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0000000007

第7章 往事(1)

鸿爪掠影(二)

王学泰

王学泰先生是读者熟悉的一位学者,他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发现另一个中国》等着作,在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人们对他的学养很钦佩,但对他在那荒唐的年代里因言获罪,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知之甚少。本书第十一卷刊登的由他撰写的《鸿爪掠影(一)》,介绍了当年进第一个监狱的情景,受到了读者的关注。最近,作者写完了《鸿爪掠影(二)》,由于文章较长,本书将分两卷刊登。

编者

我的第二个监狱

一、摩托车上间隙

上篇自述写到我从房山传讯室出来,以为完事了,要放我回家了。没想到正从拘留所往外走的时候,另一间屋子出来一个警察,喊住了我,要我在院子等一会,我觉得有点不妙。过了十来分钟,开来了一辆带帆布篷子的三轮摩托。那个警察要我上车,我问去哪里?“市局还找你有点事,咱们一块去北京吧。”我要上车之前,突然警察拿出一副手铐,“这是干什么?”我有些吃惊。他说了一句通俗小说中的公差常说的一句话:“这是公事。”这一天是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今天,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忆述此事,整整过去三十四年半。

三轮摩托离开了房山县城,并未一直驶往北京,在向东行驶过程中,进了良乡镇。摩托七拐八拐进入一个小胡同突然停了下来。警察下了摩托座位,从车棚子里拿出半麻袋东西,背到身上就走,刚走出去又回过头对我说:“我给家里送土豆母子去,你在车上等一会,不要乱跑。”他这一去有两三个小时,估计是吃饭喝酒去了。因为从房山分局出来,已经十一点了,可能还没有吃饭。不过这个警察对我还真的挺信任,相信我不会跑。虽然上车前给我戴上了手铐,但铐子是狗牙形的活铐,可松可紧,他给我戴得很松,只要缩一缩手就可以退出来。另外,稍有经验的,用硬细棍状(如火柴棍、头发卡子、曲别针等)的东西就能把这活手铐捅开。如果我想逃走,转个弯就到良乡火车站了,上了火车,在这两三个小时中也到了天津或保定了。

此时已经是春分时节,路旁的小草都已经冒出新芽,麻雀在屋顶上叽叽喳喳飞来蹦去,想起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的“蜩与学鸠”:感到在中国当个老百姓也都不容易,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不虞之灾的降临。所谓“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后来,我的同事里,也有位“文革”中坐过监狱的,常一起聊天。在坐监狱之前,他的工作与我的工作却有天壤之别。那时我在农村中学,他在中央文革。当然“伴君如伴虎”,靠近权力中心更危险。最后他也以莫须有的罪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对他说起押送这件事。他说,这个警察没有警惕性。他也说起自己的押送过程。那还是“文革”热潮中,他被从北京押送回老家贵州遵义,坐的是212吉普。深夜里,汽车在黑黢黢的十万大山中穿行。突然车停了,押送人员要他面对万丈深渊站立,不许回头。他说:“我望着黢黑的夜和山谷,心想这下子可完了。他们会从后面送来一枪,我就扑倒在深谷之中,从此消失于人间。不料半天,后面没有一点动静。好像有人在撒尿,我也不敢回头看。过了一会,他们要我转过身来上车。原来是他们要撒尿,怕我跑了。这可比押送你的那个警察的警惕性高多了。”

二、半步桥边K字楼

摩托三轮进了北京,拉到一个大铁门跟前,铁门仿佛大舞台的幕布徐徐开启,原来这就是北京市公安局看守所。看守所与清朝末年实行新政时盖的第一模范监狱相邻,监狱门向自新路开,看守所大门向半步桥开。不过“自新路”是清末盖了第一模范监狱后,新开辟的一条路(原来这里都是农田),“自新”是囚监狱而得名:而半步桥则是老名字了,据说明朝时就有了,大约是囚有此路名而建此设施吧,一九八〇年代,一次与何满子先生(前不久先生辞世,这里谨致悼念)聊天,他也数次倒霉,坐过数个监狱。他对我说:“很怪,为什么监狱老临桥而设呢?上海是提篮桥,南京是老虎桥,杭州是六渡桥”。我补充说“北京是半步桥”。“半步桥”,有深意焉,人间、地狱(鲁迅曾说,中国的旧式监狱是取法于佛教的地狱,不但禁锢人犯,而且又要给他吃苦的责任),半步而已。

半步桥在北京南城西南角,过去北京水多,南城地势低洼,水聚尤多,故桥也多。

再向西南就是北京西南角的右安门和护城河了。公安局预审处(七处)就设在半步桥看守所,各个分局履行了逮捕手续的犯人也要到这里来结案。犯人称这里为四〇二(信箱号码)或K字楼(这里关押犯人的主建筑)。关于K字楼,诗人聂绀弩有诗云:

奇书一本阿Q传,广厦千间K字楼。

天地古今诗刻划,乾坤昼夜酒漂浮。

燕山易水歌红日,曲妇词夫惦楚囚。

多谢群公问消息,尚留微命信天游。

《岁尾年头有以诗见惠者赋谢》

本来寒士切盼得到广厦千间的庇护,而“文革”期间许多有向往的读书人却无缘无故被收进了看守所的K字楼,何其荒诞!K字楼监室多,功能齐全,超出其他两处数倍,乃至十数倍,虽然说不上“广厦千间”,但“百间”总是有的,可以住上千个“寒士”。半步桥看守所关押犯人的处所主要有三处:

一,K字楼:这是看守所的主建筑,由钢筋水泥建筑,呈K字形。中间是大厅,四只腿是筒道,大楼三层,共有十二个筒道。

一九七〇年代各筒的安排大体是:一筒关押的是重要政治犯;二筒、四筒关押外国人或特殊犯人:以上三个筒大多是单人牢房。三筒关押的是重病犯人,人称病号筒。

五至十二筒关押的都是男犯人。我在二层的五筒几个号呆过,聂绀弩先生一九六六年冬至次年秋住九筒一号。

二,五角楼:俗称“王八楼”。它是个红砖建筑物,是关押女犯的。共有两层,每层有五个筒道,共十个筒道,排号接着K字楼,是十三筒至二十二筒。“文革”当中着名导演孙维世和杨宪益先生夫人戴乃迭女士关押在此。郁达夫先生的侄女、女画家郁风曾着文说戴乃迭女士受杨宪益先生牵连也关在半步桥,“碰巧我当时也被关在半步桥同一所监狱,同一条甬道的不同监号里。我当时还不认识她,只是每天听到她在有人送饭时说谢谢”。

三,死刑小号院:这里有两个筒,排号为二十三筒、二十四筒。为死刑筒,俗称“枪号”。有的老犯人说,这里平房原来是关押“高饶事件”中的饶漱石的。一人一个小院,挺清静的。“文革”起来后,把饶漱石转移了,这里才改造为死刑筒,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遇罗克、沈元等都是从这里拉出枪毙的。张郎郎有《宁静的地平线》

(见三联书店的《七十年代》)详记其事。张郎郎是极少的活着走出死刑筒的犯人。这两个筒在一九七五年被拆,在这里建起工作人员的宿舍楼,死刑待决的都被分到“K字楼”、“王八楼”相应的各筒,监管人员对他们说,把你们提到大号,有不死的希望了,要好好表现。这些带着沉重的死镣、死铐的待决犯分到各筒,在放茅(上厕所)和放风的时候,他们沉重的镣子在“K字楼”

的水泥地板上拖出巨响,仿佛在过坦克车。

看守所本来应该是关押未决犯的地方。也就是实施了逮捕(签了逮捕证)以后,法院尚未判决的犯人。可是“文革”当中“无法无天”,这儿关押的有已经判刑的,但当局认为不宜于送到监狱与大量犯人接触的也押在这里,听说“反右”时期着名的“右派分子”葛佩琦后被判十五年,就没去劳改场,而在看守所服刑。一九七六年,我被判十三年后调到关押已判刑号里,遇到号称“苏修第一特务”的老谭被判二十年,也没去劳改场,就押在这里。他的妻子(苏联人)判十五年,关押在“王八楼”。更多的是以拘代判,有的连逮捕手续都没有履行,甚至没有拘留手续,就在这里关押着,有的一押三四年,我见过有押十来年的。粉碎“四人帮”后,批判这种做法时叫“以拘代押”或“以拘代判”,是典型的“封建法西斯专制”。

“文革”中“K字楼”一度非常兴隆,迎来了许多专家学者,文人墨客,高官显宦,连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大和尚也在这里关了八年。狱中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巨赞法师自述:“‘文革’开始时,我做梦,梦见我在上山时,突然山上有八块巨石滚下,我紧躲慢躲,才脱过挨砸的命运,大约我要坐八年监狱罢。”后来果然是八年期满,赵朴初把他接回佛教协会。

和尚没有家室,被羁押时,都是赵朴初给他送东西。另外如着名的翻译家杨宪益也在这里呆过几年。黄苗子有诗云“十年浩劫风流甚,半步桥边卧醉冈”。就是指杨宪益博士“忽于半夜大醉之中,被送进半步桥监狱,酒气熏天,使同牢弟兄,馋羡不已的故事”。其他如王光美女士的母亲、叶帅亲属钢琴家刘诗昆、前宗教局长徐迈进、小提琴演奏家杨秉荪、男高音演唱家刘秉义、作家诗人聂绀弩,还有前面提到的郁风、孙维世等都曾聚集在这里,可以说是才俊云集,极一时之盛。聂翁还有一首诗记录“K字楼”的盛况:

你也来来我也来,一番风雨几帆歪。

刘玄德岂池中物,庞士元非百里才。

天下祸多从口出,号间门偶向人开。

杂花生树群莺乱,笑倒先春报信梅。

这哪里像监狱,简直像开Party一样。

这首诗是赠给老朋友梅洛的,题为《赠老梅》。梅洛曾是国家物资总局科教局长。这些老一代知识人,口无遮拦。在“天下祸多从口出”的时候,进K字楼就不可避免,“号间门偶向人开”是极其自然的。当然“K字楼”不像聂翁写得那样美,“杂花生树群莺乱,笑倒先春报信梅”。首先这里的吃,量太少,质太糟。特别是聂翁进K字楼的一九六〇年末,那时粮食每人每天八两,伙食费每月六元。又规定不准家里送来任何食物,所以在看守所里根本不可能吃饱。长期处在饥饿状态,想吃东西是坐监狱最大的问题,听说这里的定量是解放初北京市公安局长的助理制定、局长批准的,“文革”中这位“局长助理”也进了K字楼①才感到伙食标准太低了。不过聂翁笔下的“杂花生树”,大约指的是朋友多了,可以互相安慰。“老梅”也应该是这些杂花的一株。

我是一九七五年到这里的,那时“文革”之初乱抓的情况已有好转,老干部大多被释放了,也有被判刑的,像聂翁就以七十高龄,被判无期徒刑,被押到山西服刑。用当时看守的一句话说,“我们这里与前几年不同了.那时大批的来,大批的走。

现在都已经是神的归庙,是鬼的归坟了。”

此时,大多是“一打三反”进来的。

三、号间门偶向人开

进了K字楼,我从房山分局带来的东西被一搜而空。身上的几十元钱,手表,书包,书包里的侯外庐的《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和王夫之的《庄子解》都被留在储物间。把我带进了五筒,进了一道带锁的筒道门,看守打开一个“号”的大铁门,屋子空空的,一个人没有。屋子大约有二十平方米,门在中间,对着门是通道,宽度约八十厘米,通道两边是炕箱,即用木板做的矮炕。高度约二三十厘米,不到三十厘米。

这个炕长约四米,宽约一米八,可并排睡八人。看守所之所以不做高炕是为了防止自杀,因为炕高,晚上睡觉时,把一个重物做个套儿,套在脖子上,就会有上吊的效果。

晚上睡觉时,要把腰带、眼镜等有可能自残的物品统统交出,第二天早上再发还。

有个老看守说,监狱所有的制度和纪律都是血铸成。

我一人呆呆坐在炕箱上,思想集中不起来,不知道该想什么,或不该想什么,大脑一片空白。突然阿Q老兄来相助,“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被关起来的。阿Q真是我们的国粹,历百年而不朽。后来读到聂翁的“号间门偶向人开”感到非有此经历者,很难知此句之妙。一个人在家老老实实地读书,不知什么原因,就把你揪了去,监狱的“号间门”,悄然自开,把一个个吞吃进去,无声无息,一切皆属偶然。当然后来又偶然出来了。

一会儿号子的铁门开了,看守拿来一个半窝头,半碗咸菜,半桶水,放在炕箱上。说这是你的晚饭,你还没吃饭吧?此时我才想起,原来早上从房山分局出来,到现在的下午五点多钟已经快一天了,还什么都没吃呢,但虚火上升,肚子一点也不饿。躺在炕上,胡思乱想。一会儿睡去,一会儿醒了。看守所的号子里,夜间是不关灯的。这是第一次进看守所的人最不习惯的。听老犯人说,解放前在看守所关押是一天顶两天的,因为晚上不关灯,人睡不好觉,等于两个门天。如果你在看守所呆了半年,将来顶一年的刑期。我不知道解放前的监狱制度,不知这是否为真。然而无产阶级专政肯定是不讲资产阶级这一套的。

一进看守所,只要稍有文化都爱讨论为什么这里叫“K字楼”这个怪名字?听老犯人说,“K字楼”国际通行,“K”是英文监狱的第一个字母。“K字楼”是解放初造的,那时抗美援朝还没完,如果仗打到北京了,飞机轰炸,不要炸监狱啊,这里又不是军事目标。所以一打仗这里很安全。说完他还很得意,好像买了安全保险似的,一脸洪福齐天的劲头。实际上英文监狱第一个字母是“P”,俄文监狱的第一字母是“T”,都与K字无关。“K字楼”也不是什么国际通行。我想大约“K”宇就是取看守所的“看”字第一个字母。

看守所是一天三顿饭,早上是玉米面粥一碗、半个窝头、一小撮咸菜,我在K字楼期间,早上的食谱没有变过;中午是窝头两个,一碗汤菜;晚上是窝头一个半,一碗汤菜。星期天、节假日是两顿饭,即把早饭取消,晚上的窝头改为两个。改善伙食也是改善中、晚,早上的几乎是雷打不动。

这里用“几乎”是说也有极罕见的例外,据在这里呆过数年的老号说,有一次早饭是油饼和玉米面粥。这顿“油饼”在K字楼流传了数年之久,为许多老犯人津津乐道。

一天放两次茅,“放茅”是监狱术语,就是上厕所(北方称厕所为茅房)。程序是由看守(通称“队长”)打开监室门,犯人m来进入厕所,厕所与监室在一个筒道里,距离很近,十秒钟就都进入了,此时看守将厕所门从外面插上,大约五六分钟,厕所门打开,队长就要急切地嚷“快点”!“快点”!!“快点”!!!……(“快点”是我在监狱听得最多的一个词,乃至出狱之后,对这个词很敏感。正像张郎郎的父亲、大画家张仃先生经过“文革”之后对于红色敏感一样。)待犯人都回到监号,把监号锁上,这次放茅就算结束。碰上心眼、脾气俱好的队长,能够按照规定时间放茅,遇到脾气急、或要拿犯人寻开心的,也许厕所门刚插上不到一分钟,就又开了,随之直着嗓子吆喝“快点”!也有时,筒道就这一个号有人,把犯人轰到厕所,队长插上门走了,也许半个钟头、四十分钟才回来。十几个犯人在这一个六七个平方米的小厕所中熏着。

一周两次或三次放风。放风就要出K字楼,“风场”在K字楼东侧,一排大约有十几间。每间“风场”比监室略大,大约有三十平方米罢。它与监室的最大区别就是没有房顶,但在比房顶略高处有一行走的通道,上面站着几个背枪的军人巡逻,看下面“风场”中的犯人有没有不法活动。

同类推荐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引领这一青年工作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就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义、原则、形式、内容、机制、保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 人体怪象博览

    人体怪象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世界遗产,也留下了众多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世界之谜“。
  • 致命的自负

    致命的自负

    本书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不同于以往,在某种程度上,它实际上是“哈耶克对自己毕生所反对‘极权社会主义’的思想努力的总结”。
  • 天下对联奇趣妙

    天下对联奇趣妙

    本书着笔于对联形式与内涵的剖析,从感情色彩上点燃它奇、趣、妙的光环和亮点。书中各呈纷披的对联,奇在令人拍案的工巧立意与构思,趣在读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内涵特色,妙在别致、脱俗和独特技巧的运用,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读者可从中赏析其奇、其趣、其妙,领略对联艺术的真谛与精华。
热门推荐
  • 终极红包群

    终极红包群

    【免费爽文,一日十更】高穷帅的叶风,被一个叫太上老君的神经病拉进了仙界群,就因为微信昵称叫‘我爸是玉帝’,被神仙们误认为是玉皇大帝的私生子。各路神仙一言不合就发红包,老君的金丹,王母的蟠桃,月老的红线,嫦娥的内衣,悟空的金箍棒……叶风从此走上逆袭之路!左手红包,右手离骚,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 EXO之不良之恋

    EXO之不良之恋

    我们总是错过,错过属于我们的真爱,在这肮脏的世界里,想找到一个真心对你的人真的不容易。如果你爱我的放荡不羁,就别再让我自暴自弃。记得你那天捧着木槿花,来到我的墓前,哭了好久好久,你走后,他抱着Aikou也来到了这里,他在我的墓前守了一夜,哭得不成样子。“别走!”“好,我不走。”“你走啊,走得越远越好,别让我看见你。”
  • 西游之诛灭神佛

    西游之诛灭神佛

    本故事纯属虚构,以下观点仅代表由作者扮演的疯子西游的立场,与本人无关。洪荒初始,佛玩弄人性,神自私,嫉妒,卑鄙,无耻,于是,一场惊天的诛灭神佛的计划悄然展开,它就是西游记,隐忍智慧的玄奘,惊天地泣鬼神的悟空,色迷心窍的猪八戒,禁忌之恋的沙和尚。且看四个被神佛践踏的人,如何毁灭这满天神佛。敬请期待,西游之诛灭神佛。
  • 乞丐霸业

    乞丐霸业

    乞丐!一群被人们歧视的群体。在一个充满硝烟战争的异界大陆上,乞丐团体在无形中日益壮大。是他,带领乞丐军团抗击着强大的敌人。是他,使乞丐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他是丐王,他是新一代的领军者......
  • 孤独乌鸦

    孤独乌鸦

    乌鸦,预示死亡与恐惧,给人带来不详,传说他的叫声会给人带来厄运。乌鸦,报复心极强,被它盯上,终生报复对方。乌鸦,吉祥之鸟,终生一夫一妻,并知反哺。
  • 边伯贤之倾尽你所有

    边伯贤之倾尽你所有

    那一年春天,当樱花飘落街道的时候,边伯贤便答应了叶苓汐三年之后回来找她。可是,三年过去了,边伯贤却迟迟未来寻找叶苓汐,而她便独自去寻找他……
  • 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

    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

    本书讲述了许多普通人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真实故事,激励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 裁神帝王录

    裁神帝王录

    强者的世界只有更强才能更强,人无完人,物无完物。顺与天受,逆与天违。冲破九霄视为强雄,且看秦枫在万华缭乱的世界如何一步一步的踏着敌人的尸骨登临巅峰。秦枫:欠我的要还不欠我的不给也得给......
  • 重生之商界巨星

    重生之商界巨星

    穷屌丝叶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少年时代。???????重回小时候的叶霖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与原本有些不同。???????曾今的偶像明星了无踪迹;如日中天的天王歌手才刚刚崭入头角;韩娱还没有席卷全国,综艺节目更是寥寥无几。???????拥有重生金手指的叶霖能否改变原本碌碌无为的命运?这一世我注定不再平凡。
  • 清舞离歌

    清舞离歌

    一个平凡的世界,注定不会平凡的人们,握紧手中的利器,肩负难以放下的责任。轻轻吟唱,翩翩起舞,两颗星辰的交错,迎来的到底是欢喜还是艰辛?