当代人理性之光的穿越。在将历史人物小说化的过程中,熊召政借助于有限的传世史料记载,努力地提升着自己对历史生活和历史人物的想象力,以充沛的想象提供了大量生动具体的情节和细节,以伸手可触、充耳可闻的生活质感和充盈的血肉来充填历史留下的空白,审美地、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生活,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符合历史人物的主要特征,使张居正这一载入史册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中获得了艺术生命,其可信度满足了读者对历史叙事所抱有的一种阅读期待。熊召政在对历史上致力于改革重臣的叙写中,融入了对当下社会改革的理性思考。在营构思路上贯穿着他对历史的理性观照,借助历史人物的得失荣辱对当代生活提供喻示。

二、铺展世相与随处生发

《张居正》分为四卷,是写将相历史小说中上了百万字的宏篇巨制。第一卷《木兰歌》从明朝隆庆六年二月写起,到六月中旬新帝登基改年号万历止,仅是四个月时间,却以32万字的篇幅重彩渲染,叙事泼墨如雨,情节密度大,包容的内容也比较多。张居正出场,正赶上广西匪患猖獗,国库亏空,大臣怙权,吏治腐败。权臣宦官之间明争暗斗,争权夺利,宫内的争斗也延伸到宫外,门生朋党,故旧侠客无不卷入宫内权势间的恶斗。小说对万历登基前的社会政治情势及官场黑幕做了细致的交代,为刻画张居正这一形象打下了铺垫。

这一卷最突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次辅张居正与主辅高拱之间首辅之位的争夺上。显然辅佐年幼皇帝的宰相,名为神州第二人,却实掌着国家大权,因此这种首辅之争,实际上体现着皇权之争,由此带动着宫廷内外各派政治势力之间此消彼长的争斗,随着旧帝归天和新帝的登基,这种争斗更呈白热化。对张居正的刻画是以高拱为衬托的。从当时的社会情势来看,高拱明显地占据着优势,他是隆庆皇帝的老师,深得皇帝的宠幸和信任。再加上隆庆皇帝荒淫无度,疏理朝政,使得皇权实际上旁落于首辅高拱之手。而高拱入主内阁后,又借助于手中的权利大肆剪除异己,扶植自己的亲信党羽,朝野内外各州府衙门一半官员是他的同年、同门、门生和同乡,真可谓是权倾朝野,一呼百应。为和张居正争夺辅位,他心机大动,除掉自己门下的李延,而改任张居正提议的殷正茂为两广总督,却设下圈套诱其贪墨;为笼络人心,拨工程用银20万两给后妃打制首饰;在京官中印发《女戒》阻止太后干政;鼓动六科言官弹劾宦官司礼监掌印冯保等。

高拱对张居正始终形成一种掣肘力量,即使去职回乡后,仍潜在地对张居正构成威胁,使张居正在政坛上不敢掉以轻心。正因为写足了高拱的强悍与心黑手辣,才突出了张居正深藏城府,喜怒不形于色,却绵里藏针的个性,才体现出张的谋略和后发制人的厉害。张居正远不及高拱宫里宫外势力强大,但他巧妙地利用几个看似弱势却很关键的人物,十岁小皇帝的母亲李贵妃、陈皇后,小皇帝的大伴宦官冯保,甚至是宫里一帮太监和侍女,用眼泪和哭诉来煽情,以情拢住了小皇帝,也使李贵妃动了恻隐之心。随着高拱的出局,登上了首辅之位的张居正开始了十年的柄国生涯,张居正和高拱的一升一贬,一进一退,一荣一衰虽定锤于一日,其斗智斗勇却贯穿全卷,正是这渐趋紧张的争斗情节和精彩纷呈的场面吸引着读者,也对张居正这一人物有了清晰的轮廓。

《水龙吟》这一卷在前台重墨渲染的大事,是写由实物支付京城文武官员月俸银所引发的权争。最终是处在困境中的张居正控制了局势,并借机扫清了障碍,开始了万历新政。《水龙吟》因围绕着事件着笔,又随处生发,因此铺展世相结实具体,细节描摹细腻生动,整个过程写得丰厚饱满,文采斐然,是文学色彩最浓的一卷,但在详写和略写的安排上却有失轻重。胡椒苏木折俸引发的风波写得过于铺排详尽,而那些对刻画张居正人物性格及治国才能至关重要的事件,诸如治理整顿十八衙门,尽数更换不称职的部院大臣;二是进行京察,提拔或降黜三品以上官员,在京城树立起远胜于高拱的威权;三是通过拟票间接地控制朝纲政局等却写得有些不足。尤其是这第三件举措对刻画张居正最为重要,行使拟票权是明代首辅的特权,也是张居正巧妙施展权术达到改革目的的杀手锏,这本该重写和详写,书中却几笔代过,使这一卷只见事少见人,张居正的形象未能得以大的提升。

第三卷《金缕曲》在书中所占的份量相当重,可以这么说,真正使张居正的形象树立起来,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一卷。《金缕曲》着力描写了张居正因大力推行新政,整饬吏治,改革赋税、惩抑豪强所激起的各种社会冲突,通过朝野上下、宫廷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张居正老成深算、多谋善断的政治才能。而且也通过叙写张居正一系列具体的施政措施,全面立体地完成了对这一历史人物的重塑。

张居正认为,“国家兴亡,重在吏治;朝廷盛衰,功在财政”。为理顺财路,充实国库,他陆续施行了各种开源节流的措施和手段。改制税政,将十大税关脱离地方而单独建制,由户部直管;查堵织造局龙袍织造用银的漏洞,大幅削减额度。稽查赐赏过多过滥的子粒田,并进行征税;治理烂了一百多年每年耗银百万的驿递制度;在全国清丈田地追缴大量私田的逃税。为整肃吏治,推行“考成法”,为官员设置“考功薄”作为奖励和罢黜的依据。针对匪患猖獗实行严厉的“冬决”,用重典治乱。借将士冬服偷工减料事件,惩治和震慑皇亲国戚等等,张居正这些利在后代的大力整顿,疏通了推行万历新政的障碍,开创了国家社稷的新局面。但苦心经营并未使张居正全得到好名声,因其不讲情面矫枉过正,而被人认为是铁面宰相,法峻义薄,甚至是阴骘毒辣。父丧本该回乡丁忧守制三年,张居正为了国家社稷,为了不使他呕心沥血的万历新政的实施半途而废,而选择了夺情尽忠,却被误解为贪恋禄位,因而遭到他深为倚重的士林们的强烈反对。实际上,张居正所推行的新政,所涉及的方面不论大小,都遭遇到巨大的阻力。他的改革虽有益于朝廷,有利于百姓,却得罪了勋臣贵族、豪势大户、皇亲国戚,官吏士林,甚至包括拥戴自己的政友,还有从小一手辅佐起来的皇帝。

《火凤凰》以张居正命运的大起大落作为开篇和结尾,在整体构架上采用了升降式的结构。作为大明王朝开国以来最有权势的首辅张居正南归葬父,其享受的待遇规格已与帝王无异,禁兵千余名随行跸护,一百名鸟铳手作为前导以壮声威,旌旗瓢飘,冠盖如云,车驾如簇,浩浩荡荡。沿途百官送往迎来,坐着自古未有的三十二人抬雕栏黄缎围帘大轿,真是风光占尽,其显赫之势,达到人臣之极。但数月后的结局却孤凄悲凉,剥夺爵号,收回诰赠,家被抄,坟被毁。家人或蒙怨而死或发配充军,他提拔信任的大臣被尽数替换,所有与他有关系的人都遭到彻底清算。在这种上天落地,荣辱升贬的极端对比中,更能映衬出张居正的悲剧,以及官场风云翻覆的险恶。

张居正的政绩大都集中在关乎社稷苍生的财政和吏治方面,几年新政大见成效,使吏治清明,国库丰盈,呈现出盛世之兆。但张居正也看到了潜在的危害,既各地府县两级官学中的生员已翻至八万多人,不仅免课税,还享受朝廷配给的廪膳,不肯钻研经邦济世的实际学问,却沉于玄谈狂思。而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书院,已成为对抗朝廷新政的堡垒,讲坛几乎变成抨击政局的阵地,不仅聚集了大量的读书人,而且一些反对改革的地方官员也参与其中,借书院之讲坛,攻击万历新政。于是张居正开始着手整肃学政,裁汰生员。重点是治理讲学,查禁全国私立书院,从意识形态上加强控制。这事主谋的是张居正,而在前台处理武昌学案的,是他最为信任的循吏金学曾。但查禁书院,杀死一代鸿儒何心隐,使张居正失掉了士林的心,也为后世留下了话柄。熊召政从方方面面写足了张居正的治国措施,不论大事小事,他事必躬亲,为国家大业,鞠躬尽瘁。而且也写了张居正不因人废言有错必纠的勇气,比如听政敌高拱言揭开辽东大捷杀降冒功的真相,不惧得罪皇上和自己的政友,撤销所有奖赏,自堵漏洞不给反对改革者以任何可乘之机。

三、叙事分析与笔墨趣味

从整体来看,第一卷《木兰歌》和第三卷《金缕曲》或写人突出或写事着力,显得更耐看些。在历史小说的构架中,作家都十分注意安排两大对立的人物阵列,正面刻画的人物常常处于人物系列中“善”的中心,而与之对应的,则常常有一个乃至多个与之交恶的人物,不同阵列人物之间的鲜明对比乃至对立以及激烈的矛盾冲突,更容易树立起主要人物的形象。在《木兰歌》中,张居正与高拱成为这两个人物阵列的中心,在个人的政治智慧上两人是时逢对手,旗鼓相当,在政治势力上张居正却略处弱势,但张居正巧妙地运用政治智慧并正确地把握住机会而登上了首辅之位。正因为两强相持,难敌对手,才使得小说叙事始终处于一种人物性格的张力之中。也不时地给读者造成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紧张感。但是到了后几部,与张居正对峙的人物已无法形成足够的相持力。虽然自始至终都不断有人跳出来,阻挠和反对张居正推行新政,不停地制造一些新的矛盾和冲突,但因为地位的差异,这些人物的能量毕竟有限,根本不可能撼动张居正的威权,仅只是给整个故事的进展提供了一些小的波澜。

《金缕曲》以叙事的波澜起伏和情节场景的色彩纷呈而抓取人心。通过种种改革举措,正面地展示了张居正的治国才略,以及他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忍到极致,辣到十分的政治手腕。既写足了官场上铁面如霜的张居正,而且也通过他对玉娘的怜香惜玉,柔情似水的细腻情感,衬写出与他冷面论政时完全不同的另一层人性,从“铁面宰相”到“温情丈夫”,作家对其多重复杂的人格进行了多面性的透视。

《金缕曲》虽然耐看,但感觉写得太满了一些,张居正上任后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诸如裁汰冗官、整饬吏治、整顿驿递、子粒田征税、清丈田亩、实施税收“一条鞭”等等,几乎都压在了这一卷。尽管这样集中写,最能凸显张居正的政绩,容易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但从系列小说的整体构架来审视,却暴露出明显的缺陷,全书结构布局不大合理。将治国大事集中在一卷中展示,受篇幅限制,叙事必然会有轻有重。若分在两卷则可以放开笔墨去写,叙事会从容一些。

我个人觉得,系列历史长篇小说创作按照常规,以二三卷本的架构最为精当,四卷本为适宜。但以《张居正》开头两卷的构架模式来写,似乎以五卷本来结篇才舒展得开,而且在卷本篇幅上也显得更匀称些。

同类推荐
  •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 刘诗白文集(第十卷)

    刘诗白文集(第十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切实启动有效需求 促进经济健康复苏;价值理论与现代多样类型的商品结构;如何启动有效需求;大力调整结构 重振东郊雄风等。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红色哈密

    红色哈密

    哈密绿洲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宝地,这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风力、光电资源,还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和光照千秋、光辉闪耀的革命红色资源。《红色哈密》一书就是收集、整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先后在哈密活动的事迹。
热门推荐
  • 大龄胜女闺语会

    大龄胜女闺语会

    当单身女性的年龄进入了三字头,成为社会口中的大龄“剩女”,此时更想要的,是一份踏实平淡的感情,还是轰轰烈烈或者浪漫的际遇?无论怎样,不变的都是仍然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向往和努力之心。这是关于三个30岁、远离家乡在大都市努力打拼的大龄剩女,一起入职了同一家大型集团,发生的那些职场和婚恋的故事。平凡人生的悲欢离合,不虐不狗血,只希望能给予一份温暖和慰藉。严谨认真、不善风情的工作狂,纯情的小鲜肉技术男,浪漫迷人、有故事的男人,总有一款戳中你。
  • 枪炮诡辩

    枪炮诡辩

    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虫洞中企图跳跃的帝国战舰。龙源端坐在王座之上,冷酷的笑容仿佛从地狱深处归来,将手中的国书狠狠捏碎,他轻飘飘的道“开火!”铁面下的笑容勾勒起绝望的弧度......一切诡辩,都消失在了火焰与星光的尽头
  • 岁月安然,阳光和煦

    岁月安然,阳光和煦

    向煦言,我用我的整个青春来等你,你在我最爱你的时候推开我,却又在我最脆弱的时候来给我安慰,我不知道,你对我是什么感觉,但,我会一直等你,若你转身,牵起我的手,余生我们一起走可好?
  • 麒麟双目

    麒麟双目

    孤苦的孩子,与祖母相伴,生活清苦,却心地善良帮人却被人揍,被人揍却成就麒麟双目,左眼可透视,右眼可火力攻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就是这样,跌宕起伏之后才会有绚烂如花。
  • 闪耀星途

    闪耀星途

    我唤燕笙,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但我不愿做一只普普通通的丑小鸭。于是我误打误撞的进入娱乐圈,但是,娱乐圈中危机四伏,看呆萌的我如何玩转娱乐圈,赢得爱情事业双丰收!!!
  • 仙侠传说之辛妜

    仙侠传说之辛妜

    我本是盘古开天辟地时,混沌里孕育的一朵石花。倾心于紫微大帝,误了隐世修炼的佳机,却受尽欺骗。“千年相伴,万古洪荒,我终究没能让你爱上我!”万念俱焚,我挖心还与紫微大帝,然后纵身血祭东皇钟。“愿我们永世不在相见!”……远古洪荒,众神归隐,如今统领这天、地、人三界的不过是九重天上:中央玉皇大帝其妻:西王母,北方紫微大帝,南方长生大帝,。东方青华大帝。负责人界:五岳大帝,东岳仁圣大帝,南岳昭圣大帝,中岳崇圣大帝,北岳玄圣大帝;西岳愿圣大帝。冥界:神荼和郁垒两位魔君而我只是九天玄女座下的小仙女……
  • 尘埃与足迹

    尘埃与足迹

    个人随笔,有小时候的点滴文字,也有现如今的有感而发,不定期更新,不定期完结
  • 初雨末后便是晴

    初雨末后便是晴

    出国玩了八年的三位女主被自己的妈妈叫回国,本是三个月后回国,可玩心大发的她们提前了三个月回国。把家族之间的政治连姻搞成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即将诞生的爱情,三位女主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期待吧!“上官寒洛,我安雨初不得不承认,认识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No,是过错!”刚说完,唇就被人盖住了,“但是,我认识你是我最大幸福”
  • 燃烧的第七军团

    燃烧的第七军团

    或许异界魔法的故事你见过很多,它们大多都华丽无比,毁天灭地,主角在历练一番后得到奇遇,一跃成为大陆上顶尖的人物,第七军团没有什么太多改变剧情主线的奇遇,有的只是那循序渐进,复仇争霸,从而完全与书名一样,燃烧整个大陆!当然主角不会太受受虐,主角总会有点特权,不是金手指,也不是歪瓜,更不是BUG,主角也会有爱情,都说了是爱情,女主就不会很多!本书到后期剧情将会很庞大,战争如同书名一样,一个军团,一个国家的战争,最终燃烧到整个大陆,然后逐渐平息,和平繁荣!
  • 认个富婆当姐姐

    认个富婆当姐姐

    现在有钱的女人都太坏了,看到人家长的帅一点,就死缠烂打要做人家的姐姐,做姐姐就做姐姐吧,她还想霸占你,不许泡妹子,不许跟女生说话,更不许谈恋爱……霸占你也就算了,她还要调教你,把你从型男虐成小白脸……虐成小白脸也就算了,她还要把你当做宝介绍给她的闺蜜们……什么,你也想当我姐姐?麻烦排个队先,我已经有十几位美女姐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