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6200000107

第107章 角色的冲突消解于自我关爱

〇夏宏●黄斌

〇我最急于问你的是角色问题。你在这么一个新闻机构上班,除了朋友和圈内的一些人知道你在写诗,你的写作和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字上的联系。这样的角色里有没有什么分裂性?

●有啊,相当于就是一种精神分裂呗。一方面作为常人在社会之中,要过属己的日常生活。你看我们就是这样,成长啊,读书啊,然后工作,娶妻生子,就是这样一个流程。在日常里我还是按部就班,大家怎么样我也怎么样,有份职业,有份工资,把生活打理得还算过得去,就行了。一方面还有个人的部分,它就分裂了,这也和个人经历有关。比如说我完全可以不写诗,但是小时候接触到这东西,然后慢慢就像一种习得。通过我的父亲,然后叶文福、饶庆年这样一些在蒲圻生活的诗人,八十年代初,思想大解放,突然间好像生活的边界扩大了……〇原来你在大学校园里写诗,开始工作的时候也是在大学里,人的个性空间可以拓展,可以表露,到了现在的报社后,这个环境是不会给你多大个人空间的,我的理解是,它不是一个诗意的空间,一个写诗的人会在这里遭遇角色问题。

●以前报纸画版,用版样尺,版样尺常有点翘,一位老编辑说,你有个性这样翘着,到报社来后肯定要把你压平了。这是体制内的空间,会把个性压制得很小,有一种紧张,很多人抗不住,完全融入了。但同时,传媒人大都是本科生,很多人接触过诗歌、艺术。我在单位算是有个性的一类,总能从一个地方“逃掉”。

〇现在单位里有多少人知道你在写诗?

●不少同事知道我在写,包括以前我刚进单位时的部门领导。

〇到现在的单位上班以后,写作上有没有感觉到难受的地方?

●还好。一直在写诗,写笔记,还曾写过一篇八万字的小说。日常除了上班,还写写毛笔字。我把写诗当作很平常的事情来做。

〇现在的时代环境中,人们几乎都认为写诗是疯子干的事。我反过来想,这个时代是一个没有多大诗意空间的时代。

●这是一个小时代。大众觉得诗人的角色太滑稽了,诗人也在不断地自我亵渎,比如去做行为艺术,脱一下。是啊,没有办法,在社会环境的压力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只能用本能来反应了,比如像巴勒斯坦那些女孩去当“人体炸弹”,而诗人被逼去做行为艺术的时候,说明在很多诗人那里压力已经到了相当大的程度。一个民族的仇恨可以让这个民族最无助、最没有力量的女人用身体去做杀人的武器,而在当代把诗人这样妖魔化或者漫画化的时候,一些诗人只有用行为艺术去抵抗。

〇问题是,如果在单位体制挤压得很厉害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不写诗?

●但是我觉得我学了这门技术,就像入了行会,有师傅教过我。像踢足球啊,也有人带过我,练过那本事;写毛笔字,我从七岁开始,每一笔每一画都认真练过的。如果你把它当作平常事来做的话,也就不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反而会有一定的空间。你的反作用力大,别人给的压力就更大,这样你的承受能力就有限了。

〇抛开写作的社会功利这一块,一个诗人的精神生活和日常工作之间,对于你来说……●我前天也想过这问题。孔夫子说“君子不器”,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你要去做什么,总会成为一个“器”,玉不琢不成器,但是在孔夫子的理想里边,君子是不器的。还想到萨特有句话:人总是是其不是而不是其所是。在我看来,萨特和孔夫子讲的是同一个意思,首先还是关注人的自身,这就像后来福柯所说的:人的自我关爱。

角色就是命名,一个命名一定是道义性的或者束缚性的,如果你从一个个体本然的生去关怀、去爱护的话,比如对自己、家人、朋友的爱护,在这样一种爱护里头,对个体的生的重视程度就大于命名的程度了。所以我觉得,“君子不器”,孔子这样的通达态度很好。儒学后来成了那个样子,而在孔子这里一直是很活泼的,不是很容易被限定的,因为他一下子就可以把命名甩掉。

〇可以用这样的想法来维护个人空间,不和体制性的东西发生直接冲突。但是,它对你的写作是没有一点影响?

●怎么可能一点没有影响?你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没有一件事情你不是用身体去经历它。

〇就是说,不可能绝然划一条界线:这是我的单位、我的工作,这是我看书写作的房间、时间。

●只是相对有一些分裂特征,像精神分裂似的。所谓分裂,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和而不同。确实有差异,但是不冲突,不至于那么紧张。我也不会因为和环境紧张就决然而去。我一直这样欠着点,和而不同,包裹在里边,对体制、工作没有明显的冲突和对抗。

我看到很多诗歌中,总是把政治当作敌人,然后抬高诗美,世界上很多诗人就是这么成功的。把政治看作一个要否定的对象,再来写出自己的“名诗”,这样对于诗人来说他个人是成功的,但对于整个文化来说可能是失败的,因为我觉得文化应该是一种共同的事业,不是个人的事业,比如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认同。在这种背景下,过多地强调某一种艺术形态的成就而过多地去辨认敌人,通过打击敌人来树立自己,这很像原始社会那种英雄模式,我觉得这样的模式不太适合现在。

〇在你的作品里面,我几乎没有发现你表露出与工作发生冲突的。

●我自己也不把这个角色当回事。

〇哪个角色?社会角色?

●不,任何角色,包括诗人角色。其实我一直没有怎么把自己当作一个诗人,没有自我承担什么角色的冲动。

个我,你是一个生命体在这里生活,这应该是第一位的。只要身体在,你就在。职业也在场,但它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人可以不完全被逼死,被包围。经常是什么都可以包围你,但它只能是局限。你只有在有了一种自我的洞见,有了生活下去的基本的、牢固的想法之后,对那些角色自然就不太在乎了。当然,说把什么都不在乎又让人觉得无聊。在乎的是,还是用福柯的话来说,自我的关爱。说精神分裂的是他,临终的时候说自我关爱的也是他,我认为值得借鉴。

〇我以为一般来看,精神分裂是过度关注自我的一个表象,他不交出自我。如果交出了自己,是不可能分裂的。

●那是你的理解,和我的有差异。

〇我发现你基本没写和工作、和社会角色相关的诗歌。

●散文中写到一点,诗歌是写我工作之外的。工作经验对诗歌没有什么特别的帮助,我觉得工作这东西就是为了吃饭吧,没有把它当敌人来抵抗,也没有把它当很美的事情来写。单位里就那么些事,说好也好不到哪里去,说多坏也没必要,大多数人都在体制之中,个体户无处讨皇粮,可也无处逃税吧。

〇老追问这个,因为现在诗人的身份、角色成了很大的问题。九二年以后,社会越来越功利化、实用化了,人的心态是越来越要实在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的,越来越排斥虚的、当作无用的东西……●消费兴起以后,社会物质丰富以后,快感的文化,大众的文化,各种媒体,都兴起了,传播样式多了,娱乐节目多了,就把诗歌这种比较古典的形式划开到大众生活圈之外了。

〇感觉到近年来你的诗人角色这一面却越来越鲜明了。

●后来好像接上了气,看了陶渊明、屈原、杜甫、白居易、韦庄的一些诗歌,看到他们可以一直写到死,就觉得很安慰。中国古代诗人会了这门手艺后,哪怕像白居易、陆游后来越写越差,他们还是在写,并且产量还不少。反正我会这样尽力吧。

〇在别的事情上找不到安慰?

●那不一定,写毛笔字,还有哲学。我还是最看重“老拍的言说”,诗歌文本相对还差点。“老拍的言说”已经写了五百多节,学的是古人的笔记体,在形态上是中国文化的东西。

〇在你的整个写作中,思考是否起了更基本的作用?

●对。我对玄学一直有种爱好。

〇能否这样说,不是诗歌消解掉了你的不同角色之间的分裂,而是思考让你消解掉了一些冲突性的东西?

●按照你的这种句式去说也可以,其实按我的表达方式,还是用对个体生命的关爱、和而不同、君子不器这些来解释。还有维特根斯坦的自我的疗救,哲学是种疗救法,写毛笔字、诗歌啊也可以是。

〇角色总是长期担当的,不可能今天是这个角色,明天是那个角色。写某一首诗是短暂的行为,人不可能长久地在诗意情感里面,但是人的思考可以长久,可以在日常里,包括在你工作当中也可以进行自己的思考。

●思想有一个倾向,就是把一个东西不断固化、概念化,就是命名,就可以作为你的支撑。

为什么我老说“君子不器”呢?不要在一开始就成为小器的东西,不要成为器物,成了器就没有自由了。当你完全投入,成为一个工匠以后,想做别的就不大可能了,这以后所有的都是束缚。

〇在和其他一些写诗的朋友谈话中,他们谈到自己具体的生存环境,会有一些很情绪化的话语,而发觉你很少谈工作环境和工作情绪。

●说这是体制规训的结果,我可以接受,但这也是个人自身训练的结果,我把它叫作工作伦理。自我关爱,你必须形成个性化的个人知识,思考就是建构这种个人知识的过程,我用这知识来应对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同类推荐
  • 成长心声(读者精品)

    成长心声(读者精品)

    读者俱乐部推出的这本《成长心声》,是由一篇篇短小的文章组成的,里面包含了成长过程中的诸多方面,讲述了各自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所感受到的,是一本阅读性很强的书籍。
  •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其实,人这一生就如同做一篇文章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每个章节里都应该有好的、鲜活的细节,让这些鲜活的细节打动人。我们一生每个年龄段里,也应该有让我们终生记忆的细节。善良的待入,宽容的看待生活,对事业、对亲人、对朋友多份责任和爱心,人生就丰富了。日日年年,积攒到人生的后半段,再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便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世写了一篇满意的文章。
  • 生命跳动(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生命跳动(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边缘人

    边缘人

    “当初在确定书名之前,颇费了些脑筋,某天在去新村玩,路过宜宾农校门口时,突然想到边缘一词,“边缘人”就立即出现在我脑中,当即我就兴奋不已,将它作为我这个专集的名字。
  • 李贽集(名家选集卷)

    李贽集(名家选集卷)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嘉靖三十五年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三十九年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复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五年任礼部司务,隆庆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辞官归隐。他的著作,曾多次遭到禁止和焚毁,但仍继续流传于世。本书择其诗、文、小说之精者加以解评。
热门推荐
  • 可惜不是你

    可惜不是你

    可惜不是你朗 琅序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青春去了,永远都不能再来一趟,然而我却鬼使神差地推开了他,悔不当初。
  • 九生情缘:前尘如梦

    九生情缘:前尘如梦

    一次偶然的机遇,一封来自地狱的信,一场旷世绝伦的穿越,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
  • 感悟生活点滴

    感悟生活点滴

    一个14岁少年走出学校大门,15岁时开始独自漂泊流浪异乡街头,他又是如何能快速在社会立足在他乡扎根的呢?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他不是最经典的却是唯一的,他没有创造很多奇迹却给了我们很多感悟和参考选择、、、
  • 这世上有鬼

    这世上有鬼

    十八自从在HHB参加工作以来身边诡异的事情发生的越来越多,这让他相信世上有鬼的传说。自己用过的充气娃娃变成的女人又对自己起了什么心?这一切十八无从知晓
  • 鬼楼谜影【大赛作品】

    鬼楼谜影【大赛作品】

    成志和苗佳容这对男女青年相遇在桃花岛,相知相恋。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买下一座小楼,和一群好友搬来群居,从此,离奇怪异的事情一件件地发生,先是水海涛失踪,继而被杀......由此这座鬼楼的秘密揭开。是人是鬼?谜影重重。
  • 鬼瞳之探索

    鬼瞳之探索

    我来到了一处山村,山村很荒凉,不过十几户人家,而且家家户户都很贫穷,至于我为什么来这里,都是因为在网上看到的了篇名为《探索》的文章;而我,是一个探险俱乐部的成员,我这次带领着其余六名成员来到这里;但是我没想到,这一次的探险旅程,竟然成为了我毕生难忘的恐怖之旅,七人中仅仅只有我一个人存活了下来......
  • TheBlackTheDark

    TheBlackTheDark

    这里主角没有光环,没有逆天天赋,有的只有真实的我,跟你们讲我心中的故事。
  • 崇武纪元

    崇武纪元

    2070年全球首脑一致决定,摧毁一切热武器,以单兵个人为主要战略。资料的意外泄露导致,全球都兴起练武狂潮,看龙辰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蜕变成绝世的强者,又如何在群美中找到自己的真爱.
  • 撞见EXO

    撞见EXO

    灿烈听到后,高兴的说道:“对嘛,我就说我们没有捣乱嘛~”说完还摆出一幅胜利者的姿态。伯贤也满意的拉着灿烈去了客厅,还对灿烈说:“走,灿烈,我们去和鹿晗他们打游戏去,不理他们这些坏人……”子韬和都暻秀、CHEN一脸迷茫的看着灿烈和伯贤,心里想着:我怎么就成坏人了呢?奇怪。
  • 灰色的旧时光

    灰色的旧时光

    当你翻到这时,少年,熄灭手中的香烟。放下手中的钢笔,听我讲一个青春的故事,我怕我文笔拙率,写不出青春的美好,我怕我不善言表,绘不出青春的多彩,请打开它,让自己感受青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