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书开始,我便注意给学生抄格言警句。从1979年4月起,由我给学生抄格言改为学生按学号轮流抄格言,每天轮一个人,挑选自己认为对大家最有教育意义的格言写在黑板的右侧。首先,同学们注重格言的内容,看谁的格言能量最大,最灿烂,四射的光芒能最大限度地照亮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其次,大家也注重形式,看谁的格言写得最认真,字写得漂亮,图案设计得吸引人。从学生选择哪条格言,可以发现学生心灵世界的一些奥秘,它有它独特的作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有了这些格言明灯的照耀,一定比昨天更明亮。几年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多次选择周总理的话,恭恭敬敬、工工整整地写在前面:“我们应该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口丝都吐出来,献给人民。”也有的同学互相摘录自己编写的话,读起来,使同学们感觉离自己的思想更近……名人格言每天陪伴着我们,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已经十几年了。它还将陪伴我们师生一起走向未来。
(资料来源:《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着,漓江出版社2005年版,第136~138页)
(五)通过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促进全班整体发展
目前的学校教育是在统一的教育目标、任务的要求下进行的,而实际上,由于生理、心理、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统一要求下的个别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个别教育就是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等的不同,给予针对性的、特别的帮助和指导,以促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是紧密相连的。班主任在教育集体时实际上也是在教育学生个人,而在教育个别学生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集体。班主任在抓好集体教育的同时,要广泛地接触学生个人,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因为,没有个别学生也就没有班集体,只有集体里的每个学生都“可爱”,才有可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只有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才有利于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其实,个别教育比起集体教育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因为从根本上说,教育是因个体需要而产生的,只有一个个具体的教育对象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教育才算实现了它的价值和生命。
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培养优秀学生典型、对学业和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和转化以及对偶发事件中学生的个别教育等不同的层次和方面。有人总结出个别教育的8种方式,可供参考。
直接式。即开门见山地说,适用于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的学生。
接近式。先与学生从感情上融洽,然后由浅入深,有层次地涉及教育的内容,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缺点多,自尊心较强的学生。
提问式。班主任先提问,让学生自己去反思,在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启发式。班主任针对学生的某一问题,在教育时加以说明,启发诱导,使学生在思想上达到“发现”,体验“顿悟”的快乐。这种方式适合不善言谈,有紧张心理的学生。
鼓励式。班主任首先对学生的优点、长处给予充分的表扬,其次有分寸地提出存在的缺点,再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
参照式。班主任应用对比方式提出要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参照物的对比上,感到心理上的某种压力,促使自我认识。这种方式适合中等学生。
商谈式。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带有商量的性质提出问题,并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那些产生了对抗心理的学生。
触动式。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采用措辞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那些行动散漫、不能正视自己缺点的学生。李学农主编:《班级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页。
班主任尤其要重视对“问题学生”和“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后进生时说到:“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因此,“问题学生”和“后进生”最需要的是班主任的仁爱之心,班主任要重视他们,怀着爱心去教育他们。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抓住时机,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使其醒悟和转化。总之,一句话,班主任要本着“尊重、理解、宽容、感化、激励、帮助、关心、爱护”的原则,先诊断问题,找准原因,摸清“病根”,然后再“对症下药”,方能取得教育效果。
(六)正确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
班级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建起来的正式组织。在班级内部,有正式的权力结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学生个体有明确的角色规范。但是,在正式组织内部还往往存在着规模大小不等的非正式组织,它是由一些学生因为在心理上的一致或相融,以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情缘关系为纽带,自由结合而组成的小群体。
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是客观存在的。有调查显示,早在1994年,全国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和小学就存在大小不等的各类非正式组织近千万个。非正式组织的形成率几乎占学生总数的15%。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达的地区,青少年的非正式组织形成率更高。具体到一个40~50人的班级中,就有4~6个学生的非正式组织。朱仁宝主编:《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页。
班主任要正视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关注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和活动,重视非正式组织对学生个体和集体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引导他们的需要、情感和个性合理地在班级释放,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使之成为促进班集体建设的积极因素。
班主任对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一要用学校和班级的规范来严格要求;二要用正确舆论来督促和影响;三要与非正式组织中的“小头头”交朋友,通过改变他们来带动其他成员的转变;四要善于运用学校的奖励与惩罚手段加以引导,使他们的行为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织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教育、引导。对积极型组织要肯定他们的优点,本着鼓励、信任、依靠的原则,使他们成为班级的骨干和带头人。对中间型组织要一分为二,扬长抑短,该批评的批评,该肯定的肯定,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之向积极型过渡。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组织要“因人施教、分化瓦解”,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各个击破,促使他离开非正式组织,达到自动瓦解的目的。与此同时,班主任尤其要做好“核心人物”、“小头目”的工作。可以联合家长的力量,在信任、关心的基础上,耐心教育、积极引导,一方面,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问题,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可以给他们在正式组织中安排一定的职务,利用他们的威信和影响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关链接】
“四大金刚”
我刚接班,就听同学反映,班里有四位“女将”,人称“四大金刚”。这不仅因为她们各个都是班里的“头”,将中队主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课的课代表职位全包了,而且因为她们四个人“亲密无间”。我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向她们提意见,几个女同学说,她们手中掌握着大权,个个凶得很,谁提意见就没有谁的好日子过。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是事实。疑惑促使我对她们的表现细心地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对她们的情况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事实证明,同学们的反映基本上是客观的。“四大金刚”确有她们的长处——对班里的工作敢管、敢抓,做事泼辣、果断、有点子;但她们也确有许多弱点——圈子太小,以身作则不够,听不得不同意见,尤其是语文课代表,外语默写常常不能及时完成,全靠其他三个人在早读课上“帮”她堂而皇之地过关。我感到,她们虽都是班干部,但实际上又都是一个有威而无信的非正式群体。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全盘否定,不行,因为她们在班级管理中做了不少工作,发挥着实际的作用;全盘肯定,当然也不行,因为她们在工作中确实夹进了许多私欲。我思索了许久,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这一特殊的非正式群体加以优化,使之成为班集体的真正核心。
根据这一思考,我针对这一问题砍了三斧头:第一斧,抓住默写作弊的事实在班里公开批评了她们;第二斧,另派一位同学协助语文课代表的工作;第三斧,分别找四位同学谈话,肯定他们的成绩,说明批评他们的原因,指出搞小圈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