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站在一座桥上发短信
另一座桥上也有一个人在发短信
一座桥可以看见另一座桥
夜色中伫立桥上发短信的人儿啊
显得如此娇嫩、柔弱
仿佛不禁春风的轻轻一吹
——古典美与现代情的相互辉映:《二十四桥明月夜》赏析看到《二十四桥明月夜》诗题,我们不仅会想起杜牧的那首《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也将念叨姜夔在扬州写下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等美丽词句。在情韵婉转的古典氛围中走入现代诗行,自然会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基础和别样的美学暗示萦回在思绪之中。这使得我们进入李少君此诗之前,已经获得了一个不错的阅读起点。
诗歌写得素淡、浅近。“一个人站在一座桥上发短信/另一座桥上也有一个人在发短信”,两行有点回文色彩的诗句,不过是描述了当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与联系的一个极为普通和惯见的情节。在现代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发短信”成了人们日常交往的最便捷和最寻常的方式。有人把短信书写提升为“拇指文学”,不过是强调了现代消费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的高度一致。在诗歌中描述人们互发短信的细节,这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实在没有什么陌生化的表达意味,只是诗人将这“发短信”的日常举动安设在“桥”这种集古典与现代于一身的建筑物上,两个人在两座桥上互发短信,桥在此不仅是故事主人公从事日常活动的场域,而且也是携带着“交接”“沟通”“联络”“承载”“跨越”诸多意蕴的物体,同时也是心灵、历史与文化的某种象征意符。在这样的基础上,诗歌很自然地牵引出了“一座桥可以看见另一座桥”的接续与升华的话语。这里的桥已经不只是指自然之桥,而是包含着“心灵之桥”“友谊之桥”等多重意义了。
如果说诗的第一节是写实,是叙事的话,那么第二节则是感发,是抒情。“夜色中伫立桥上发短信的人儿啊/显得如此娇嫩、柔弱/仿佛不禁春风的轻轻一吹”,在这一节里,诗人的关注重心由上一节的事件移转到当事人上。照理说,现代人本应不是如此弱不禁风的,不过诗人着意在描述那在万千情感的交织和围困的生命个体,尤其是那些春风吹拂之下春情萌动的少男少女们,他们刚进入生命的复杂阶段,面对如潮涌来的爱情体现和复杂情感,一时之间还无法有效控制和熟练把持,他们处理感情的笨拙和不适,是会让人觉得“如此娇嫩、柔弱”的。
这首诗很短,但意蕴较为厚实。虽然在写现代情,但诗人巧妙地将现代情的生发放置在古典美的场景之下,因而取得了现代情与古典美相互辉映的美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