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2900000013

第13章 人物春秋(8)

我的一生献给你们家,才知道幸福就是吵吵闹闹这首由郑进一、陈维祥作词的《家后》,不就是李夫人最好的写照吗?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唱这首《家后》,一直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这终归是最难过的时候了,我不敢注视李夫人的眼睛,却在李泽厚和海立握手道别的时候,感觉到了他的忧郁。我别转了面孔。这时候,我看到沙发上放了一份影印本,那是美国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诺顿文学理论批评文集。

在这本最新出版的书籍里.添加了三位非欧美批评家的作品,他们是以色列、印度、和中国的批评家,李泽厚就是代表中国第一次入选的。可以把这本影印件顺手放在身边,看起来,李泽厚还是在下意识里,并不如他自己先前所说,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了。于是我安心了,因为在这本影印本上,我又看到了他对生活的激情和希望。

回程的路上,我们在高速公路旁边的休息区里停下车来。无声地仰躺在后车盖上。眼面前,科罗拉多辽阔的天空上,寂静地升起了繁星,那么贴近,就好像天和地融化在一起一样。想起李泽厚最爱的康德的名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这大概也就是在他心底里,美的体验,美的情怀,美的道路,美的历程。

写于费城近郊2010年3月南洋的“京派文人”连士升

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燕京大学经济系学生连士升,于勤修学业之余经常投稿《食货》杂志,为在燕京兼课的先父陶希圣所赏识,两人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又共事于香港‘国际通讯社”,公私关系更臻密切。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连士升携眷逃离香港隐居越南,战后几经播迁,于一九四九年举家定居新加坡,迭任新加坡《南洋商报》记者、主笔、总编辑,南洋学会会长,新加坡写作人协会发起人、政府公共委员会委员等职:一九六三年荣获新加坡元首颁赠功勋章。连士升毕生笔耕不辍,着作丰硕,计出版书二十三本,包括游记、散文、传记(《甘地传》、《尼赫鲁传》、《泰戈尔传》)、信札(《海滨寄简》八本)等,是南洋一九五。至一九七。年代声誉卓着的报人及文学家.享有‘南洋鲁迅”之美誉。

陶希圣的“亲兵”

父亲陶希圣于一九二九年在上海与友人合开新生命书局,一九三四年在北平创力《食货》杂志《食货》

半月刊自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创刊,到一九三七年七月停刊的两年半中,前后共出版了六十一期.刊发一百五十多位作者的论文三百四十五篇《食货》作者群中的何兹全、鞠清远.武仙卿、曾謇,和未在刊物上出现的沈巨尘、萨师炯等人,都是父亲北大时期的学生,他们自称是陶希圣的“亲兵”。父亲那年应聘来北大任教,开中国社会史和中国政治思想史两门课。他又轮流在清华、燕京、师大、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等校兼课,很是叫座。何兹全说:“当时,北大最受欢迎的教授有胡适之、傅孟真、钱宾四和陶先生四位先生。北伐战争之后,青年学生中最关心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反思和前途问题,由中国革命性质而联系到中国社会史的发展。最受欢迎的研究历史的方法是辩证法和唯物史观,陶先生就是运用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来分析中国社会史问题的。陶先生讲课声音不大,而分析深刻,鞭辟入里,生动有层次,循循善诱,引人人胜,教室里挤满了人。”

另外一位《食货》的长期作者连士升,福建福安人,生于书香世家,七岁起在家乡私塾启蒙,继而就读教会办的霞浦作元汉英学校及福州英华斋,打下良好的中英文基础。一九二七年高中毕业,北上考入燕京大学,初习理化,次年转入经济系。

他上过父亲在燕京社会系的课,也间或来家中和父亲讨论翻译西方经济史名着的事。泰来哥告诉我,连士升跟那几位山东学生不一样,他比较严肃,不像他们会开玩笑,会闹。连士升比何兹全等人年长四五岁,一九三一年就从燕京本科毕业了,嗣后留校续念研究院,国学大师顾颉刚介绍他进入国立北平图书馆,在特别研究室中得一席位读书写作,同时为着名报章杂志如《东方杂志》《大公报》《申报》等撰写或翻译有关中外经济史的文章。他日后回忆道:“在七七’抗战前的几年间,我几乎无日不和这间图书馆接近,假如燕京大学给我以结交几个师友的机会,那么北京图书馆可以说是给我带上治学的门径。”毕业那年,连士升与燕大同学郑侃嬨结婚。

一九三五年,连士升开始为《食货》

撰文。父亲在一卷八期(1935年3月16日)“编辑的话”中写道:“连士升先生是燕京大学研究院出来的专攻经济史的笃实的学者。他在北平图书馆阅览室里已经两年,他正在翻译世界经济史几部名着,有工夫还调查北平的庙会等经济现象。经济史名着译毕以后.他将根据他的素养.从事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他在二卷十二期(同年11月16日)中又写道:“连士升先生埋头于各种经济史方法论的研究与经济史名着的翻译,工夫的深苦是通常以一知半解自封自足的人想象不到的。不久他将有长文介绍经济史名家名着给我们。”连士升陆续发表于《食货》的文章,计有:译桑巴地《经济理论与经济史》、译克拉判《经济史的纪律》、着《重商制度略说》等十一篇。

连士升并非所谓‘亲兵”的一员,父亲与他在燕京和《食货》结缘,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早年学界有‘食货三‘升’”之说,指的是全汉昇(北大)、杨联陞(清华)、连士升(燕京)三位长期为《食货》撰稿的青年经济史研究者,他们日后都成为声誉卓着的一方学者。连士升后来在香港工作时与父亲过往甚密,一直称父亲为老师或‘先生”。《食货》于一九七一年在台湾复刊为月刊,已成大名的全、杨二人仍勤于为月刊撰稿,这是后话。

不久,‘七七’事变爆发,父亲阴错阳差地蹈入了政治漩涡,连士升则带着妻子侃嬨和两岁女儿侨思辗转逃出北平,经天津搭船去了香港。

上海去来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父亲随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从昆明飞往安南河内,年底转往香港,住九龙太子道,与正在香港岭南大学教书的连士升取得联系。第二年八月,父亲去上海参加汪精卫领导的对日和平谈判。鞠清远、武仙卿、曾资生、沈巨尘四人也追随去了上海。四个月后,父亲同高宗武潜离上海回到香港。父亲之决心离开汪组织,并顺利到达香港,除了黄溯初、徐寄廎、杜月笙、万墨林等有力人士多方协助营救之外,连士升向母亲提出的真诚意见,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一日起,汪精卫等人和日本军方代表在虹口六三花园及愚园路举行了十二天正式会议及会外商谈,双方歧见甚深。父亲与众人困居警卫森严的愚园路楼房,形同软禁,乃密派鞠清远回香港,告诉母亲自己的处境和痛苦。鞠清远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到港,母亲和琴薰姐请连士升前来共同商量。连士升得知汪、日可能年底在密约上签字后,非常激动不安,认为事态危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在签约之前把老师解救出来,必要时他愿意亲赴上海设法营救。母亲几经思量,决定带儿女去上海,先设法让父亲脱离愚园路再想办法。

十二月二十六日.汪方决定三十日与日方共同签字。高宗武和父亲见事已不可为,遂决定离开上海。在许多人的帮助下,十二月二十二日抵达香港。轮船徐徐航进维多利亚港之际,正是香港《大公报》以头条揭露‘日汪密约”之时。船靠九龙码头,我们已远远看到连士升在码头上挥手,一下船,连士升便飞奔过来,双手把我们三人紧紧围住,连声说:“回来了!回来了!”此刻他已泣不成声。

国际通讯社

一九四〇年六月起,父亲在九龙创办“国际通讯社”,编印《国际通讯周刊》,分寄国内各地,以供战时首都重庆领导人士参考,以及关心世界局势及国际问题的机关和个人用作材料。这份刊物选译国外报章杂志的论文,间亦刊载社友们的国际时事评论。

“国际通讯社”的编译者,有连士升、戴杜衡、林一新等先生。每期所载的论着都出自各人手笔,译稿则取材自几十种英、美、日、俄等国出版的书报刊物。

连士升于一九三七年八月从北平携妻带女逃来香港.经由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许地山介绍进入《港报》,十月开始工作,不料不到三个月,报馆即因负债累累而倒闭。为缩小开支,只好把妻小搬到澳门亲戚家暂住,趁此机会完成未翻译完的哈佛大学格拉斯教授的《工业史》下半部,于次年(1938年)二月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五月,妻子郑侃嬨从澳门搬回香港,因为逃难贫困及操劳过度,患上心脏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八月三日与世长辞。

一九四。年,连士升与燕京同学罗牧的胞妹罗梅结婚。他们的婚礼,在香港中环德辅道‘告罗士打酒店”(GloucesterHotel)举行。父亲担任男方主婚人,罗牧为女方主婚人,证婚人是鼎鼎大名的文学家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我们全家都参加婚礼,新娘很年轻,大家都叫她‘罗小姐”,她是越南华侨,随兄在香港岭英中学求学。一九四一年,连士升担任港大校外考试委员。连家的男孩亮思这年在香港出世。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星期天清晨(夏威夷当地时间).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八日上午,日本轰炸机三十多架飞临九龙上空,向启德机场投弹,九龙城起大火,黑烟滚滚,延烧数小时不熄:布阵于深圳边境的日本陆军也同时向九龙新界发动攻击。晚上港九实行彻底灯火管制,港湾两岸一片漆黑死寂,行人绝迹,前线枪声不绝,甚为恐怖。

连士升一家住在港岛。从十二月十一日到二十五日,港岛居民生活在日军从九龙射过来的猛烈炮火之下。二十五日英军投降,在日军接管港岛治安之前,全香港也跟九龙一样变成无政府状态,发生抢劫、掠夺、乃至自相残杀的事件。更加恐怖的是日军登陆后,为报复部分英军顽强抵抗而公开虐杀战俘。

连家决定离开香港,设法办好去越南的临时通行证,听到日本疏散船“白银丸”从九龙开往广州湾的消息,连忙设法为罗牧、戴淮清和自己三家买到十四张船票,一早便过海去九龙码头,可惜等船的队伍实在太长,手中有票也上不了船。连家一行人只好搭上去澳门的“泉兴丸”,从澳门到广州湾。

连士升带着怀孕的妻子罗梅,七岁的女儿侨思和不足周岁的儿子亮思,在广州湾流落了两星期.终于搭上了日夜盼望的‘多宝”号货轮,于三月十一日抵达海防,第二天坐火车到河内,转往西贡,住入永安客栈。为躲避占领越南的日军耳目,几天后迁到湄公河三角洲茶荣省,开始长达四年的隐居生活。

在茶荣,连士升经朋友介绍,当上一间华侨小学——福建学校的校长,暂时得以安定下来。在穷乡僻壤,简单拮据的生活环境下,他并不气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翻译克拉判的《现代法德经济史》,接着又翻译克拉判的一百五十万字巨着《近代英国经济史》,不过这本书只翻译了大半,日本投降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完成。

在越南的另一大收获,便是二女儿仁思(1942),三女儿藩思(1944),及四女儿文思(1948)的出世。

同类推荐
  • 祝酒词全集

    祝酒词全集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介绍了不同场合的祝酒词,内容包括:生日祝酒词、婚宴祝酒词、社交祝酒词、庆典祝酒词、职场祝酒词、商务祝酒词、政务祝酒词、节日祝酒词等。
  •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是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开始对传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注意。国际传播空间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分哪些层次?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分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的国际传播史该如何认识?《国际传播史》从国际、国家和媒体的不同角度对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颇具可读性与启发性。《国际传播史》由刘笑盈和何兰主编。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青之森异事录

    青之森异事录

    青之森中坐落这一个治愈「清心馆」,来来往往的人与妖喜欢倾诉着,他们喜欢诉说着悲情的故事,我只好一次次帮他们摆平,毕竟「拿了钱就要办事的理念」。谁会想到我的春天居然是个洋娃娃般的男孩子…
  • 穿越之弃妇逍遥

    穿越之弃妇逍遥

    姜瑶醒过来的时候,身份变成了已婚,还多了一个儿子。知晓弃妇身份的时候,江蓠还算坦然接受了事实,卖萌求带走,素手开酒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问题是?嫁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冒牌傀儡师

    冒牌傀儡师

    数万年前,浩劫降临。荒兽崛起,人族惨遭屠杀。三圣出世,创下傀儡传承,救万民与水火之中。不料前脱虎口,后入狼窝。五祖出山,另立传承,力挽大厦于将倾。一万年后,幕后推手再次现世,世界再次陷入危机。而灭世浩劫的帷幕,从梁顺离开大山的那一刻,就此拉开。
  • 轮回救世

    轮回救世

    少年为救世人与浩劫之中,不惜找到远古卷轴寻找解救之法,不惜来到另个世界,层层历练中不断长大,天大机缘获得远古煞星传承,成为世界的霸主,为彻底消灭邪恶,开启万物轮回,来到未知世界击杀一切的掌控者。脚踏远古四圣兽,手持刹圣魔天戟,闯入起源之地,击杀邪恶之帝。
  • 关于自知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自知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自知的格言》道出理想与信念间的关联,叙说了爱国与报国的美德,感悟那治国之雄才,成竹在胸的谋略,教你如何建功立业,以及看待成败的那份淡然的心。
  • 苦儿流浪记(青少年成长必读名著)

    苦儿流浪记(青少年成长必读名著)

    本书描写了一个可怜的弃儿露米流浪各地,饱受人生的各种艰苦辛酸,最后遇见亲生母亲的故事。这是一部很杰出的作品,故事的结构和处理方式都很好,形成不断的高潮,自然使你融入其中。它告诉我们,所谓真正的幸福,必须得到周围人的爱的鼓励,同时又经过许多痛苦的磨炼,才能得到。
  • 花开满枝

    花开满枝

    “外遇”是出麻疹吗?当身为“白骨精”的方琳,正沉浸在幸福的家庭生活中,一次发生意外的出差,改变了她生活的轨迹。英俊潇洒的成功人士康志,闯进了她平静,美好幸福的生活。打破了她冷眼看世界的假象,揭开她埋藏在心灵深处,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痛苦。康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势入驻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他将怎样掀起蒙在方琳头上神秘的面纱?又怎样驱动命运的战车,把方琳以及她的家人,朋友、同事陷入怎样的境地,我们将拭目以待
  • 鬼故1

    鬼故1

    恐怖于悬疑的故事,发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而且在是发生在人类世界里的一些离奇事件!每一章故事都是以5000字以上的鬼故事每一章一个故事!希望各位观众们能够喜欢,同样希望大家给我多多打下赏金与赏票加入评论不好的地方给点意见作者本人加以修改!
  • 又见花开之十字路口的爱情

    又见花开之十字路口的爱情

    季婷是M文化公司股东兼金牌编剧,国外隐居5年后回国的她究竟为那般?看着试镜新人张钰的她为什么觉得心悸又心痛?当张钰走进她原本平静的生活,遭受过重创的她却选择了逃避,谁知道就在她以为自己远离一切的时候……
  • 清穿武氏:雍正庶福晋

    清穿武氏:雍正庶福晋

    四阿哥庶福晋武氏:父武柱国,官知州。汉军镶黄旗。卒于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一生无子无女,却被追封为宁妃。而她,却从现代正好穿越到清康熙朝四阿哥的庶福晋武氏身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