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100000570

第570章 尾声一

?盛唐时代

酒徒注:此结尾为正剧,请读者酌情选择。

李世民沿着凌烟阁的台阶缓缓而上,汗水顺着他花白的鬓角滚落下来,溅湿天蓝色的绸衫。长孙无忌跟在他身后,气喘吁吁。他的身体还不如李世民结实,每次爬这座小楼都要歇上好几歇。但君臣二人之间一直保持着某种默契,只要登凌烟阁,便从不带随从,也不让任何人搀扶。

他们不想让凌烟阁里边的画像看到自己的老态。那里边的人像画得都是他们壮年时的模样,一个个神采飞扬,精神矍铄。看到他们,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便能想起自己年轻时的岁月,那时他们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那时二人心中也没有任何畏惧。哪怕是对着十倍于自己的敌军,也能笑得从容淡定。带着笑容将那些敌人一个个击败,一个个踩于脚下。

如今,他们已经找不到任何对手了。甚至连敢于背地里给大唐添乱的家伙都找不到一个。这样的日子未免有些寂寞,就像一把习惯于砍杀敌人的宝剑,长期得不到鲜血的滋养,难免会慢慢生锈。所以,君臣二人来凌烟阁的次数越来越频繁,逗留了时间也逐渐加长。

胡公秦叔宝的画像排在第二十四位,手持一杆铁槊,身后背着他的成名兵器瓦面金装锏。他投入李世民麾下之时已经四十五岁,其后又每战与李世民一道冲杀在最前方。为了保护李世民而受了太多的伤,因此在十几年前就病故了。论对大唐的战功,秦叔宝远比不上名列凌烟阁中的其他勋臣。但论君臣情谊,他却在李世民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以至于其亡故了很久之后,李世民还习惯将其画像挂在寝宫外为自己值宿,一切仿佛二人争雄逐鹿的当年。

英公李绩目前领军驻扎在营州,为大唐镇守辽东边境。长孙无忌多次劝说李世民将其调回身边来,以免其在苦寒之地久了坐下病根儿,李世民却总是摇头不许。被催得太急了,便正色道:“茂公是先皇亲口赞许的纯臣,绝不会有拥兵自重想法。你别拿自己的那些小心思去揣度他。他和你等不一样,朕相信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长孙无忌说不过李世民,只好闭口不提。然而他从来不掩饰自己对营州都督府的防备之心。今天看到李世民又站在李绩的画像前徘徊,便凑上前笑着说道:“徐将军又有两年多没回京了吧,也不知道他现在见没见老。他这个人,身子骨不知道怎么生的,到现在比寻常小伙子还结实。舞起槊来,等闲人轻易靠近不了!”

“朕需要这样的猛士守卫四方!”李世民回过头来,笑着横了长孙无忌一眼,“无忌,既然先皇赐他姓李,你别老叫他徐将军。按年龄和辈分,朕和你都应叫他一声大哥!”

“我跟他文武殊途,可不敢认他为兄!”长孙无忌很不给面子地说道,“他那人长了八面玲珑的心思,谁能料到他将来会做什么?”

“再玲珑,还能玲珑过你!”李世民笑着推了长孙无忌一把,不敢太用力,唯恐将对方推倒,摔伤。凌烟阁上的诸君中,至今还在世的已经不多了。所以明知道长孙无忌对徐茂公的评价有诋毁的成分,他也不甚在意。为君者兼听则明,是是非非要靠自己的判断。送往他桌案的军书中,徐茂公也从来没说过长孙无忌的好话。不是告对方克扣军饷,就是抱怨军粮运得时间太晚,导致麾下弟兄们怨声载道。

这两个大唐栋梁之臣几乎是天生是死对头,翻翻滚滚从武德年间互相掐到现在。能都平安无事的确是个异数。李世民相信也就是自己能容忍他们,换了个偏听偏信的君主,光凭着一方的谗言,就可以将另一方抄家灭族了。

两番进谗无效,长孙无忌心中偷乐,装出一幅悻悻作罢的模样,跟在李世民身后,挪步继续向前。凭心而论,他与徐茂公没有任何冲突。但臣子有臣子的立身之道。他们两个的资历和手中的权力毕竟太重了,重到稍有不慎便可能身败名裂的地步。这一点,他明白,徐茂公也明白。

慢慢前行,君臣二人的目光从一干故旧的脸上扫过。涉嫌谋反而被杀的侯君集和张亮,因贪腐而受贬,死在谪居之地的长孙顺德。病故的勋公殷峤,谯公柴绍。还有闭门不出,谢绝任何人拜访的卫公李靖。当年的是非恩怨如今都过去了。留下的只有那些血与火交织在一起的回忆。

转到排在第二位的赵郡王李孝恭面前,李世民又停住了脚步。凝望了画像好半天,才低声问道:“赵郡王的子孙你安置好了么。朕听说最近河北收成不佳。孝恭病故前,将家产都挥霍空了。你平时替朕多照应一下,别让他的后裔受了冻饿之苦!”

“陛下尽管放心。赵郡王的子孙名下还各五十顷良田,即便不靠朝廷给的俸禄,日子也过得去。况且博陵六郡民间殷实程度远非其他各地能比,即便遭了灾,凭着过去的家底,也都能挺得住!”长孙无忌耸耸肩膀,满不在乎地答应。

赵郡王李孝恭在武德年间曾经奉命掌管整个江南,一直与隐太子李建成走得近。虽然李世民没有追究过这些事情,但既然其当年站错了队,就应该为自己的盲目付出代价。按照秦王府旧臣的公议,凌烟阁上根本不该有李孝恭的画像才对,只是因为李世民的坚持,大伙才不得不硬着头皮认可了此人的功绩。

“哦!博陵六郡!”李世民没有继续纠缠对李孝恭遗属多加照顾的问题,心思被长孙无忌的话又带到他处。“博陵六郡啊!”他叹了口气,意兴阑珊。“博陵六郡还是那样富庶么?那里的百姓呢,也依旧念着李仲坚的好处?”

“百姓们记性哪有那么长久。他们只会记得现在是谁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长孙无忌赶紧出招补救。“况且李仲坚于先皇在世时就偷偷摸摸将博陵六郡百姓向北迁徙。从武德元年到武德四年,一直没间断过。当年追随他的那伙老人,几乎被他骗出塞外去了。留下的,都是各地后去的新人,跟本不会念他的旧情!”

“那也是!”李世民笑着点点头,又仿佛看透了长孙无忌的虚伪般,笑着摇了摇脑袋。“你啊,别拿这些话来糊弄朕。早点让户部将赈灾的钱粮运送到位才是。否则,人家说起来,我这个大唐天子也太不着调,对待治下百姓居然还不如一个拥兵自重的权臣,岂不是个大笑话?”

不待长孙无忌回应,他又笑着问道:“渤海国主最近在干什么?是不是又在偷朕的百姓?他那里又玩了什么新花样?你用心打听过么?”(注1)

长孙无忌脸色一凛,愤然道:“渤海国主去年将靺鞨诸部都收归帐下了,正忙着处理善后诸事,还没来得及对陛下您施展任何伎俩!依臣之见,您早就应该发兵灭了他。省得做事顾忌这,顾忌那!还要****提防者他暗中生事!”

“那地方太冷,路又太远!”李世民苦笑着摇头,“上次打高句丽,咱们已经吃了天气的亏,同样的亏不能再吃第二次。况且渤海国主素得军心,又身经百战,不会比高句丽君臣好对付。朕对上他,未必能完胜!”

“陛下顾忌着当年的情分而已,姓张的不识抬举!”长孙无忌不屑地摇了摇头,低声唾骂。

李世民却不肯吃这个变相的马屁,笑了笑,淡然道:“朕岂是会为私情耽误国事之人?朕不与他交手,一是咱大唐兵马的确不适应渤海国那边的气候。二是朕念着那也是我中原衣冠所在,没必要相煎太急。第三么,呵呵,朕这些年来慢慢发现,人做事有些顾忌也好,有些顾忌,会少犯很多错!魏征是朕的镜子,而渤海国么,恰恰可做我大唐之镜!”

“陛下英明!”长孙无忌恭恭敬敬地向李世民作揖,对主公的胸怀表示佩服。

“去!少跟我做戏!”这一套东西,李世民早就了熟于心了,唾了对方一口,笑着骂道。

“不是相让陛下开心些么?”把戏被人拆穿,长孙无忌也不觉得窘迫,嘿嘿笑了几声,继续说道:“不过渤海国吞并了靺鞨后,高句丽国就有了些麻烦,眼下渤海国疆界已经接到了马砦水上游,冬天时可以直接从冰面上进入高句丽!“

“博陵将士还那么能打?”听说渤海国与高句丽之间起了冲突,李世民的兴趣立刻被提了起来。登基后,他也试图征讨高句丽,以血中原当年兵败之耻辱。但因为天气和地形等诸多原因,勉强只维持了一个不胜不败的僵局。渤海国主与高句丽有不共戴天之仇,他的疆土与高句丽既然接了壤,一定不会让高句丽君臣睡上安稳觉。

据咱们的探子说,光上一个季度,就有二十几股渤海马贼进入高句丽境内。遇到高句丽官员则一拥而上,乱刀剁翻。待高句丽士兵从营地杀出来救援,他们又呼啸而去。害得现在马砦水北侧,除了几个大城外,高句丽官员都不敢赴任。高句丽君臣有心发兵报复,又怕咱们营州守军趁虚而入!”

“痛快!”李世民抚掌大笑,仿佛将高句丽君臣折腾得夜不能寐的人就是自己。一笑过后,他好像又年轻了十几岁,拍了拍长孙无忌的肩膀,笑着说道“无忌,你可知道,朕这凌烟阁上,本来想画二十八个人,以应光武的云台二十八将!可惜,他宁可远走他乡,也不肯替朕效力!”

“他没有福气!”长孙无忌轻声回答。

“你不懂,你不懂!”李世民继续笑着摇头,“无忌,你是朕的肱骨,朕的良臣。张仲坚不是。他做不了朕的良臣,但他的心思,你永远不会懂!”

“连自己姓氏都要改的人!嗤!”长孙无忌很不服气,鼻孔中连喷冷气。

李世民笑着看着心腹臣子,继续摇头,“无忌,你永远不会懂。说实话,即便是朕,当年都没弄懂仲坚为什么要那样做!他本来可以不走,他要是不走,这凌烟阁上,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不甘心地叹了口气,李世民又笑着说道:“你们这些人都不懂他。居然将朕当年和他、罗艺还有隐太子三人并肩杀敌那段故事不予记录。其实记录下来又如何呢?他既然已经出塞,难道还会再回来?”

“臣是怕有人借他的名义惹事,倒不是怕他回来。”长孙无忌躬了下身,再次向李世民解释。关于这个问题,他都解释过很多次了,但李世民一直耿耿于怀。“况且春秋笔法,也是圣人早有的先例。当年塞上之事张仲坚虽然出力颇多,但那事毕竟涉及到隐太子和罗艺,不好单独将他一人记录入大唐史册。再者说,那一仗虽然打得狠了些,却没有威胁到中原安危,算不得什么必然要记录的大仗。与其牵扯不清,不如让它淡去。陛下如果觉得不妥,可以着急史官公议,大伙肯定也是这种态度。”

“随你吧!”李世民无奈地摆摆手,放弃这个话题。他知道,即便自己召集群臣讨论,最后的结果也和长孙无忌所言差不多。当年在太原起兵和攻克长安的功劳,大伙就是通过春秋笔法硬塞到自己头上,也不管自己是否同意。其中具体缘由,李世民非常清楚。自己毕竟是夺了哥哥的位置,太需要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塞天下之口。

只是,在后人眼里,恐怕要将干扰修史的罪名扣在自己的头上,这代价未免太大!想到这些,李世民心里有多少有些不情愿,叹了口气,喃喃地抱怨,“朕其实根本不在乎,朕做过的事情,已经足够让朕名垂千古。何必强行修饰?!”

“陛下当年说过啊,历史要由我等来写!”长孙无忌笑了笑,低声回答。

“朕说过这话?”李世民早已不记得了,皱着眉头追问,“什么时候,朕什么时候如此狂妄过!”

提起当年事情,长孙无忌眼里立刻充满了狂热与自豪,“陛下当年,对我,刘弘基,还有叔叔说的。当年,我们一同去探望二小姐回来的路上。臣一直记得,陛下当年的风采,一直没有忘记!”

“朕说过?”李世民茫然追问,目光透过凌烟阁的纱窗,遥遥看向北方。傍晚的天空上,有一股淡淡的云气在移动。几颗硕大的流星从云后擦过,将天空点成一片绛红。

一个暗红色的球儿突然从半空中飞过,径直砸向纱窗。凭借多年征战养成的本能,李世民迅速向后一闪,然后伸出手掌,干净利落地抓住了球上的红色穗子。

“谁在胡闹!给我拿下!”做完了这些,他累得直喘气,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准备给肇事者一个教训。

楼下担任警戒的众武士早已冲了出去,将“刺客”抓住。李世民怒气冲冲走下凌烟阁,看见十五、六岁小姑娘俏生生地跪倒在台阶之下,口称“臣妾死罪!脸上却没有任何畏惧之色!”

凌烟阁本为皇家道观里边的一个小楼,附近冷清得很。平素很少有人会靠近,更不会有宫女敢偷着跑来玩耍。所以武士们防御懈怠,居然让一个小丫头惊了圣驾。李世民见面前的女孩眼熟,怕自己一怒之下杀错了人,强忍住火气质问道:“你是哪个宫里的野丫头?怎地如何大胆?难道朕的皇宫里没有王法么?”

“臣妾是陛下的才人武氏啊。陛下难道已经把臣妾忘了么?”少女满脸委屈,撅着嘴巴反问。

“武氏?”李世民愣了一下,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封过这样一个才人。他身体强健,所以身边女人也多,自从发妻长孙氏故去后,后宫疏于管理,所以一时叫不上侍妾们的名字来很正常。

“可,可人家一直听,听说陛下过目不忘呢!”小姑娘十分委屈,低下头去,抽抽搭搭地哭泣起来。不为君威,只为自己被人忽视。

李世民不欣赏这样的女子,他总觉得面前的女孩有些过于胆大。正准备给对方一个严重的惩罚时,长孙无忌却悄悄地拉了拉他的衣袖,低声道:“此女是应国公的掌上明珠。陛下且宽待一二!”

“应国公,哪个应国公?”李世民回过头去,冲着长孙无忌追问。国公是大唐对异姓臣子最高的封爵,他不记得自己封过这样一个国公。

“是先皇陛下封的应国公,早已亡故的武士矱将军!”

“哦!”李世民恍然大悟,“就是当年辽东跟着张仲坚、刘弘基一道杀回来的那个武士矱,朕知道了!”

笑着向前走了几步,他和气地将武氏才人搀扶起身。“你啊,怎地这样胡闹!”口中的话依旧是责备,语气中已经带上了几分长辈的关爱。

武士矱的女儿都这么大了。李世民知道自己这代人真的老了。握着掌中的柔荑,他心中慢慢涌起一种难言的渴望。那是对年轻的留恋,对青春羡慕,还有一丝丝对过去的遗憾与负疚。

武才人就这样让李世民挽着,不躲,也不害羞。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里充满了火焰。

此女前途不可限量!长孙无忌心中猛然一凛。他很后悔自己刚才多嘴,不该救下这个妖精般的女子。但武氏的手已经被李世民握在了掌心,他纵使想说话,也失去了合适的机会。

他将永远为自己这次失误而付出代价。

若干年后,武氏登基为帝,自名为曌。在群臣的支持下重新定义世族,彻底大破了豪门大姓把持国家的局面。

盛唐时代由此而起。

同类推荐
  • 巅峰帝国

    巅峰帝国

    一个黑市拳手,意外穿越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当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即将烽烟四起、战乱不断的时代后。他选择早做准备,但天与愿违。寥寥百骑,如何在这乱世之中生存壮大?且看我辗转百战,君临千里。铸万里铁桶江山、造万世巅峰帝国!
  • 善恶年代

    善恶年代

    一杯酒,笑谈江湖,近看世间百态。一把刀,血染沙场,变白骨不心寒。一个可以几乎只为自己活着的少爷,为了一个信念,几度站在生死的边缘,接过那不可承受的重担。善恶年代上篇之成人礼
  • 鼓人

    鼓人

    一份汉武帝编制的鼓谱,一面康熙皇帝御封的大鼓,一对慈禧太后钟情的鼓槌,化作如椽大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太行山区一个谷姓轿鼓世家五代传人的命运长卷。在这幅命运长卷上,有谷家人的荣誉、辉煌和笑声,也有伤痛、悲怆和泪水……无论得意还是失意,轿鼓世家传人的言行就像咚咚的轿鼓声那样直白、清澈、响亮,在民族危亡的紧要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和流血牺牲;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能够积极顺应历史潮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 武当道教的抗日爱国故事

    武当道教的抗日爱国故事

    在抗战时期武当道教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投身到救亡图存的伟大行列中来。他们对国家竞行忠孝,倾其所有,支持抗战。一些道士和信徒挺身而出,一手拿香,一手拿枪,毅然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实践着上马杀敌、下马学道的道教理念。1945年春天,侵占老河口的日寇组织特别挺进入斩队,偷袭设在武当山周府庵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武当道教信徒和群众奋起抗击,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图谋。
  • 历古,别离

    历古,别离

    汝想要成就大业,却因父亡国吾只是想跟在汝身边辅佐汝却换来饮恨之结果吾不会怪你但是,吾一定会找到你……
热门推荐
  • 仙气云涌

    仙气云涌

    出岫大陆上百万年无人渡劫,无人能飞升,这是为什么?十万年前的修真界又为何发生大战。玉虚道尊以生命为代价得到的预言是否为真。横空出世的天命之女能否打破百万年无人飞升的魔咒。出身平凡的她自成为修士以来就生活在天命之女的阴影下,每一次的历练总是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天命之女的探路者,她不明白,她的存在就是为了衬托天命之女的光环吗?
  • 情恋绝城

    情恋绝城

    爱与恨,情与困。家族的跌跌倒倒,世俗的眼光,超越生死的恋人能否击破世人的反对,坚持初心,用生命捍卫自己的爱情?哥哥为了家族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容颜尽毁,挚友为了保护自己甘愿入魔自残,父母亲人都为这场战役付出残忍惨重的代价,而就连所有的人也因为这对恋人而消失殆尽......命数使然,这对恋人经过无数次分分离离,差点阴阳永隔,经历生死,打破诅咒......重重困难都被一一克服。虽然已被弄得伤痕累累,但是更难的考验还在继续,一个预谋已久的阴谋正在进行,将他们推入无底的深渊。
  • 复生

    复生

    1966年伦敦,阿宝,一名莫名成为僵尸的少女,遇上了漂泊异世的神秘男孩。开启了一段流转上下千年的瑰丽传奇——他本是上古龙神第七子,幼年时魂魄意外流落到千年后,遇上了她。自负跋扈的他从未想过,她竟然会是他无法规避的情劫……竟然是他,命中渡不过的魔障。
  • 迟早遇尚你

    迟早遇尚你

    剩女迟朝朝家里催婚,遇上了被家里安排相亲患有“恐女症”的尚倪,两人达成共识互相帮助,谁料婚事就此敲定。“我不嫁!我不嫁!”开什么玩笑,才认识两个月就结婚。尚总裁一脸阴沉,对长辈说道,“朝朝估计还没考虑好,我回去劝劝。”结果在床上威逼诱惑使出浑身解数让迟朝朝改口。(1v1,宠文,无第三者)
  • 傲世轻狂

    傲世轻狂

    我,只是不甘心被人陷害毁我前途!我,需要强大的实力夺回曾经属于我的一切!我,无论这条路是怎样的坎坷,一身傲骨不曾弯曲!我,将用我的轻狂告诉这世界,是谁将灵动九天之上!嘿嘿,大大们本文绝对的狂,绝对的装,绝对的热血。自由自在,心肠不坏。像个小孩,大家随仔仔一起扬起你们的逼格,协同傲世,轻狂于天下!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魔法学院,冰封的公主

    魔法学院,冰封的公主

    沉寂的黑莲于晚风中摇曳,盛放的诛心赞歌鸣奏暗夜的华丽。异度审批死亡的神灵,原罪的枷锁之于她,黑暗中诞生的魂魄,往顾轮回。魔力孕育的学院,王子公主学习拓展的圣地。光明与黑暗的交际终究注定。陌烟,亡灵审判,寂冀,堕落天使。她于他,是最珍贵的宝藏,他于她,是最明媚的阳光。当一切谜语浮出水面,最后的主使即是不愿面对的事实。【上天让你我相遇,为什么不能一顺到底?】【1v1,小虐大宠】
  • 帝凌九天

    帝凌九天

    星辰大陆,实力为尊!没落家族子弟承祖先遗志,身负绝世体质,身怀命运之术,承担家族兴盛冲破九霄!我要让天不能亡我,地不配葬我!我当凌帝路,掌命运!只手遮天,脚踩万道,唯我帝尊凌九天!
  • 致曾深爱的你

    致曾深爱的你

    我希望写一个故事,尽管是虚构却充满很多真实的温情;我希望写一个故事,可以让你捧着哭泣,笑着合拢;我希望写的这个故事,献给每一个曾经深爱你的他,我希望在每一个善良的女孩背后,都有一个如同安如一般的男生;或者你曾经也是一个像安如一样的男生。什么?你要问我安如是谁?那么请你翻开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