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停留在小镇的上空
慵懒,也停留在了这里
我们停留下来,就把心舷系在了岸边
我们停泊在这片海湾,就像倒在了美人的怀里
谁还愿意去漂泊四方
这山和海之间的小镇啊
仿佛一座古老的植物园
槟榔长在路口,剑麻开满后院
重重叠叠的香蕉林啊,占领了全镇的领土
它们还将去攻占高高的山坡
我们躺在一张吊床上
在一棵椰子树与另一棵椰子树间晃荡
偶尔睁开眼睛,就看见少女曼妙的身影
在林子深处一闪,就消失了
随之消失的还有一双明亮的眸子
云朵,还停留在青皮林的上空
鸟群,也停留在了这里
我们曾经和飞鸟是同一家族
但如今再也不愿意到处寻觅奔波
只想停栖在这里,在一片蝉声中休憩
——“停留”,作为一种生命状态:《石梅小镇》赏析毋庸讳言,当现代化这只怪兽搅乱并改写了我们的生存规则后,人类就如同穿上了那双红舞鞋,步伐之快节奏之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当代人都陷入心空忙乱、手足无措的尴尬境地,紧张、焦虑与烦闷不安的心理症候在许多人的生命世界之中次第丛生。此种情形下,让节奏缓慢下来,让脚步暂时歇息下来,让呼吸变得从容不迫,成为了人们一种梦寐以求的理想与奢望。少君的许多诗正是抓住人们的这种心态来进行写照,写出了现代文明迫压下人类心灵中渴望安闲宁静的理想与祈求。《石梅小镇》将“停留”作为一种难得的生命状态加以尽情书写与礼赞,表达了诗人对现代文明的某种自觉抵御,对绿色自然的理性回归。
小镇,是少君诗中屡加点化和铺写的空间符号,也是寄予诗人强烈思想情感的独特场域。相对现代大都会,小镇在通讯、商贸和交通上还未曾达到发达地步,现代文明的乌烟瘴气还未能将其全般浸染,如果此小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那么它还会幸运地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风俗习惯,也有着花香鸟语的自然环境和悠然自得、闲庭信步的生活节奏。诗人笔下的“石梅小镇”,或许正是这样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偏远之地,我们由此见到了“云朵,停留在小镇的上空/慵懒,也停留在了这里”的舒缓生命旋律。被这氛围感染,“我们”也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就把心舷系在了岸边”,在我们疲倦于现代都市的喧闹生活和飞速步伐后,能在这悠然自在的偏僻小镇觅得一份闲暇,又何乐而不为呢?诗人将留步于小镇不愿离开比作寻爱的少年倒在美人怀中,内心那艳羡和渴慕小镇生活的思想动机捧手可掬。
小镇的缓慢节奏折射出一种悠然闲适的生活情态,而这里的生态条件和环境,也好得令人称奇,这里“仿佛一座古老的植物园”,“槟榔长在路口,剑麻开满后院”,“重重叠叠的香蕉林啊,占领了全镇的领土”,而且还将“去攻占高高的山坡”,蕉风椰雨,赤橙黄绿,这是南国迷人的风景地带,也是没有人为破坏的自然之域,它使云的停留、鸟的停留和我们的停留都显得理由充足,极具合法性。
为自然风光所迷,我们不仅选择在这里停留,还将在这里获取享受。“我们躺在一张吊床上/在一棵椰子树与另一棵椰子树间晃荡”,我们闭目养神,优哉游哉,那份恬淡和幽雅,无法用语言描述。我们沉迷于这种享受之中,不愿张开双眸,因为“偶尔睁开眼睛,就看见少女曼妙的身影/在林子深处一闪,就消失了”,“随之消失的还有一双明亮的眸子”。诗人从不同层面来书写小镇生活的快活与乐趣,用语不多但情真意切,将那种对小镇生活环境异常艳羡不忍离开的心理现实侧面交代而出。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停留”,诗人将“停留”作为现代人理想的生活状态来加以描画和歌吟,体现了一种理性的文明之思。在诗中使用的诸多动词,例如“停栖”、“停泊”、“躺”、“休憩”等,都在语意上与“停留”切近,从而构成一种意义的混响,演绎出以“停留”为主题的生命乐章。
诗人讴歌“停留”的生命状态,究其实质,是要表达对于本真状态的自然世界的迷恋和追寻。反对技术主义,主张精神还乡的哲学大师海德格尔也曾对自然表达了由衷的赞颂之情,他说:“自然是先于一切的最老者和晚于一切的最新者”,“自然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是圣美的,是令人惊叹而无所不在的。”(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可以说,小镇的生活之所以令人神往流连,就在于它完好地保留着自然的习性,这自然是合于人的心灵节奏和生命频率的,因此成为了厌倦挤压人性的都市生活的人们一直在寻找的理想场所,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停留、驻足,我们的生命状态才能摆脱紧张、矛盾与焦虑等现代症候的纠缠,还复到本真样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