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3300000005

第5章 六年级,亲子沟通的敏感期(1)

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有人说,六年级是孩子的转折期,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六年级的孩子面临着小升初这个决定人生方向的转折路口,也正在融入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与多变的社会人际关系,六年级孩子承受的压力也在逐渐变大。

而正是在六年级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父母们对孩子美好未来的期待也越来越溢于言表,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因此有些父母千方百计、煞费苦心地为孩子创造条件,不问孩子的兴趣,以自己认定的模式去塑造孩子,强迫孩子不许失败,只许成功,给孩子很大的成长压力。然而,这些父母并未意识到过高的期望不仅会给孩子平添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他们自己带来了没必要的懊恼。

晓晓是个很听话的女孩,对于父母对她的期待,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很高,这让我十分苦恼。

小的时候,爸爸把我送进了市重点小学,凭借一点儿聪明才智,我每次考试都能高居榜首。之后,为了让我考上好一点的初中,爸爸在六年级的时候把我转到了另一个全国重点小学。在这个高手云集的地方,我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加,考试成绩不再像以前那么如意了,我开始尝到失败的滋味。这个时候,我是多么希望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理解呀!

有一次考试后,我神情沮丧地回到了家。一到家,爸爸洋溢着满脸的希望,焦急地追问起来:“考得如何?”

我深知爸爸希望得到的是我充满自豪的回答,但我今天却给予不了。我心中深深地自责起来,我告诉了妈妈考得不好。妈妈原来阳光灿烂的脸一下子堆满了乌云,只低低地应了一声:“考得不好,下次再努力吧。”接着便回厨房去了。

我忽然感到非常得委屈,也十分伤心。爸爸嘴上虽没责怪我,但我知道他心里对我是极为不满意的。我便发誓,下次一定要考好,这样才能对得起爸爸。

很快又一次考试来到了,对我而言,就好像世界末日降临一般。

爸爸一遍一遍地对我说:“你要考不好,同学就会看不起你.老师也会看不起你,你周围的一切人都会看不起你……”

就这样,我的压力更大了,对考试产生了恐惧感。眼中看到的只是考分,我的一切都是为了考分,我好像只是为了考分而活着。

有时候我真想离家出走,我讨厌自己成为一个为了考分而存在的女孩儿,但我没有勇气,我走了爸爸妈妈该多伤心,可是我真得快受不了了……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具体的教育措施与动机是两回事。父母们要做的,是把自己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值降低,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考虑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以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因为高标准会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会造成孩子的焦虑与挫折感,甚至泯灭他原有的潜能。同时,家长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孩子的内心感受,让孩子自己来定下切和他们实际的目标,以此来衡量他们的行为。这样,合理的期望所带来的沟通才不会是无效的沟通。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这样做:

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都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盲目地要求孩子怎样优秀、怎样完美。对孩子的期望值宜在他努力的能力范围内,既不宜高出他的能力太多,也不能低于他的能力。

父母不要左右孩子,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不管做什么事,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应该想一想:我是否能做到呢?不能要求孩子是一套,对待自己又是一套,这样的父母当然不可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孩子自然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一些父母为了自己的脸面,强迫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接受自己的意志,那样做,孩子当时也许服服帖帖地接受了,却会使孩子丧失可贵的自信。因此,父母应摒弃家长作风,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并真正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保持期望的强烈性、持久性、一贯性

期望应该是强烈的、持久的、一贯的,这表现在不论孩子在获得成功的时候,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都不改变对孩子的期望。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要因为孩子的某一次考试特别好或者特别差,而动摇对孩子的期望值,认为孩子拥有巨大的潜力或者认为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

让孩子分阶段完成高目标

对于高难度的目标,父母可以视孩子的能力,分成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完成不妨给他一点间歇性的鼓励。相信这样分阶段完成的目标,比一开始就制定高目标的做法更容易让孩子有成就感,也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去完成目标。

父母要帮助孩子向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目标永远是奋斗的方向,给孩子提出高要求也无可厚非,但是,父母不应该只管提要求,然后袖手旁观,让孩子独自一人去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要教给孩子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向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别动不动揭孩子的旧伤疤

家长总揭孩子的旧伤疤,这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极有可能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甚至完全放弃努力,与家长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事实上,如果家长体谅一下孩子的心,和孩子好好沟通,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让孩子明白无论他的成绩如何,只要他努力了就好,孩子就会觉得家长是真关心他、理解他、鼓励他,从而信心十足地努力学习。

其实,不光在学习方面很多家长会不自觉地揭孩子的旧伤疤,很多父母只要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就会把孩子以前犯过的错误统统拿出来批评一番。父母以为不断的批评可以使孩子加强记忆,促进孩子改正错误,但结果却不会如他们所愿。

同时,有些父母喜欢在他人面前揭发孩子的错误,希望别人也能批评孩子,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孩子的错误,促进孩子改正错误。实际上,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六年级孩子,他们“要面子”,怕“伤自尊”,父母这样一来容易使孩子对父母的仇恨增加,进而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

下面来看一看一位成功的妈妈是怎样通过交流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的。

有一个男孩,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只是因为后来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所以学会了偷窃,甚至发展到偷抢超市,结果被拘留了。后来,尽管孩子获得了释放,但是,却被学校开除了。

所有的人,包括孩子的爸爸都放弃了这个孩子,妈妈伤心到了极点,但是,她没有放弃孩子,她相信自己有能力挽救孩子。

妈妈几乎跑遍了整个城市,才给孩子联系到一家愿意收他的学校,可是,孩子却不愿去,他宁愿与他以前的朋友玩,宁愿和以前一样生活。

妈妈没有对孩子训斥,也没有揭旧伤疤,说孩子以前的不是,而是给孩子出了一道题:

有3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1公斤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偶尔喝点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妈妈的两个问题是:

“如果我告诉你,在这3个人中,有一位会成为众人敬仰的伟人,你认为会是谁?”

“猜想一下,这3个人将来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孩子选择了C。

对于第二个问题,孩子这样回答:A和B将来的命运肯定不妙,要么成为罪犯,要么也是个废物。而C一定会成为一个社会精英。

妈妈把答案给孩子看,孩子看后吃了一惊。

“孩子,你的答案是错的。你的结论只符合一般的判断,这3个人其实是二战时期的着名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连任4届美国总统;B是英国历史上着名的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而C的名字是希特勒,一个嗜血如命,杀害无数无辜生命,最后不得善终的法西斯头子。”

孩子呆呆地看着妈妈,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妈妈摸着孩子的小脸说:“孩子,你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现在和将来。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就算伟人也会有过错。从现在开始,忘记过去,努力做你想做的事情,你终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妈妈的话,改变了孩子的生活态度。他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并且认真学习,过去的事情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后来,这个孩子成了华尔街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他说:“是妈妈让我觉醒,给了我重新开始的自信。”

这位妈妈并没有像一般家长那样,总盯着孩子的过去,揭孩子的旧伤疤,而是让孩子明白:过去并不重要,即使你过去犯了多大的错误,你仍还有机会把握现在和将来。这种鼓励,让孩子重新找回了自信。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特别是不能在别人的面前揭孩子的“伤疤”。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实际情况正如洛克所述,孩子如若被父母当众出丑,甚至被揭开心灵上的“伤疤”,那么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会产生以丑为美的异常心理。

可见,父母要想鼓励孩子,就要摈弃对孩子的偏见,不要总是揭孩子的旧伤,而是要与孩子做好双向沟通。

让孩子倾诉,父母坐下来听

大多数六年级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秘密”,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愿意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多倾诉的机会,想方设法诱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向父母吐露内心的痛苦。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父母可以这样开始:“现在我们关上房门,我是你的一个大朋友,不是父亲(母亲),我会开导你,会指导你,但是我们的谈话在出门以后会终止,永远成为我们的秘密。”

当孩子放下心理防线之后,家长要说到做到,并且在谈话的过程中,要始终铭记,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的教训,他要的是倾诉对象和有意义的指导。仔细倾听孩子的心声,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因此,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倾诉的机会。

不要总是紧盯住孩子的过去不放

无论孩子以前是什么样子,只要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让孩子明白,过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把握现在与未来。要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自身的努力和勤奋上,力争今后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多看到孩子进步的一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天天都会有进步,只要父母把目光从紧盯“孩子的不足”之处移开,就能看到阳光的一面,这一转变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会让他感到温暖。

放下“一家之主”的架子

所谓“家长”,顾名思义,即“一家之主”,家长总是高高在上,俨然一国之君。这种价值取向,很容易让一些父母比较推崇父母权威,习惯于按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孩子,而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习惯于训斥、发号施令和严格的监督与惩罚。家长制的价值取向使得很多父母将子女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顺从、听话才是好孩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庭价值观总是否认个人,把个人利益摆在从属地位,孩子的个人价值、尊严很容易受到忽视。

在“家长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或出于威严,或出于抵触情绪,完全有可能把自己和父母隔离开来,不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对于六年级的孩子:面临毕业,孩子在心理上有一段远离父母的时期,这称为心理“闭锁期”,这是他们寻找自我、探索自我的表现,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历程。这时他们不仅产生独立要求,而且也体会到自身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的变化。父母只有做到和孩子真正地用“心”沟通,才有可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而家长放下架子,平等与孩子交流就是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最好手段。下面这位母亲就做得很好:

有一天,我问儿子:“我们是不是朋友?”儿子却说:“努力吧!我们离朋友还差得远呢。”

我试图与儿子做朋友是从他的一个眼神开始的。他上六年级的时候,因一件小事,我训斥了他,他居然以一种敌视的眼光看着我,让我心惊。回到自己的卧室,我无论如何也驱赶不走他那桀骜不驯的目光。心想:他真的是长大了。我失落的同时,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我的家长作风。

我尝试着放下家长的架子,无论什么事都站在儿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儿子有考试“恐惧症”,一到考试,饭吃不香,觉睡不着。我就告诉他:“儿子,不就是考试吗?有什么呀?毕竟第一名只有一个。这次考试就当作是平时做作业,好坏无所谓。”

有时考前儿子会问我:“妈妈,你想让我考多少分?”

我总是微笑着说:“别总分分分的,平时只要努力了,允许考零分。”没想到仅从考试这一件事,我们母子的关系就上了一个台阶。

有一天,儿子回到家里,神秘地告诉我:“今天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议论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我告诉他们你平时对我说的那些话,好几个同学都说想当你儿子呢。”

我得意地笑了,知道儿子已经开始尝试着把我当朋友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作为父母,应该放下家长的架子,努力和孩子成为朋友,只有做到这点,才能使孩子敞开“心”来与你沟通。

按照民主的原则与孩子交往

家长一定要放下架子,按照民主的原则与孩子交往,但是,民主也要讲求个度。美国教育学家洛韦博士研究发现,“这种民主的态度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过度的放纵。有时,很多家长出于避免‘伤害’关系,放松了对孩子自我约束的教育,问题也就接踵而来了。过度的放纵实际上是一种‘忽视’观的信号,它忽视了价值观,忽视了教育机会,忽视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为了教育孩子成功,人们需要崇尚适度的规矩和做事的准则。”

按照平等的原则与孩子交往

有很多美国的父母往往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自觉成为他们的朋友。这些父母与孩子说话时,总是蹲下来,与孩子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并用双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对视着,和颜悦色,以商量的口气与孩子说话。孩子们也似乎都很懂事,眨着眼睛,频频点头。父母应当认识到,孩子虽然年龄小,个子矮,但他们是独立的人,应当得到父母的尊重。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不是小孩子,家长当然不用“蹲下来”,却应该做到平等地与孩子面对面好好沟通一下,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变“对抗”为“对话”

同类推荐
  •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本书从两方面来介绍成就好班级的秘诀,这两方面分别为在校学生的管理和课外活动的管理。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本书由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组织编写,作为重庆市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我国及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学位管理、研究生思政建设及专业学位发展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教育进行了系列的理论探讨。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热门推荐
  • 暗之启示录

    暗之启示录

    一个未知的宇宙里。两千万年前的“终焉之战”,迫使宇宙进行了重组,无数的“碎片”的散落于宇宙各处。数百万年后宇宙的一角,诞生了一个星球,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形成了如今拥有一定文明程度的星球——地球。平凡少年祁辉的生活迷茫无助,在不断逃避自我的生活中,他却被卷入了一场意外的战斗,并领悟了一丝微弱而又奇妙的能力......星球异能者与外太空入侵者的对决,暗中突现的神秘军团,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场跨越整个宇宙的战争,即将拉开序幕。黑暗就是恶的代名词吗?光明就一定代表这正义吗?“黑暗不是罪恶的庇护所,它,是你们的埋骨地!!”
  • 网游之魔剑修罗

    网游之魔剑修罗

    夏影左手陨星魔剑右手破灭魔剑,掌控虚空星辰之力,破碎虚空陨落星辰。在一次次打击中沉沦,最终化身修罗,再次踏上星皇之路,成就不败王者。
  • 爱的许诺

    爱的许诺

    其实我从未忘记你,在生命里的某个角落,全是你的一笑一颦…
  • 魔神之灾

    魔神之灾

    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卷入了一场事关人类生死的大事。。。。。。(魔之血一旦点燃便无法熄灭,期待世界毁灭的瞬间吧!!!)
  • 我当特种兵的岁月

    我当特种兵的岁月

    雷啸天出身贫寒,年幼失去母亲,考上大学后父亲又中风倒下,他退学回乡照顾父亲,这期间因为见义勇为受到表彰,被镇政府聘请为保卫干事,不过是临时工。父亲去世后,镇政府鼓励他参军,以便退伍回来可以安排工作。那一年在云岭征兵的是海军某部,他报名参军后,来到位于北方的海军某新兵训练团……开始了他成为优秀特种兵之路。
  • 灵信经旨

    灵信经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恶魔总裁坏坏坏

    恶魔总裁坏坏坏

    “你不就有一张口感很好的脸吗?”他如恶魔般讥讽道。“你……”“这样夸你还不满意啊,那就—你的皮肤摸起来手感很好,这样行了吧?”“我诅咒你,诅咒你除非被车撞,否则永远得不到你喜欢的人的爱!”这个男人自私狂妄霸道,视女人为玩物。像这种男人就应该下火葬场,灰飞烟灭,永不超生!
  • 无明记

    无明记

    当口中的正义已不再正义,真正的正义又在何方?满天神佛已不再佑人,要这神佛又有何用?师兄一千年前能破了这个天,今昔我再闹次又如何!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